#早產兒

孩子生得少 一個也不能少  呼籲定期產檢、照護安胎、預防早產

孩子生得少 一個也不能少 呼籲定期產檢、照護安胎、預防早產#早產兒

永齡基金會創辦人夫人曾馨瑩於2023年再度攜手早產兒基金會,擔任防護大使,向社會大眾持續倡議早產兒議題,並親身參與一系列衛教活動,再次呼籲所有備孕和孕期中的孕媽咪做好定期產檢、配合醫生指示安胎,若孩子提早出生,也能讓每個早產兒接受適當的醫療照顧,「孩子生得少,一個也不能少」。 此次曾馨瑩參與公益宣導照片和影片拍攝,就是希望呼籲孕婦定期產檢、配合醫生指示安胎,做好產前工作可大幅減低早產兒發生的機率。同時她也捐助早產兒基金會300萬元,希望幫助台灣更多弱勢及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家庭,提供醫療照護資源、減輕負擔。此外,曾馨瑩今年更將親身參與一系列早產兒衛教活動,包含於6/10(六)出席早產兒成長團體課程,陪同早產兒父母學習如何照顧孩童,尤其是針對極低出生體重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表示:「內政部統計2022 年全台出生人數約13.8 萬人,年減9.6%,創內政部統計以來新低,然而台灣新生兒的人數雖逐年下降,早產兒的比例卻不降反升,每十位新生兒當中,就有一位早產兒。若新生兒早產,易產生慢性肺疾病等併發症,出院後有可能須仰賴氧氣與監視器等居家醫療器材設備,每月可能支出超過萬元,對弱勢家庭是一筆龐大的壓力。 早產兒家庭更需要花費心力照顧孩子,以促進他們的成長 除此之外,台灣近十年來出生體重小於1500 公克之早產兒的比例逐漸提升,對這群巴掌仙子的父母而言,養育這樣弱小的孩子在身心上都是極大的負荷。根據「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追蹤資料庫」統計顯示,這些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有30.8%的孩子在矯齡兩歲時有中重度的神經發展異常,進而影響其日後的學習能力及行為表現。因此,這群早產兒中的巴掌仙子極需接受長期評估追蹤與治療,這段漫長的過程的花費,對於這些家庭而言更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防護大使曾馨瑩此次陪伴早產兒基金會家庭和孩童一同拍攝公益宣導照片和影片,身為三個孩子母親的她,拍攝時相當有感,天下父母心,願望都是希望孩子快樂平安長大。拍攝過程中,讓曾馨瑩印象深刻的一位早產兒孩童小柳丁,她是25 週出生,當時體重僅有727公克,而出生時的腦傷造成她有肌肉張力過低情形。 佳霖媽媽帶著小柳丁依照醫生的安排定期回診追蹤,並且持續進行早期療育課程,現在在物理老師指導下穿沙袋增加肌力,雖然還是比較容易跌倒,但是已經可以跟一般孩子一樣上幼兒園跑跑跳跳。媽媽回想小柳丁住院期間的自費支出就超過10 萬,出院返家後也需持續使用氧氣,每周固定三天的早療課程以及視網膜病變的後續治療,都迫使佳霖媽媽必須辭掉工作來照顧小柳丁。像小柳丁這樣的早產兒家庭不在少數,上班的父母幾乎每周至少需請假3天以上來照顧孩子,甚至家中需有一人辭去工作,擔任全職照顧工作,是許多早產兒家庭經濟與身心極大的挑戰。 助更多台灣弱勢及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家庭,健康好成長 早產兒基金會再度呼籲,只要有完整的醫療照顧,早產兒已有很高的存活率並健康的成長。早產兒基金會提供合約醫院,早產兒住院中醫療補助及出院後醫療儀器租借費用補助。因為有社會大眾的協助,為早產兒及其家庭點燃信心與希望;同時也藉由各種活動,推廣正確的觀念與知識,以防早產的發生。願凝聚你我的關懷,幫助早產兒,相關勸募計畫請前往早產兒官方網站:https://www.pbf.org.tw/  

國泰醫重視孕產兒安全 成功搶救重症早產兒 獲醫療品質獎肯定

國泰醫重視孕產兒安全 成功搶救重症早產兒 獲醫療品質獎肯定#早產兒

台灣社會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家中捧在手心、細心呵護的寶貝,而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每10位新生兒就有1位是早產兒,國泰綜合醫院多年來重視孕產兒安全,透過擬真情境模擬救護流程、跨領域組成新生兒外接轉診團隊,分秒必爭掌握外接救護時效,分別榮獲2022年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擬真情境類產兒組金獎,及以「COVID-19疫情期間重症新生兒的外接轉診服務」榮獲主題類銀獎肯定。 定期演練新生兒轉診防疫措施 國泰醫榮獲國家醫療品質獎銀獎 重症新生兒外接除需具備齊全轉送設備,更需有完善的處理流程,以利迅速送達及時搶救,尤其COVID-19疫情期間相關防疫規定要求,在在考驗團隊的應變與協調能力。疫情期間一名於鄰近診所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發生低溫、低血糖、呼吸費力、血色素低下(僅2.9 g/dL,正常為14 g/dL以上)等問題,為縮短搶救時間,外接團隊事前先請診所完成病人COVID-19 PCR,並於到場判斷評估病人狀況後,於抵院前通知同仁備血,讓這名病人的外接轉診時間有效縮短至70分鐘(據國外研究新生兒外接轉診時間平均為235分鐘,而轉診時間超過120分鐘新生兒併發症會增加62%)。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病人到院後診斷為「胎兒母體輸血症」,即病人9成以上血液(209.5 mL)倒輸回流母體,為嚴重貧血(80-150mL以上屬嚴重),發生率約萬分之三,若未及時搶救,延遲輸血治療,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容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的情形,死亡率高達6成以上,即使存活也多留下後遺症。所幸經醫療團隊專業判斷並搶救得宜,病人出院2週內回診檢查肝腎功能及腦部超音波皆正常,成功搶救新生命。國泰綜合醫院重症新生兒外接團隊在小兒科謝武勳顧問醫師及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洪依利醫師帶領下,定期演練新生兒轉診防疫措施,並與鄰近醫療診所合作推動重症新生兒外接轉診服務,建置友善機構資料庫,主動回饋處置情形,並提供家屬遠端視訊服務,各項指標成效顯著,榮獲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NHQA)主題類銀獎的殊榮。 擬真訓練強化團隊溝通與臨床診療服務 獲國家醫療品質獎擬真情境類產兒組金獎殊榮 另為提供孕產兒優質醫療服務,國泰綜合醫院運用擬真練習,強化團隊間溝通與臨床診療服務,成員透過密集的擬真訓練,有效幫助團隊在面對臨床症狀時更加熟悉且果斷處理,提高病人安全及解決問題的效率,為產婦及寶寶爭取更多黃金時間,榮獲2022年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擬真情境類產兒組金獎。 孕產兒安全是近2年來國家政策關注的病安工作目標,國泰綜合醫院重視孕產兒安全,並落實分級醫療轉診制度,以全方位的整合照護模式優化院際外接轉送流程,提供便捷快速的就醫通道及安全友善的醫療環境,提升病人疾病治療成效及時搶救生命,造福需要救治的早產兒與產婦,努力守護母嬰健康。

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症邁新里程碑 林智勝盼細胞治療普及化

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症邁新里程碑 林智勝盼細胞治療普及化#早產兒

生技年度重頭戲「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今(1日)盛大登場,宣捷幹細胞生技公司特別聚焦在「細胞治療」、「免疫治療」、「再生醫學」及「抗衰老」四大主題,向民眾展現最新的醫療成果。 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症」藥物獲美國罕見兒科疾病認定及孤兒藥資格 宣捷今年展出多元細胞治療產品進入醫療市場,董事長宣昶有今表示,用來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症」(BPD)的異體間質幹細胞UMC119-01,日前獲得美國FDA罕見兒科疾病認定及孤兒藥資格,對宣捷來說是一個里程碑。作為預防醫學領域先行者,期望未來透過申請能盡快讓研究成果,化為實際的臨床治療方式,也期盼世界不再因病而苦。 宣捷幹細胞總經理吳世揚進一步指出,旗下治療慢性肺阻塞(COPD)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產品UMC119-06已完成一期臨床試驗收案,將進入二期臨床,為COPD用藥帶來新氣象;宣捷去年向香港商Orilitia Biopharma Limited取得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製藥暨治療技術授權後,將營運範疇逐步擴大,是目前國內少數兼具幹細胞儲存及異體幹細胞新藥研發雙軌發展的生技公司。 「大師兄」林智勝到場與民眾分享運動醫學及自身經歷 攤位現場更特別跨界請來味全龍精神領袖「大師兄」林智勝,跟大家分享運動醫學和自身經歷。林智勝表示,年齡與受傷是運動員生涯的痛點,很慶幸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讓運動員可以擺脫年齡和運動傷害的束縛;對此,宣捷總經理吳世揚表示,新興再生醫學治療用於運動醫學我們高度期待,期許法規盡速通過,細胞治療技術銜接新藥,可以大幅降低治療費用,相信一定能幫助到廣大的高齡及運動族群。

寶寶睡出單側扁頭 恐影響臉部對稱

寶寶睡出單側扁頭 恐影響臉部對稱#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個月大的早產男嬰,活動力及餵食狀況都正常,近日父母發現頭部形狀不對稱,右後方看起來扁扁的,而且逐漸變得明顯,因此帶男嬰就診。經檢查為無顱骨骨縫早閉現象後,醫師判斷為「姿勢性頭形畸形」,先給予父母衛教,藉由增加變換姿勢的頻率,觀察狀況是否有改善。一個月後回診,男嬰頭形不對稱的情形更嚴重,醫師建議穿戴矯正型頭盔,中間經過幾次的調整塑形,兩個半月後達到理想中的頭形,進而把頭盔移除。多數是長時間躺臥造成 需就醫確認非先天性疾病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師嚴世島表示,姿勢性頭形畸形相當常見,幾乎都發生在新生兒剛出生的前幾個月,主要原因為寶寶長時間躺臥所致,畸形包括最常見的單側後腦杓扁平,前後一邊略為突出另一邊扁平,嚴重甚至會影響到臉部的對稱性;其他因素還包括早產兒、困難生產、斜頸症及神經肌肉等都可能造成姿勢性頭形畸形。看到外觀上的不對稱日益嚴重,家長難免會擔心,但只要確定嬰兒是因為姿勢,而不是先天性的疾病所造成的頭形改變,就可以稍稍放鬆一下,因為這不是一種疾病,日後也不會影響腦部正常發育。既然姿勢性頭形畸形不是一種疾病,那還需要去就醫嗎?答案是需要的,主要還是要檢查排除其他的病因,如:顱骨骨縫早閉症或是斜頸症等。另外,診斷與治療另一個目的是基於外觀上的考量。若不處理,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若面臨外觀上的異常,很可能造成日後心理上的影響。初期變換睡姿來改善 嚴重可戴塑形頭盔重塑頭形治療方式其實相當簡單,若早期發現,在還沒有很嚴重的情況下,多半可採用變換姿勢來改善頭形異常;若效果有限或變得更嚴重,則可戴塑形頭盔重新塑造正常渾圓的頭形。客製化的頭盔經過電腦計算後,製造出專屬於每個嬰兒的頭盔,而且配戴過程必須因應嬰兒顱骨生長的速度調整,才能發揮最大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頭盔通常在1歲前使用效果較好,1歲之後頭骨慢慢變硬後就很難去塑形了,也需注意嬰兒戴上頭盔後是否有悶熱的情況,因新生兒的汗腺尚未發育成熟,如不注意恐造成皮膚發炎或熱疹產生。嚴世島提醒,民眾勿隨意自行訂製頭盔,若有相關問題,應就醫檢查。

650公克小勇士洗腎 順利排尿出院

650公克小勇士洗腎 順利排尿出院#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出生半年的早產兒恩恩是台灣最小洗腎並成功出院的嬰兒。台東馬偕醫院表示,從未替這麼小的孩子洗過腎,若沒處理好可能會穿破臟器,所幸這名生命小勇士堅強活了下來。恩恩的媽媽說,孩子從僅650克的巴掌仙子到正常體重,感謝醫院早產兒團隊努力照料。極度早產腎臟發育不全 無法排尿面臨死亡威脅台東馬偕醫院15日舉辦「洗腎小勇士恩恩出院慶祝會」,播出恩恩從出生到現在的影片,恩恩媽媽回想當時情況數度哽咽,她說好自責為何沒照顧好寶寶,讓他這麼早生出來,還讓孩子受這麼多的折磨,也感謝醫療團隊不放棄恩恩,讓他從650公克,到現在4420公克,這真的是一件奇蹟!小兒科醫師沈上博表示,恩恩是23+5周出生的極度早產兒,由於腎臟尚未發育完全,出生後出現一連串的問題,到了第六天中午,狀況不斷惡化,醫生評估如果再沒有辦法尿尿,當晚就會死亡。在無計可施的狀況下,需要進行「緊急腹膜透析術」來幫助他度過難關。成人用中央靜脈導管充當透析管 順利改善高血鉀等症狀但這麼小的早產兒,沒有適合的透析管路,在取得家屬同意後,醫生試著把大人用的中央靜脈導管充當透析管使用,恩恩的高血鉀和代謝性酸血症的情況慢慢改善,三天過後,感染狀況和血壓獲得控制,開始排出源源不絕的尿尿,看到尿尿的那刻,醫療團隊的成員都好興奮,因為有尿就有希望了。恩恩住院半年幾度與死神拔河,但終於要出院了,未來還有很長的復健之路要走,但爸媽和醫療團隊都將陪伴他健康長大。

雙胞胎早產兒花費逾人工生殖10倍?

雙胞胎早產兒花費逾人工生殖10倍?#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世界早產兒日在11月份,全世界最輕的早產兒為2016年德國出生,26週重226克,而台灣最輕的早產兒為2015年彰化出生,24週重339克,在醫療團隊照護了175天才順利出院,一個早產兒的出生,政府、醫院、家庭等單位都必須投入相當的人力、資源與花費,呵護巴掌鬥士長大確實不易。早產的因素中,極高比例為雙(多)胞胎娠,從統計數據可發現:美、英、日等國早產兒雙胞胎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二週的費用高達一次人工生殖治療費用的10多倍;因此為降低早產兒發生機率,人工生殖醫學界極力倡導採用單一胚胎植入(Single Embryo Transfer, SET),期望孕育足月且健康的優質寶寶,而孕醫今年第2和第3季所施行SET的比例更是超越全台施行SET比例的3倍多,真正實現「The Power of ONE」。 世界早產兒日 從關注早產兒問題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凡低於37週出生和少於2500克的新生兒為早產兒和低體重兒,而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World Prematurity Day),這一天全球上百個國家都會舉辦各式活動以響應關懷早產兒議題,提醒大家注重早產的預防與發生,同時關注並長期追蹤早產兒的成長階段,幫助這些小小的生命勇士健康長大。在2018年台灣每10名新生兒就有1例是早產兒,早產兒之醫院照護費用即佔新生兒的健保資源近一半;此外,根據統計,早產兒和低體重兒佔新生兒死亡率的25%,主要是早產兒全身各器官系統等發育可能尚未完全,造成早產兒併發症機率偏高,因此早產兒是新生兒死亡的高危險群;而根據衛福部桃園醫院資料顯示,妊娠22-28週的孕婦只要延長一天的孕期,就可使早產兒的存活率提升約3%。有鑑於此,為提升孕期健康,國健署與台灣早產兒基金會皆提供諸多懷孕和早產相關知識與特殊問題照護等資訊,尤以國健署編製的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期望幫助早產兒及其家庭度過這段艱難的成長歷程,減少巴掌天使來不及長大的憾事發生。 由生入養難 雙胞胎早產兒照護花費可能讓賣房求子的劇情真實上演導致早產的因素中,其中極高比例為雙(多)胞胎娠,這個可從下方表1的全球數據證明,美、英、日、台的早產兒中有高達5成以上為雙(多)胞胎。此外,早產兒出生的後續照護亦可能衍生許多問題例如經濟壓力;一般來說,早產兒一出生可能先置放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治療照護,待確認其身體健康狀況穩定才轉至新生兒病房,而NICU一日病房費用並不低,以臺大醫院為例,NICU病房一日需花費新台幣8,000元,如果產下雙胞胎早產兒在NICU住二週,光NICU病房照護15天帳單就高達24萬元,這還不包括因極(超)低體重而需特別照護、或是呼吸系統極差而需特別儀器治療等因素延長NICU照護期間、醫護人力增加、專業器材使用等費用;而我們更從美、英、日等國發現,早產兒雙胞胎入住NICU二週費用居然為一次人工生殖治療費用的10多倍。 日本採用SET比例是台灣4倍 孕醫高SET比例成就「The Power of ONE」孕醫生殖中心院長黎惠波醫師表示:「早產兒因為肺部不成熟,可能用到呼吸器或住進NICU,而體重不足則會遇上餵食問題,長遠而言,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聽力、視力甚至學習能力都可能受到影響,對於家庭照護人力和經濟亦會造成負擔。為降低生出早產兒的機率,我常常和患者溝通並教育著,人工生殖最終目的即產下健康正常足月的胎兒,其實只要好好培養並選擇最優質的一個胚胎植入,才是正確考慮孕(產)婦身心健康的完善作法。根據表2數據可發現,美、英二國採用SET的比例超過4成,日本採用SET的比例更是高出台灣4倍之多,且產下單胞胎比例達至9成以上;而孕醫自4月成立以來積極推廣SET,第2和第3季所施行SET的比例更是高達全台的3倍多,這代表著,孕醫堅信The Power of ONE的這條路是正確且可行的,與全球鼓勵孕育健全單胞胎的趨勢是相同的。」 解鎖單一胚胎植入實例 避免早產兒發生的可能性孕醫生殖中心院長黎惠波醫師進一步分享SET實例:案例A今年44歲,患有卵巢功能障礙和子宮腺瘤,曾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二次,植入多個胚胎卻未果,直至去年找我施行子宮腺瘤切除手術,並於今年5月至孕醫嘗試單一胚胎植入,至今已順利懷孕半年;案例B今年45歲,在他處使用自卵試管治療10次,反覆植入數個胚胎均以失敗收場,於今年4月來孕醫諮詢,過程中數次表達想要多胞胎和龍鳳胎的渴望,但最終決定接受捐卵並採用單一胚胎植入,現已如願懷孕。其實,很多案例的求子過程真的是一段血淚史,醫師在旁看了也會心酸心疼,更何況當事人可能身心俱疲卻還必須打起精神繼續革「命」直至成功,但現實是,時間是不等人的,即便醫學科技再進步,女性生育還是受限於生理年齡,因此,如何以最有效也最有效率的方式幫助患者成功且平安孕育健康胎兒是孕醫最想做的事。「高齡初產婦」和「多胞胎懷孕」兩者都屬於「高危險妊娠」,同時也是生出早產兒的高風險群,如果兩者兼俱,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可能面對的風險,例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產前出血、手術血崩等的機會,都要比年輕單胞胎產婦高很多,同時還要考慮個人體力負荷,以及如果生下早產兒,其未來照護養育等問題;因此,現今愈來愈多生殖醫學專家建議「單一胚胎植入」,也是希望維護求子夫妻們的初衷,生下一個足月且健康的優質寶寶。 孕醫相關服務資訊,請至官網:https://www.brcivf.com/孕醫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rcivf888/ 

早產兒病況多 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兒?

早產兒病況多 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兒?#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許多家庭沉浸在足月新生兒誕生的喜悅中時,部分父母卻因早產兒「巴掌仙子」的來到,感到無比擔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新生兒科主任陳麒年醫師表示,出生週數小於37週就是早產兒,全台灣早產兒發生率大約8%到10%的機率,這些早產兒常發生餵食困難及成長發展方面的問題,需要家長在照顧上多加留意。11月17世界早產兒日,掌心寶貝是指懷孕滿20但未滿37週且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極低體重嬰兒,體重愈低問題愈多。研究顯示,掌心寶貝有15.6%認知發展及16.4%動作發展明顯遲緩,不但是孩子一生的陰影,也是家庭甚至社會沉重的負擔。出生僅25週680公克的早產兒棻棻,出生後接連遇食道穿孔、氣胸、還有心臟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問題,幸運闖關成功,順利出院。早產兒常見的疾病:早產兒因器官在功能及結構上較為不成熟,故易在呼吸道、心血管、腸胃道、中樞神經等系統有一些特異性之疾病。 呼吸窘迫症候群(RDS)。 呼吸暫停(Apnea)。 慢性肺部疾病 (BPD)。 持續開放性動脈導管(PDA)。 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IVH)。 週腦室白質軟化症(PVL)。 壞死性腸炎(NEC)。 早產兒視網膜症(ROP)。早產兒照護就像「過五關斬六將」 各器官在不同階段恐發生不同狀況陳麒年主任指出,早產兒照顧的艱辛,只有親身經歷的爸媽才知道。常見有腦部出血、肺部呼吸問題、心臟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未關閉,以及抵抗力不佳容易細菌感染等風險,每個細節都得注意。更有三分之一機率有發展遲緩等問題,這些對醫護團隊與早產兒家庭都是極大考驗。此外,掌心寶貝在2歲前藉由個案管理師追蹤,需要復健科、眼科、社工、教育單位及早期療育等專科團隊共同參與,將後遺症減至最低。並讓專業的醫護人員教導家長照護技能,,提供掌心寶貝更好的發展環境與機會。降低早產的發生:在懷孕以前已經有許多行為因素可能與早產的發生關係密切,這些行為因素如能在懷孕前儘量予以改善,就可降低早產的發生。1)定期產前檢查:產前檢查時醫護人員可以協助留意可能引致早產的情況,並給予適當處理。2)避免不必要的長途旅行。3)避免過度操勞。4)避免精神上的不安和焦慮。5)如有早產徵候應儘快就醫。6)調整懷孕期間的活動:如避免劇烈活動、懷孕20週後減少激烈的性行為、多次早產、子宮頸己擴張≧1公分或子宮收縮過度者,應增加臥床休息時間宜。體重有1500克的早產兒 存活率高達9成現在醫療科技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已有明顯提升。目前台灣地區出生體重1000至1500公克的早產兒存活率已高達85~95%。但是早產兒出院後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生長或發展遲緩的機率,仍較一般足月兒來得高。推薦家有早產兒的父母們可多加詳閱國民健康署e化平台刊載的「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其內容涵蓋早產兒照護相關知識及技能,能幫助父母照護每位巴掌仙子平安長大。預防並避免早產兒的出生是根本辦法,也呼籲各界一同關懷早產兒。

極低體重早產兒 母社經地位影響認知

極低體重早產兒 母社經地位影響認知#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項長達6年,蒐集橫跨全國22個醫療院所,自新生兒加護病房出院的2980位極低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早產兒,分析其身體發展及認知行為發現,除了腦部發育健全與否是影響早產兒未來正常發展的重要關鍵,早產兒母親的社經地位也是影響孩子認知發展的因素之一。矯正年齡6個月大的認知發展結果 並不能準確預測2歲時狀況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瑞幸表示,早產兒追蹤門診中,新生兒科醫師會做理學及神經動作檢查、生長評估及營養諮詢,而兒童心理師會以貝萊氏嬰兒發展量表評估嬰幼兒的心智及動作發展;在2010年至2015年間完成的大規模極低體重早產兒出院後追蹤調查,依量表評估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發現,矯正年齡6個月大的認知發展結果,並不能準確預測孩子2歲時的認知發展狀況。當早產兒6個月大認知發展較落後,若腦部超音波檢查顯示有嚴重異常(包括嚴重腦室內出血、水腦、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等)時,就算到了2歲,認知發展狀況依然跟不上同齡發展的腳步,建議需要及早進入早療體系,給予更合適的醫療介入與家庭支持。母親屬於中低或低社經地位者 認知發展可能有1成跟不上若6個月大認知發展正常,假如孩子的腦部超音波檢查顯示有嚴重異常、或有肌張力過高的現象時,則孩子2歲的認知發展狀況較容易退步至落後的範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母親屬於中低或低社經地位者,就算孩子6個月大時的認知功能是在正常範圍,其2歲時的認知發展仍有331位(約10%)跟不上,建議社會體系多給予支持,並且捨棄利用3C產品教養孩子增加親子共讀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