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婦人淋巴瘤末期 中西醫併治消滅癌細胞

婦人淋巴瘤末期 中西醫併治消滅癌細胞#淋巴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西醫治標、中醫治本,是目前抗癌的趨勢。54歲的王姓婦人,2年多前偶然發現耳後有個硬塊,最初以為只是發炎,但淋巴結反而越長越多顆,七月到臺中慈濟醫院求診。血液腫瘤科李典錕醫師觸診發現,她整個脖子已腫起來,顯示為雙側頸部淋巴結腫大,短短幾個月體重驟降6公斤,淋巴結切片確定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已經擴散到骨髓,屬癌症末期!經中西醫搭配療程,維持持續接受化療的體力。兩年後正子攝影追蹤,癌細胞已不見蹤影!血液腫瘤科對高惡性度的淋巴瘤,會使用較大的化療劑量治療,這類治療會有掉髮、噁心、嘔吐、白血球低下等副作用,過程中有些人會因此出現發燒、感染等症狀。化療初期,病患確實體力不支,虛弱得無力整理家務,家人深怕她撐不到完成全部療程。中醫減輕化療副作用  助修復組織因此,李典錕醫師主動會診中醫,經過中醫調理,病患體力很快明顯改善。莊佳穎中醫師以中藥降低化療副作用,想辦法恢復體內陰陽平衡的狀態、維持身體氣血循環運作順暢,幫西醫調整病人身體到最好的環境,讓化學治療藥物能好好發揮,提升消滅癌細胞的正作用。莊佳穎醫師表示,在中西醫合治過程中,中醫是配合放射化學治療的計畫設計處方,提升治療的正作用並降低副作用;療程結束後,西醫持續追蹤,中醫則在沒有化療藥物干擾下,審視病人陰陽氣血與五臟六腑有什麼問題,一方面修復虛損的正常組織,還能修正造成身體混亂的根源,身體運作良好,就比較不容易長出不正常細胞。而經過中西醫合治調養,治療前與治療後的檢查,王姓婦人的癌細胞已經不見了;今年7月追踨時,也沒有復發。

醫訊/淋巴瘤病友座談會

醫訊/淋巴瘤病友座談會#淋巴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淋巴瘤是一種由淋巴節或淋巴器官,如脾臟或扁桃腺等長出的惡性腫瘤。為促進淋巴瘤病友及家屬對疾病治療與照護的了解,並提供經驗分享與交流的機會,林口長庚特舉辦淋巴瘤座談會,邀請血液腫瘤科高小雯醫師主講『淋巴瘤簡介』、放射腫瘤科林信吟醫師主講『淋巴瘤都需要放射治療嗎?』及營養治療科陳雅惠營養師主講『癌症病友之飲食照顧』,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名稱:淋巴瘤新病友座談會時間:102年12月21日(六)下午1:00 ~ 4:1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二簡報室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詹涓儀小姐03-3281200轉5177

醫訊/淋巴瘤都需要電療嗎?

醫訊/淋巴瘤都需要電療嗎?#淋巴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淋巴腫瘤若一直惡化下去,會變成淋巴癌,它是指由淋巴組織所產生出的惡性腫癌,淋巴癌通常在末期之前較難被發現,容易被人誤會為輕微的疾病,如感冒等,因而錯過及早治療。為此,林口長庚醫院特規劃淋巴瘤新病友座談會,邀請血液科張鴻醫師主講「淋巴瘤簡介」、放射腫瘤科林信吟醫師主講「淋巴瘤都需要放射治療嗎?」、營養治療科邱怡文營養師主講「癌症病友之飲食照顧」並提供醫療諮詢。活動須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淋巴瘤新病友座談會時間:101年12月22日(六)下午13:30~16:10(13點報到,13:30開始)地點:林口長庚醫院(桃園縣龜山鄉復興街5號)兒童大樓K棟12樓簡報室洽詢:03-3281200轉8381社服課 宋月瑜

年輕人愛染髮又熬夜 「惡性淋巴瘤」恐上身

年輕人愛染髮又熬夜 「惡性淋巴瘤」恐上身#淋巴瘤

近幾年,惡性淋巴瘤在全球的罹患率逐漸攀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9月15號訂定為「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呼籲全球人注意淋巴瘤的嚴重性。而光田綜合醫院腫瘤科醫師柯萬盛提醒年輕人,不時把頭髮染成各種顏色,又常常熬夜、愛吃加工食品等,可能由於長期暴露在化學物質之下,增加罹患惡性淋巴瘤的風險。

胃癌,台灣四大死亡癌症之一

胃癌,台灣四大死亡癌症之一#淋巴瘤

文/奇美電子報第22期 肝膽胃腸科 郭樂明醫師胃癌是亞洲國家如日本、中國等地相當常見的消化道癌症,根據近年來的統計胃癌在台灣癌症的死亡原因中高居第四名位。因此在胃腸科來講胃癌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種癌症。事實上發生在胃部的惡性腫瘤不只一種,除了常見的胃腺癌還包括胃惡性肉瘤、惡性淋巴瘤以及類癌腫瘤等,其中以胃腺癌占了90%以上,因此一般民眾認知的胃癌指的就是胃腺癌。發生胃癌的原因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釐清,但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認為內在因素,如遺傳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如食品添加致癌物質及硝化物質以及環境中的其他致癌物質都是發生胃癌的可能的原因。文獻顯示,家族中若有人罹患胃癌,其家屬得病比例有增加傾向。飲食方面則應避免醃製、煙燻、燒烤以及黴變的食物,此類食品被認為是促進胃癌發生的誘因。此外,近年來為醫界及一般民眾所熟知的幽門螺旋桿菌也被認為是發生胃癌的危險因素。原因是幽門桿菌感染所導致的胃上皮細胞增殖增加了細胞惡性變化的可能性。胃癌的臨床症狀胃癌早期並無特殊症狀,然而隨著腫瘤的增大會逐漸出現一些徵兆,較常表現的症狀為上腹痛、上腹脹感、食慾減退、體重減輕以及胃出血,另外臨床症狀也可能依腫瘤發生位置而有所差異,如靠近賁門的胃癌呈現吞嚥不暢或吞嚥疼痛、腫瘤靠近幽門位置則會顯現阻塞症狀,如飽脹、嘔吐等。若是求診者出現嚴重腹痛,且併有延伸性下背痛或有異常腹脹,腹水現象,可能癌症已侵犯到後腹壁周圍組織以及擴散到腹腔內,已屬晚期癌症,因此提高警覺早一點去找胃腸專科醫師作檢查,才有機會早日診斷、早期治療。診斷胃癌的方法胃癌的診斷方法有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以及上消化道X 光攝影。主要還是以胃鏡檢查容易確認病灶,並可同時作病理切片來證實癌細胞的存在。尤其是早期病變以胃鏡檢查較為不易漏診,然而對於一些胃黏膜破壞不明顯或是黏膜下發展的腫瘤,有時則要靠X 光、內視鏡超音波或CT 配合檢查。另外,對於已經確定為惡性病變的病灶,胃鏡可以幫助認定癌症的分期,有利於決定後續的治療。早期胃癌的定義為癌細胞只侵犯到胃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層,由於早期胃癌的預後良好,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5%,中晚期胃癌則降至10~40%因此診斷早期胃癌是胃腸科醫師一項重要的課題。診斷早期胃癌的要點如下:早期胃癌通常缺乏明顯的症狀,因此建議成年人尤其是40 歲以上者,以及高危險群患者應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如經常出現上腹不適症狀,尤其是上腹痛、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不明原因貧血,都應接受胃腸專科醫師診察及安排胃鏡檢查。若是屬於胃癌高危險群者,如有家族癌症病史,罹患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小腸化生、胃腺瘤性瘜肉、胃手術後十年以上者以及慢性胃潰瘍皆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治療原則上以外科手術為主,視情況配合內科相關科系做綜合治療。早期胃癌的治療率為90%以上,大部份優先考慮外科根除性手術,或視情況而定安排內視鏡或腹腔鏡手術。晚期癌症因有周圍淋巴或器官的波及手術治療並非根治方法,此時常需合併化學抗癌藥物治療或加上放射線治療。

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下)

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下)#淋巴瘤

近年來,也發展出一種生物製劑治療(就是所謂的標靶治療),因為90%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B細胞上會有CD-20表面抗原的表現,所以用一種抗CD-20的單株抗體製劑 Rituximab  (商品名:Mabthera莫須瘤)與CD-20表面抗原結合,以引起體內免疫反應,消滅淋巴瘤細胞。因為這種標靶治療是針對CD-20表面抗原的細胞,所以不會像化學治療一樣傷及正常細胞,病人的用藥後的副作用也會少一些。 淋巴癌分為B細胞與T細胞兩大類,其中B細胞占80%,它又分為高惡性度、低惡性度與中惡性度淋巴癌。 其中,中低惡性度淋巴癌約占70%,而莫須瘤又對中低惡性度淋巴癌有療效,也就是約有六至七成淋巴癌患者會用到莫須瘤。根據國外文獻資料顯示,合併使用化療與莫須瘤, 約可增加15%完全緩解率,兩年無病存活率增加四至六成,三年存活率至少增加10%。研究報告中指出,傳統化學處方合併標靶治療,可以大幅提高整體緩解率、存活率及延長存活期。在合併使用之下,第一期或第二期淋巴瘤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以有80~90%,第三期或是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則有30~50%。健保局2月1日起核准標靶治療藥物-莫須瘤(rituximab)用在「維持性治療」的健保給付,讓更多使用莫須瘤治療有療效的病患,減少復發時間。也就是在化療之後,再進行兩年只有單獨注射莫須瘤的治療,即每三個月注射一次,一年注射四次,兩年共注射八次,病患在門診即可接受注射。而健保給付的部分是針對濾泡性淋巴癌,在第一、二線治療有療效者,給予接續兩年的維持性治療健保給付。有些患者並非屬於濾泡性淋巴癌,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但若是屬於低惡性度淋巴癌,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建議自費使用標靶藥物用在維持性治療,減少復發機率。總之,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持續追蹤,是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當您出現「燒(發燒)、腫(淋巴腫大)、癢(皮膚癢)、汗(夜間盜汗)、咳(咳嗽)、瘦(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也應注意是否是「淋巴癌」找上門了。(本文作者/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 - 陳威宇醫師)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上)

”燒腫癢汗咳瘦” 淋巴癌警訊

”燒腫癢汗咳瘦” 淋巴癌警訊#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是原發於淋巴結及其它器官中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是癌症的一種,它又分為何杰金氏症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淋巴癌的發生率,在台灣約占所有癌病的 2%。男性發生的機會比女性稍多,發生年齡從小孩到老年皆可能罹患。在美國,40%以上的淋巴癌是何杰金氏病;但台灣地區,則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較常見。 依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淋巴瘤為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11位,但若與十年前相比,發生人數約成長了兩倍,這可能與醫療診斷進步及民眾對於此病的警覺度提高有關。雖然,因為目前此病致病明確原因仍不清楚,較無法有效的預防及篩檢,但民眾若能瞭解淋巴瘤的徵兆,於疾病發生時早期發現,它是少數能治癒的癌症之一。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 - 陳威宇醫師指出,淋巴瘤最常見的症狀為淋巴結突然腫大,它常是無痛性的,它可能出現在看得到的頸部、腋下、腹股溝的淋巴結,也可能是身體內部的淋巴結,如胸部縱隔腔或腹部;有些則會有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疲倦、皮膚搔癢等症狀。醫師如果懷疑有淋巴瘤的問題時,會需要問詳細的病史及做身體檢查,並做血液檢查、胸部X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攝影及骨髓檢查等來協助診斷;但要確定淋巴瘤的診斷必須切取部份腫大的淋巴結送病理組織切片化驗。一旦淋巴瘤的診斷確立時,接著就要確認疾病類型(何杰金氏或非何杰金氏)及分期。淋巴瘤的分期分為一到四期:第一期:局限於單一淋巴區。 第二期:有兩個或多處淋巴區受侵犯,但都在橫膈膜的同一側。 第三期:橫膈膜上下兩側都有淋巴區的侵犯,或脾臟被侵犯。 第四期:非淋巴器官已被侵犯,如骨髓、肝、肺等。 陳威宇醫師表示,知道分期後,為瞭解疾病預後及選擇適當的治療,醫師會再依淋巴瘤的免疫、形態、分子生物等資料將之區分為低、中、高惡性度三大類型。低惡性度淋巴瘤的生長及分裂緩慢,初次診斷常為晚期但症狀輕微,後期常發生細胞的轉變而急速惡化,而中惡性度和高惡性度淋巴瘤,生長及分裂快速且易引發嚴重的症狀,若未經治療只有6個月至2年之壽命,但積極治療則可達 5年之緩解期;且有30%至40%的患者可能痊癒。 近年來,淋巴瘤的治療已有顯著的進展,醫師會依疾病的分期及細胞的型態,選擇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手術治療。目前,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五年存活率約90%,10年存活率已增至80%,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完全緩解機率也可提高到約七成。不過有些病人只是長期的緩解,有時會在多年以後再發疾病,所以要長時間的追蹤,以早期監測有無次發的惡性病發生。 陳威宇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持續追蹤,是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當您出現「燒(發燒)、腫(淋巴腫大)、癢(皮膚癢)、汗(夜間盜汗)、咳(咳嗽)、瘦(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也應注意是否是「淋巴癌」找上門了。

良性?惡性?頭頸部腫塊大意不得!!

良性?惡性?頭頸部腫塊大意不得!!#淋巴瘤

大人或小孩都有可能出現頭頸部的腫塊,有時是無意間摸到發現,有時是逐漸腫大,旁人都看得出來。當您懷疑您的小孩、家人或您自己頭頸部出現腫塊時,該怎麼辦呢 ?    頭頸部腫塊可分成三大類:一是發炎性組織,如淋巴結發炎、肉芽腫,通常出現期間約數天(7天左右)。二是先天性或發育性囊腫,如甲狀舌骨導管囊腫(位於上頸部中央)、鰓裂囊腫、喉部膨出氣腫,通常發現出現期間約已經數年(如已經7年了)。三是腫瘤,尤其是指惡性腫瘤,通常出現時間約數個月(如已經7個月了)。前兩類屬於良性頸部腫塊,第三類惡性腫塊則得則得特別小心。    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劉耿僚醫師表示,良性或惡性腫塊的分別並不是以腫塊大小或會不會疼痛來猜測,首先應以患者年紀大小與腫塊位置先大略判別:如是1歲~15歲的小孩,則以第一類發炎性腫塊為最多,但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如淋巴瘤或甲狀腺瘤。16歲~40歲者,則以第二類先天性或發育性腫塊最多,但也有可能是轉移性惡性腫瘤。如果是46歲以上的人,則八成得考慮是惡性腫瘤了。根據以上年紀大小的判別,民眾大概可以做個猜測,但當然僅只於出現機率大小的猜測而已。如果頭頸部腫塊出現已經超過幾個星期了,而仍不消退,不管會不會痛,劉醫師建議民眾,最好盡快前往醫院尋求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的意見。通常耳鼻喉科醫師會先了解您的病史過程,例如是否有抽煙喝酒的習慣、身體其他疾病與狀況,然後做頭頸部檢查觸診或內視鏡檢查,必要時進一步作抽血、皮膚試驗、X光、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掃描(MRI)、超音波掃描與細針抽取術,用細針頭抽取腫塊些微的組織作組織細胞學檢查。至此則可初步決定是否再進一步作切片檢查。       頭頸部腫塊最擔心的就是惡性腫瘤,這種惡性的腫塊通常是由鼻咽癌、口腔癌、咽喉癌、甲狀腺或唾液腺癌、食道癌或肺癌、甚至腸胃癌轉移至淋巴結而來,劉耿僚醫師強調,頭頸部腫塊可能是這些癌症的初步表現,千萬大意不得。好好的接受耳鼻喉科醫師的檢視,按步就班的接受正確的檢查,才能消除心中的疑慮,或儘早發現問題。早期發現的癌症大多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就怕民眾延誤了病情,造成腫瘤已經進一步侵犯骨頭、血管、神經或遠處轉移成為癌症末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