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鄭小姐近3個月以來食慾不振、體重不斷減輕,臉色也變得蒼白,到多家醫院就診後因抽血檢測數值正常,醫師僅判斷是貧血,開立口服鐵劑補充,然而症狀並未改善;近日更出現下肢水腫及呼吸喘症狀,幾乎無法行動,輾轉至腎臟內科檢查,才發現尿液中有大量尿蛋白和血尿,胸腔也有積水,診斷為腎絲球腎炎引發的類澱粉沉積症。
60歲鄭小姐近3個月以來食慾不振、體重不斷減輕,臉色也變得蒼白,到多家醫院就診後因抽血檢測數值正常,醫師僅判斷是貧血,開立口服鐵劑補充,然而症狀並未改善;近日更出現下肢水腫及呼吸喘症狀,幾乎無法行動,輾轉至腎臟內科檢查,才發現尿液中有大量尿蛋白和血尿,胸腔也有積水,診斷為腎絲球腎炎引發的類澱粉沉積症。
36歲的江太太來看診,令人驚訝的是年輕的她,竟然是末期腎臟病患者。她自述平常很少生病,也沒有感覺到什麼不舒服,但去年底無意間抽血發現,腎臟肌酸酐Cr值是5.3,腎絲球過濾率GFR值是9.7,腎臟科醫師說是第5期的腎病變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來看診,雖然西裝筆挺卻臉色黯沉,他8、9年前體檢發現蛋白尿,因沒有其他問題,所以只需持續追蹤。但去年體檢不僅有蛋白尿,腎功能也變差很多,有腎絲球腎炎,腎絲球過濾率是48;到了上星期抽血檢查,腎絲球過濾率只剩29,他不解怎麼會掉那麼快,而且之前醫師說是無症狀蛋白尿,只要追蹤就好,怎麼會突然腎功能惡化?無症狀蛋白尿是什麼呢?我們每天排出的尿蛋白濃度大約介於40~80ml間,一般定義150ml為正常值上限。如果每天尿蛋白如果超過3.5g,就會被歸類為腎病症候群的患者。如果每天排出尿蛋白濃度大於150mg、小於3.5g,則患者可能並無症狀,也就是沒有水腫現象,這種情形就稱為無症狀蛋白尿。無症狀的蛋白尿分為暫時性無症狀的蛋白尿及持續性無症狀的蛋白尿,暫時性無症狀的蛋白尿大多不是疾病所造成,例如發燒、運動、情緒壓力、血壓暫時升高或站立過久,當狀況解除後會恢復正常;而持續性無症狀的蛋白尿,不同時間連續三次的檢驗,都有蛋白質,這種情形大部份都是腎臟疾病所造成的,就要進一步檢查,例如急性腎絲球腎炎、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腎病變、尿酸腎病變、感染、毒品、藥物、重金屬、紅斑性狼瘡、硬皮病等。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蛋白尿可歸於中醫的「精氣下泄」、「虛勞」等範疇。在中醫來說,「蛋白尿」就是「水穀精微」流失,是與肺脾腎三個臟器相關。在中醫的病理生理學上,脾氣散精,灌注一身,脾虛則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上輸於肺而布運全身,水穀精微反與濕濁混雜,從小便而瀉,這就是我們驗到的蛋白尿來源。而腎主藏精,腎氣不固,氣化蒸騰作用減弱,會導致精氣下瀉,水穀精微出於小便而為蛋白尿。需搭配飲食控制及調整生活作息中醫治療方面是利用中醫特有的體質調理,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加以不同調理,主要是調理肺氣、脾氣、腎氣,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溫補脾腎、通利水濕,滋補肝腎、清熱利濕,行氣利水、化痰除濕,活血利水、化瘀除濕等方法,可以慢慢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營養不再流失,蛋白尿的情形就可以慢慢改善。蛋白尿的治療,是一個長期抗戰的過程,治療上需要分階段,無法一蹴可幾,或是用一個仙丹就治療好,搭配飲食控制、適當運動、以及生活作息調整,就可以讓慢性發炎緩下來、腎臟的受損機能慢慢改善,才能達到減少蛋白尿的目標。(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陳太太因為臉部出現浮腫現象,小便時還會起泡泡,到醫院檢查後,才得知罹患「腎絲球腎炎」。因陳太太非常害怕及抗拒洗腎,到處打聽許多中藥偏方,但在服用後,病情非但沒改善,臉部反而腫得比先前還厲害連全身都腫起來,在病情延誤多時之下,最後也只能洗腎保命。阮綜合醫院血液腹膜透析室林正浩主任表示,腎絲球若出現病變可能會造成腎病症候群或腎絲球腎炎。腎絲球腎炎造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感染細菌,病毒,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另外如藥物或是癌症、甲狀腺、糖尿病等。從臨床上來看,多數罹患「腎絲球腎炎」的病人是沒有症狀的,只有少數人會有水腫或尿液起泡的情形,除非是做尿液中的血尿及蛋白尿檢查,否則很難及早發現。腎絲球腎炎」必須在早期發現才有治療的機會,一旦轉為慢性或腎萎縮,就會喪失治癒的黃金時期;病人往往須要做腎臟切片才能正確地診斷及治療。治療腎絲球腎炎要非常耐心及長期與醫師、衛教師配合,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因為腎絲球腎炎患者,在罹病後,有半數會在二十年內惡化成尿毒症,必須洗腎治療。不過,若不幸患了腎絲球腎炎,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長期良好控制病情,可以大大減少洗腎的機會。林正浩主任也提醒,民眾平時除了不亂服成藥、不暴飲暴食、不要攝食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的蛋白質和鹽分、冬天要做好保暖之外,並應適量喝白開水、不憋尿,最重要是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做一次尿液檢查,才是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