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肛門

訓練排便習慣 人工肛門非夢魘

訓練排便習慣 人工肛門非夢魘#人工肛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豬哥亮罹患大腸癌後,多次傳出病危消息,最新消息指出,豬哥亮雖然已轉移到安寧病房,但狀況穩定。事實上,豬哥亮早在3年前就罹患大腸癌,卻遲遲不肯開刀,除了想多拍點戲、存錢給19歲么兒當教育費,也因為開刀位置接近肛門,豬哥亮認為裝人工肛門有損自尊,一度拒絕接受治療。事實上,只要和醫師商討,就能調整生活方式,並將人工肛門的不便降到最低。糞便或臭味外溢問題都能克服部分大腸癌患者因為腫瘤位置太低被迫切除肛門,雖然比例不高仍讓不少民眾因此害怕治療。人工肛門又稱為腸造口,即是在腸子的位置,通常位於左下腹做一個切口,以利糞便排出體外。過去有些新聞報導人工肛門可能造成糞便或臭味外溢,讓很多需要進行手術的病患感到憂心,其實這些問題都能克服。排便習慣可被訓練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希賢表示,有些大腸癌病患因腸道嚴重阻塞,無法順利排便,醫師會考慮先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等到治療告一段落後,再視情況移除。只有腫瘤的位置太低,影響到肛門括約肌功能,才會考慮永久切除肛門及括約肌,改用人工肛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魏柏立指出,排便習慣可被訓練,建議病患可利用晚上洗澡時灌腸,訓練一段時間後,人工肛門會因刺激排便,而灌腸的操作非常簡單,也有專業造口護理師可到府教導。異味則可透過造口袋上的活性碳過濾掉,至於腸鳴或放屁的聲音一般人都會有,不需太過在意。可和醫師討論如何照顧人工肛門魏柏立副院長提醒,若患者因逃避人工肛門而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因出血量太多而貧血,或惡性細胞跑到腹腔而產生腹水。腸癌也會讓腸子局部變厚、變硬,進而讓腸道管徑變小,造成腸道阻塞,除了影響正常進食外,甚至可能讓腸道破裂,導致糞便進入腹腔演變成腹膜炎。董氏基金會《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許多大腸癌患者擔心要裝人工肛門,因此不敢就醫或放棄。少部分的患者,甚至因為永久性人工肛門被列為輕度身心殘障,心理上無法接受,此時家人的想法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態度,家人釋懷、接受,並積極面對,將是最大的支持力量。建議家屬可以多試著和患者理性溝通,以維持健康生活的方式。

醫訊/響應世界造口日 參加聯誼還可摸彩

醫訊/響應世界造口日 參加聯誼還可摸彩#人工肛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了響應世界造口日,奇美醫學中心舉辦「關注、傾聽玫瑰之友(腸造口人)」擴大聯誼活動;給腸造口(俗稱人工肛門)病友暨家屬免費參加,參加者另贈送精美禮物一份,並可參加摸彩!自即日起至9月14日(週五)截止,採通訊、電話或親自報名。活動特別邀請國際造口協會主席Dr. Harikesh Buch(布希醫師)蒞臨,與造口朋友分享他本人30年的造口生活親身經歷(他亦為腸造口病人),以及全球造口病友活動的現況。希望鼓勵造口病友或眷屬將心得、經驗或平日的才藝作品等,藉此活動展示出來,彼此交流互相學習與激勵。時    間:2012年9月26日(三) 上午9:00至13:30地    點:奇美醫學中心第二醫療大樓12樓第一會議室(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洽    詢:06-2812811轉55787、 55788或52125 

內視鏡微創手術 男罹直腸癌保住肛門功能

內視鏡微創手術 男罹直腸癌保住肛門功能#人工肛門

台中市一名四十六歲的男子,正值人生黃金時期,意外被診斷發現低位直腸癌,得知必須做永久性人工肛門後,先完成術前的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旋即轉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尋求第二意見。醫療團隊利用腹腔內視鏡微創手術,不但徹底切除病灶,還保留肛門功能,並在半年後關閉人工肛門,讓病患恢復正常生活,返回工作崗位。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柯道維說,該院在兩年多前成立微創中心,引進高畫質手術系統,透過高解析度鏡頭,醫師可以清楚定位腫瘤,掌握周邊淋巴結、神經血管、其他器官的狀況,順利的把該切的病兆都切掉,不該切的則完整保留。由於腹腔內視鏡微創手術傷口較小,術後疼痛指數低,恢復時間縮短,數百位大腸直腸患者的追蹤顯示,預後狀況都還不錯。 事實上,在微創手術問世之前,中低位直腸癌往往難逃人工肛門附身。如今配合放療與化療,在術前縮小腫瘤體積,增加手術安全距離,加上儀器提供的良好視野,使得無法保留肛門的病例越來越少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