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

器官捐贈追思會,感謝捐贈者的大愛

器官捐贈追思會,感謝捐贈者的大愛#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亞東醫院訂定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懷恩節』,而數字536代表著「I Thank you」之意。摯愛的捐贈者雖已離去,但他們的精神與大愛卻留了下來,重獲新生的受贈者便是最好的證明。亞東醫院鄭國祥副院長帶領醫療團隊與受贈者齊聚一堂,共同向器官捐贈者表達最深的懷念與感恩之意。根據統計,目前國內登記要換器官的病人至少在9781人以上,而平均每年僅200餘人捐贈,很多病人依然必須仰賴支持療法來維持生命,也有許多病人在等待中抱憾以終。亞東醫院副院長鄭國祥本身是肝臟移植團隊的主導者,他說:「對無法治癒的器官衰竭末期患者,器官移植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儘管亞東醫院的移植醫學發展可稱與世界水準並駕齊驅,但是器官來源的缺乏仍是全世界相同的問題」。捐贈者 愛延續 成就重生劉小姐說的爸媽一生刻苦耐勞、勤檢持家、知足常樂也充滿愛心,生前會參與廟宇舉辨的愛心活動,並時常一起餵養流浪動物。當時劉小姐的爸爸確診為鼻咽癌四期,無法開刀,劉小姐的父親在去世前一天簽下同意書,不僅做了器官捐贈,同時成為大體老師!身為子女雖然不捨,但也欽佩爸媽寬容豁達的生命態度,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生命感動生命,受贈者 看到曙光 重獲新生受贈者黃小姐患有肝癌,後來在家人與宗教的力量之下漸漸看到曙光,並感受到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認識到活著這件事情原來不是這麼容易,也慶幸自己現在活著能愛人、能去感受。黃小姐表示很謝謝捐贈者與醫療團隊,讓她重獲新生,黃小姐說:「既然活著,老天爺交給我的任務就是將愛傳遞出去,所以未來我也想盡我所能去幫助他人」。無私永恆、生生不息的大愛一直存在!全台唯一的小腸移植專家陳芸副院長也表示,沒有器官捐贈的大愛,等候移植的患者就沒有可能重新體驗生命的美好,摯愛的捐贈者雖然已離去,但他們的精神與大愛卻留了下來。同時呼籲大眾能有來越多人響應器官捐贈,讓受贈者活出生命的價值與精彩的人生。

心跳停5分鐘可執行 縮短器捐等待期

心跳停5分鐘可執行 縮短器捐等待期#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為改善國內器官供需失衡的困境,縮短民眾器官移植的等待期,衛生福利部發布「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供全國醫療機構施行參考,適用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的末期病人,同意撤除維生醫療且願意器捐者,在心跳停止5分鐘後可施行無心跳器捐。心跳自然停止 應有5分鐘觀察期衛福部表示,本指引以尊重末期病人之自主權及善終為前提,醫療團隊應在施行前向病人或家屬完整說明作業流程及病人可能的反應。執行器官摘取手術及器官移植手術的醫師不得參與病人維生醫療的撤除及死亡判定。病人原先醫療過程中未使用體外循環機器者,醫療團隊不得為「維持捐贈器官功能」而另行裝置該機器。衛福部表示,撤除維生醫療的病人心跳自然停止(體循環停止)後,應有5分鐘的等候觀察期。在此觀察期間,醫療團隊不得執行任何醫療行為,待確認未再出現收縮性血壓或心搏性心率,由主治醫師宣布死亡後,始得進行器官摘取及移植作業。預立器官捐贈意願 遺愛人間未來「腦死捐贈」及「心死捐贈」並列為大體器官捐贈來源。心死捐贈的器官,須依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進行分配,可比照腦死捐贈採部分器官指定捐贈。呼籲國人響應,預立安寧意願與器官捐贈,不僅能尊嚴善終,更能遺愛人間。衛福部將在107年度辦理「心臟死後器官捐贈推廣教育訓練計畫」,由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負責執行,邀集國內醫學團體、器捐醫學、倫理及法律等專家,深入30家以上的醫院辦理心死器官捐贈臨床實務工作坊,並撰寫施行標準作業流程及製作教材,全力提升醫院執行的專業能力。

前世情人捐肝救父 癌父重獲新生

前世情人捐肝救父 癌父重獲新生#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住苗栗的55歲徐姓患者長期以來都有在診所檢查追蹤C型肝炎,3年前11月在診所進行檢查時,疑似發現腫瘤,同年12月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C型肝炎肝硬化合併肝癌。2年多來針對肝腫瘤進行過3次射頻燒灼治療,腫瘤卻不斷復發,到醫院接受配對檢驗,由20歲的長女進行捐肝,手術歷經10多個小時後順利完成,患者住院3周後終於出院返家休養。女兒捐出右側745克肝臟亞東醫院醫師薛冠群表示,這次評估患者的情形後,讓女兒捐出右側745克肝臟,考量患者曾有自發性腹膜炎、腹水、血小板數低下等病史,因此手術時更針對患者身體狀況做好因應。提供全人移植醫療照護患者得知20歲的長女要捐肝來救自己時,本來因為不捨而反對,一度不願意再進行治療,但經過妻女勸說後,才願意讓女兒為自己挨刀捐肝。童綜合醫院副董事長童瑞龍指出,推動器官勸募及移植,整合器官捐贈及移植資源,建構完善移植團隊,提供全程全人優質移植醫療照護,使器官衰竭而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的生活品質。童綜合醫院從93年起迄今完成了73例腎臟移植與27例的肝臟移植,並在105年成立器官移植中心,擴大服務有意願進行(五親等內)活體器官移植的病人與家屬,也順利完成3例活體腎移植及7例活活體肝臟移植手術,圓滿達成親屬間器官捐贈或移植的心願。

器官捐贈低迷 逾9000人苦等重生機會

器官捐贈低迷 逾9000人苦等重生機會#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器官捐贈是當一個人不幸腦死時,把自己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無償的方式,捐贈給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愛心接力,生命延續,為擴大民眾對器官捐贈的正確觀念,進而認同並以實際行動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醫院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辦理「捨&得,機會升等」器官捐贈宣導,自7月11日中午12:00止,共有63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受宗教文化影響 捐贈人數每年僅150人20世紀以來移植醫學的發展不僅是醫學上重要的成就,更是讓受移植的病患因此重獲新生,多年來台灣在器官移植上的表現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但國人對於器官捐贈的認識還是很有限,並受文化、宗教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實際完成器官捐贈的民眾仍佔少數,目前全台仍有9000多人等待器官移植重生,然而捐贈人數每年僅有150人左右,使得許多人抱憾而終。為了提升國人對器官捐贈的重視,衛生福利部於103年10月1日於「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中納入「待移植者的配偶或三等親內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意即若您的配偶或三親等以內的血親曾是死後器官捐贈者,遇有器官分配時,您的移植排序將「因此提前」,以實現今日器官捐贈的決定是明日對親人庇護的理念。血親曾是捐贈者 可提前器官分配民國80年起國家政策推廣器官捐贈不遺餘力,深入校園、走入社區,結合企業與民間團體宣導器官捐贈,如有意願認識或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歡迎有需要的民眾至各大院所服務台索取器官捐贈同意書。

近8成醫護願器捐 高於一般民眾

近8成醫護願器捐 高於一般民眾#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針對醫護人員器官捐贈態度的調查顯示,78.5%的醫護人員有器官捐贈的意願,33.5%的人已簽署捐贈同意書,至於對一般民眾的調查則發現,有69.2%的人有器捐意願,已簽署同意書者有12.5%,與102年的8.7%相較,成長率為43.7%。整體而言,身處第一線接觸器捐業務的醫護人員,相信自己及同仁們都會盡力搶救每位病人,所以對器捐的意願明顯高於一般民眾,這有助於破除外界對簽署器捐同意書的迷思。認同度不同 年輕人器捐易與長輩衝突與受訪者年齡交叉比對後發現,年紀越輕者對器官捐贈越認同,可能與年輕人較有機會接觸生命教育及瞭解器官捐贈有關,但這也經常造成許多年輕人與長輩之間,對器官捐贈的認同度不同而有所衝突,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器官捐贈是利己利人的行為,但也不希望因此影響家庭關係,希望大家簽署器捐意願時都能與家人充分討論,也希望家人能尊重往生者的意願。一般民眾的調查得知,目前有96.7%的人聽過器官捐贈這個名詞,另外,合計有69.2%的人表示有器捐意願,與102年相較,增加約2%,在有器捐意願的民眾中,有12.5%已簽署器捐同意書,較102年成長率為43.7%。主因是太忙、還年輕及怕家人不贊成就趨勢而言,民眾對器捐意願及行動雖有增加,但提升幅度緩慢,至於,有意願卻未能簽署同意書的主要原因是覺得自己太忙、還年輕及怕家人不贊成或是家人無法接受。另外,因全屍觀念而不願意器官捐贈的比例逐年下降中,顯見民眾的觀念逐漸開放,提高簽署器官捐贈的方法有哪些?一般民眾的調查發現,「器官捐贈者的配偶或三親等內血親將來如有器官移植需求時,排序將有優先權」的修法,有48.3%的人表示可增加其簽署器官捐贈的意願,但目前民眾知道此項修法的比例卻僅有36.8%,比例偏低。 

器官捐贈突破障礙 血型不吻也能移植

器官捐贈突破障礙 血型不吻也能移植#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指出,台灣末期腎病變盛行率是世界第一,末期腎病變的患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將會迅速危及生命,洗腎或腎臟移植是唯二的治療方式,但過去經常因捐贈者血型與患者不符,無法進行移植手術,使得全身神經系統、循環系統都受到破壞,逐漸走向衰退的道路。不過,近年來隨著醫學及藥物的進步,血型不吻合已不再是腎臟移植的高牆,日前,一名48歲的女性患者,因腎衰竭需長期接受透析治療,雖然進入移植等候名單,卻苦等不到合適的捐贈者,病患姊姊不忍妹妹受苦,願意捐贈腎臟給她,但無奈血型不同,所幸醫學進步,解決了血型不吻合之間的排斥問題,經手術前完整詳盡的準備後,目前已順利完成移植手術,重獲新生。血型不吻 是阻斷洗腎患者重生的高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郭宏典醫師表示,腎臟移植後,雖然只有一顆新的腎臟,卻足以擔起排出代謝廢物的重責大任,將體內的毒素排得一乾二淨,且更不需要像血液透析一樣,每周花三個半天時間,躺在病床上接受透析治療。只可惜腎臟的來源目前僅仍從人體身上摘取,包含親屬間活體捐贈與腦死病人的大愛捐贈,活體捐贈的腎臟成功率與腎臟存活年限皆優於腦死病人的捐贈,不過有時受限於親屬間血型不吻合,妨礙了移植的施行,也阻斷洗腎病人重生的機會。將對抗不同血型的抗體移除 增加腎臟存活率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現在可利用新的血液透析技術,將洗腎病人體內對抗不同血型的抗體移除,加上施打抑制B淋巴球功能的藥物,讓原本因血型不合會產生排斥的移植腎臟,得以成功的存活於受贈者體內,發揮排毒的功能。而技術不僅增加了腎臟移植的機會,也讓更多飽受洗腎折磨的病人,得以重享快樂的生活。

器捐意願低!每天有8千人受等待煎熬

器捐意願低!每天有8千人受等待煎熬#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雖然有很多疾病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與控制,但對於某些器官衰竭病者來說,器官移植仍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只是,礙於捐贈器官的來源供應有限,以致台灣每天都有接近8500多名病者及其家家屬焦急地在苦苦等待,病者還要每一天忍受著與死神搏鬥的煎熬。更遺憾的是,有不少病人因等不及適合的器官,便離開這個世界,因此,為著縮短病者等候的時間,使他們能及早重獲新生,民眾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實在很重要。積極推動器捐 只為讓更多人的生命得到永續為積極推動器官捐贈,屏東醫院除了開課宣導外,也利用醫院空間宣導患者及家屬加入捐贈同意名冊之行列,如有遇到適合病患,更積極展開媒合作業,像是去年就有位50歲男性,突然有天清晨昏迷不醒,緊急送醫後診斷為腦內出血及嚴重腦水腫且狀況危急,經與家屬討論及說明相關之治療方式與風險後,家屬決定不進行手術,並捐贈器官,遺愛人間。醫院獲知個案家屬意願後,除了感恩外,也立即與合作醫院聯繫器官捐贈事宜,經瞭解與評估後,也隨即將個案接回完成器官摘除等程序,個案捐出肝臟、腎臟兩枚及眼角膜兩個,順利完成家屬心願,也讓個案大愛永續流傳。經兩次腦死判定 才能進行器官捐贈屏東醫院鄭裕民院長表示,器官捐贈指的是當ㄧ個人因意外或疾病導致腦死,基於個人生前意願或2位近親家屬之書面同意,經二次腦死判定後,以無償的方式,將自身仍可用的器官及組織捐贈給等待器官移植的人,以挽救其垂危的生命,讓生命得以延續。

人生本來就一無所有 不要把希望變成壓力

人生本來就一無所有 不要把希望變成壓力#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譬如一個人希望社會、他人的肯定,把自己的價值交給社會、他人來評斷。當社會給你不好的評斷時,心裡就很痛苦,自己的地位、財產、名望下降時,也覺得很痛苦。人生本來就一無所有事實上,這些都是別人給的、環境給的,未必是自己的,何必放不下?人出生的時候,沒有財產、沒有名望、沒有地位、沒有身價,什麼也沒有。有了之後,成功時還可以,當自己沒落時,就很痛苦。怕沒落、怕倒楣,就產生了壓力。所以壓力,就是害怕不能伸展、成長,就是害怕遇到困難和挫折,這都是源自於希望成功,求得保障的心理。免除壓力的方法有的人在他人的期待和自我的要求下,事情還沒發生,心理壓力和負擔就已經很大了,因為擔心事情沒有完成,責任沒有盡到。事情即使沒有完成,只要是盡心盡力,就已經算盡了責任。就怕自己沒有盡心盡力、沒有全力以赴,那才是遺憾的事。但如果事實已經是這樣,那也要將它放下。希望、期許都是正常的,不要把它視為壓力,否則會減少自己奉獻和努力的心力和體力。【禪一下】以無所求心,盡其在我地全心努力,則當遇到困難挫折之時,便能不受成敗的影響,而能不以為苦。(本文摘自/紓壓禪/法鼓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