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

4大婦癌日增42位 慢跑助預防

4大婦癌日增42位 慢跑助預防#慢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在所有的癌症中,以女性為主的癌症包含乳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而根據10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平均一天新增42位女性癌症病友,顯示女性癌症的防治已是刻不容緩,其中規律運動更是抗癌的重要一環。女性癌症好發40歲婦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表示,在所有癌症之中,乳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卵巢癌是女性特有癌症,根據101年癌症登記資料,全年共有15264人罹患女性癌症,平均一天新增42位病友,缺乏運動、作息不正常,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與環境荷爾蒙,都是癌症的危險因子。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董事長表示,女性癌症好發於40~60歲,此時期的許多女性身兼母親角色,罹癌對家庭影響甚鉅,因此女性癌症的防治是基金會長期關注的重點之一。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一般民眾透過每週激烈運動75分鐘,可降低罹癌風險;國內也有醫師建議,癌友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次,以保持身體機能更能面對抗癌治療。透過慢跑 改善身心健康近年來女性癌症人數攀升值得大家一起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發起環台路跑活動,讓民眾與癌友透過跑步,培養規律的運動與生活習慣,唯有真正行動的改變,才能讓民眾更健康。 陳小姐5年前發現自己的胸部上有硬塊,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乳癌2期,但為了要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陳小姐積極與醫師配合,歷經手術、化療,目前控制狀況良好。她表示,現在會透過每週慢跑,並調整體能,參加馬拉松,讓她覺得不僅身體更健康,心情也更快樂!

慢跑20分鐘出汗 排出體內有害物質

慢跑20分鐘出汗 排出體內有害物質#慢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運動,不只睡前做的簡單伸展操或廣播體操,每週做一次瑜珈也是運動。不過,若要提升「食欲」感應器的敏銳度,必須做某種強度以上的運動才行。評斷標準就是要全身出汗。這樣的強度能啟動身體細胞,將滯留體內的老廢物質排出去,而且還能燃燒囤積脂肪。各位不妨想像將體內髒東西全部掃除乾淨,同時引進有益健康的優質養分。換句話說就是要做大掃除,更新體內物質。更替新鮮物質就能發揮活化效果,這一點放諸四海皆準。人體也是同樣的道理,從事運動活動身體,就能排出有害物質。注重飲食,只吃新鮮健康的食物,全新營養素就會在體內不斷循環,代謝自然變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一些可以讓身體出汗的運動,例如慢跑、游泳與快走等等。其中我最推薦的就是慢跑。若想靠伸展操或瑜珈出汗,必須花長時間才做得到,但慢跑只要20分鐘就會全身出汗,血液循環變好,排出積存在體內的有害毒素。到健身房跑跑步機也是不錯的方法,但若要享受慢跑樂趣並長期維持,到戶外慢跑是最好的選擇。在戶外慢跑可以感受季節變化,風與太陽的溫度,只要體會過這種舒暢的感覺就再也無法捨棄。從以前到現在,不斷有各種運動掀起熱潮,可是慢跑風潮已經持續10年以上。正因為慢跑很輕鬆、很快樂,還可改變體質,才能長期受到歡迎。慢跑最大的魅力在於,只要一個人,不需任何道具,所有人都能立刻開始。不擅長或不喜歡跑步的人,不妨先從快走20分鐘開始做起,保持良好姿勢,維持正常呼吸。為了讓身體習慣舒暢的感覺,運動間隔不要太久,盡可能勤做運動。剛開始請先維持兩週。根據我觀察身邊朋友的結果,許多人持續兩週後,明顯發現自己的飲食習慣改變了。由於細胞平均每半年更新一次,至少維持慢跑習慣半年,絕對能感受到效果。(本文摘自/現在吃的食物,就是半年後的你/平安文化出版)

慢跑前拉筋伸展未做好 當心罹患喀拉腿

慢跑前拉筋伸展未做好 當心罹患喀拉腿#慢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內運動風氣日漸盛行,有越來越多人紛紛投入單車、登山、路跑等行列,特別是路跑,日前,一名30多歲的男性,平常有慢跑的習慣,但因大腿外側經常疼痛,且彎曲伸直時易有異常聲響,經過檢查才發現,他罹患了彈響髖,也就是所謂的「喀拉腿」,因此,醫師提醒民眾,運動前務必做好暖身、拉筋伸展,以免各種腿部問題一一找上門。注意!喀拉腿多發生於長距離跑者身上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張凱閔醫師表示,喀拉腿多發生於長距離跑者身上,主要因運動前沒有徹底的伸展,導致髂脛束容易增厚,與附近的構造產生異常摩擦,才會喀拉作響。雖然過去在臨床上不易診斷出,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只要高解析度超音波,就能清楚呈現彈響發生時、骨骼肌肉相對位置的影像,並可利用增生療法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促進肌腱病變部位的新陳代謝,此外,再加上超音波導引水解離術,也可改善髂脛束與周圍組織間的不正常摩擦,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疼痛醫學期刊》。最後,醫師再次提醒民眾,運動前應確實做暖身,包括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小腿後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等,每次最好10~15秒,如此一來,就能預防喀拉腿上身。

慢跑、騎單車風氣夯 運動傷害比例高

慢跑、騎單車風氣夯 運動傷害比例高#慢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運動風氣的興起,目前全台灣的運動人口已突破8成,且有一半以上的民眾,每週至少運動3天。雖然多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像是慢跑、騎腳踏車、打籃球卻容易造成運動傷害,而近期在診間上看診人數就增加了2成。所以,醫師提醒民眾,夏天運動除了避免曬傷外,也不要輕忽運動傷害,一旦發生急性運動傷害,多伴隨瘀青、血腫等情形,應積極處理,才不會惡化傷害、影響行動力,甚至變成永久性的慢性疼痛。瘀青、血腫不處理 恐會影響行動力常見的急性運動傷害有8成以上都是扭傷、挫傷,且常見的共同症狀為瘀青、血腫,對此,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釋高上醫師表示,瘀青、血腫如果不處理卻又持續運動的話,疼痛時間不僅會拉長,也會讓患部一直處在受傷狀態、影響行動力。韌帶若癒合不完全,早發性退化性關節炎會提前報到;挫傷未完全復原,也可能發生組織沾粘現象,影響到肌肉延展性,演變成慢性疼痛。受傷後除了冰敷外,也可搭配使用瘀青血腫藥,改善發炎、緩解腫脹、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復原。掌握「冰藥熱醫」步驟 助緩解腫脹雖然搭配藥物可改善發炎、緩解腫脹,但一般民眾常做的推揉瘀青部位、塗抹油類製品、敷熱雞蛋等,卻會加重傷勢,因此,長庚紀念醫院美容醫學中心黃耀立醫師表示,只要掌握「冰、藥、熱、醫」處理步驟,把握處理的黃金期,即可緩解不適。1)冰敷/8小時內冰敷使表層冷卻、血管收縮,進而減輕血腫及疼痛。2)使用藥物/確認沒有開放性傷口後,即可持續使用瘀青血腫藥,避免微血管擴張太快或軟組織過於腫脹,加速緩解。3)熱敷/48小時後熱敷,可增皮膚血液循環,進而增加受傷部位的血液流量、通透,加速血腫退散復原。4)就醫/若瘀青血腫長久未消退,應就醫檢查,了解是否已傷及深層組織或骨頭,或了解若瘀青、血腫久而不癒,是否可能有其他健康問題,如紫斑症、血液疾病。

樂閱讀/慢跑的好處 遠大於危害

樂閱讀/慢跑的好處 遠大於危害#慢跑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期刊》研究,追蹤近9萬名跑步族群及健走族群發現,跑步族群中,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或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人,比健走及其他運動來得少。研究分別追蹤7萬4,542名跑者7.1年,以及1萬4,625名健走者5.7年,結果顯示,從事不同強度、距離的跑步運動族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風險,比健走或從事其他運動者來得少;其中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少1成5到1成8,髖關節置換風險少了3成5至5成。研究結論指出,跑步比從事其他運動更能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主因跑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擔,並增加軟骨密度、彈性,對健康的促進遠大於危害。對於美國的這項研究,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李炫昇醫師表示,已有不少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對關節的幫助遠大於損害,常活動關節可加速軟骨的新陳代謝。軟骨就像海綿一樣,存在骨頭與骨頭間,常受刺激可使彈性更好。李炫昇說,適度的跑步對關節有益處,但跑馬拉松、鐵人3項等過量運動,因為強度過大或時間過久,可能造成關節磨損。如果不是長期的訓練或比賽的要求,每次跑步最好在5,000公尺內,運動時間應在30分鐘內,且一週不要超過5次,並配合適當的休息。關節已受傷的患者,最好不要以跑步當運動。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林鍵也建議,跑步前應做5 到10 分鐘的暖身運動,可使用護具來保護關節,並選擇平地進行。運動結束後,應做10 到15分鐘的緩和運動,避免運動傷害。(本文作者/張軾杭)(摘自/跟著名醫做 疾病不上身/今周文化出版)

馬路上「慢跑」恐致癌!等於大口吸石棉、二手煙...

馬路上「慢跑」恐致癌!等於大口吸石棉、二手煙...#慢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抬頭一看,天空一片灰濛濛,人們都知道,這是嚴重的空汙在作祟。」近期,許多民眾為了健康、熱血等原因,若有大型自行車競賽或是馬拉松比賽,報名人數幾乎是場場爆滿,然而,當大陸寒流挾帶大量的粉塵侵台,台灣車輛排放的廢氣在城市中到處飄散,這些活動又時常辦在鬧區的馬路上,民眾揮汗慢跑或賣力騎車時,得到的其實不是健康,而是一口又一口的吸入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空汙!台灣人對空汙無感 已成防癌漏洞下班後的晚上,若民眾仔細瞧瞧,人行道上時常會有身著短褲短袖的人群,正在喘氣慢跑,但人行道的一旁,就是一台又一台川流的機車、汽車、公車,對此,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醫師表示,台灣人外出運動,只考量到氣溫高低、有無下雨,但卻忽略了空汙嚴重的致癌危機,而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空汙納入第一級致癌物,與二手煙、石綿等並列,長期下來不僅會導致肺癌、血癌等癌症之外,更容易讓心臟病患者突發疾病或讓慢性肺病患者引發嚴重氣喘!馬路旁慢跑人群 恐癌症纏身然而,台灣地狹人稠,要找個空曠且空氣清新的地方慢跑,還真是不容易,使得民眾必須勉強的被擠到馬路旁的人行道慢跑,常去中正紀念堂散步的陳小姐指出,中正紀念堂時常可以看到民眾在馬路旁慢跑,每次都替他們捏把冷汗,因為旁邊就是公車、汽車,在喘氣時根本就是在大口吸廢氣。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台灣各城市,紛紛搶著舉辦馬拉松或自行車競賽,無非是想爭取城市的媒體曝光與良好形象,但葉光芃醫師直指,這些活動主辦單位,除了考量各種氣候狀況,應該也要將細懸浮微粒濃度指標納入考量,他說,全世界許多政府單位,已經意識到了空汙的嚴重性,但台灣人卻毫無此項觀念,恐把致癌物質吸入體內。葉光芃呼籲,參照過去幾年環保署公布空氣污染數據顯示,他建議舉辦大型運動比賽應選在空氣健康機率較高的時候舉行,即大約在每年5月至8月的這段期間;另外,政府單位也應該正視空汙的致癌性,並積極宣導空汙對身體的健康傷害,民眾若要騎自行車或慢跑,也務必挑選非馬路旁的場所進行,如果環保署顯示的空氣品質較差,也盡量避免在戶外運動,以免吸入大量一級致癌物而不自知!

兒茶素降低運動疲勞感 耐力更持久

兒茶素降低運動疲勞感 耐力更持久#慢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COLOR RUN正夯!為避免全民瘋慢跑僅曇花一現、或因新鮮感消退後呈現泡沫化狀態,復健科陳易進醫師日前進行「慢跑習慣與運動疲勞認知調查」瞭解國人運動概況,結果顯示,高達7成的民眾撐不過3個月就放棄慢跑,更有8成慢跑新手因運動過程產生疲累感、喪失動力而中途放棄,因此如何突破新手撞牆期是養成運動習慣的一大關鍵。「疲勞」是關鍵殺手 讓維持運動變得困難陳易進醫師表示,4個人就有1個人因疲累放棄慢跑,「疲勞感作祟」使得運動變成困擾,直接影響到跑步意願、頻率和運動表現,形成新手撞牆期,除了靠意志力苦撐外,尋找有效方法幫助民眾度過,顯得更加重要;台大營養學博士吳映蓉教授建議,透過飲食輔助、降低運動時疲勞感的產生,進而提升運動耐力,或許能讓維持運動習慣變得更容易。陳醫師解釋,運動過程中產生疲勞感和耐力降低的成因有二個,其一是運動時會消耗肌肉中的肝醣作為能量來源,當肝醣含量低時,肌肉會發出訊息給大腦警告體力到達極限,要求降低運動強度和速度;其二是肝醣代謝後產生的乳酸累積,容易導致肌肉痠痛和不適,種種生理反應引起的疲勞感讓運動難以持續,因此可透過飲食輔助、增加生理機轉、降低疲勞感,延長慢跑的「凍頭」。兒茶素誘發脂肪代謝 減緩疲勞吳教授表示,面對運動疲勞有兩種方法可以對抗,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增加肝醣來源,因此運動前1-2小時可補充低GI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地瓜),增加肌肉中的肝醣量、減少疲累產生。另一種則是利用「替代能源」,讓體內肝醣利用減少,轉而使用脂肪代謝,此時「兒茶素」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兒茶素」的補充,誘發氧化脂肪酵素基因表現、增加脂肪代謝比重,使得原先使用肝醣代謝轉變成利用脂肪,肝醣利用減少後,乳酸濃度也因此下降,較不易有疲勞感。運動不再需要意志力苦撐、輕鬆突破撞牆期!吳映蓉教授建議,可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平常養成喝茶習慣、增加肌肉內肝醣量;或是跑步前1-2小時補充低GI碳水化合物;利用茶飲取代含熱量的能量飲料,且挑選茶素含量較高(綠茶含量最多)的產品飲用,都能降低疲勞感的產生,讓運動更有持續力。

醫師套上白袍馬拉松 宣導運動重要性

醫師套上白袍馬拉松 宣導運動重要性#慢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推廣戶外健康活動、提昇運動風氣、豎立運動生活化,並結合高美溼地之特殊地理風貌及優美的自然環境,台中縣慢跑協會主辦 「2013年高美濕地馬拉松賽」。吸引數千名熱力十足的跑者參與,其中「光田愛跑社」號召的醫院同仁及家眷,共計有70多人,是報名人數最多的公司團體。包括光田醫院的醫師、護士、行政人員、資訊工程師等,穿上醫師白袍、手術服、加護病房工作服甚至病人穿的長袍來跑馬拉松,都是為了向民眾宣導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特別的是,今年光田綜合醫院正式邁入第101年,醫院得以屹立一世紀並不斷成長、蛻變,就是紮根於歷任經營者及全體員工、醫護人員始終秉持「堅持不懈」的精神為民服務,這無疑與馬拉松比賽的精神不謀而合,光田人以開春後的這場馬拉松呼應醫院邁向下個百年,意義重大。此外,光田多年來注重健康職場的營造,並積極深入社區,推動多元的健康促進計畫,榮獲衛生局頒發健康服務總動員競賽金杏獎,還是台中健康減重比賽第一名,全院員工總減重量遙遙領先其他企業團體。這次光田員工參加馬拉松賽,更是以行動宣導運動與健康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希望能進一步提升運動風氣,向大眾推廣樂活觀念。二月份才剛跑完東京全程馬拉松的光田行銷組高專王詩婷表示,自己開始慢跑後,明顯感覺到體力比以前好很多,精神和思緒也變得更清晰。可能是抵抗力變好了,所以最近幾年感冒的次數真是寥寥可數。在她的鼓勵下,同部門的同事感受到運動對健康的益處,也紛紛開始運動健身,有人慢跑或健走、有人跳有氧操、練瑜珈,這次的馬拉松更是全體都報名參加,希望能將這股風氣推展出去,讓更多人愛上運動。光田人以熱情和活力將運動落實到生活中,也號召民眾一起讓健康起跑,攜手邁向健康大道。(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