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

乾咳兩月竟是肺腺癌,藉基因檢測找到標靶藥物獲重生

乾咳兩月竟是肺腺癌,藉基因檢測找到標靶藥物獲重生#肺腺癌

43歲李小姐不抽菸、不喝酒,作息也正常,在乾咳兩個月後發現肺部有異狀,經就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腫瘤細胞已經從左肺轉移到右肺。在接受全民健保所提供基因檢測後發現並沒有EGFR、ALK、ROS1等突變基因,於是依照治療指引,接受化學治療。不過,療程中腫瘤雖一度有縮小跡象,之後卻因為產生抗藥性,腫瘤再度變大。 經醫療團隊建議以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發現李小姐屬於BRAF V600E基因突變,所幸如今BRAF基因突變,臨床已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使用;於是透過商業保險支付藥物費用接受治療,目前已經用藥超過一年半。現在,李小姐已經恢復正常作息、工作如常,返回原本的生活模式。 若能夠一開始就使用NGS基因檢測,及早找出自己的基因型,就能縮短或避免因化療產生的副作用困擾,也能儘早回歸正規生活。 罕見肺癌晚期,可透過NGS找出相對應的標靶藥物 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指出,依照台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對於晚期的肺癌患者,若確認為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時,臨床會針對幾個特定的基因型進行檢測,像是較罕見的BRAF、ALK、ROS1、MET、RET、NTRK、與KRAS以及常見的EGFR等。 「只是目前健保是採取一項一項進行檢測,不僅檢測時間較久,也需要個別送測檢體。」如果病患的經濟能力許可時,可以透過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來一次了解可能的基因突變類型,進一步找出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及早進行治療規劃。 目前針對罕見肺癌已有越來越多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針對特定基因型別來治療。已知的包括有EGFR、ALK、ROS1、BRAF、MET、RET、NTRK、KRAS等基因突變,其中EGFR仍佔多數(約50%),「全民健保並沒有針對所有基因型都提供檢測給付,建議可先檢驗常見的EGFR基因型,若非EGFR基因突變者,再採取多基因檢測。」羅永鴻主任說,如果想要節省完整檢測的時間、且費用也能夠接受,可以一開始就做NGS,「檢測做得越完整,就越不會漏掉任何可以使用的標靶藥物。」 及早篩檢儘早治療,治癒機會將提高 NGS可以一次把有標靶藥物可使用的基因突變一次找出來,不但比較有效率,也可節省反覆檢測及等待報告的時間,讓醫師能更精準地擬定用藥的治療策略,掌握治療黃金期。羅永鴻主任指出,若能第一線就使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從臨床來看治療效果都不錯,「此外,一些標靶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少,病患也較能保有生活品質。」 由於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若已出現有久咳不癒、呼吸急促、咳血、胸悶胸痛、聲音沙啞、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通常都已經是晚期了。他呼籲,國民健康署已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若符合資格:具肺癌家族史之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父母、子女或兄弟經診斷為肺癌,或者年齡介於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民眾,就能接受免費篩檢,可早期揪出病灶,早期治療,治癒成功機率也相對較高。 (圖/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 羅永鴻醫師)

肺腺癌患者9成沒抽菸!肺炎嚴重會變癌症?醫師親解因果關係

肺腺癌患者9成沒抽菸!肺炎嚴重會變癌症?醫師親解因果關係#肺腺癌

新冠肺炎大流行,令人擔心,同樣都是肺部疾病,染過肺炎的人,是否會成為肺癌高風險群?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在《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說明肺炎、肺癌、肺腺癌的因果關係,指出致病因子雖然不一樣,但肺部若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確實可能演變成癌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早期幾乎零症狀!她健檢揪出肺腺癌零期

早期幾乎零症狀!她健檢揪出肺腺癌零期#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5歲的李小姐近期安排全身健康檢查,自覺身體強健的她卻意外地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中發現右上肺葉有一顆淡淡的毛玻璃狀病灶。經主治醫師判斷後,懷疑有極高機率為惡性腫瘤,遂安排住院手術。李小姐在術前完成電腦斷層導引,精準定位病灶,以不插管的形式進行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術後傷口僅3公分,麻醉消退當晚,李小姐就恢復進食,能自主下床散步,術後第二天平安出院。亞東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林玠虢表示,李小姐的肺部病灶經化驗結果顯示為第零期肺腺癌,根據2019年衛生福利部國人死因統計指出,惡性腫瘤蟬聯十大死因之首,肺癌更連續38年佔死因首位,而當中又以肺腺癌為大宗。但由於早期肺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像李小姐這樣不做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肺癌的例子不在少數。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 輻射劑量是傳統檢查1/10所幸近年來,國人健康檢查的觀念愈來愈普遍,林玠虢說,目前「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是CP值最高的肺癌篩檢方式,不僅能在早期有效地發現肺部病灶,輻射劑量更只有傳統電腦斷層檢查的1/6至1/10。林玠虢指出,由於早期肺癌無跡象可循,以肺部毛玻璃狀病灶為例,可能不會產生任何不適症狀,但在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的檢查下,病灶會呈現出淡色顯影,可供醫師判斷是一般組織發炎或是早期肺腺癌。由於肺腺癌發現不易,因此不論肺部病灶多麼微小,都建議切片檢查,甚至是開刀摘除。林玠虢表示,通常手術前會偕同影像科專家,以電腦斷層染色定位後再進行手術,手術間同時完成病理診斷和腫瘤切除,降低大部分惡性轉移的風險。不插管微創胸腔鏡手術 擺脫肺癌侵襲亞東醫院胸腔外科團隊近年積極發展胸腔鏡微創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需插管並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病患喉嚨痛與噁心想吐的不適感。臨床數據指出,內視鏡微創手術能讓傷口更小、減輕疼痛感、加速手術後恢復幅度,並減少住院天數,讓病患能即早重回日常生活。林玠虢提醒,每位民眾都需要個別評估自身風險因子,如年紀、抽菸史、家族癌症病史等,如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感,可以盡快與胸腔科醫師一同討論治療計劃,遠離肺癌。

右肩不自覺抽動 竟是肺腺癌末期轉移

右肩不自覺抽動 竟是肺腺癌末期轉移#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宜蘭一名59歲梁姓婦人,沒有抽菸習慣,近日因右肩經常不自覺抽動而至神經內科就醫。經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內有疑似轉移的腫瘤,再進一步安排檢查後,竟發現為肺腺癌第四期,且身體已經有多處癌細胞轉移。婦人未出現喘咳、肋膜腔積水等常見症狀 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林偉群主任表示,肺腺癌臨床表現症狀包含咳嗽、喘、咳血、肋膜腔積水等,在梁姓婦人身上卻皆未發現。雖然梁婦是因神經相關症狀就醫,但就診時右肩抽動的症狀並未發作,因症狀較不典型,一開始很難直接聯想到與肺癌有關。梁姓婦人的右肩抽動症狀,肇因於肺部腫瘤轉移至腦部的頂葉,該區域負責各種感覺訊息之外,也掌管動作,因此才造成右肩抽動的症狀。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比例的12%~15%,特性是生長與擴散速度皆快,預後較差;非小細胞肺癌則長得較慢、擴散速度也較慢,約佔肺癌比例85%。 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台灣肺癌患者中,罹患比例最高的肺癌類別,不過幸運的是,肺腺癌目前可透過服用標靶藥物,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以梁婦來說,雖然已是肺腺癌第四期,癌細胞也已侵犯至腦部及多處骨頭,但因其癌細胞具有EGFR突變的特性(即標靶藥物對某些已知的肺腺癌突變基因特別有效),藉由服用標靶藥物與接受局部放射線治療,預後其實毋須悲觀。由於標靶藥物的研發,肺腺癌已逐漸變成一種慢性病,病人得與癌症和平共處許多年。避免暴露於二手菸、三手菸環境林偉群主任提醒,肺癌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一旦有症狀,常常都已接近晚期。胸部X光檢查是健康檢查中最基礎的健檢項目之一,但小於1公分的肺癌病灶很難透過X光檢查發現。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被認為是最容易發現早期肺癌病灶的檢查方式。建議吸菸族群與有肺癌家族史等的高風險族群,除可考慮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之外,更應力行戒菸計畫,並減少暴露於二手菸、三手菸的環境中,以確保自身健康。

老公兒子菸不離手 家政婦罹肺腺癌

老公兒子菸不離手 家政婦罹肺腺癌#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歲李媽媽為家庭主婦,因丈夫、兒子都是老菸槍,連帶每天被迫吸二手菸,日前她因持續咳嗽兩周就醫,醫師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她左下肺葉有一處約0.8公分的毛玻璃結節,所幸早期發現,透過微創手術治療後並未擴散,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全家因此決定戒菸,保護彼此健康。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病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劉柏毅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位居十大死因之首已37年,最近10年肺癌更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因早期肺腺癌沒有症狀,等到出現持續性咳嗽、咳血、胸悶或胸痛、呼吸喘、吞嚥困難、體重下降、極度疲倦等症狀時,通常已是肺腺癌第三至第四期,此時多半無法透過手術治療,故早期發現對肺腺癌治療相當重要。 尤其國內臨床患者中,以非吸菸者居多,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讓不少民眾聞癌色變,所幸除了新藥物的出現外,低劑量電腦斷層也可協助偵測早期不易發現的肺腺癌,成為檢測癌症的利器。 劉柏毅醫師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約為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劑量的1/6到1/10,而在偵測肺部小結節功能上,不遜於傳統電腦斷層檢查,且因目的為篩檢肺部小結節,對於胸廓等軟組織成像的要求並不嚴格,所以無須注射顯影劑,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能執行檢查。 劉柏毅醫師強調,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高敏感特性,可偵測許多肺部結節病灶,若發現小結節應定期追蹤,一旦有變化,或高度懷疑為惡性,可進一步採取根治性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使早期肺腺癌成為可以治癒的疾病,也讓近幾年肺腺癌死亡率成長趨緩。 長暴露空氣品質不佳環境 應定期健檢劉柏毅醫師建議,年紀大於55歲,每天抽一包菸,菸齡達10年、有肺癌家族史、肺結核及肺纖維化者,罹患肺癌機率較一般人高,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及居住於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暴露在油煙環境下、職業暴露(如礦坑工作者或長期石綿暴露者)等,都是肺癌高危險群,建議每一至兩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篩檢,並遠離危險因子,才是長保肺部健康之道。 

肺腺癌轉移腦部 好神刀助消滅腦瘤

肺腺癌轉移腦部 好神刀助消滅腦瘤#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過去有抽菸習慣與癌症家族史的62歲余先生,咳嗽有痰超過半年,加上常頭暈、走路不穩,家人形容像是打醉拳,經就醫切片證實是「肺腺癌末期」,腦內出現兩顆約1公分大的腫瘤,且癌細胞隨血液轉移至腦部與肝臟,以致於壓迫腦神經導致行動失調,為免腫瘤增大,患者接受「好神刀」放射治療,療程結束後腦腫瘤完全消失,同時搭配化療,即使是肺腺癌末期也能在控制中。肺癌最容易轉移到腦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鍾娜娜表示,轉移性腦瘤是所有腦內腫瘤中最常見的型態,其中肺癌更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轉移到腦部的癌別,其發生率約30%至40%;一般而言,2公分內的單顆轉移性腦瘤通常可以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受到控制,若大於2.5公分的轉移性腦瘤,則會建議先以手術切除,再輔以放射治療,如腦腫瘤為多發性造成臨床症狀,則建議給予全腦放射治療。好神刀放射治療 讓腦部腫瘤消失考量該患者當時已有多重轉移,雖然腦瘤約1公分,但分別位於大腦及小腦,其身體狀況並不適合手術治療,而且肺癌基因檢測並無基因突變,使用標靶藥物療效不佳,只能接受化學治療,故經與患者溝通後,選擇接受「好神刀」(Halcyon)放射治療。余先生經連續治療10天後,追蹤磁振掃描影像檢查顯示腦部腫瘤已完全消失,頭暈症狀也大幅改善,步態恢復正常,讓家人寬心不已,笑說:「終於不會再打醉拳了」。好神刀非實際開腦手術刀鍾娜娜醫師指出,「好神刀」並非實體可見的「手術刀」,而是用於放射治療的「快速全影像導航直線加速器」,治療前僅需15秒即可完成腫瘤部位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再透過AI人工智慧,精準判讀腫瘤位置,執行放射治療,整個治療過程大幅降低到100秒內,不僅減少輻射影響範圍,使副作用減少,也可大幅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及增加舒適度。但鍾娜娜醫師提醒,雖然患者在診斷出有轉移性腦瘤時,在期別上屬於癌症末期,但臨床上仍有不少案例經適當治療後,有良好的預後,能提升生活品質,及較佳的治療效果,因此,民眾萬一發生轉移性腦瘤也千萬不要灰心,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還是有機會可以使腫瘤消失,繼續朝戰勝癌症的目標邁進。

非法肺腺癌藥侵台 食藥署證實未核准

非法肺腺癌藥侵台 食藥署證實未核准#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據媒體報導,有中國大陸不肖業者在廁所製造假肺腺癌藥,運到孟加拉洗產地後再賣給癌友謀利,假藥甚至在台灣流竄,對此,食藥署指出,並「未核准」孟加拉製造肺腺癌用藥進口。據《周刊王》報導則指出,台灣的肺腺癌病患雖然不是最多的,但通常都是晚期才發現,因此死亡率最高,且癌藥支出也最高,能有效治療肺腺癌移轉至腦部、被封為「肺癌神藥」的泰格莎,雖獲台灣藥證卻沒被納入健保給付,一天雖只需服用一顆,每月卻要價15萬元,讓多數病患難以負擔,因此有8成癌友都選擇孟加拉生產、成分相同的「孟藥」,要價僅需泰格莎的十分之一,只是因目前台灣禁止銷售孟藥,癌友通常是透過親友代買或請人代購。食藥署已嚴密防範不法藥物流通食藥署表示針對藥品研發、上市及上市後安全監控,已建置與國際接軌之藥品全生命週期管理體系,保障民眾用藥安全,並與各機關合作強化打擊不法藥物作為,嚴格審查藥品專案進口;與海關合作,加強國際包裹監測;與衛生局合作,定期市售藥品稽查,並主動監控網路賣藥或代購行為,發現不法情事,則進行查處。食藥署呼籲,應使用合法有許可證藥物,勿購買使用來路不明藥物,以保障用藥安全。未來民眾如有發現不法藥物,可直接撥打食藥署為民服務專線「(02)2787-8200」或各地方政府「0800-285-000」檢舉專線,以維護民眾安全及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