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

工月領30k 助家扶童30年

工月領30k 助家扶童30年#家扶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助人為快樂之本,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幫助他人,是一件充滿愛心的事,更難能可貴的是,持續幫忙30年不間斷。一名住在臺中市大里區的楊永達,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過世,母親就在艱困環境中養育他成人,而最讓人感動的是,自72年10月起,楊先生陸續認養4名家扶兒童、至今30年。從事鍛造業工作的他,每月收入約3萬多、並不豐厚,助人的認養費全是靠生活儉樸,一點一滴省下來的。近年來,楊永達身體不適,直到去年底確診為胰臟癌,當時他參加家扶基金會與認養兒童的相見歡活動,氣色就已經不好,當大家問起他的健康狀況時,楊先生不願讓他們擔心,選擇隱瞞,不幸的是,開刀後仍無法有效控制腫瘤,標靶治療也宣告無效,於今年2月住進臺中慈濟醫院的安寧病房。認養心意 如同對待家人般的情誼慈濟基金會癌症關懷志工周世聰,去年底時常陪伴楊永達先生,除了舒緩他身體的不適,也聽他分享生平的故事與想法,楊永達十分安慰一兒一女都很孝順,卻也相當掛念家扶認養的孩子,希望往生後,家人能持續幫助這些孩子。周世聰聽出楊永達很想再看看孩子的心願,但怕勞師動眾、麻煩太多人,明白他的猶豫後,又想到「對這些孩子而言,沒有機會跟生命中那麼重要的叔叔說再見,可能也會是一生的遺憾。」於是臺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決定主動聯繫家扶基金會替他圓心願。家扶基金會接獲消息後發現,楊永達是今年6月即將接受表揚的30年資深認養人,認養處主任林妙玲立刻到院探視、並當面致謝,同時帶來基金會同仁的慰問卡片,轉達受助孩子狀況、都好,請他不要擔心',最後家扶基金會決定提早頒發楊永達認養30年的感謝狀。愛的循環 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兒童受助的兒童聽聞達淑消息難過得泣不成聲,馬上跟學校請假,與媽媽一起到醫院探視她心目中的另一個爸爸。因為達叔一直很關心她的生活及課業狀況,她也把達叔當成父親,不論是選擇科系、升學、生活起居任何事情都會和他分享與討論。安寧病房病榻前,小鳳把握機會謝謝達叔多年來的幫助,她擦乾眼淚,承諾一定會好好唸書,做個有用的人,有能力時也要做像達叔一樣幫助別人的人,道不盡的感恩,在生前告別的病榻圓了楊永達的心願,兩人都沒有遺憾,同時也開啟另一個愛的循環。

他年僅13歲 賣烤雞存錢想治媽媽失明

他年僅13歲 賣烤雞存錢想治媽媽失明#家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來自中部弱勢家庭,年僅十三歲的小翰,自五歲那一年開始,就跟著阿公一起四處擺攤賣烤雞維生,一邊賺錢,一邊存錢想治好媽媽幾乎失明的雙眼,他穿著一套不太合身且顯舊的運動外套和褪色牛仔褲,和失明的媽媽一起站在家扶基金會所辦的記者會的舞台上,說到生活的辛酸,與媽媽在台上相擁哭了起來,但哭完之後,小翰還是得繼續在寒風中,亦或夏日大熱天中,無怨尤的賣烤雞,繼續在弱勢的環境中,期盼著也許他們也有那雨過天晴的好日子。你知道全台的弱勢家庭,每天過的有多辛苦嗎?而在這些家庭之下成長的孩子,不僅要求全新的衣服來穿,都顯得奢侈,就來日常生活的三餐,也有一頓沒一頓的,他們必須被迫超齡長大,失去童年時光,幫忙照顧家庭,打點居家生活,還得小小年紀,就懂得出門賺錢,好支撐整個家庭,至少,也不要再成為家中的負擔。弱勢家庭一年比一年多根據家扶基金會的統計指出,我國的弱勢家庭,越來越多,且經濟拮据的狀況越趨嚴重,民國99年,低於國人最低平均所得的受助戶數為11,425戶,101則增加至 12,722戶,其中,實際可支配所得金額以101年為例,國民可支配所得最低每人平均為11,007元,以主計總處所公布101年國民每人可支配所得每個月2萬3863元,是家扶弱勢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的4.50倍。弱勢孩童負擔超量因此,為了分擔家計,甚至是分擔「父母心中的痛苦」,生活在弱勢家庭的孩子,根據調查,將近七成(67.9%)的弱勢孩童表示需傾聽家人的心事或煩惱。除此之外,也有近五成四(53.6%)的弱勢孩童,得安撫家人的情緒,讓家人都能平和地生活在一塊。這些超乎孩童該有的負荷,是這群很少被看見的早熟小大人,每天生活中必須面對的難題.即使睡不飽、穿不暖,日子辛苦也不以為意,只要家人能在一起,再苦也心甘情願。家扶基金會表示,這兩年透過「點燃生命之火」的愛心善款,讓家扶基金會幫助了至少1,200位弱勢孩童,幫助他們有喘息與正常學習的機會,但今年點火募款目標是一億元,截至目前為止募得了三千九百萬元,還希望各界持續支持,一同看見台灣小大人的困境,或許各界的愛心,一時之間無法讓他們完全脫貧,但一點一滴的付出,就可稍稍填補他們的不足,也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心,希望大家一起來協助,讓他們專心做個孩子,擁有快樂童年! 

家扶成立物資銀行 弱勢補給更有效率

家扶成立物資銀行 弱勢補給更有效率#家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你知道台灣人一年浪費的食物量竟可以讓低收入戶吃20年!對你來說不需要的物資,對弱勢家庭而言可能是救急資源!為了發揮愛心物資不浪費的精神,家扶規劃成立「愛心物資銀行」,於北中南3個地區設置倉儲及物流中心,希望物資能充分整合、妥善分配使用,適切地將愛心送到有需要的弱勢兒童及家庭手中。家扶基金會大同育幼院表示,除了食物,企業與民眾也會主動提供即期或過季的物品,為避免物資存量過多、造成浪費並改善資源分配,家扶將於北中南成立「愛心物資銀行」;因在處理物資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捐來的物資不一定適合需要,或是物資數量超過需求量、產生庫存,再加上食品有效期的問題,為讓物資達到物盡其用,成立物資銀行,能有效將物資轉送到其他有需求的社福單位。凌陽企業贊助一百萬 希望讓服務更完善如此一來,將使社會各界的愛心物資捐贈,達到及時有效的轉介,避免浪費。此外,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物資銀行啟用之際,捐款新台幣100萬元贊助,做為購置物資銀行物流專車及物資轉介資料庫系統的建置費用,希望提升軟硬體設備,讓服務運作能發揮最大的效能。

父母攜子自殺案件 今年已累積共十起十個孩子喪命

父母攜子自殺案件 今年已累積共十起十個孩子喪命#家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每一個孩子,被父母生下來,應該是要被愛護,要被疼惜,但事實上,社會上許多孩子,除了不能溫飽之外,更有一部分遭受到父母親的暴力威脅。你知道嗎?根據統計,我國平均每一個月,都有一名孩子,被父母親剝奪生命,一同帶向自殺的絕路,而今年,父母攜子自殺的案例高達十起,共十六個孩童受害,其中有十名不幸離開人世。為倡導孩子基本生存權 家扶拍微電影另外,家扶基金會自76年開始著力於兒童保護工作,根據近5年統計,每100名兒童中就有3-4名遭受虐待,每100名兒童中就有6-10名陷於高風險家庭中;每個月就有1名兒童因為受虐而死亡,每個月都有1名被父母剝奪基本生存權利的兒童。何素秋執行長表示,孩子不能選擇他的家庭,現在連基本的生存權也由父母決定,實在令人十分心痛與不捨!來不及長大的孩子何其無辜!而家扶基金會為倡導孩子生存的權利,歷時一年完成《愛不走,愛不放手》首支微電影,參與演員包括,賈靜雯、喬喬(于卉喬)、吳朋奉及于婕。何素秋指出,此片改編之真實個案經家扶的幫助,如今已勇敢跨過生命低谷,期待《愛不走,愛不放手》發揮正面影響力,鼓舞正面臨人生絶境、無助的家庭不要放棄,勇敢求助,為孩子找到希望的未來。她再次強調,透過此片期待能救幾個家庭及孩子都是一件值得的事!傳達孩子其實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命,喚醒大眾對於兒童生命權利的重視。

孩子也有生存權 微電影倡導愛與權利

孩子也有生存權 微電影倡導愛與權利#家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父母帶著子女共赴黃泉的新聞屢見不鮮,但小孩並不是家長的財產!為了守護和呼籲外界重視兒童生存權,家扶基金會於今日舉辦《愛不走,愛不放手》微電影首映會,邀請喬喬(于卉喬)、賈靜雯、吳朋奉及于婕等一同出席,希望藉由電影的播放傳遞正面愛的力量,並為兒童生存權利發聲。何時孩子的生命成為大人手中報復的工具?又曾幾何時大人以為的愛孩子,就是用激烈的手段,帶著小孩一起成為陪葬品?根據家扶101年兒虐致死及殺子後自殺新聞報導統計顯示,受虐致死案35名、疏忽致死案27名,共計62起;其中殺子後自殺占了9案11童,而未遂者亦有11案15童;今年也已發生10起重大攜子自殺事件,受害兒童16名,並有10名小孩因而喪失生命,來不及長大!倡議微電影 家扶一小步 兒童保護的一大步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孩子無法選擇他的家庭,現在連基本的生存權也由父母決定,實在令人心痛與不捨,因此為了倡導保護兒童和兒童生存權的議題,透過家扶所協助的真實個案故事改編,將其拍攝成微電影作為社會教育和達到宣導目的,從去年開始籌畫、歷經一年的時間,很幸運能在籌備過程中獲得外界各方支持。家扶基金會自民國76年開始著力於兒童保護工作,根據近5年的統計,每100名兒童中就有3-4名遭受虐待、6-10名陷於高風險家庭中;每個月就有1名兒童受虐死亡、1名兒童被父母剝奪基本的生存權利。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 愛可以改變一切何執行長最後說明,本片改編的真實個案經家扶幫助後,已勇敢走過低谷,期待《愛不走,愛不放手》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鼓舞正面臨人生絕境、無助的家庭不要放棄,勇於求助,為孩子找到希望的未來;並傳達小孩其實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命,喚醒社會對兒童生命權利的重視。

愛心不落人後!蕭亞軒成12個孩子媽

愛心不落人後!蕭亞軒成12個孩子媽#家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藝人蕭亞軒(ELVA)8月底隨著家扶基金會前往蒙古探視自己的認養兒童,愛心十足的她不只以親善大使的身分號召好友加入認養行列,更是一口氣再增加認養5名蒙古、吉爾吉斯與史瓦濟蘭兒童,正式升格為12個孩子的媽!拋磚引玉 ELVA籲好友、歌迷、公司加入認養行列蕭亞軒表示,從民國84年受到媽媽的感召開始認養家扶貧童,原先6月就規劃8月下旬要和家扶認養人一起到蒙古探視「乾兒子」新巴雅爾,在行前又得知家扶基金會將開辦非洲史瓦濟蘭貧童認養服務,亟需召募500名認養人,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做得更多,所以二話不說自願成為史瓦濟蘭首位認養人,再增5名認養兒童。蕭亞軒的經紀公司百鴻揚深刻感受到ELVA的愛心,一起響應認養5名家扶兒童,除此之外,蕭亞軒也希望透過自己的拋磚引玉,讓好友和歌迷能節省1頓大餐或2張電影票的錢,每月捐款700元認養一個貧窮國度等待救援的孩子,就能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教育和醫療環境,讓台灣人的愛心傳送到世界需要關懷的角落。擔任親善大使 赴蒙體驗當地生活ELVA不只到蒙古和自己的乾兒子相見歡,更參訪蒙古家扶中心在當地所成立的模範社區—台灣家扶村和由台灣善心人士捐助興建完工的幼稚園,並和當地的居民、小孩一同生活、親切地幫村民推車集水、教導孩童們縫製鑰匙圈、蒙語、唱歌、打籃球等,親和力十足的作風,讓蒙古大小朋友都喜愛這位美女姐姐。

公平受教育好難!剝蚵少年打苦籌學費

公平受教育好難!剝蚵少年打苦籌學費#家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開學好擔心!許多弱勢家庭學童暑假不是和朋友出去玩,而是為開學的學雜費煩惱、拼命打工貼補家用、學費,即便如此努力,依舊入不敷出,家扶基金會為了幫助孩子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長久以來募集資源提供助學經費,今日舉辦「教育脫貧─助學記者會」,希望更多人看見學生們的學習困境,盡一己之力、讓孩子也能勇敢追夢。今日上午10時舉辦「教育脫貧─助學記者會」,邀請助學人江教授、五位高中生和大家分享他們的學習困境;家扶基金會調查指出,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家庭占7成,其中又有25%的家庭每月總收入不到1萬元,維持生活所需已相當困頓、更何況是教育經費,在弱勢家庭成長的孩子,常會利用課餘時間幫忙家務、打工貼補家用,就算有心向學、課業成績優良,也總會被經濟、學費壓力打亂生活秩序。剝蚵微薄收入 貼補註冊費 剛考上東石高中汽修科的小豪,為減輕家中經濟負擔,常利用假日、暑假剝牡蠣賺取微薄的薪水來籌措註冊費,小豪是隔代教養、和奶奶祖孫三人相依為命,年邁奶奶已屆80,無法工作,家裡生活開銷僅靠社會救助和微薄的剝蚵收入;小豪表示,暑假每天早上7點起來剝蚵,賺取一斤20元的工錢,一個月大概會有1萬多元的收入。小豪從幼稚園開始,就在祖母身邊看她剝蚵養家,直到小一失去父親、家中頓失經濟支柱,他開始幫忙祖母剝蚵、貼補家用,天冷時、剝蚵的雙手還會發麻,儘管如此、小豪依舊不放棄求學的夢想,他希望順利完成學業後,未來和哥哥一起開店、好好孝順家人。教育脫貧 需要你我的一臂之力 教育是孩子脫貧的機會,家扶為了讓學童能專心課業、不再為經濟煩惱,每學期提供6000元的助學金來幫助有學費繳交需求的高中職學生,人數高達9662人,總計需六千萬元,截至目前為止仍有兩千萬的缺口,所以需要更多的助學人來拉他們一把,讓他們更好,每個家扶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幫助孩子圓夢、勇敢追夢,需要你我的愛心與幫助。(捐款專線:04-2206-1234#115;劃撥帳號:家扶基金會助學金/00224801)。

家扶表揚全國23位弱勢家庭自強母親

家扶表揚全國23位弱勢家庭自強母親#家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死的人不可怕,我們幫他整理環境,祂會保佑我們的。』為了改善家計,她身兼數職,甚至替人打掃墳墓。」、「父代母職照顧三名子女的超級老爸,日夜忙碌奔波,也癱了!中風的他每週勤到醫院復健,因他是家中唯一支柱!」溫馨五月情,家扶基金會於母親節前夕舉辦「全國自強母親表揚」活動,從 2萬5千多戶貧困家庭中,遴選出23位自強母親,他們可能經歷家人死亡、遺棄、重病,或是遭受家庭暴力、背債等困境,甚至許多來自隔代教養家庭的阿祖、阿嬤。23位自強母親們不畏艱困,將人生挫折化作生命的動力,含辛茹苦地照料家庭,行有餘力更回饋社會,其勇氣與精神令人敬佩。也特別邀請兒童局長張秀鴛及家扶基金會林柏榕董事長、何素秋執行長親臨現場,給予堅忍不拔的自強母親們鼓勵與支持,並祝福每一位媽媽「母親節快樂!」今年表揚的23位自強母親中,單親就佔了18位,其中1位是單親爸爸,4位阿嬤,更有1位是跨過三個不同世代的阿祖;此外,其中有7位的家中有發展遲緩、身心障礙或罕見疾病的子女,對於經濟弱勢的家庭來說,原本就已面臨多重的生活挑戰,若再加上子女照顧上的問題則更顯得艱辛。家扶基金會林柏榕董事長表示:「家扶目前扶助的25,937戶弱勢家庭中,以單親媽媽佔最多(56.7%),此外,子女患有發展遲緩或健康狀況不佳者,就佔了近兩成(18.92%),對於弱勢家庭的家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是,這些挫折卻激起自強母親們的韌性與堅毅,她們傾注全部的生命只為撐起一個家,見證了母愛為大的力量!」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說,近年家庭型態的多元發展,母親角色也越漸多元,今年表揚的23位自強母親當中,有身兼母職的阿祖、阿嬤、父親、姑姑及姊姊,再加上單親及子女疾病的問題,負擔則更加沉重,但她們仍舊不放棄、樂觀面對,即使生活艱辛,許多自強媽媽仍願意盡一己之力擔任志工、居家照顧員、小額捐款以回饋社會,並透過自身生命故事鼓勵他人,著實令人感動與敬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