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引壓力 4類症狀揪出PTSD

創傷引壓力 4類症狀揪出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22歲女性半年前車禍導致肋骨、骨盆骨折,另一台機車的人也重傷。數個月休養復健中,出現易受驚嚇、恐懼、焦慮憂鬱、常常莫名哭泣、失眠惡夢、逃避退縮,極度依賴家人、無法獨處,看到車輛會害怕,更不敢再騎或坐機車,外出掙扎許久才能踏出家門。近期因車禍賠償糾紛症狀加劇,就醫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目前持續治療。創傷後反應診斷準則症狀 持續超過1個月要小心精神科醫師施佳佐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指親身經歷、目睹威脅生命或極重大的傷害時,往往會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符合創傷後反應診斷準則症狀,且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常見引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事件有:意外事件、關係親近者突然死亡、孩童時期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虐待、經歷性侵害、暴力攻擊、戰爭、自然災難、霸凌等。而創傷後反應診斷準則症狀,主要分為4大類:1)再次經歷創傷事件的感覺/不斷回想痛苦記憶、夢見創傷事件或其他相關事件、回想時引發過的情緒,明顯心理痛苦和生理反應等。2)逃避/避免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活動、地點、思想、感覺,回憶重要事件有困難。3)情緒麻木/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產生疏離感、感覺不到快樂與愛、對未來悲觀。4)警覺性增加/睡眠障礙、易被激怒、注意力不集中、過度警覺、驚嚇反應強烈等。頭痛、胃痛、消化系統不適 也可能是生理症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上述症狀是因下視丘、腦下垂體到腎上腺的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引起各種生理及心理不適症狀。長期未治療,生理方面可能出現頭痛、胃痛、消化系統不適、氣喘、頭暈等症狀;心理會陷入憂鬱、焦慮,或出現偏差行為、厭食或暴食;甚至出現人際關係問題、酒精與藥物濫用、自傷行為等。施佳佐醫師提醒,當人親身經歷或目睹創傷,特別是威脅到生命或極重大的傷害時,往往會有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若相關狀持續未改善,應留意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經由自我檢測表初步評估。長期未治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引起各種生理、心理症狀,甚至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當自身或身邊親友有異狀時,應儘早就醫治療。

紙杯、紙餐具好衛生?當心毒已下肚

紙杯、紙餐具好衛生?當心毒已下肚#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很多人認為紙杯、紙餐具是消耗品,用完即丟,一次性使用也符合安全、衛生的條件,何樂而不為?我則經常宣導不用紙容器的概念,結果有次演講結束後,一位聽眾問我:「使用紙杯、紙碗,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我的答案是:「積少成多,小風險很容易就變成大風險了。」1) 可能添加螢光增白劑/不少人挑選紙容器時會覺得顏色越白越衛生,但其實不然。為了使紙容器看起來潔白,製造廠商有可能添加螢光增白劑。螢光增白劑是否會致癌?目前國際間雖無確實定論及報告,但已證實螢光增白劑會造成皮膚敏感或過敏,嬰幼兒及有遺傳性過敏者要多加注意,避免誘發紅腫、發癢等不適症。衛福部已在民國102年於「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明確規定,食品容器及包裝不得檢驗出螢光增白劑。2) 內層塗料可能含有塑化劑/紙容器內層塗料最早使用的是蠟,噴蠟目的是提高品質、降低生產成本,避免盛裝紙容器裡面的水、飲料或食品與紙材接觸。這層蠟遇到超過40℃的熱水就會融化,所以塗蠟紙容器只能盛裝冷水或飲料,不適合裝熱水、熱食。萬一不慎注入熱水讓蠟溶出,使用者可能會出現腹瀉、腸胃不適症狀。後來廠商又開發將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隔水膜塗在紙杯上,成為塑膠淋膜紙杯,且將圖案及文字印在紙杯外觀,增加美觀性。聚乙烯(PE)隔水膜塗料的品質不一,製造時若非專一生產線(生產線可能也用來製造聚氯乙烯產品),可能遭受污染塑化劑或發生PE隔水膜剝離、脫落情況。裝入滾燙熱水、熱食瞬間,會溶入水或食物中,一點一滴地被身體吸收。3) 外層油墨毒素可能入侵體內/一般使用者往往認為熱飲才會溶出油墨,其實紙杯盛裝冷飲,在外冷內熱作用下,一樣會產生水滴,溶出油墨。另外,紙容器疊放在一起時,如果儲存環境受潮或被污染,也會有油墨殘留的情況發生。依照政府規定,食用級紙容器應使用食用級印刷油墨,但它的價格每公斤有2千元,是工業用油墨的6倍。在成本考量下,廠商多半會改用工業用油墨,尤其是盛裝炸物如蔥油餅、炸雞排的廉價紙袋,這情形很難避免。工業用油墨可能含有甲苯等有機溶劑,它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長久暴露之下會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另外,工業用油墨還可能含有鉛、鉻、鎘、汞等重金屬、有機溶劑,均會影響健康。(本文摘自/安心吃、放心用,權威環境毒物專家教你輕鬆打造無毒生活/平安文化)

易做惡夢?別在睡前看電影!

易做惡夢?別在睡前看電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就寢前看暴力電影,有些影像可能深入腦中,晚上睡覺時,便很容易做惡夢,研究也發現,電影若有性愛內容,睡覺很容易做春夢。夢境出現暴力內容機率高13倍研究顯示,與睡覺前沒有看暴力電影的人相比,若睡前看暴力電影,夢境出現暴力內容機率是沒看暴力電影者的13倍之多,研究作者美國俄亥俄州濟大學溝通學、心理學教授布萊德‧布希曼指出,睡前看暴力電影,對睡眠會造成很大影響。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做夢〉期刊(Dreaming)。布希曼表示,研究並沒有證實暴力電影、暴力節目、打暴力電玩會讓人做惡夢,常做暴力夢的人,或許本身就喜歡暴力,因此自然就會受暴力電影、暴力節目吸引。避免讓小孩觀賞暴力節目布希曼指出,一般建議避免讓小孩觀賞暴力節目、暴力電影,無論就寢前、其他時候都一樣,這項研究證據更加強這樣的論點,至於成年人,則要避免睡前看這類電影、節目,以免睡眠受干擾。習慣看暴力電影 常出現暴力夢境這項研究以近1300名土耳其成年人、小孩為研究對象,其中近半數為10歲以上兒童。在第一階段,所有人都要告訴研究者平常使用媒體的習慣,以及看暴力或性內容電影、節目的頻率,也要告訴研究者平常做夢內容。接著,研究人員請這些人在睡前觀看一些節目,並記錄當晚做夢內容。研究顯示,習慣看暴力電影、暴力節目的人,很常出現暴力相關夢境。若常看性相關節目、電影,做春夢頻率也會增加,但連結性不像暴力電影與做夢那樣強烈。美國精神科醫師基英‧貝雷辛接受外電採訪時提醒,暴力、性侵受害者最好避免觀看暴力、性內容電影、節目,以免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無法感覺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無法感覺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人在遭遇重大災害,或創傷事件後所產生的症狀,而所謂的事件指的是直接目擊,或被迫面對嚴重身體傷害、威脅到自己或他人身體完整性,甚至牽涉實際死亡的狀況,包括:海嘯、地震等天然災害,汽車、飛機、船的重大意外事故,在犯罪事件中遭攻擊,如綁架、毆打、凌虐、性侵等等。情緒麻木、對事物失去興趣事後病人會不自主的回憶,或在夢境反覆經驗創傷事件的感覺,逃避與事件相關的活動、話題,對重要細節的回憶有困難,情緒顯得麻木,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疏離、對未來悲觀、感覺不到愛,警覺性增加,易怒、無法專注、睡眠障礙等。盛行率遭家暴63.8% 犯罪受害者75%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一般人口盛行率約1~2.6%,終身盛行率為7.8%,而女性甚至高達10%,而在遭遇重大創傷或災害事件的人們,盛行率則相當高,災難現場的警消人員有30%,飛機失事生還者54%,遭家暴婦女有63.8%,犯罪受害者甚至可能高達75%。長期處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影響下,會導致患者出現身體化症狀,合併其他精神疾患(如憂鬱、其他焦慮性疾患、偏差或扭曲的行為及想法),人際關係變差,職業功能障礙,甚至出現自傷或自殺行為,因此,當有相同問題或類似情況時,適時求醫是必要的。

割喉事件影響孩子 醫:慎防心靈創傷

割喉事件影響孩子 醫:慎防心靈創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校園割喉的事件,引起家屬及親友的不捨,也使許多民眾廣泛的討論關於道德、懲罰等議題,南投醫院精神科陳致遠醫師表示,此事件發生後仍須注意家屬的悲傷反應,以及校園內師生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呼籲社會輿論方面,注意別對上述事件太過渲染,以免造成國人的集體焦慮。過度報導 恐引發集體焦慮陳致遠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在經歷重大失落或創傷事件之後,出現有別於一般的悲傷反應,而兒童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如果經歷了重大的創傷,可能會以混亂或激動地行為來表達他們的感受,其PTSD的症狀應特別留意。傾聽、陪伴為首要   必要可尋求心理諮商所以,大人們可以提供孩子的協助包括:讓孩子繼續原本的正常生活,例如吃飯、睡覺、學業、玩耍等等,陳致遠醫師並表示,可以藉由旁人的傾聽、陪伴、支持下度過,並以尊重的態度來回答孩子的問題,讓孩子有追憶逝者的方法或管道。倘若孩子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建議可尋求專業的身心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協助。

走出空難陰影 心理師:少看新聞避免喚起創傷

走出空難陰影 心理師:少看新聞避免喚起創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復興客機墜毀基隆河震撼全國,而令人擔心的是,危機突發事件過後可能會衍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因此台北市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高振傑表示,空難傷者及家屬,建議少看新聞,相關訊息知道了解即可,避免因畫面不斷播送,喚起傷痛。緊張焦慮情況持續 應尋求專業協助高振傑說,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天災、人禍,部分人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過,一般來說,多數人在事件發生後,大都能逐步緩解,因此也建議倖存者,若之後身體狀況已無大礙,可盡快回到工作崗位或學校生活,回歸正常生活步調,都能幫助身心靈逐步恢復。但他也呼籲,若自己或身旁親友於事發後4~6後仍出現了異常的緊張與壓力,可尋求相關專業協助,而此次台北市衛生局也已結合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至4月底提供24小時你我安心諮詢專線「臺北市民熱線1999轉2521」,尋求身心安頓。

空難引發創傷反應 醫籲:尋求精神醫療協助

空難引發創傷反應 醫籲:尋求精神醫療協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空難、天災人禍等重大災害發生後,倖存者或是親友可能會有許多傷痛的感覺與害怕的想法,南投醫院精神科表示,這悲傷反應,是在經歷重大失落事件或者失去所愛的人的正常反應,可藉由旁人傾聽、陪伴、支持度過,但倘若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建議尋求心理治療協助。南投醫院精神科陳致遠醫師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在重度壓力事件後,出現嚴重、持續以及有時延遲發生的壓力疾患,一般會出現過度警覺、逃避麻木以及似再度體驗之症狀。生理反應包括頭暈、頭痛、胸悶、口乾舌燥、心悸、腸胃不適等生理現象;心理反應有驚慌無助、憤怒、悲傷、自責、罪惡感等,甚至可能嚴重到有以下之心理疾患,如急性壓力反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症、恐慌症、睡眠障礙等。高風險族群當心! 日後憂鬱風險提高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根據國內外研究,如親人死亡的家屬,自己受傷的受難者,曾有失眠史、精神科疾患者以及有明顯情緒激躁症狀者等,之後心理疾患或憂鬱的風險比較高。因此,當面對重大災害或者失去親人,會出現難過、生氣、不知所措甚至自責等感受,可鼓勵其親友可提供同理、陪伴、尊重、支持,也可以尋求就近精神醫療資源的協助,如心理師、社工師和精神科醫師等精神科專業人員。

他車禍後騎車都會怕 創傷後壓力症如影隨形

他車禍後騎車都會怕 創傷後壓力症如影隨形#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受傷後,不論是醫療人員、傷患本身、傷患的親友都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傷害,常常沒有注意到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一位下班途中遭遇車禍的患者,他騎機車遇到紅燈停下來時遭後方車輛追撞,造成腰椎受傷。事故後他騎乘機車會害怕,擔心又有車輛會從後方追撞;而且常會想到車禍的情境,半夜睡覺時會因此而失眠。雖然生死交關的嚴重事件比較容易引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是明顯不足以致命的傷害也可能會導致。身體受傷後要注意隨後的心理壓力成大醫院職業及環境醫學部郭浩然醫師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受到創傷之後,因為隨之而來的壓力,而發生的心理疾患。許多人受傷之後會有一段時間心理受到影響,出現畏懼、憂鬱等情緒反應及失眠、做噩夢等症狀,不一定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郭浩然醫師表示,許多人認為這只是暫時性的反應,會隨著時間而自然消失,因此沒有尋求協助。即使是暫時性的反應,有專業人員的協助,可以減輕痛苦、減低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並縮短受到影響的時間。如果持續1個月以上,就應該要懷疑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些患者,在身體創傷痊癒之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仍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甚至在病情穩定之後,又因一些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因素(例如法律訴訟)而復發。此外,有不少患者無法再回到工作場所工作,需要換工作、甚至轉行。 因此,郭浩然醫師也提醒,受傷後不論是醫療人員、傷患本身、傷患的親友,都應有警覺性,注意身體的傷害之外,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才能及早發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讓患者獲得適當的協助,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