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尿管

如何使用導尿管?醫教你「6步驟」照護:做錯恐增泌尿道感染風險

如何使用導尿管?醫教你「6步驟」照護:做錯恐增泌尿道感染風險#導尿管

導尿管算是臨床上常使用的尿液引流方式,常見於手術全身麻醉後的病人或是罹患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失去自行排尿能力的長輩。透過1條管路進入膀胱,讓尿液可以直接導到集尿袋裡,幫助排出尿液。然而,使用導尿管的時候,會增加由於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尤其長期留置的時候,風險就更高,因此如何正確照顧有使用尿管的長輩,以及尿管清潔就非常重要。

長期臥床尿袋呈紫色?日常照護要注意

長期臥床尿袋呈紫色?日常照護要注意#導尿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81歲女性有腦中風、膀胱結石、反覆性泌尿道感染及便秘的病史,目前有放置鼻胃管、尿管。今年一月初家人發現尿袋呈現紫色而求診。看診後,醫師建議個案每日飲水量2000ml,每天蔓越莓錠2顆。解大便時以清水沖洗,從尿道口往肛門口擦拭。每日2至3次沖洗會陰,並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及乾燥。至少每2小時檢查一次尿布,若潮濕應立即更換。袋應懸掛於床邊,勿置於地上,且不可高於膀胱。保持導尿管與尿袋的完整性,並避免脫落。每天應檢查導尿管是否阻塞,並以擠通或擠壓的方法使導尿管維持暢通。1個月後尿袋已呈正常顏色。郭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廖健男醫師表示,紫色尿袋症候群指集尿系統(包含導尿管與集尿袋)出現紫色變色的情形。由於臨床上較為罕見且普遍對此現象認識不足,常造成照顧者及醫療人員的壓力與緊張。表現為導尿管在放置一段時間後,整個集尿系統(包含導尿管及集尿袋)出現色素沈積的現象。顏色從紅色、藍色到不同程度的深淺紫色都可能,且導尿管與集尿袋有時會分別呈現不同的顏色。顏色會隨時間逐漸加深,尿液的氣味也會越來越強烈。紫色尿袋症候群 較常發生在行動不便、臥床等長期使用導尿管族群廖健男醫師表示,根據相關案例分析,紫色尿袋症候群可出現於任何年齡層,但以老年人居多,常發生在長期照護機構、居家照護或長期照護病房的患者,常與行動不便、臥床、慢性便秘及長期使用導尿管有關聯。紫色尿袋症候群的形成機轉仍未被完全了解,目前認為與色胺酸的代謝途徑有關。在腸道中的色胺酸會被腸道細菌代謝成靛基質,隨後經由肝門循環,在肝臟中被代謝成氧靛基質硫酸鹽,隨後被分泌至尿液,被尿中含有磷酸酶或硫酸酶的細菌分解成氧靛基質,最後在鹼性環境中被代謝成紅色的靛紅質與藍色的靛質,當氧靛基質與靛紅質以不同比例混合後,便會產生不同的顏色。造成紫色尿袋症候群的常見原因包括:1) 鹼性尿液。2) 導尿管長期置放後造成的菌尿症。3) 導尿管的材質。4) 慢性便秘及栓劑使用。5) 女性。6) 身體狀況及衛生情形。7) 其他可能相關因素/‧年齡/紫色尿袋症候群的危險性隨年齡增加而升高。‧脫水/除了造成尿中的氧靛基質硫酸鹽濃度增加,同時因會減少尿量而使尿中細菌濃度增加。‧飲食/攝取色胺酸含量高的飲食,如香蕉及奶酪製品等,可能會增加高危險族群發生紫色尿袋症候群的風險,但此假說仍有爭議存在。‧溫度/較高的溫度會使細菌聚生及生長速度增快;但觀察發現,即使尿道內的導尿管所處的環境溫度較高,但並未有變色的情況,故溫度對於紫色尿袋症候群產生的角色仍待商確。建立紫色尿袋症候群觀念 避免醫護人員及家屬恐慌廖健男醫師表示,紫色尿袋症候群大多發生在長期照護實務中,臨床上較為罕見且盛行率不明。大部分的紫色尿袋症候群患者雖無其他症狀,但常會造成照顧者及醫療人員的壓力。目前認為紫色尿袋症候群屬於良性情形,除了泌尿道感染的風險較高,並無法證實紫色尿袋症候群會影響患者的預後。讓家屬及醫護人員正確的認識紫色尿袋症候群,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檢驗。但要注意,由於紫色尿袋症候群患者常是免疫功能較差及發生嚴重感染的高危險群,指導家屬有效評估並及早發現泌尿道感染相當重要。

選購醫材3口訣 用對導管順暢尿!

選購醫材3口訣 用對導管順暢尿!#導尿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齡人口達到14%即為「高齡社會」,而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8月為止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3.6%,距離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只差一步。由於骨質疏鬆症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長者照護已成當前的重要課題,高齡長者健康問題勢必如浪潮般席捲而來。選購導尿管或尿袋注意事項一名60多歲的男性病人因排尿困難,急忙趕到醫院求診,主訴喝酒之後排尿困難,導致下腹又脹又痛。食藥署表示,一般民眾都不知道使用導尿管跟尿袋時有哪些注意事項,當家中長輩無法自行排尿,或是排尿困難,經醫師評估後認為需要放置導尿管時,選購導尿管或尿袋就成了一項難題。 尿袋1到2周需透過專業人員定期更換食藥署表示,導尿管尿袋均屬於醫療器材,經尿道置入有彈性的導尿管,使泌尿道的液體流通,最後連接到尿袋儲存。導尿管必須透過醫師或專業護理師來裝置,使用時要留意維持導尿管管路順暢,避免導尿管扭曲或壓迫,及防止牽扯滑脫。尿袋則須定期更換(大約7-14天),且固定的位置需低於膀胱,當尿袋裡的尿液超過一半時就要倒除,倒尿時要避免尿袋出口處受到汙染。當尿管留置時,如果沒有飲食控制的限制,即可增加水分攝取,促進尿液排出。購買醫材要注意3口訣食藥署提醒,民眾購買「導尿管跟尿袋」時,可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正確選購醫療器材。先要有導尿管及尿袋是醫療器材的「認」知,在購買產品時要「看」清楚,包裝的產品標示,最後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醫療器材。若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請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0期)

奇美提出導尿管「三不三要」 降感染率成果顯著

奇美提出導尿管「三不三要」 降感染率成果顯著#導尿管

有研究指出,導管留置時間是預測感染危險重要因子之一。卻又是維護病患生命安全的重要設備,如人工呼吸道、靜脈輸液系統、鼻胃管、尿管及各種引流管等。醫院加護單位應嚴格把關病患安全保護。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引導,奇美醫學中心提出導尿管的「三不三要」原則,感染率從6.86%下降至2.8%,效果出奇地好,未來可望落實在重症加護或長期照顧中心。雲嘉南腸病毒疫情高! 已有8例重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22&HN_Yr=0&HN_Mon=0小甜甜大甩22公斤想出寫真 斷食減肥法恐越減越肥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HN_Yr=0&HN_Mon=0&aid=13521&sor=1醫療機構收費浮濫 監察院糾正衛生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HN_Yr=0&HN_Mon=0&aid=13520&sor=1

嘿咻太激烈!?當心陰莖「突搥」斷裂

嘿咻太激烈!?當心陰莖「突搥」斷裂#導尿管

「陰莖斷掉了」聽起來是件很可怕的事,實際上臨床也不多見,因為陰莖平時是軟而富彈性故不易受傷害。然而一旦勃起而變得堅硬時,便有可能因外力撞擊而嚴重受創。陰莖主要是由兩個陰莖海綿體(corporacavernosa)(即勃起組織)和一個尿道海綿體(corpus spongiosa)所構成,這些海綿體外圍包有一層強韌的陰莖白膜,在平時未勃起時厚度有2~3mm(毫米),但充血勃起後卻只有0.5mm(毫米),當遭受重大外力時,便會使這層白膜斷裂而造成海綿體破裂出血。臺安醫院泌尿科 - 陳欣宏醫師指出,造成陰莖斷裂最主要的原因,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因性交而受傷,最常見的姿勢是女性在男性上方劇烈抽動時,因陰莖滑脫而「頂撞」到女性的恥骨或會陰而導致陰莖白膜破裂,受傷時常可聽到一聲輕脆的斷裂聲,隨之而來的是陰莖劇烈疼痛且勃起頓時消失,並可見明顯皮下出血,腫脹及扭曲變形,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尿道海綿體,而導致血尿或排尿困難。另外會引起陰莖斷裂的原因,尚包括使用不當的器械自慰,或因服用威而剛等藥物,導致陰莖在睡夢中持續勃起時,因不慎撞及硬物而斷裂;而在某些國家(如中東國家)因禮俗的關係而將勃起的陰莖硬「拗」回內褲內,而導致斷裂則是當地特有的原因之一。臨床上要診斷這種疾病並不困難,詳細的病史和理學檢查即可八九不離十,若有疑問則可以陰莖海綿體攝影術或尿道顯影術加以證實。但臨床上有一種特殊的案例,我們稱之為「潛在性陰莖斷裂」(subclinical penile fracture)它大多亦是發生在劇烈的性行為後,病人通常也有聽到一聲陰莖「突搥」的響聲,但當時並沒有劇烈的疼痛也不會彎曲變形,經數天之後,卻發現只要陰莖勃起即會感到一種莫名的疼痛感,且勃起消褪後即告緩解。陳欣宏醫師表示,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陰莖白膜有分外縱層及內環層,這種傷害只造成外縱層破裂,但內環層因完好,故靜脈竇的血液沒有外漏,所以外觀上並沒有太大的異常。不管是明顯的或潛在性的陰莖斷裂,都須要立即處置。在80年代以前常以保守療法,即以消炎止痛藥及抗凝血劑和冰敷處置,但發現會有3成以上病人日後導致陰莖嚴重彎曲、動靜脈 管及陽萎等後遺症;於是之後主流醫學建議應以立即手術治療以得到較好的結果。一般是以全身或半身麻醉下進行陰莖白膜修補手術,根據陳欣宏醫師接觸過的案例,當時是以局部麻醉為病人施行這項手術,且同時矯正病人陰莖彎曲部分,手術後病人立即可回家,只須口服消炎、止痛藥及門診換藥,並沒有太多的痛楚且同時保有病患不欲人知的隱私權,術後恢復的情形相當良好。陳醫師提醒,手術後的保養亦是相當重要,除了要定時換藥以避免感染外,通常須「封刀」禁慾6週左右才可「重出江湖」,以避免二次傷害;若合併有尿道斷裂,則須在尿道手術後裝上導尿管2~3週,以避免日後造成尿道狹窄等後遺症。至於預防之道,首先當然要注意行房的姿勢及力道不可過猛,據說最近因經濟不景氣,很多「車床」族應勢增加不少,在狹小的空間裡,女上男下的姿勢的確是有較高的機率發生陰莖斷裂的情況。其次是一旦發生了,應立即到醫院求診,千萬不可聽信偏方甚或諱疾忌醫,否則日後不但不能「美好挺」,可能還會導致「無望再舉」而「永垂不朽」,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認識《紫尿袋症後群》

認識《紫尿袋症後群》#導尿管

一般人的觀念都是「尿液是黃色」的,怎麼會有紫色的尿液呢?其實,紫色的尿液不是常見的現象,這是因為慢性病患因疾病的關係,需要使用到導尿管,而使得流到尿袋的尿液呈現紫色的顏色,所以稱之為「紫尿袋症後群」。新店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 廖俊凱表示紫尿袋症候群是一個少見的現象,1978年首次於國際著名雜誌發表。這些病人常患有腸胃方面的問題(如便秘)及容易有泌尿道感染的情況。臨床上,病人可能無明顯的不適 (如發燒、疲勞、食慾下降等)。現行的醫學研究中也證實了這一點,有學者在長期照護機構中,探討具有插導尿管的157位慢性病病患,進行紫尿袋症候群的研究。其中,常見的疾病有腦中風、糖尿病、失智症等,有13位被診斷出具有紫尿症,這幾位病患皆有便秘的問題,而必須依賴灌腸或借助口服軟便劑來排便,尿液檢查結果為pH值大於7.0 ( 正常範圍pH值5-7、小於7為酸性、大於7為鹼性 ),尿液細菌培養則為前面提到的菌種。紫尿袋症候群通常發生在女性的機率大於男性,而且如果有慢性疾病及需長期臥床、患有慢性便秘的腸道機能障礙、須長期放置導尿管、常患有泌尿道發炎的現象、尿液呈鹼性…等病換,也常常會出現紫尿袋症後群。如何來預防紫尿袋症後群的發生?9首先,必須常注意病患具有尿道插管的尿袋顏色;其次,平時要攝取大量的維他命C來維持酸性的尿液,同時改善腸道環境,如攝取益生菌、加強腹部按摩等及多攝取水份;此外,經常更換尿管及尿袋、保持皮膚及生殖器官的清潔,加強照顧者及家屬的衛生教育,才能有效避免紫尿袋症後群的發生。

小心滑倒膀胱破!

小心滑倒膀胱破!#導尿管

李先生,一天和朋友飲酒後騎車回家,一個不小心滑倒撞擊到下腹部,被送到急診室,由於疼痛並不明顯,於是自行返家休息。但是,他回家後過了十幾個小時,一直有想尿尿的感覺,可是始終尿不出來,而且腹部疼痛加劇,因此返回急診室。他在急診室接受導尿管置放後流出了大量的血尿,經過腹部電腦斷層以及膀胱攝影術,發現有膀胱破裂的情形,並且有大量液體跑到腹腔內,於是緊急安排手術治療。手術中發現膀胱有一個約6公分的撕裂傷,並且有約1000毫升的血水在腹腔內,於是接受膀胱縫合並清洗腹腔。術後病人情況穩定,兩周後拔除導尿管,病人解尿順暢。膀胱就像是一個人體內的水球,而且是在較深的部位,當膀胱內尿量不多時,發生膀胱破裂的機會並不大,除非像是利器的穿刺傷、槍傷、或是骨盆腔骨折的碎片插入,才有可能引起膀胱破裂。可是如果膀胱脹滿尿液,小腹受到一個直接的外力撞擊,就有可能造成膀胱破裂。通常膀胱破裂會有明顯血尿、排尿困難、用力排尿時會導致疼痛加劇、恥骨上疼痛或出現腫塊等徵狀。如果醫師有懷疑是膀胱破裂時,可做膀胱攝影術或腹部電腦斷層來確定診斷。新店耕莘醫院泌尿科 廖俊厚醫師表示在處理的方面,如果膀胱破裂有延伸到腹腔,血液或尿液會流到腹腔內,可能造成整個腹部腹膜炎,有致命的危險,需儘快施行剖腹探查術,進行膀胱修補。如果只有輕微的膀胱破裂而且並未進到腹腔,可考慮用導尿管或膀胱恥骨上造廔術將尿液引流出來,讓膀胱得到充分的休息。但是,如果有感染或持續出血,甚至血塊堵住導尿管時,還是要儘早手術修補。總之,膀胱破裂雖不常見,但千萬不可輕忽,如果下腹部撞擊後有血尿或排尿困難的情形,還是要及早就醫,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