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變

「三心兩異」可能是心臟疾病的警訊 疲憊、呼吸喘、手麻和心悸是重要診斷指標

「三心兩異」可能是心臟疾病的警訊 疲憊、呼吸喘、手麻和心悸是重要診斷指標#心肌病變

「心」累了嗎?除了不明原因的持續疲憊、呼吸喘、手麻、心悸,有時還會伴隨腸胃不適或運動耐受力變差的形情嗎?看似常見卻包含了心臟與胃道「三心兩異」的症狀,醫師提醒,可能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病變。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衰竭暨影像醫學科主任洪崇烈表示, 一名66歲女性因高血壓持續於門診追蹤,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心肌肥大,近期因頸部疼痛不適和雙側手掌麻痛感而診斷出雙側腕隧道症候群,合併以上症狀懷疑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ATTR-CM)」,後續安排心肌造影,檢查結果發現心肌異常,須再進行心肌切片確認診斷。 洪崇烈說明,ATTR-CM過去顯少被提及,但此症造成的影響可能泛及全身性,病人不只會感覺「虛累累」,還擺不了便秘、腹瀉等類似腸躁症的腸胃道症狀,許多民眾誤以為生活壓力大,忽略其實是心臟問題所致,為提高民眾的警覺性,洪崇烈簡易的辨別方向,歸納出「三心兩異」是此症最常見的症狀,提醒民眾特別注意。 「三心」指的是: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心電圖異常、心肌肥大;「兩異」指的是:腕隧道症候群與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導致的腸胃不適或運動時心律不整 這些症狀不僅多樣且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病人常遊走在不同科別尋求解決,根據研究統計,罹患此病若沒有明確診斷、積極治療,有六成以上會因病程進展而導致無法正常走路,接近三成無法保有日常生活與休閒活動。 響應9月29日「世界心臟日」,馬偕紀念醫院舉辦衛教宣導活動,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在致詞時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數據,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馬偕以衛教宣導活動,提升民眾對心臟健康的重視與面對心臟疾病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由於致病機轉複雜,ATTR-CM這個疾病對一般民眾而言可能較為陌生,洪崇烈表示,ATTR-CM分為遺傳型與野生型。遺傳型通常在50至60歲發病,野生型則多見於60歲以上患者。這些症狀常被誤認為是壓力或生活習慣所引起,在診斷上,因此病合併「H-I-D-D-E-N」指標是輔助臨床醫師正確診斷的工具,若患者有心臟衰竭,又有其他身體的症狀就要懷疑是ATTR-CM,進一步安排心臟相關檢查。 ATTR-CM診斷目前已使用非侵入性的核子醫學心肌造影(PYP)掃描,並可考慮接受基因檢測確認型別,有助於協助患者及早確立診斷,如病人接受進一步心肌切片檢查及符合其他症狀條件,則可以申請健保給付用藥。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蔡政廷也呼籲民眾應正視所有的心臟不適可能潛藏的問題,罹患ATTR-CM或心房顫動對民眾健康危害甚鉅,需透過專業的醫療群,才能仰賴精準的診斷與適切的治療,才能協助患者有效管理並改善病情。 馬偕紀念醫院從今(25)日起連續三天上午舉辦衛教活動,並在現場設有互動攤位,提供ROOTI心房顫動檢測與互動遊戲,提醒民眾對於任何心臟不適都應積極處理,期待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評估ATTR-CM指標工具「H-I-D-D-E-N」: 圖/現場由馬偕紀念醫院遠距照護服務中心擺設攤位提供ROOTI心房顫動檢,短短30秒量測 圖/現場設有衛教互動攤位提醒參與民眾ATTR-CM的重要症狀「三心兩異」

易累、胸悶、呼吸困難⋯竟是「心肌梗塞」後遺症!中醫揭常見體質3型

易累、胸悶、呼吸困難⋯竟是「心肌梗塞」後遺症!中醫揭常見體質3型#心肌病變

邱先生因長年工作應酬多,三高問題雖然都有在服藥控制,但狀況時好時壞。近幾年來,他時常感到胸悶、呼吸費力,心臟科檢查後發現是冠狀動脈微阻塞,前後做了3次心導管並置放支架。不過,去年底又因心肌梗塞突然感到胸痛、胸悶、昏倒送醫,沒想到卻因此留下後遺症⋯

換心又兩度罹癌 她存活30年破亞洲紀錄

換心又兩度罹癌 她存活30年破亞洲紀錄#心肌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年前,23歲的李秀英正值花樣年華,卻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因為嚴重心肌病變,到醫院時已呈現休克狀態,醫師告知她的父親,「你女兒需要換心,不然生命會結束。」聽到換心,他的父親除了震驚外,更難以置信的是,人怎麼可以換心呢?然而在振興醫院團隊努力下,李秀英存活至今,成為全亞洲存活最久的換心人。當年對抗排斥藥物的控制 全世界都還在摸索台灣從1987年開始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至今邁入第34個年頭,可說已成為末期心臟病患常規治療,統計至2018年底,全台總計有1073例心臟移植。振興心臟移植小組自1988年7月施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至今年1月底,已完成537例的心臟移植,年齡含括2.3歲到75歲。30年前,醫療技術尚不發達,要民眾接受換心治療實屬不易,李爸爸知道如果他不同意,就會失去摯愛的女兒,因此抱著恐懼的心情簽下了手術同意書,李秀英成了魏崢院長換心個案中的先鋒,華髮蒼蒼的父親聽到手術成功那一剎那,雙膝癱軟跪地喜極而泣,術後住院期間一直守在病床邊,還不時扮醜搞笑替女兒加油打氣。李秀英成了全亞洲存活最久的換心人,當時對器官移植照顧,尤其是抗排斥藥物的控制,全世界都還在摸索。不只她父親,她自己對於將一個陌生人的心臟移植進自己的體內也有著莫大的疑問與恐懼,就算能順利移植,能不能長期存活下來又是一回事,看到一直守候在病榻旁的父親,那是一種與渺茫希望拉扯的掙扎。挺過化療歷程 「不能辜負給我新生命的人」所幸,心臟移植手術後在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下,李秀英度過10年、20年,現在已經滿30年了,然而器官移植必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罹癌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在這段期間,秀英連續罹患兩種癌症,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或退縮,她忍住淚水勇敢地用堅決的語氣告訴醫師:「我要活下去,我要帶著另一個生命繼續活下去,我不能辜負那個給我新生命的人,我要努力活得更精采!」即使化療過程很痛苦,李秀英用信念度過了一關又一關,因為捐贈者的愛讓她活了下來,如今也要讓她身上的另一個生命繼續延續下去,這一路的風雨讓她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她的不放棄精神令人動容。李秀英表示,魏崢院長是她的第二個爸爸,給了她重生的機會,心裡有著滿滿的感謝。魏崢院長看著她30年來一路來的艱辛,心疼地說:「秀英即使兩度罹癌,卻仍不放棄,因為她不能辜負她身上的另一個生命,認真努力地過著每一天,才有了今天的紀錄,其實我最要感謝的人是她,是她幫我們團隊照顧好身體,鼓舞了團隊的士氣!」目前換心人存活最久的世界紀錄是33年,預料三年後,李秀英會是全世界換心最久的紀錄保持人。台灣器捐風氣保守 能等到器官救命的機率不到4%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2019年等候器官移植人數為9997人,而接受器官病人數為375人,亦即能夠等到器捐移植的機率不到4%,大多數患者因等不到救命的器官離開人世。台灣器官移植手術存活率與歐美並駕其驅,甚至振興在心臟移植的存活率還高於歐美,但器捐的風氣卻不及歐美國家。

三寶媽網拍直播喘不過氣 驚罹心衰竭

三寶媽網拍直播喘不過氣 驚罹心衰竭#心肌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1歲李小姐經營網拍服飾直播,今年初生完第三胎經常喘不過氣,連一段話都無法講完,甚至無法抱孩子,原以為是體重控制不當或缺乏運動所致,某天因胃痛急診才發現罹患心衰竭,半年來她在醫療團隊照護下日漸康復,家庭、工作和生活都重回正軌。產後心肌病變、不健康飲食 年輕也會罹心衰竭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韋成表示,李女還年輕卻出現心衰竭症狀,屬產後的心肌病變和泌乳激素升高有關;透過藥物將激素控制在正常值後,配合體外反搏治療,加上飲食和體重調整,心臟狀況逐漸好轉。  32歲擔任設計師的張先生也是心衰竭患者,長期外食不健康加上肥胖導致心衰竭,罹病後他改變飲食習慣,三餐控制水分和鹽分總量,留意飲食的營養成分,如今已從104公斤瘦身至91公斤,生活慢下來、人也更健康,他說「年輕罹病,是身體要讓你知道他的底線。」他正面看待疾病,比同年齡人更重視養生。留意水分和鹽分攝取 3天內胖2公斤要特別注意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陳姿伶表示,心衰竭患者常出現易累、易喘和水腫狀況,比一般人更需留意水分和鹽分攝取,每天補充的水分不可超過1200毫升,3天內體重若增加超過2公斤就要特別注意。 該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雷孟桓提醒,心衰竭好發於高齡者,但病人中有近3成是青壯年族群,年輕人也不可輕忽。動過心臟手術者、高齡者、心衰竭病人可透過非藥物性、非侵入性療程的體外反搏治療,在下肢加壓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流供應,回復心臟活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