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有許多知名明星,在青壯年期間就因心臟猝死而離開,令人不禁擔憂猝死的年齡層下降。尤其正值換季之際,氣溫的變化會使血管收縮,當血管硬化時,容易造成血管斑塊破裂或主動脈剝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也需要規律運動,才能保持血管彈性,避免疾病發生。心臟猝死兩大類 血管性疾病及心律不整敏盛醫院 心臟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 陳念中醫師表示,心臟猝死主要分成血管性疾病以及心律不整兩大類,前者主要為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所導致 ; 後者除了與血管阻塞有關,也可能因為慢性心臟衰竭。男女生好發年齡不太一樣,因為女性有女性賀爾蒙是天生的保護機轉,有女性賀爾蒙的保護下,像是膽固醇的比例會比較好,三高問題的發生率也比較低。陳醫師進一步說明,心律不整還包含一些先天性疾病,像是長QT症候群、布魯格達氏症候群、肥厚型心肌病變等,都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猝死性心律不整。另外,心房或心室的早期收縮,是指在正常心律下心肌不正常的放電提早搶拍,在疲勞、睡眠不足、緊張的狀況容易發生,屬於較良性心律不整,而惡性心律不整是指,心室頻脈、心室顫動,發作時可能造成突然倒下或失去意識。陳醫師講述,心臟猝死原因與血管動脈硬化關係甚大,血管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及家族早發性動脈硬化病史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血管內皮完整時血管不易動脈硬化,而當危險因子造成血管發炎內皮受損,免疫細胞會將氧化的膽固醇帶進血管壁內,長時間累積就會造成血管狹窄及阻塞的不可逆狀況。緊急狀況發生 聯繫警消人員並使用AED陳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到達醫院前即已心跳停止,到院後會儘速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當心臟猝死的狀況發生時,會根據疾病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症狀,如果是心肌梗塞的胸痛,較屬於壓迫性,而主動脈剝離的胸痛較像是撕裂性或刀割感的疼痛。若民眾在路上遇到有人路倒,建議呼叫旁邊的人協助聯繫警消人員,趕緊尋找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並依照指示使用急救,爭取黃金搶救時間。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規律運動、飲食習慣 避免心臟猝死發生陳醫師分享曾有一位病患一天抽5包菸,因長期且大量抽煙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經搶救後恢復,但病患回家後仍感到胸痛與不適,隔一段時間又發生第二次心肌梗塞,原因是嚴重血管痙攣,推測可能是瞬間戒菸,導致身體無法立刻適應,經建議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戒菸貼片、口香糖,循序漸進戒菸,胸痛即緩解不再發生。在日常生活上,除了要有規律運動外,還須減少攝取高鹽分、高熱量、高澱粉、高油脂,以及高膽固醇食物,像是蛋黃、動物內臟、海鮮等,並且減少熬夜,因為熬夜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得血壓上升、血管收縮,進而產生心律不整,增加心臟猝死的機會發生。避免心臟猝死需提早預防三高,且維持良好的體態,並注意氣溫變化,保持心臟健康從日常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