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就像進行一場複雜的動態賽局,因此我們要在賽局裡做出最適選擇。以Podcast節目《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再度翻紅的作家吳淡如,於《人生實用商學院》分享自身經歷,教你釐清什麼才是行動成功的關鍵?唯有「堅持」才是你可以選擇,因為成功靠自己掌握,同時也是理財行動的成敗關鍵。以下為原書摘文:
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就像進行一場複雜的動態賽局,因此我們要在賽局裡做出最適選擇。以Podcast節目《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再度翻紅的作家吳淡如,於《人生實用商學院》分享自身經歷,教你釐清什麼才是行動成功的關鍵?唯有「堅持」才是你可以選擇,因為成功靠自己掌握,同時也是理財行動的成敗關鍵。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記得大概是五年前,我得了牙周炎,非常疼。週末很多醫院的醫生不上班,我實在沒辦法,就找了我的一個做牙醫的學生,她叫羅倩倩。當時我是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我不太習慣以病患的身分出現在學生面前。當我躺在診療椅上張開嘴巴的時候,羅醫生驚呼起來,說:「哎呀,團長,你缺了三顆牙,怎麼會這樣?」我頓時感覺滿臉發熱,因為我把我的弱點暴露在了學生面前。但是,我也不得不回答她這個問題。我說:「是啊,小時候父母沒有讓我建立保護牙齒的觀念,所以牙齒從小沒有保護好。」羅醫生問我:「團長,那你有看過牙醫嗎?」我說:「我當然看過。」她說:「如果你看過牙醫還缺了三顆牙,那就不是你的錯了,是你的醫生的錯。」我很驚訝,因為我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讓我知道我們要為自己的所有事情負責,因為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羅醫生告訴我一個基本常識。她說:「一個人的牙齒變壞,大概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牙齒生出牙菌斑,牙菌斑的出現,表示細菌在侵蝕我們的牙齒。這個階段,牙醫會幫你把牙菌斑去掉。要是你沒有去看牙醫,就會經歷第二個階段,細菌會進入你的牙周、牙髓。你會得牙髓炎、牙周炎,牙醫會幫你做根管治療,幫你補好這顆牙。如果僅僅是止痛了,而沒有去做根管治療,那麼就會進入第三階段:牙齒變脆,只要你咬了一些硬物,你的牙就會碎裂,甚至脫落。在這個階段,牙醫還是可以幫你戴上一個烤瓷牙冠的。」她接著說:「很明顯,團長,你的牙缺了三顆,就是因為這三個階段都錯過了治療,這是牙醫的責任,因為他沒有建議你繼續治療。現在我再不會放過你,因為我們還有第四種補救的方式:植牙,這樣你的牙齒還是可以為你服務,一直到老都沒問題。」我問:「那大概要多少錢呢?」她說:「八萬多一顆。」我一算,要花二十幾萬。於是我說:「羅醫生,你很會銷售。」羅醫生講了一句讓我非常震撼的話,她說:「團長,我不認為我這是在銷售,我認為這是一名牙醫的良知和責任。你想想,如果我今天不讓你植牙,你其他的牙齒就會像骨牌一樣,一顆接一顆壞掉,你滿口的牙很快都會沒有的。我不忍心看到我的老師滿口沒牙地給大家講課。所以我一定要幫你植好這幾顆牙,這是我的責任。」我經常在我的課堂上講起羅醫生的故事,她是我見過最好的牙醫。她的生意非常好,需要預約看牙,經常得排上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關於「掙錢」的五個常識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像羅醫生這樣理直氣壯地掙錢,而有些人一提到錢就不好意思呢?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五個「掙錢」的常識。第一個常識:在一定的時間和範圍內,錢是有恆定總量的。也就是說,你的錢多了,某些人或者某些機構的錢就少了。當然,政府可以投放更多的貨幣,那是總體經濟的事,在這本書裡,我們不做過多討論。第二個常識:錢是交換的憑證。你要獲得別人的錢,就必須為別人提供等值或者更大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如果你不能給別人提供價值,又想獲得別人的錢,那麼你不是乞丐、騙子,就是強盜。這些危害他人及社會的事情,我們當然是不能去做的。所以,你要掙錢,就必須能為別人提供更大的價值。羅倩倩醫生之所以能理直氣壯地賺老師的錢,就是因為她知道她能為我提供更大的價值,所以她心安理得。第三個常識:你能提供的價值不僅僅是有形的價值,還包括無形的價值。大多數人只會狹隘地看到物質的價值,比如手頭有哪些東西可以變賣成錢,或者自己可以做出什麼東西賣錢,而看不到無形的價值。第四個常識:一個商品的價值,等於生產此商品的勞動成本,加上生產者所要賺取的剩餘價值。這個理論指的是商品,是狹義上的解釋。從廣義經濟學來看,凡是有需求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需求越大和越稀少的東西,其價值就越大。第五個常識:滿足別人的需求,即可擁有價值。人本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的心理模型」,即把人的需求從低級到高級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實際上,這五項需求都隱含了價值,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滿足別人的某個需求,你就能掙錢。(本文摘自/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寶瓶文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翻開整理書,你會發現有些作者會告訴你要一鼓作氣,一次就全部整理完畢比較好。我當然很清楚作者認為「拖久了會疲乏,反而永遠整理不完」的想法,但我覺得,想要在工作繁忙或家事纏身時一舉完成收納整理,難度實在是太高了。目標設定過高勇往直前也會受挫我完全贊同應該沒有比「一口氣整理完畢」這件事更令人覺得爽快的了。但是我做不到。我認為,愈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徹底完成整理完畢,就愈會自責、焦慮,導致心情沮喪。阿德勒曾說:「目標太高會打擊勇氣。」如果一開始就把目標設定過高,即使想要勇往直前也會受挫,因為這只是愚勇。雖然東西凌亂會令人覺得很不舒服,但如果對﹁自己可以整理好」這件事沒有自信,就應該暫緩行動。如果只因為無法達成一般人設定的理想目標,就懷憂喪志,那就太遺憾了。所以,曾經因為整理失敗而備受打擊的人,千萬不要試圖一鼓作氣把屋子整理好。改善心態是避免受挫的訣竅舉例來說,雖然衣物堆積如山的衣櫃讓人看了就心煩,但要全部整理好也得花費相當的時間,也要有足夠的動力。如果實在提不起勁,就先將此事擱在一邊,不整理也沒關係,因為不想整理代表你心中還未形成具體的「想像」。即便勉強自己把所有衣物從衣櫃裡拿出來,也只會感到茫然無措,不知道該從何處整理起。待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過了一、兩個小時依然一事無成,只有變得更凌亂,最後只好又把所有衣物亂七八糟地全都塞回原處。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痛苦的經驗,所以與其勉強自己去整理,還不如等到真正想整理的時候再動手。一天只整理一個地方也無所謂,而且在發現令你覺得不舒服、煩躁或不方便之處時,再慢慢整理即可。只要稍微改善了一點,就要告訴自己「你做得很好」,這是避免整理失敗或受挫的訣竅。發現、處理、給予勇氣我自己在剛開始實行阿德勒勇氣整理術時,也只一心一意地持續做這三件事。舉例來說,我家的毛巾,以前是擺在從洗澡的地方伸長手也拿不到的位置,但我發現拿不到毛巾會讓自己覺得煩躁,所以便改變毛巾的位置。現在身體濕濕的時候,只要一伸手就能拿到毛巾,我真是超厲害的呢!我真的都只是一直在做像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但是過了大約兩個月後,我才意識到,我已經把家裡整理成對自己與家人來說,都能感受到「舒服」的空間了。我明明不曾試圖一口氣就把東西全丟掉,或是狠下心來把多餘的物品處分掉,但桌上自然不會再放置多餘的雜物,家中的物品也變少了。廚房不再擺滿瓶瓶罐罐的調味料,變得清爽又具有機能性,不僅打掃起來變簡單,做菜的時間也逐漸縮短。這就是因為以前我都想要一口氣將過期或不用的物品全部丟掉並整理乾淨,才會覺得焦躁、沮喪。所以,如果整理的目標是把空間變得更舒適、更具機能性,我還是不建議「一口氣整理完畢」。(本文摘自/阿德勒的勇氣整理術/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