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症候群

頑固腎病反覆蛋白尿 中醫有解

頑固腎病反覆蛋白尿 中醫有解#腎病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對中年夫妻來看診,太太焦急地說,「我先生一直有水腫、蛋白尿,雖然在腎臟科看診,但是卻不斷反覆發作,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她拿出檢驗報告來給我,繼續說,「看了兩家大醫院,用藥也都差不多,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利尿劑。」看了報告,是腎病症候群,患者臉色暗、雙腳水腫,舌胖大有齒痕、舌苔白、邊無苔微紅、脈象沉緊,都是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中醫臨床表現。腎絲球過濾率從90掉到53丈夫表示,已經吃類固醇多年,但一直有蛋白尿、水腫、高血脂,這兩年血壓也偏高,腎功能也慢慢變差,腎絲球過濾率從一開始的90幾,發病這六年來掉到最近的53,我想再這樣下去,不知道會怎樣?」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腎病症候群是一種臨床症候群,因腎絲球不明原因的損傷,造成白蛋白不正常流失,會出現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膽固醇、血液中白蛋白低下等情形。腎病症候群的治療,因為常找不到確切原因,基本上都是以症狀治療來處理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腫、高膽固醇血症,另外會依照臨床症狀及切片的類型來區分為非免疫抑制治療、免疫抑制治療。腎上腺皮質素(類固醇),是常見的第一線用藥,若對類固醇反應不佳者,常會併用免疫抑制劑。如果反應還是不好時,則會考慮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之脈衝療法。中醫方面,腎病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與中醫典籍《內經》中的「風水」、「腎風」及《金匱要略》的「水氣」症狀相類似。在《內經.素問.水熱穴論》中提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于風,內不得入于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理,傳為胕腫,本之于腎,名曰風水。」則清楚描寫了發病病機。而腎病症候群的代表症狀「蛋白尿」,在中醫來說是「水穀精微」流失,是與肺脾腎三個臟器相關。在《內經‧素問‧經脈別論篇》提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在中醫的病理生理學上,脾氣散精,灌注一身,脾虛則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上輸於肺而布運全身,水穀精微反與濕濁混雜,從小便而瀉,這就是我們驗到的蛋白尿來源。而腎主藏精,腎氣不固,氣化蒸騰作用減弱,會導致精氣下瀉,水穀精微出於小便而為蛋白尿。不必刻意利尿、抑制免疫 讓身體功能重上軌道中醫治療腎病症候群,是從根本治療,是利用中醫特有的體質調理,調理肺氣、脾氣、腎氣的臟氣,讓「水穀精微」的運作恢復正常,不必刻意利尿、抑制免疫,就可以身體的功能重新上軌道。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溫補脾腎、通利水濕,滋補肝腎、清熱利濕,行氣利水、化痰除濕,活血利水、化瘀除濕等方法,不但可以重新調整全身水分代謝,把水分送去該送的地方,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另外也可以穩定體內的免疫系統,不再胡亂破壞,真正達到腎絲球功能的穩定,也可以避免無窮無盡的復發。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先生回診時很高興地說,「蔡醫師,腎臟科醫師說我的情形很穩定了,已經把西藥都停用了,現在只要定期追蹤就可以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腎病症候群難纏 中醫穩定腎氣少復發

腎病症候群難纏 中醫穩定腎氣少復發#腎病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患者來看診,面容黯白的模樣看一眼就讓人覺得不妙,坐下來之後拉起褲管,露出水腫的足踝和小腿,有氣無力的說:「蔡醫師!我是來看腎臟的。」他拿出檢驗報告後表示,3年前開始出現水腫,在小診所吃了一些利尿劑之後,被轉診到大醫院腎臟科,做了腎臟穿刺檢查之後,診斷是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醫師說這個很難治療……看著他的檢驗報告,他說:「我有用類固醇治療,腎臟科醫師說效果不好,所以又換了新的免疫抑制性藥物,叫做環孢素的藥物,效果也不太好,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 接受腎移植仍易復發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常縮寫為FSGS,這是一個病理診斷的名稱,不僅代表臨床常見的一種原發性腎病變――腎病症候群、重度蛋白尿、高血壓、血尿,對類固醇的療效不佳者外,也可以在許多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腎臟疾病中出現。但為了分類方便,通常它會被歸類為腎病症候群中比較難治療的部分。相較於其他的腎病症候群(例如:微小病變性腎病、膜性腎小球腎病變),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對於類固醇治療的效果通常較差,甚至連免疫抑制劑治療(環孢素等)也不一定有效,對於重度蛋白尿的症狀更是難以控制,而且對於腎臟存活率而言,重度蛋白尿的出現似乎也代表著較差的預後,也就是會邁向末期腎病變(腎衰竭),據估計追蹤五年約有30%,十年有60%的局部節段性認絲球硬化症患者會變成尿毒症,須要透析治療,此類病患即使接受腎移植後,仍然有相當高的比率20~55%會復發。腎病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與中醫典籍《內經》中的「風水」、「腎風」及《金匱要略》的「水氣」症狀相類似。在《內經.素問.水熱穴論》中提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于風,內不得入于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理,傳為胕腫,本之于腎,名曰風水。」則清楚描寫了發病病機。而其中更難纏的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在《素問.奇病論》提到「有病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 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 驚已,心氣痿者死。」描述其較嚴重的情形,也認為會出現明顯的腎虛證候,包括腰脊疼痛、色黑、大小便功能不利,脈大為勞,腎虛及脾則不能食,及心則驚,甚則致心痿而死。另外,也會出現風病證候, 即多汗惡風,面然浮腫如有水狀,比一般水腫更難纏。中醫治療腎病症候群,是利用中醫特有的體質調理,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加以不同調理,主要是調理肺氣、脾氣、腎氣,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溫補脾腎、通利水濕,滋補肝腎、清熱利濕,行氣利水、化痰除濕,活血利水、化瘀除濕等方法,不但可以重新調整全身水分代謝,把水分送去該送的地方,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另外也可以穩定體內的免疫系統,不再胡亂破壞,真正達到腎絲球功能的穩定,也可以避免無窮無盡的復發。祛寒及化瘀藥材 使全身免疫不過盛也不低下像這名患者,曾經使用大量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體質上會偏寒偏瘀,就要在上述的治療之外,加上祛寒及化瘀的藥材,另外加上中醫特有的免疫雙向調節治療,使全身的免疫不過盛也不低下,達到中庸才可以。一段時間之後,他回診時高興地說:「腎臟科醫師說我不但病情改善很多,腎功能也比發病前還要好,還好我當初有配合您的中醫治療。」中醫的調理需要時間,但是較不易反覆發作,如果您有相關問題,除了腎臟科治療之外,給自己一個機會,中醫也是不錯的選擇!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腎病症候群好惱人 中醫調理根除水腫

腎病症候群好惱人 中醫調理根除水腫#腎病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面色蒼白、雙眼浮腫的患者喪氣地說:「蔡醫師!我覺得很無助……」他停了一下繼續說:「腎臟科醫師說我是腎病症候群,長期都是靠類固醇控制,但只要症狀好一點、稍微減少類固醇,水腫就馬上又發作了,只好把藥加回去,長期吃類固醇產生的副作用,讓我苦不堪言。」    腎絲球損傷 造成白蛋白不正常流失腎病症候群是一種臨床症候群,因腎絲球不明原因的損傷,造成白蛋白不正常流失的狀況,會出現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膽固醇、血液中白蛋白低下等情形。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造成腎病症候群的原因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兩大類,其中找不到原因的、通常歸咎為體質相關,稱為原發性腎病症候群,大約佔80%。而台灣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腎病症候群,依照侵犯部位不同及切片的表現不同可以細分為:微小腎絲球疾病、膜性腎絲球病變、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腎病症候群的治療,因為常找不到確切原因,所以基本上都是以症狀治療來處理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腫、高膽固醇血症,另外會依照臨床症狀及切片的類型來區分為非免疫抑制治療、免疫抑制治療。腎上腺皮質素(類固醇)是常見的第一線用藥,若對類固醇反應不佳者,常會併用免疫抑制劑。如果反應還是不好時,則會考慮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之脈衝療法。腎病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與中醫典籍《內經》中的「風水」、「腎風」及《金匱要略》的「水氣」症狀相類似。在《內經.素問.水熱穴論》中提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于風,內不得入于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理,傳為胕腫,本之于腎,名曰風水。」則清楚描寫了發病病機。調氣化瘀除濕 恢復腎臟白蛋白功能中醫治療腎病症候群,是利用中醫特有的體質調理,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加以不同調理,主要是調理肺氣、脾氣、腎氣,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溫補脾腎、通利水濕,滋補肝腎、清熱利濕,行氣利水、化痰除濕,活血利水、化瘀除濕等方法,可以慢慢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營養不再流失,水腫就不再出現,病情就會改善了。如果曾經使用大量類固醇治療的患者,通常體質上會偏寒;曾經使用過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通常體質會偏淤;患病時間越久的患者,氣虛及痰濕也會較明顯。這些都是中醫治療上比較特別的地方,其實也是中醫治療的優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腎病症候群病童 飲食要點家長要切記

腎病症候群病童 飲食要點家長要切記#腎病症候群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主任錢建文醫師指出,腎病症候群是一種腎臟病,臨床表現為水腫、驗尿檢查會發現有嚴重蛋白尿;再加上抽血檢查會發現血液中的白蛋白濃度降低。臨症上會以腎病症候群表現的腎臟病有很多種,在兒童最常見的原因為「原發性腎病症候群」,它是由於體質因素透過免疫機轉而造成腎絲球對白蛋白的通透性上升,造成嚴重蛋白尿與腎病症候群。建文醫師提醒,腎病症候群病童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幾點事項,包括不用限制或特別補充蛋白質飲食、急性期需要嚴格控制鹽分與水分的攝取、脂肪攝取量需降低、多攝取高纖飲食、以及避免垃圾食物等。延伸閱讀「腎病症候群」: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19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