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應

AZ疫苗下周一開打 陳時中帶頭接種

AZ疫苗下周一開打 陳時中帶頭接種#不良反應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晚宣布,經專家會議評估,接種AZ疫苗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及感染後重症的臨床效益,大於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風險,決議3月22日開打。專家認為民眾對於疫苗有疑慮,建議陳時中或行政院長帶頭施打,陳時中表示,「我個人是沒問題」。指揮中心指出,會中專家表示,經歐盟檢視近期歐洲各國接種 AZ疫苗後,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引起血栓的相關性,但也無法完全排除疫苗可能與非常罕見的瀰漫性血管性凝固(DIC)合併血小板低下之不良事件有關,因此建議民眾接種前應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此外,因服用避孕藥與接受荷爾蒙治療為引起血栓之危險因子,建議現階段前述對象先暫緩接種。另接種疫苗後若 14 天內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或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持續出血、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紫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首批 AZ疫苗共 11萬6500 劑已於3月18日完成檢驗封緘,並於19日依各縣市政府調查接種意願人數,先行配送部分劑量至 57 家接種點,同時訂於下周一起,提供專責病房、負壓隔離病房或負責採檢的醫事人員接種。

揭疫苗面紗 醫籲施打保護自己及他人

揭疫苗面紗 醫籲施打保護自己及他人#不良反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已經買到1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但專家憂心若沒有與民眾做好風險溝通,可能重演2009年H1N1疫苗施打不到一半的情形,呼籲民眾,施打疫苗才是有效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方法。不良事件≠不良反應 針對近來多起流感疫苗疑似不良事件通報,造成民眾恐慌,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表示,不良事件不等於不良反應,不良事件是指施打疫苗後發生頭暈、痠痛等情形,不過這只有時序關係,不一定有因果關係,必須確定是由接種疫苗疫苗引起的症狀,才稱「不良反應」,前者是疑似,後者是確認,兩者不應混為一談。他強調,所有疫苗都是經過嚴格臨床試驗和上市後追蹤,才能在臨床上使用。李秉穎舉例,幾年前以色列4名老人一同接種同個批號疫苗死亡,引起國際震動,台灣也將該疫苗下架,但經WHO調查發現並無直接因果關係,後來以色列進行研究,發現有打疫苗的長者死亡率反而低於沒打疫苗者,短期內的死亡率增加跟有無施打疫苗並沒有直接關係,當時有民眾三度向他確認疫苗是否安全無虞,讓他很無奈。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有一群反疫苗群體,只要有關疫苗安全的風吹草動,就會被拿來大做文章,媒體也是都先報了再說,等到最後確認跟疫苗無直接相關,澄清的報導卻少之又少或篇幅很小,長久如此,難免影響民眾對疫苗的信心。曾有11個月大的女嬰打完疫苗後猝死,最後證實是B19微小病毒導致心肌炎過世,與疫苗無直接相關。集體施打恐懼感會傳染也有許多研究證實,身體對於施打疫苗的巨大恐懼,會轉移為其他症狀釋放,也就是所謂的暈針,李秉穎醫生說,這種情形非常容易透過人際傳播,例如在校園集體打疫苗,前面的人出現頭暈等,後面施打的人就容易有這個問題,因此建議學校明年施打新冠疫苗時,要做好妥善安排,像是疫苗同意書必須詳載暈針的症狀讓學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曾發生過暈針的學生單獨接種,另外學校在等候打針時,可以利用團康、衛教活動,降低學生的恐懼感。

長者用藥增多 須注意4常見不良反應

長者用藥增多 須注意4常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7歲阿伯,長期失眠睡不好,多處看診重複領取安眠藥。同時服用7種藥物,導致全身無力、嗜睡、跌倒,掛急診後成功整合安眠藥減少至2種。出院後門診經醫師衛教轉介至精神科追蹤,改善失眠。高齡族群生理機能減退、罹患一種以上慢性疾病,服藥種類增多,容易有多重用藥問題。使用的藥物愈多,就越容易產生藥物間的交互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應。高齡長者常見不當用藥4原因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藥師劉盈伶表示,根據部內統計分析,高齡長者因為潛在不適當用藥至急診就醫的原因包括:暈眩導致跌倒、低血糖、低血壓、排尿困難、腸胃道出血、急性腎功能惡化及血鈉過低引起噁心嘔吐、虛弱無力等原因。其中較值得注意的原因為以下4點:1) 暈眩而導致的跌倒/服用1種以上的鎮靜安眠藥物、肌肉鬆弛劑、抗組織胺或不適當的降血壓藥物等,如未遵照醫囑服用,造成劑量過高,都容易引起高齡長者暈眩、不協調或四肢無力造成跌倒。2) 低血糖/糖尿病治療除了藥物外,病人飲食控制也有很大的關係。若未依照血糖高低來調整藥物劑量,很容易因為血糖過低而昏迷送急診。3) 腸胃道出血/長者若長期使用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或是抗血栓藥物(如脈化寧、阿斯匹靈等),容易造成腸胃道出血的副作用。4) 急性腎功能惡化/高齡長者疾病狀況會讓藥物使用相對複雜,有些藥物劑量調整,必須根據病人腎功能狀況,倘若病人未遵照醫師或藥師指示用藥,或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可能造成腎功能惡化。不誤信偏方或口耳相傳藥物、正確服藥劉盈伶藥師表示,用藥安全,還是得提高高齡長者對於重複用藥及不適當用藥的正確認知及重視。對於用藥的正確觀念應該是需要用藥才用藥,而且正確服藥,才是治療疾病的最佳方法。千萬不要服用來路不明偏方或街坊鄰居口耳相傳的藥物,恐增加藥物導致不良反應的機會。若有任何用藥問題,民眾都可以利用各醫院藥袋上的諮詢專線或親自到諮詢室,讓高齡長者用藥安全,長命百歲。

服痛風藥「allopurinol」 注意皮膚不良反應

服痛風藥「allopurinol」 注意皮膚不良反應#不良反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藥物三分毒!為維護民眾用藥安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患者,服用含有allopurinol成分藥品時,要留意是否出現過敏徵兆,如喉嚨痛、嘴巴破、眼睛癢、皮膚紅疹等,若身體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停藥,確保安全。食藥署表示,常用於痛風治療之allopurinol成分藥品,可能發生罕見但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和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提醒醫師在開立此成分藥品前,應詳細詢問病人的過敏病史,並告知患者用藥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免發生嚴重的後遺症。因個體差異 在合理用藥下也可能引發不良反應食藥署最後提醒,藥品使用是用來治療疾病,維護人類健康的,但因藥品特性、用藥者個別體質及病情的差異,可能導致在合理用藥情況下,依舊可能發生無法預期的藥物不良反應。故醫師需衡量病人臨床治療效益與風險,開立最適合病人的處方;病人也應主動告知其病史、身體不適情形或相關疑慮,以利醫療人員評估,達到醫病雙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