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腹膜透析

全自動腹膜透析結合遠距病患管理系統,讓「居家洗腎」成為醫療新趨勢。醫:科技帶動醫療發展才能真正提高治療品質

全自動腹膜透析結合遠距病患管理系統,讓「居家洗腎」成為醫療新趨勢。醫:科技帶動醫療發展才能真正提高治療品質#全自動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一種可以在家中自行洗腎的一種治療方式,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已有全自動腹膜透析(APD)結合遠距病患管理系統,能顯著提升腎友日常生活的自主性與治療效果;醫師認為,全自動腹膜透析是未來洗腎的新趨勢,透過新醫療科技的支持,建立長久的健康管理目標才是更利於腎友的治療方針。 高雄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鄭本忠表示,傳統腹膜透析透過腎友手動更換透析液,因換液次數較多,若白天需要外出,外出頻繁換液對於病友較為不便,也擔心操作問題;而全自動腹膜透析則是透過機器設定,每天只需要連接一次,簡化操作次數,多數腎友選擇利用夜間睡眠時透析,完全不干擾日間活動,也同時減少醫院往返頻率,提高生活品質。 及時監測透析數據,預防嚴重併發症也優化醫療策略 鄭本忠提到,遠距病患管理系統最大的優勢是能及時將治療數據傳送至醫療團隊,讓醫師根據精確的數據調整治療方案,處理可能的治療問題或併發症。另一方面,透過雲端平台能隨時掌握患者透析數據,例如體重變化、透析液交換的頻率與效率、排液狀況等。透過這些體徵變化,能協助醫療團隊預測患者可能的健康風險,提前介入衛教或調整治療,提供病友更完善的的治療策略。 病患管理系統也讓患者和家屬能更積極參與治療過程,假如數據顯示透析未按療程進行,醫療團隊都能適時提醒家屬或照護者,避免因疏忽導致治療效果下降;對於年長者或需長期居家治療的患者來說,遠距病患管理系統還能大幅減少了孤立感與病中不安感。 血液透析血壓波動大,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威脅高,腹膜透析較安全 國內最常見的洗腎方式是利用血液移除體內毒素的血液透析,鄭本忠指出,就血液動力學來看,血液移除過程快速較容易引起血壓波動進而發生透析低血壓的問題;研究數據亦顯示,約有20~30%血液透析患者會經歷透析中低血壓的狀況,且發生透析中低血壓當天,必須停止透析治療,恐影響毒素清除效果。 血壓波動的影響頗大,例如長時間血壓的不穩定會對心血管系統、大腦及腸胃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長期的血壓波動也會造成血液循環變差,增加周邊血管硬化風險等。另一方面,病患也會因血壓不穩定而發生頭暈、噁心,嚴重者甚至暫時失去意識等,這些身體不適導致無法完成透析療程,治療效果越來越差。 相比之下,腹膜透析以緩和的液體交換,有效降低了血壓波動。鄭本忠強調,由於腹膜透析對血壓的影響較小,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臟負擔得以減輕,進而減少心律不整甚至猝死等併發症的風險。根據健保署數據,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療1年內或1年以上,不管是剛開始透析還是長期透析,存活率皆高於血液透析患者。無獨有偶,2023年美國腎病年報也指出,經過年齡、種族及病因調整後,腹膜透析患者的存活率也較血液透析高。 有位60幾歲男性病患,本身從事蔬菜批發業必須到處奔波,是全家的經濟支柱,近兩年因血液透析引發頻繁的低血壓導致多次住院,工作生活大受影響。後來經醫師評估轉為腹膜透析,不僅血壓逐漸穩定,連原本腹水導致食慾不振、營養不良的問題也獲得解決,現在不僅恢復日常工作,自身生活品質、心情都變好,治療效果獲得很大進步。另一名擔任保全管理員的病患,也因進行全自動腹膜透析居家治療,不僅可以輪班穩定工作,透析治療的身心壓力也更能調適。 腹膜透析是以生活為中心的透析方式,保有生活品質,適合大部分的患者 鄭本忠表示,除非腹部有過重大手術或自體免疫導致嚴重腸道發炎性疾病,多數患者都能選擇腹膜透析作為腎臟替代治療方式,即使罹患其他疾病,例如肝炎、肝硬化,有腹水、營養不良等,或是作為首次透析治療、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族群都相當適合。如果希望能在家治療不用一直跑醫院,全自動腹膜透析更是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最佳方式。 圖/高雄長庚腎臟科鄭本忠主治醫師提及,首次開始透析治療或心血管疾病的族群都相當適合全自動腹膜透析。 鄭本忠強調,腹膜透析不僅是對患者有益的治療選擇,也是一種環境友善的醫療模式。居家腹膜透析能顯著降低水資源與電力的消耗,並減少患者往返醫院的碳排放,也符合永續醫療的理念。隨著人口老化與居家醫療的推廣,相信腹膜透析在未來也將成為更多患者的優先選擇。 醫師小檔案: 鄭本忠 高雄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 專長: 腹膜透析 腎臟移植照護 多囊腎治療 老人整合照護 腎臟病與骨質疏鬆治療

在家睡覺就能洗腎 OL免奔波醫院

在家睡覺就能洗腎 OL免奔波醫院#全自動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8歲的上班族陳小姐,4年前因為腎病變開始洗腎,她本身怕痛、怕打針、平日又要上班,為解決她的困擾,醫師建議她選擇全自動腹膜透析,晚上睡覺前將腹部導管接上機器,睡醒後就洗完腎,讓她可以維持正常生活。另一名80歲王奶奶10年前因腎臟癌切除左腎,但因高血壓併發尿毒症而需要洗腎,由於奶奶獨居,雖然生活可以自理,但要常跑醫院很麻煩,因此也選擇全自動腹膜透析,每個月只要回診一次,目前狀況很穩定。台灣洗腎盛行率、發生率全球居冠台灣洗腎盛行率和發生率都是全球第一,隨著洗腎方式日新月異,現行發展出全自動腹膜透析,讓病患在家睡覺時就能完成洗腎,不須奔波醫院,也能維持正常生活,省去許多麻煩。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李明彰表示,一般洗腎方式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醫師會依患者需求和方便性給予治療建議,讓患者做選擇。新型的全自動腹膜透析在家睡覺就能洗腎,使用方便不需頻繁更換腹膜透析液,同時減少奔波醫院的時間,生活品質更加完善。使用全自動腹膜透析 食物水分攝取限制較少腹膜透析是利用自己的腹膜來交換毒素,所以會洗出比較多中大分子的毒素和電解質,如磷、鉀,同時腎功能可以維持比較久,因此在食物和水分的攝取限制較少。由於腹膜透析是每天穩定慢慢治療,對於血壓和水分的變動較小,長期下來對心肺功能的影響也較小。李明彰主任表示,全自動腹膜透析可健保給付,因此除非患者曾接受過腹腔重大手術,腹膜透析幾乎適用每位腎友,也更加方便。

腹膜透析帶著走 讓洗腎病患重拾人生

腹膜透析帶著走 讓洗腎病患重拾人生#全自動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腎臟的功能只剩下不到正常人得十分之一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水份就無法被腎臟有效地排除,當這些廢物和水份累積到相當程度,患者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等所謂的尿毒症狀,此時即應求醫,考慮接受透析治療。透析治療可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種方式。我國洗腎人口逐年攀升!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顯示,自2000年起,我國每百萬人口,約有314名腎臟病患者須透析治療,到2015年達到每百萬人口476人,成為國人健康隱憂,除了血液透析治療之外(俗稱洗腎),還有另一種選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或『洗腰子』,是應用體外循環的方式,讓血液流經管狀的人工腎臟,進行血液淨化後再流回病患體內。進行血液透析需先在病患肢體上建立可讓血液方便流出的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外科手術建造一條動靜脈廔管,術後4至6週廔管成熟後便可用於血液透析。透析時,在廔管處插入兩支針頭,血液由其中一支針頭流出體外,進入人工腎臟,淨化後的血液出人工腎臟再由另一支針頭流回體內。更方便的腹膜透析分2大類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是利用人體內的天然半透膜──腹膜(為一層覆蓋在腹腔內壁及臟器上的薄膜)來代替腎臟排除身上產生的代謝廢物和水份。使用腹膜透析,需先藉由外科手術的方式,將『腹膜透析導管』經由腹壁植入腹腔之中,約經過一至二週後若手術傷口癒合良好,即可進行規則腹膜透析。相較於每週3次定點治療的血液透析方式,腹膜透析更方便,可在家使用並自行操作,目前我國核准的腹膜透析產品有2大類:(1) 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預先在腹部植入導管組後,經過1~2週的訓練後,患者即可自行操作,每次須先將廢液流出再重新導入2000 c.c.透析液,過程所需時間約30~40分,新的透析液滯留腹腔約4~5小時,便需再次更換,一天約需更換3~5次不等,視體型、透析效果等狀況而定。(2) 全自動腹膜透析(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 APD)同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須先植入腹腔導管組,患者在透析時僅須連接腹膜透析機,後續交由機器自動執行換液程序,療程時間約8~10小時,視體型、透析效果等狀況而定,因此可選擇夜間休息期間治療,而白天時間正常活動,維持原本的生活作息。腹膜透析的優點,就是在人體不斷新陳代謝產生代謝廢物的同時,腹膜透析同步不斷進行血液淨化,透析進行和緩而持續,血液中成分變動速率較緩,較不會產生透析引起的不適症狀。可以自我掌控與安排。由於病患可自行操作、換液場所沒有嚴格限制、且每次換液時間短,可以配合各自工作、上學等需要而彈性調整換液時間。飲食限制較血液透析少。不需要扎針、貧血情形較不嚴重。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很小。雖然腹膜透析較方便,但也有腹腔感染的高風險,如果操作不當或不良的衛生習慣,可能在每次導管組插拔時,造成致病菌侵入導致腹膜炎,故有污染細菌的機會,所以操作時的雙手清潔非常重要。若有長者接受腹膜透析,請務必諮詢醫師,注意搭配的零件與耗材是否相容,並留意操作時的環境清潔,如有任何不適,請儘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