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

腹脹無力險喪命身染C肝靠口服新藥根除

腹脹無力險喪命身染C肝靠口服新藥根除#腹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女老師,因感染C肝導致急性肝炎,病毒量飆高,須立即治療,但由於干擾素治療可能產生許多副作用,並擔心體力及精神不佳影響到工作,便決定自費服用新款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四週後,病毒量從幾十萬降至零,肝功能指數從三百降到正常,現療程持續進行中,病情控制相當良好。虎尾肝膽胃腸科開業診所沈智偉院長說明,前述案例病患因持續多天肚子脹痛、吃不下飯又全身無力才前來就診,經診所抽血篩檢發現,該名病患係因感染C肝導致急性肝炎。病患對於突然感染到C肝相當納悶!自述長期有捐血的習慣,其配偶亦無C肝,近期除至牙科治療外,未曾接受手術、輸血,訝異為何會感染肝炎? 醫師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前幾個月接受牙齒治療時針具消毒不完全導致。偏鄉環境落後 防治篩檢要注意雲嘉地區是台灣C肝人最密集地區,早期因醫療資源缺乏,找密醫治療風氣盛行,因此很多患者都是因共用針具感染C肝,現今醫療環境進步,傳染途徑大多都是因母親垂直傳染,或是刺青、穿洞、注射毒品等狀況感染C肝,沈智偉院長提醒民眾,C型肝炎是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應選擇拋棄式針具及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維護自身安全。C肝恐癌化 口服新藥治癒率逾九成沈智偉院長指出,C肝患者肝功能會起伏不定,若不接受治療,20-30年後,約有3成患者會惡化成肝硬化,更有5%的患者恐演變為肝癌,呼籲患者應及早積極治療,遠離肝臟惡化。目前C肝治療已有新型口服藥物上市,不僅治癒率達9成以上,且無明顯副作用,治癒後復發率甚低,加上政府有條件開放健保給付,減少醫療經濟負擔,對患者的健康來說是一項大禮。避免用藥風險 檢測及溝通不可少沈智偉院長進一步補充,治療時藥物安全性相當重要,目前健保核准三款C肝用藥,分析其臨床研究顯示,藥物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患者治療前務必告知醫師相關病史及用藥紀錄,且接受肝功能、病毒量、基因型及病毒突變(RAS)等檢測,以評估適合的藥物,減少用藥風險,提高治癒率。消滅C肝指日可待 醫籲及早篩檢與治療國內抗肝炎有成,B、C肝皆有很好的治療成效,沈智偉院長說,消滅C肝指日可待,但需要國人共同努力,提醒民眾若年滿40歲,每3年有一次的免費全身健康檢查;年滿65歲後則每年享有一次的免費健康檢查服務,應多加利用。此外,B、C肝治療可多利用基層肝膽胃腸科診所,大型醫院不僅掛號不易且候診、領藥時間長,相較之下,診所治療可為患者省去複雜流程及縮短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3好習慣 讓你「腸」處過人

3好習慣 讓你「腸」處過人#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胃不順、便秘、腹脹,你也是「腹愁者」嗎?工作壓力大導致腸胃負擔時有所聞,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勞工的腸胃狀況呈現「M型化」現象。全台90.8%上班族表示腸胃不順暢,更進一步發現便秘、腹脹、腹痛、腹瀉等問題的「腹愁者4大職業」。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腸胃3好習慣」,降低M型化腸胃問題,別讓健康蒙上陰影!腸胃問題M型化 職員易便秘、主管多腸瘜台灣癌症基金會近期針對25-59歲上班族調查,發現腸胃問題M型化趨勢。在2,550位受訪上班族中,主管階級者發現瘜肉率高達12.85%,職員則為3.97%。而反映腸胃不順暢問題者中,職員反映此問題者高達91.6%,其中便祕問題差異最為明顯,有44.8%表示有便秘問題,高於主管職者的34%。職級越高、飲食不固定 有逐漸上升趨勢探究原因進一步發現,腸胃不適上班族,1周用餐時間不固定達3天以上者達40.5%,腸胃健康者表示有飲食不固定習慣者僅為29.8%。同樣差異也發生於宵夜習慣中,腸胃不適上班族,一周宵夜習慣達3天以上者為31.36%,比例高於腸胃健康上班族的19.14%。在職級差異上,也可看出職級越高者,飲食不固定與宵夜習慣比例有逐漸上升趨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醫師強調,腸胃該休息的時間則繼續讓腸胃加班,長久下來都有可能影響諸如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的產生。尤其大腸瘜肉好發年齡有下降至50歲以下趨勢,因此提醒上班族須重視腸胃問題M型化的可能影響。 台灣癌症基金會再次呼籲,一起響應「腸胃3好習慣」,分別是:1) 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並提高蔬果攝取量。2) 菌相平衡,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3) 飲食清淡,少油膩/飲食烹調減少高油與重口味的調味習慣,減少腸胃負擔。尤其過油、過重的調味,也會影響菌相平衡,讓腸胃負擔加重。

腹部氣脹 出生2天竟胃穿孔

腹部氣脹 出生2天竟胃穿孔#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出生才2天的男嬰,因先天性血管不良,導致胃缺血缺氧而局部壞死穿孔,到院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性蒼白,經X光檢查,發現腹腔內充滿氣體,醫師判斷消化系統有破洞,在切除約4/5的胃後,已經可以正常喝奶,體重也增加500公克。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偏高、哭聲弱澄清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黃元韻表示,該男嬰到院時的血液循環不是很好,血壓偏低、發炎指數也偏高,出現全身性蒼白且哭聲無力微弱,腹部氣脹,必須由小兒外科緊急開刀,否則會有生命危險。澄清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指出,男嬰腹腔中滿佈黃色的結塊,且胃部組織已破了一個洞,男嬰已呈現敗血症現象,清理出黃色結塊並將胃部切除約4/5後,才救回小嬰兒一命。胃患部薄弱 乳液脹破胃壁流到腹腔林雨利主任解釋,腹腔內的黃色結塊是嬰兒餵食奶水後與胃酸綜合後,從胃部的破洞流出,由於該男嬰先天性供給胃部的血管不良,在母胎中其胃尚未運作,一出生後胃就開始運作,有可能在缺血缺氧的胃患部已呈薄弱現象,當一開始餵乳後,乳液就脹破單薄處的胃壁,流到腹腔裡。該男嬰手術成功後,術後的照顧就交給新生兒加護病房醫護人員,黃元韻主任表示,一開始以全靜脈營養照護該男嬰,7天後再從水到奶水餵食,經住院一個月,該男嬰由原本的3000公克體重增加至3500公克而順利出院,目前該男嬰每3小時的食量已達100西西的奶水,身體健康。注意營養均衡、少量多餐黃元韻主任指出,像這樣出生2天就胃部切除4/5的嬰兒,基本上要注意營養均衡,最好的方法是少量多餐,隨著男嬰長大,胃部會再擴大,吃固體食物仍需多加注意,並且需定期回診。

腹脹不是病?當心是癌變警訊!

腹脹不是病?當心是癌變警訊!#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3歲的吳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史,因腹脹多日至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急診求診,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竟是因為惡性腫瘤造成阻塞與腹脹。腹腔鏡手術傷口比傳統手術小很多安南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吳嘉倫表示,傳統手術是用剖腹的方式切除腫瘤,因在腫瘤阻塞的狀況下腸子會腫脹,手術傷口至少都會達到20公分以上。加上腸子腫脹,醫師先在肚臍內劃1公分傷口,確定大腸沒有因阻塞而造成壞死,之後在右上腹開一個約5公分傷口做一暫時性的造口,並在術後安排大腸鏡切片確診。吳老先生腹脹情形在術後改善良多,飲食也漸恢復正常,經過2週的調養,腸子消脹後,安排「腹腔鏡大腸腫瘤切除手術」,利用4~5個0.5~1公分的小洞,置入器械至腹腔內將腫瘤取出、週邊淋巴清除並實施腸道重建,最後依腫瘤的大小由腹壁一個約5~7公分的傷口將腫瘤取出,傷口比傳統剖腹手術動輒20公分以上的傷口小了許多。傷口小、視野更清晰吳嘉倫醫師表示,若吳老先生在第1次手術接受傳統剖腹手術,因當時腸道腫脹,手術的傷口一定超過20公分,微創手術的好處不只是傷口小,視野在進步的科技下,由光纖傳送至高畫質的螢幕上,可以將病灶處看的很清晰。同時因為傷口小,病人術後的疼痛也較傳統手術輕微,自然願意較早下床,可縮短術後住院的天數,加快術後回復正常生活的速度。手術部份健保有給付,但有些衛材需自費,增加手術安全及縮短手術時間。 

腹部鼓脹長水泡 帶狀皰疹作祟

腹部鼓脹長水泡 帶狀皰疹作祟#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9歲女性,因左側腹部麻感及鼓脹就診,該病患就診前2、3周,左側腹部皮膚產生水泡,有疼痛感,此次就醫左側腹部水泡雖已痊癒,但除了麻感及腹部明顯鼓脹外,並無胃腸不適症狀,經診視後確認是罹患帶狀皰疹,合併感覺神經炎產生的神經麻痛,及運動神經麻痺引起的腹肌鬆弛及腹部鼓脹。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從潛伏處跑出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指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或飛蛇,成因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 從潛伏處的感覺神經節內跑出來,人體首次受到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時,皮膚上會出現許多散在性小水泡,這就是水痘。水痘痊癒後,病毒便進入感覺神經節內,當宿主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就可能再度活化及繁殖,這些大量複製的病毒會從感覺神經節沿著神經跑出來,除了造成神經發炎,也讓這些神經所支配的皮節產生群聚性水皰,因皮疹沿著神經呈帶狀分佈,因此稱為帶狀皰疹。不明疼痛常被誤以為其他病症潘企岳主任表示,帶狀疱疹都出現在身體的一側,最常發生在胸腹部和頭頸部,水泡產生前的不明疼痛常被誤以為是其他病症,水泡產生後常會被誤以為是蚊蟲叮咬,或是使用貼布引起的疹子,帶狀皰疹常伴隨抽痛甚至劇痛,也有可能產生癢、麻、蟲爬感等,這些症狀有可能發疹前數日開始至皮疹痊癒後數週甚至更久。帶狀疱疹伴隨運動神經麻痺的案例較少見,整體來講約佔1%~5%,軀幹更少約佔0.7%,頭部的帶狀疱疹可能會引起半側臉部肌肉麻痺,譬如Ramsay Hunt氏症候群就是外耳的帶狀疱疹,症狀除了水泡、耳痛、耳鳴、聽力喪失、頭暈,還會合併同側顏面神經麻痺。肌肉麻痺經半年大多會自行復元腹部的帶狀疱疹若伴隨運動神經麻痺則有可能引起同側的腹部鼓脹,如同此案例,這樣的肌肉麻痺經過3個月至半年大多會自行復元,毋須過度擔心,此案例即提醒民眾辨識此一狀況免得引起無謂的驚慌及免去不必要的檢查。 

吃一點就脹?肝炎晚期不自知!

吃一點就脹?肝炎晚期不自知!#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女性,腹脹吃不下就醫,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大量腹水,內視鏡檢查發現有胃部惡性腫瘤,已擴散至腹腔,70歲女性,腹脹無食慾2周,檢查發現原來她已罹患肝炎晚期,肝硬化併大量腹水,卻不曾接受檢查,另一位是30歲年輕人,打嗝腹脹數星期,患瀰漫性肝腫瘤併發肝門靜脈栓塞,也是B肝帶原卻不自知。腹脹現象明顯 不吃也不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高銘海指出,在門診經常遇到病人主訴腹脹,尤其特別提到以前不會,最近變明顯,吃一點就脹,甚至不吃也不餓,也有病人因不明原因腹脹住院,結果檢測出重大疾病的案例,不可不慎,以下為6種常見腹脹可能形成原因:1)年紀 /多數中老年人活動量不足,消化變慢,代謝變差,吃一點就腹脹,甚至一餐不吃也不餓,除脂肪增加外,並無明顯病變,增加活動、減少飯量、改善便秘後,腹脹自然改善。2)癌症 /良惡性疾病在最早期至最晚期間產生腹脹症狀,影響消化功能,因腫瘤位置與大小不一,對腹部空間造成壓縮。3)胃腸潰瘍胃酸逆流 /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疼痛、嗝氣,除藥物治療,需改變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4)慢性BC肝與肝硬化 /慢性BC肝與肝硬化所衍生晚期症狀,包括黃疸腹水與腹脹,不易治療且會反覆發生。5)    開刀及後續問題 /因開刀後的沾粘與結構的改變所引起腹脹,最易引起便祕與腸阻塞,應經常注意是否排便順暢。6)    食物 /因不易消化的食品攝食過多,經常出現於節日或生日喜慶場合,應注意不宜暴飲暴食。注意月經週期、胃酸、嗝氣患者應注意自身過去病史,並加以定期追蹤,如B、C肝、肝硬化以及開完刀後飲食與排便等,若有新的症狀加以過濾,如女性月經週期與出血量的改變,並注意胃酸、嗝氣與飲食關係,養成定期健檢,健康監測與運動習慣,對於癌症與代謝性疾病高風險家族特別有其需要,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猜測與恐慌。 

打嗝、腹脹 胃癌誤當消化不良

打嗝、腹脹 胃癌誤當消化不良#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先生2年前與朋友聚餐,小酌後發現肚子不舒服、容易飽脹,原以為是年紀大、腸胃蠕動較慢所造成的消化不良,過去都沒有照過胃鏡的他,至腸胃科門診接受胃鏡檢查後,發現竟然已罹患第3期胃癌。上腹疼痛、胃灼熱 誤當消化不良根據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胃癌死亡人數排名第3,僅次於肺癌和肝癌,屬嚴重疾病,近10年胃癌死亡人數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台灣胃癌發生人數共計3,768人(排名第7),死亡人數為2,241人(排名第5),為10大癌症之一。胃癌初期,患者常將它當作消化不良來處理,多自行吃些消炎藥或者偏方進行治療,常見反應為上腹疼痛、打嗝、胃灼熱感等,一般來說,打嗝、腹脹是吃飽後的正常生理現象,很少會有人將這些反應聯想到胃癌,許多患者對於這種狀況並不自覺,因此時常延誤就醫,導致發現時已經是胃癌中晚期。黑便、噁心 晚期治癒率剩10%胃癌後期,多會有黑便、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此時的症狀特殊,較容易引起患者注意而就醫,通常就醫時檢測已為中晚期,治癒率比早期發現更低,早期發現的治癒率最高可達95%,若晚期發現僅剩10~40%。少吃油炸、醃漬 避免早期病變胃癌好發年齡為50~70歲,比例上男性高於女性,近年來年齡層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許多40歲上下的中年患者逐漸增加,不良飲食是造成胃發炎的首要原因,應少吃油炸、醃漬、或者燒烤類的食物、少飲酒,不讓胃增加太多負擔,以免發生早期病變,若持續腹痛2周,應迅速就醫檢查。  

驚!腹脹胃口差 竟是肝癌轉移心臟

驚!腹脹胃口差 竟是肝癌轉移心臟#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一名76歲的王姓男子,務農為生,平時會抽菸並偶而小酌;去年開始感到容易疲累,且常常因為腹漲導致胃口不好,年底時發現左上腹位置腫起來,且有越來越大的感覺,去醫院檢查後,確認肝臟內有2顆腫瘤,為肝癌第四期,且癌細胞還從肝臟沿著靜脈擴延到心臟右心室。轉診到放射腫瘤科後,以標靶真光刀系統來進行治療,殺死了左肝內的大顆腫瘤;目前積極治療另一顆腫瘤,待完成後再進行肝臟動脈栓塞治療。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葉啟源醫師表示,肝癌細胞轉移到心臟的案例很罕見,這是行醫30年來首次遇到的個案,患者沒有健檢習慣,加上早期肝癌又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等到發現時腫瘤已經很大且擴散。早期肝癌無徵兆  出現症狀才警覺初期罹患肝癌大多沒有明顯癥狀,少部分病人會出現食慾減退、上腹悶脹、乏力等情形;但大部分都是等到中晚期,出現肝痛、消瘦、黃疸等症狀時才有所警覺。因此葉啟源呼籲,防止肝癌發生方法,就是接種B肝疫苗以預防病毒感染,並少吃酸菜、醬菜等食物,及戒菸酒等不良習慣。如果本身是B 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家族史者等肝癌高危險群,至少半年做一次「甲種胎兒蛋白」血清、肝功能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另外,肝癌也是容易復發的癌症,所以患者在接受過治療或手術以後,還是要定期回門診追蹤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