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瘤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定義是感染第一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1)所導致之淋巴球惡性增生,細胞呈現CD4+CD25+的調節性T淋巴細胞(Treg)分子染色特徵,此病在日本南部、加勒比海、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巴西以及伊朗北部屬於盛行地區。病毒主要是在母體內透過GLUT-1受體進入,引起先天性感染,或是在哺乳及性行為時傳染,在感染HTLV-1後,有人終其一生完全無症狀,或只在抽血時,發現有淋巴球增多現象,但3-5%則產生急性白血病或有淋巴瘤的形成。至於其皮膚表現,則十分多樣性,可以是丘疹、結節、潰瘍、魚鱗癬樣乾皮症或紅皮症,其臨床之特異點在於可能產生高血鈣及骨頭疼痛現象。臨床上分為四型: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壓抑型(smothering)。                                病理所見在真皮或皮下脂肪內,可見異型淋巴球浸潤,有時也可形成與蕈狀肉芽腫相同的Pautrier microabscess。壓抑型病灶出現於皮膚以及肺臟,並無淋巴節或內臟侵犯,血鈣及LDH也正常,但血中有1-5%異常細胞。至於慢性型則較為嚴重,除皮膚以及肺臟,也會侵犯肝臟及淋巴結,血中淋巴細胞增生大於4x109/L,且LDH升高,但在2倍以內。4年存活率,壓抑型為62.8%。目前治療以抗療病毒藥物zidovudine加上干擾素為主。急性型、淋巴瘤型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會有肝脾腫大,及其他內臟侵犯,還有高血鈣、高LDH,淋巴流行者則血中惡性細胞數小於1%。此二型癒後不佳,平均存活僅分別為6及10個月,4年存活率僅分別有5%及5.7%。目前治療以抗療病毒藥物zidovudine加上干擾素為主,也可加上維生素A酸(bexarotene、isotretinoin、all-trans-retinoid)、砷及骨髓移植也有人嘗試。單純傳統的化療則完全無效,必須搭配其他治療,且只建議用於淋巴瘤型患者於骨髓移植前使用,之後仍以抗病毒療法維持。對急性型患者,異體骨髓移植則可能提供一線生機,但危險性也極高,一般建議用於年輕患者。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淋巴瘤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淋巴管瘤是指由淋巴管而來之脈管畸型。臨床表現依侵犯之淋巴管深淺,大小之不同,可以由單一膚色皮下結節,群聚透明水泡,彷彿青蛙蛋(如限界性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circumscriptum)或呈深層囊腫(囊狀水瘤Cystic hygroma)。淋巴管瘤一般自出生或幼年即有,好發於腋下、脖子、會陰、肩部及四肢近端,此外舌頭也為好發部位。有時透明水泡內,偶見血泡形成,可能引發繼發性細菌感染。淋巴管瘤病理可見擴大的管腔存在於真皮乃至皮下,與血管畸型有時區分不易,但可以內含淋巴液,偶見周圍淋巴球浸潤作鑑別。淋巴管瘤的治療不易,切除後極易復發。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皮膚原發B細胞淋巴瘤

皮膚原發B細胞淋巴瘤#淋巴瘤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在皮膚的B細胞淋巴瘤絕大部分是續發性的,也就是先有其他器官,尤其淋巴節侵犯,才轉移到皮膚的。初呈多發性皮內或皮下結節,而後擴大隆起於皮面呈暗紅色,甚至進而潰爛,全身均可侵犯,但以下肢稍多。至於皮膚原發性B細胞淋巴瘤,可以是單發或多發,若局限於一處之腫瘤,癒後一般良好。病理所見皮膚原發B細胞淋巴瘤罕侵犯表皮,且多呈深層腫瘤細胞比淺層真皮多。B細胞淋巴瘤,其組織相可以是小型淋巴球,或具漿細胞分化,或是濾泡中央細胞,有時細胞增大或見明顯核仁,似組織細胞。一般診斷不難,但在分化不良例,可以 kappa或lambda免疫蛋白輕鏈或作免疫蛋白基因重組來確認。癒後主要與淋巴瘤類型有關,但也與侵犯範圍、特殊染色有關,如BCL2, OCT2, ,MUM1染色陽性者癒後差,而 BCL6陽性者較佳。皮膚原發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一般以放射療法,甚至於對單一病灶切除即可,癒後一般良好。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