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

快樂出國平安回家 出國旅遊先諮詢

快樂出國平安回家 出國旅遊先諮詢#出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經濟成長,社會及工作型態轉變,近來不僅兩岸交通頻繁,國人出國的人次也逐漸增加,隨之而來的醫療保健需求也逐漸成長,相關的傳染病防疫及公共衛生考量在近幾年來均受到重視,疾管局也建議民眾,在規劃出國前,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尋求諮詢與建議,避免健康的危害。出國目的包括出國旅遊、留學、經商工作、探親或從事志工服務等,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葉乃綸表示,根據統計,約有5%的旅遊者於旅程中會出現健康問題,如水土不服、感染性疾病等,輕則只是身體稍為不適,嚴重者亦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影響旅遊的健康風險包括旅遊者的健康狀況、旅遊地的傳染病疫情等,建議民眾於出發前4~6週可至旅遊醫學門診尋求諮詢與建議。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與全國12家合約醫院合作開設「旅遊醫學門診」,可以提供民眾旅遊相關的預防保健與諮詢服務。葉乃綸醫師指出,醫師會依據當時的國際疫情、民眾的目的地、行程、活動、停留時間、健康狀況、旅遊方式、季節等有關因素進行風險評估,然後提供應施打疫苗和預防性用藥之建議,以及相關疾病預防之衛教;民眾亦可以到疾病管制局網站中的國際重要疫情資訊,先了解是否有必須或建議施打之疫苗,或其他疾病的預防建議。旅遊醫學門診提供之疫苗注射包括A、B型肝炎、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狂犬病、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德國麻疹、痲疹、腮腺炎疫苗等,預防性用藥包括瘧疾、高山症、及一般用藥。特別提醒民眾若要施打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暴露後狂犬病公費疫苗,及瘧疾預防用藥,一定要到疾管局特約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方可開立。如何玩得健康無負擔,是出國旅遊最基本的要求,做好預防保健,不但可以避免健康的危害,還能防止境外移入的傳染病。因此,在規劃出國旅行的同時,別忘了到旅遊醫學門診做諮詢與評估,才能夠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

出國旅遊保健康 旅遊醫學門診可協助

出國旅遊保健康 旅遊醫學門診可協助#出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國內經濟起飛以及社會風氣的轉變,使得台灣民眾前往國外旅遊、洽公、探親、甚至是從事志工服務的風氣日漸盛行,加上政府政策的引導,外國觀光客及外籍配偶逐年大幅成長,隨之而來的醫療保健相關照護之需求也與之日增;此外,新興傳染病的陸續出現,也使得相關的公共衛生議題也日益受到重視。三軍總醫院與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合作,於100年3月設立「旅遊醫學特別門診」,提供相關預防醫學與諮詢服務,以提供優質的旅遊醫學全人照護,民眾不分時、地,都能獲得適切的預防醫學及相關的醫療照護。出國在外因時區的轉換、長時間搭乘飛行器、加上若無充足的休息,個體的免疫力自然下降,而所面對當地氣候(溫)、食物及新環境中微生物的不同,很容易發生所謂「水土不服」的噁心、嘔吐、腹脹、腹痛或腹瀉等腸胃症狀,或是感染當地嚴重的傳染病(例如瘧疾、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黃熱病等),身處他鄉異國,若加上身體健康有了問題,不管規劃再好的行程或是事務,恐怕都無法玩得盡興。「旅遊醫學特別門診」提供的內容包括:(1)出國(發)前評估:可根據旅遊者的病史、健康狀況、行程內容、活動方式及目的地等多種因素一併評估,醫師會提出適切的個人預防措施來降低旅途中疾病的發生。(2)疫苗接種的施打及抗瘧疾藥物使用:根據國際疫情及民眾的行程、活動、停留時間、健康狀況、旅遊方式、季節、目的地等有關因素,提供應施打疫苗及瘧疾預防藥物的建議。(3)相關預防疾病的衛教:如病媒蚊預防措施(防蚊液、穿著衣服形式)、旅行者腹瀉、暈船及暈機的預防及處置、旅遊環境的相關疾病(如高山症、潛水、高低溫)、及時差、特殊族群(孕婦、小孩、糖尿病等)的因應處置。(4)慢性病族群的諮詢及準備:出發前個人病史摘要、現在所使用藥物清單及攜帶藥物的保存方式等,以防萬一在途中發生不適時,所求助的醫療人員可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個案的情況。(5)回國後的追蹤:提供民眾回國後,若身體出現症狀,或有相關暴露的危險史,尋求進一步的醫療評估。唯有出發前縝密的考量,才能讓出國在外的行程更加圓滿,萬一不幸造成境外移入的傳染病,除了個人健康受危害,也會對周遭的國人同胞造成困擾與不便。

慎防腸病毒!出國旅遊也別忘個人衛生

慎防腸病毒!出國旅遊也別忘個人衛生#出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雖然腸病毒疫情持續下降中,但仍處於流行期,且重症個案持續出現,疾管局提醒,正逢暑假期間,別忘多注意個人衛生,慎防腸病毒,尤其鄰近的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目前處於流行高峰,死亡案例頻傳,疾管局呼籲,在暑假期間探訪親友、參加各類活動及前往上述國家旅遊時,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應持續落實正確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疾管局今天公布,新增6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其中2例為居住於北部的11個月、1歲7個月男童,1例為居住於中部11個月男童,另3例為居住於南部的6個月及3歲10個月男童及1歲女童,其中5例個案皆已康復出院,中部11個月男童仍住院治療中,依據疫調結果,本年截至7/16止,累計共有102例重症個案,其中99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1例死亡。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家中腸病毒病人接觸,尤其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國人出國愛買藥 不明藥物恐害健康

國人出國愛買藥 不明藥物恐害健康#出國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愛買藥出了名,連出國旅遊也不例外!衛生署最新民調顯示,國人出國買藥,保健食品、皮膚用藥、痠痛藥膏高居全球前三名,日本、美國、中國大陸、泰國及港澳,分別是前五大民眾偏好出國買藥國家。調查也發現,到日本購買保健食品及皮膚用藥的民眾約占三成六;美國更有高達九成的民眾會購買保健食品;到中國大陸、泰國與港澳,亦都有三成以上的民眾會購買皮膚用藥與痠痛藥膏。趁著暑假旅遊旺季,衛生署長邱文達化身健康領航員,偕同食品藥物管理局、桃園縣衛生局等單位首次在桃園機場舉行記者會,齊聲呼籲國人注意正確用藥觀念,國外常見藥品不全然適合每個人體質,旅遊時不要隨意購買藥品,並提醒民眾正確用藥應該詢問藥師,生病看醫師,並認明清楚標示才有健康保障。衛生署表示,各國藥品管制標準不一,皮膚用藥、痠痛藥膏可能與皮膚接觸造成傷害;保健食品則可能內服傷害身體,國人出國買各地的成藥必須注意用藥安全。衛生署統計近五年國人出國買藥行為顯示,三成五受訪者曾有出國買藥行為,亦有二成四的民眾表示未來有購買的意願。顯示出國買藥或未來可能購買藥品的民眾比率相當高,因此民眾需了解藥品使用的安全,以降低健康危害。衛生署呼籲國人買藥要把握用藥五問「問藥名、問藥效、問使用方式、問服用時間、問注意事項、」及五不「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原則,此次調查於六月中完成,有效樣本為居住於台灣地區年滿二十歲以上之1095位民眾,信心標準95%,抽樣誤差為正負二‧六七。對於國人出國愛買藥,衛生署表示,諸多外國來歷不明之藥品,若是發生問題,除了成份不明,需重頭檢驗,更麻煩的是無法追訴不良廠商或上游來源,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

柬埔寨腸毒致死快速 前往疫區要當心

柬埔寨腸毒致死快速 前往疫區要當心#出國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期出外遊玩要注意了!柬埔寨7月初傳出兒童因發燒伴隨呼吸及神經症狀快速死亡的案例,證實感染腸病毒71型;台灣、鄰近中國大陸及越南等地正值腸病毒疫情流行高峰,計畫赴流行地區民眾,應養成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並注意隨行幼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以掌握黃金治療期。經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協助調查後,柬埔寨今年4月至7月5日共計59名病童,其中52名因呼吸功能快速惡化死亡。病童分布於該國中南部,多數位於首都金邊;年齡介於3個月至11歲之間,多為3歲以下幼童,男女比為1.3:1。實驗室針對已取得的病童檢體進行檢驗,多數檢出腸病毒71型。調查顯示該疫情無群聚跡象。同為流行地區的中國大陸,今年截至6月24日重症1萬2642例,死亡335例,病例數、重症數、死亡數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84%、50%和63%,病例數並超過前兩年同期。疫情主要集中在東部、南部和中部省份,並逐漸向西部省份擴散。而越南胡志明市迄今已3600例病例,為去年的1.5倍,其中5例死亡;南部An Giang省手足口病疫情持續嚴重。由於許多腸病毒感染者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再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兒。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疾病管制局呼籲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病徵,須盡速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暑假出國防疫情 5項措施要注意

暑假出國防疫情 5項措施要注意#出國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假即將到來前往國外旅遊人數將會增加,提醒出國民眾應事先暸解當地疫情,完成必要的疫苗接種或使用預防性藥物,降低罹患傳染病風險,以保障旅遊健康。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提供民眾五項「防疫基本功」,只要到了國外,需注意各地疫情資訊,如目前香港、印尼、柬埔寨皆傳出類H5N1流感病例,若在旅行途中或是返國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如發少、嘔吐等,需盡速通報並就醫診斷。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提出「五項防疫基本功」包括;事先準備:出發前瞭解欲前往國家之疫情。防範腹瀉:前往東南亞、南亞等地區應注意飲水及食物衛生。趨吉避凶:採取適當防蚊措施。保持個人衛生: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通報諮詢:旅途中或返國途中如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時,請於返國時向機場檢疫人員通報。依疾病管制局的資料顯示在亞洲地區:大陸、香港及越南目前為腸病毒流行期,應落實洗手等衛生行為。東南亞、南亞各國進入登革熱流行高峰,戶外活動宜著長袖衣物並做好防蚊措施;香港、印尼、柬埔寨皆有人類H5N1流感病例,應避免與禽鳥接觸,不生食。在歐洲地區:進入麻疹好發季節,出發前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種。 由於傳染病是有潛伏期的,如回國後出現上述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越南腸病毒疫情攀升 出國旅客須小心防範

越南腸病毒疫情攀升 出國旅客須小心防範#出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國際監測資料顯示,越南今年腸病毒疫情不但提早出現,且較去年大幅升高,患者主要是幼童,尤其腸病毒71型所佔比例偏高,易導致重症發生。疾病管制局提醒出國旅客、當地華僑、台商或欲返鄉探親的新住民,尤其是隨行的幼童,應小心警覺,勤洗手,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防範感染。往年越南手足口病的兩個高峰期為4-5月及8-9月,今年5月單月即新增6,569人感染,較去年同期約增加10倍,其中27例死亡,為去年同期的1.7倍。患者主要來自都會區,死亡病例均為5歲以下兒童,89%的死亡病例為腸病毒71型所致,且佔今年病例的90%。以地區而言,Hai Phong市感染率最高,An Giang省死亡率最高。越南去年共通報112,000例手足口病,其中169例死亡。腸病毒有多種型別,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感染,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少數會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口密集之場所最容易傳播,目前尚無疫苗或特效藥,預防感染格外重要。若家中嬰幼兒感染腸病毒時,應與其他幼兒隔離,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計劃出國的民眾請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的「入出境健康管理」,取得最新國際重要疫情與旅遊傳染病資訊,並可下載「帶著口袋醫師去旅行」、「健康走天涯」等衛教宣導手冊,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

腸病毒國際疫情升溫 幼童出國須當心

腸病毒國際疫情升溫 幼童出國須當心#出國

近期國際間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紛紛出現腸病毒活躍程度升高情形,疫情趨勢高於去年。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且目前尚無疫苗或特效藥,預防感染格外重要。疾病管制局提醒至流行地區之旅客,應注意隨行的幼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遭受感染。國際間近期紛紛傳出疫情,如越南自去年起手足口病發生率急速上升,今年截至3月中旬已報告15,000餘例手足口病,為去年同期的7倍,而新加坡第12週通報1,021例手足口病(去年同期287例),今年累計通報8747例,明顯高於去年同期及近五年同期平均。馬來西亞Sarawak州手足口病病例急遽上升,累計報告3,807例手足口病,已61所學校停課。美國則共接獲四州(加州、內華達、康乃迪克、阿拉巴馬)報告63例手足口病病例,63%為2歲以下兒童,24%為成人,美國手足口病好發於夏秋季節,此次疫情的病例年齡分布、發生季節、主要病毒型均不尋常。泰國今年第12週手足口病報告數高於歷年同期平均;截至第12週共累計報告4,035例手足口病。香港手足口病及腸病毒感染個案趨升,10件機構手足口病群聚事件,高於近3週的3-5件,澳門2月報告65例腸病毒感染病例,較1月(18例)及去年同月明顯增加。疾病管制局呼籲,人口密集之場所容易傳播腸病毒,腸病毒流行期間,若計畫前往流行地區,請小心警覺,做好防護,尤其盡量避免讓5歲以下幼童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平時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有效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如:勤洗手,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清洗、消毒兒童玩具等。若家中兒童發生手足口症,需觀察是否出現重症的前兆,應立即送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