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率

乳癌發生率達新高!超過6成女性沒篩檢習慣

乳癌發生率達新高!超過6成女性沒篩檢習慣#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國健署4月份公佈2012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國人罹癌人數增加,尤其乳癌高居女性癌症發生首位,發生人數創新高達1萬多人,每天約28名婦女罹患乳癌,且每十萬人口年齡標準化發生率高達65.9,較十年前的40.6人,增幅達62%,面對如此高發生率的事實與增加速度,台灣癌症基金會與知名運動品牌舉辦「粉紅健走嘉年華」,計有4500人參加健走活動,共同呼籲全天下的母親正視乳癌這個來勢洶洶的國民疾病。肥胖運動少  我國女性對乳癌警覺低 乳癌發生率又達新高,乳癌的發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台灣癌症基金會暨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提出,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和肥胖,都與乳癌相關,雖然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呼籲女性,但是做到的國人仍少之又少,據調查,台灣女性不僅肥胖率逐年增加,蔬果攝取量、運動量與乳癌篩檢率更是嚴重不足。國人女性不僅預防工作落實不足,更缺乏警覺,早期篩檢率相當低,45-69歲婦女接受乳房攝影篩檢比率僅36%,與同為亞洲國家的韓國58.9%的乳篩比例仍有大段差距。偏愛45至49歲女性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台灣乳癌病友發生年齡中位數約在52歲左右,且其中以45-49歲婦女發生率為最高,此年齡層婦女正值事業與家庭打拼的時期。賴主任說,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治癒率相當高,若是透過篩檢早期(0-2期)發現的個案,可以達到85.3%,但若至第4期才發現,則治療存活率僅有25%。因此他也再次呼籲,要懂得善用國家免費的篩檢政策,像是衛福部提供45到69歲婦女,每2年免費1次乳房攝影檢查,若是有乳癌家族史之高危險群,則篩檢年齡更可提前至40歲。今天台北市衛生局也將乳攝車開至現場,歡迎現場女性多加利用乳房攝影篩檢,幫助有效診斷出早期乳癌。

警覺性不夠!大腸癌1/4晚期才知道

警覺性不夠!大腸癌1/4晚期才知道#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率高的癌症,每年新增一萬四千多名患者。根據最新統計,即使各界都在呼籲重視大腸癌,但仍有4分之1的病人第一次就醫就被判定為晚期癌症,顯見民眾對於大腸癌的發生仍不夠警覺。因此醫師提醒,除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最好提前到40歲左右檢查。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文聰醫師表示,罹患大腸癌第三、四期的病人,化療至今仍無法被取代,但他們往往需要經過一段艱難的生理與心理調適期,其中有部分病人會擔心自己不能承受噁心、嘔吐、腹瀉、血球下降、免疫力降低、疲倦等副作用。但事實上,每位罹癌患者體質都不盡相同,不一定每人都會對化療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且化療前若可先測試病人對某些藥物的適藥性,就能提早發現病人在代謝某些化療藥物是否有異常。大腸癌化療前  可先基因檢測據國內外研究結果,約有5%的病人因為基因變異,使用化療藥物時會發生嚴重副作用,約有1成患者因此拒絕後續化療。但只要在治療前,事先抽血檢測UGT1A1基因,就有機會及早發現此類病人,進而調整化療劑量,以減少副作用發生。黃文聰醫師也說,基因檢測評估對某些癌症治療策略的擬定非常有意義,除可協助找出對患者最合適的治療藥物外,同時可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傷害,讓病人更安心接受治療。目前奇美醫學中心及柳營奇美醫院也免費提供大腸癌適藥性基因檢測,讓病患在藥物治療上得以有更完善的規劃。

施打疫苗+抹片 降低9成子宮頸癌發生率

施打疫苗+抹片 降低9成子宮頸癌發生率#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研究顯示,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的死亡率,特別是是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9成發生率與死亡率,且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子宮頸癌全國標準化死亡率,已由92年每十萬人口8.4人降至101年的3.9人。人類乳突病毒 為感染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研究證實9成以上的子宮頸癌,可歸因於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簡稱HPV),目前HPV有200多種,侵犯生殖系統的約40種,其中以感染16、18、31、33、52、58型HPV為形成子宮頸癌主因。HPV主要藉由性行為傳染,如果性關係愈複雜,就愈容易散播HPV,而市面上HPV疫苗係針對16、18型HPV病毒作預防,施打疫苗效期據相關研究證實約有5至6.5年,沒有性行為或未感染HPV的婦女接種疫苗預估防護率約6至7成,仍有3至4成的子宮頸癌是由其他型別HPV引起的,對此,臺南市衛生局表示,施打HPV疫苗僅可可減少16、18型HPV病毒的持續性感染,但無法完全避免。即使接種過疫苗 仍須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即使施打疫苗且有性行為經驗的婦女仍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至少每3年1次,且HPV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樣,並非所有接種者都會一輩子產生具保護性的免疫反應,換言之,即使接種過疫苗仍有罹患子宮頸癌的案例產生。另外,由於HPV疫苗是預防性疫苗,也無法用以預防已存在子宮頸癌相關病變的惡化,更不能預防所有致癌型HPV類型,因此無法取代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防護措施。出血異常需檢查 才能真正遠離威脅最後,衛生局呼籲30~69歲尚未接受檢查的35萬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不可少,另外也建議檢查結果為正常的婦女,一旦出現出血等異常症狀,仍必須及早就醫檢查,才能真正遠離子宮頸癌的危害。

預防失智症從年輕開始 有助於降低發生率

預防失智症從年輕開始 有助於降低發生率#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引起民眾對失智症的關心,台灣失智症協會將今年的國際失智症月以嘉年華的形式舉辦,透過闖關遊戲讓民眾更加了解失智症預防,此外,也藉由活動歡樂的時光,幫助出遊的民眾們,留下美好記憶。糖尿病患罹失智症的機會 比一般人高出5成在每年國際失智症月時,台灣失智症協會都會同步時公布全球失智症報告,而今年的研究報告,主要是提醒民眾,只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加上戒菸及降低心血管的危險因子,就可減少老年罹患失智症的機會,且研究更進一步提到,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機會較常人高出5成,戒菸與降低失智症風險有很強的關係。發生失智前20年 腦部就會出現病變但其實失智症徵兆的發生前20年,腦部就已經開始出現病變,因此,若能從年輕時就開始預防,便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當家中的長輩出現忘東忘西、重複行為等早期徵兆時,就要將帶他們到醫院檢查,以避免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期,不僅會影響病患的生活,更會對家庭造成更大的影響。

溫差5度以上 腦中風發生率增2倍

溫差5度以上 腦中風發生率增2倍#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天氣溫度變化大,最易發生急性心血管病變!振興醫院中風中心尹居浩醫師表示,溫差相距5℃以上,缺血性中風發生率增高2倍,因此初春天氣不穩定,在忽冷忽熱環境下,最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民眾不可忽視。統計資料顯示,50%以上的中風發生在早春時段,且溫差越大,越容易發生腦出血;尹居浩醫師說明,氣溫若突然降低,血管會收縮、並改變血液黏稠度,導致原本硬化狹窄的血管栓塞,因而引發腦中風。此外,引發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相當多,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喝酒、肥胖、運動不足等,因此患者需改善生活習慣,才得以控制良好控制病情。進出室內外 亦要留意溫差敏盛綜合醫院急診室鍾昇宏醫師提醒,屋內、屋外溫差變化亦大,可能使中老年人的心臟、血管無法負荷,進而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日常保養外,初春時期外出務必注意保暖、防寒、留意溫差,且一有不適立即就醫,降低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機率。

雙腳無力勿輕忽!恐是急性神經病變 嚴重易致死

雙腳無力勿輕忽!恐是急性神經病變 嚴重易致死#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20多歲的王先生向來身體健康、少有病痛,卻在日前罹患腸胃炎後出現雙腳麻木、無力、小便困難及行動不便的情況,緊急前往台北醫院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罹患罕見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急性周邊神經病變、簡稱GBS),立即施以「血漿置換術」治療,歷經5次療程已順利康復出院。台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GBS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1.2,發生率不高,但嚴重也可能致命!常在季節交替時發病,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和腸胃炎,容易被誤判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嚴重者可能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吞嚥困難、呼吸窘迫或呼吸衰竭,致死率達3~10%,因此若病患發現自己出現急性的肢體無力或呼吸吞嚥功能異常,應盡早至醫院尋求幫助,以免造成憾事。GBS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病菌會誘發自身免疫系統去攻擊末梢神經系統,使得患者會感到下肢無力、麻木,短短幾天內,上肢和臉部肌肉也會出現前述症狀,這可能導致吞嚥和呼吸困難而危及性命。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為血漿置換術,去除體內發炎物質、緩解症狀,健保可給付。

食品不安全 天然料理降洗腎發生率

食品不安全 天然料理降洗腎發生率#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高達13%,可謂是台灣新國病,且目前正值於食品安全不斷出問題的時刻,更要食用簡單健康料理,減少使用加工製品,降低洗腎發生率並注重腎臟保養,可由定期檢查開始做起,建立保健觀念、輕鬆愛腎。內科部暨腎臟內科主任陳殷正表示,食安屢出包,因此選擇天然食材,加蔥蒜等自然調味的簡單料理,可大為降低腎臟負擔,且減少食用加工製品,就能減少化學成分的傷害;台灣洗腎的高發生率,和不當食品添加物直接、間接造成腎臟的損傷,恐脫離不了關係。除了政府需加強食安的查察,以確保國人食的安全外,民眾對吃的選擇也要反璞歸真,不要一味追求名貴好吃,「天然ㄟ尚好」吃得簡單、也能吃得健康。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林水龍表也表示,慢性腎臟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等到發現時,腎臟已有相當程度受損,沉默的殺手常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定期篩檢的觀念就顯得十分重要,民眾可透過醫院舉辦的衛教宣導活動,更清楚深入的瞭解慢性腎臟病,進而降低發生率。三高和腎臟病友 日常應力行病情和飲食控制腎臟內科吳明燦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病友平時應注重腎臟保養,包括水分、鹽分的攝取、天然食品的使用、慢性病的控制與適量蛋白質的補充,如此一來,就能減少腎臟負擔,做到基本的腎臟保養。且三高族群之高危險群,也應定期進行驗血、驗尿、量血壓、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並規律的追蹤檢查,預防腎臟病的發生,若能有效控制病情、及早發現腎臟功能異常,及早開始腎臟防護,就能改善腎臟病預後,減少洗腎的發生。

大腸癌發生率攀升 已連續5年居首

大腸癌發生率攀升 已連續5年居首#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李國修先生不幸於日前因大腸癌病逝,李國修在民國99年間發現罹患第3期大腸癌,經開刀治療後,持續追蹤健康狀況,最後仍不敵病魔;由這個案例更突顯定期癌症篩檢的重要性。依國民健康署統計,101年共有103萬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有2萬5千人幸運找出瘜肉、癌細胞,並早期治療因此救回一命。大腸癌已連續5年高居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雖然如此,但它卻是少數可以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及預後良好的癌症之一。定期篩檢 「腸」保健康無遺憾多數的人誤認大腸癌篩檢需透過大腸鏡檢查,又因害怕大腸鏡檢查造成的不適,以致接受度低。其實隨著醫療進步,只要將衛生所或醫療院所提供的採便管拿回家,自己採集一點點的糞便後,再將採便管送回檢驗即可。但當糞便潛血檢查異常時,就需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確診,一般人可能因害怕疼痛不敢做,可與醫師討論選擇無痛性大腸鏡檢查來確診。大腸鏡檢查優點,如果發現腫瘤或瘜肉,可以及時將它切除或切片檢查,且經統計透過大腸鏡檢查確診,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3成。所以千萬不要輕忽糞便檢查異常的確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