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遲緩

2歲幼童3C不離手 語言遲緩增5成

2歲幼童3C不離手 語言遲緩增5成#語言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隨著現代科技發達,對於高科技的依賴不可言喻,爸媽在育兒生活過程中,難免都會使用手機、平板等3C產品。適當的使用能促進孩童能力的發展;過度濫用卻會造成發展上的障礙,尤其控管孩子使用3C產品的習慣是個很大的挑戰。根據2017年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未滿2歲的寶寶,每使用30分鐘3C產品便會增加49%的語言遲緩風險。親子互動學習更多 記憶更深刻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孫若堯醫師表示,父母必須了解自由玩樂對於促進孩童的腦部發育,遠比電子產品更有價值,如果充斥3C數位生活恐會對孩子帶來風險。未滿2歲的寶寶從實際互動中能學習更多,記憶將更深刻;大於兩歲的小孩,數位媒體裡正向的音樂、動作,與劇情具有學習價值,但是使用過多會使孩子缺乏實際互動與情感交流。過度使用3C產品,缺乏語言及身體接觸,孩子容易出現下列情形:*無法培養組織邏輯思考能力。*影響日常生活的語言表達。*肥胖及睡眠障礙。*嚴重者甚至有暴力傾向。3C產品的使用原則以下為2016年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小於2歲:盡可能避免3C產品的使用。*2到5歲:每天的使用時間不超過1小時。*大於6歲:依照生活習慣規劃使用時間。*選擇「具有學習價值」的內容。*使用時父母盡可能陪伴在側。父母沉迷3C 小孩有樣學樣孫若堯醫師建議,由於孩童具有高度的模仿力,隨時都會默默地觀察周遭的環境,容易學習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大多數對3C產品上癮的小孩,其父母通常也沉迷其中,長時間暴露在3C產品環境,導致家庭缺乏互動。如果想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3C產品使用習慣,爸爸媽媽需要以身作則,留意自己的使用時間與環境。3C產品不是一種被動安撫小孩的工具,而是一種主動與孩子學習跟互動的機會,父母如能掌握以上要領,便能享有3C所帶來的「利」,而非「弊」。

不讓大隻雞慢啼 談語言遲緩兒

不讓大隻雞慢啼 談語言遲緩兒#語言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2歲的王小弟在父母陪同下,就醫接受發展遲緩評估。王小弟在家作息規律、情緒穩定,聽得懂大人說的話,高興時會張口大叫,但要他學說話不是愣住就是跑掉。經過仔細訪談和評估,確認王小弟的遊戲、操作行為和語言理解能力符合年齡發展,但懷疑王小弟的音韻發展稍慢,需要加以引導。安排每週半小時的治療時間來醫院治療,建議家長平時也進行聲音誘發練習、搭配合適的口腔動作遊戲,王小弟樂於模仿學習,並增加聽覺經驗輔助音韻發展。經過3個月的努力,王小弟目前能說詞彙、簡單的短句能力,只是仍有一些構音不清的情形。由於王小弟的表達能力已逐漸跟上同齡水準,因此目前由家長於平時持續耐心引導,注意其語言發展情形,並建議4歲後再回診,追蹤構音情形。語言問題可能是其他發展遲緩問題的根本 或最早被發現的問題郭綜合醫院復健科副組長趙若婷表示,人類大多仰賴口說語言進行溝通,看似簡單也相當重要。幼兒的口語簡短,細分則可歸類為不同的溝通意圖,從一歲多會稱呼、叫人,逐漸會表達需求、對人發問,再到能約略描述事件。除了年紀增長、溝通的目的增加外,語言能力也逐漸進步以發展更高階的溝通意圖、進行更複雜的溝通。人類將語言做為溝通的便利工具外,也用語言來學習新的事物,因而語言和孩童的發展密切相關。遲緩孩童經常有溝通、語言或言語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語言問題可能是其他發展問題的根本或是最早被發現的問題,因此語言遲緩不容輕忽。孩童被通報遲緩 約千名中有5至11位根據統計,台灣孩童被通報遲緩的比率約介於千分之5.7至11.1間。以台南市為例,每年約通報有1600至2000名的發展遲緩個案。趙若婷副組長表示,疑似言語或語言遲緩的孩童,經由門診醫師轉介語言治療師後,便由訪談、問卷、互動觀察中,評估孩童發展是否落後,試著找出可能造成遲緩的原因,同時做出適合居家進行的練習方法建議,再排定治療時間,有計劃地進行語言治療介入。

自閉早期療育 家長陪玩更重要

自閉早期療育 家長陪玩更重要#語言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不理人、少回應?要注意恐有自閉傾向!瑞瑞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阿公阿嬤覺得只是「大隻雞晚啼」。進入幼兒園就讀後,老師觀察瑞瑞發現,他和同學少有互動,語言及社交發展較同齡孩子來得慢,因此建議家長帶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診。經醫師診斷,瑞瑞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建議接受早期療育及教學輔導資源介入,並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治療。自閉症非教養失當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姿誼表示,就精神醫學角度來看,「自閉特質」合併不善於人與人的互動溝通及過度執著於重複和一致性的狀況。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此特質稱之為「自閉光譜/自閉類群 (autism spectrum)」。若此一特質太過顯著,導致成長和生活上的嚴重困擾,即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ASD)。這些表現是源於大腦內部神經結構與運作的特異,並非教養失當的結果。自閉特質太強 會限縮向人學習的能力李姿誼醫師表示,父母可以透過觀察孩子日常表現了解是否有自閉傾向,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在2歲前可能會出現不看人、對其他人不在意或親疏不分、少用手指指物表達需求、少模仿行為、語言發展較慢,或是用特殊方式玩玩具,當孩子的自閉特質太強時,會限縮其向他人學習的基本能力,如觀察別人在做什麼、模仿別人,可能會明顯影響其語言及社交的發展。目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雖尚未找到可以「根治」的辦法,但若能及早應用行為治療原則,促進孩子及早發展與他人一來一往的互動、遊戲和溝通,則可部分改善其困擾、提升適應能力。「家長參與」是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早期療育中重要的一環。提升大眾理解程度 營造自閉友善環境李姿誼醫師說,當照顧者能理解疾病所造成的影響,並學習合宜的互動及引導的技巧,就能更能持續協助孩子成長,希望藉由提升大眾對自閉特質的理解,營造「自閉友善環境」,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讓這些不同的孩子更有機會能發揮其潛能,擁有充實而自信的人生。

中班還臭乳呆?發展遲患前兆!

中班還臭乳呆?發展遲患前兆!#語言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歲的凃小妹就讀幼稚園大班,平時說話含糊,經醫師評估發現診斷為語言發展遲緩,醫師建議進行語言治療,經過3個月的個別語言治療,凃小妹構音部份已完成矯正,而且認知能力增強。就讀中班的蔡小弟發音不標準、俗稱臭乳呆,經醫師評估診斷為構音異常,醫師建議進行語言治療,3個月後完成構音矯正。語言發展慢 要進快尋求治療師的協助新營醫院復健科倪昊白主任表示,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快慢並不相同,但是有些重要的指標可以參考,當其他同齡孩子都在牙牙學語,自己的孩子卻發展較慢或發展的程度較正常兒童低下時,都應該盡快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常見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包含先天性或後天性腦傷、除了聽覺障礙或者染色體異常、智能不足、感覺統合異常等因素,父母不常與幼兒互動、過分保護與溺愛,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等缺乏環境刺激,都可能是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早產兒、重大疾患 都是高危險群倪昊白主任叮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針對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重大疾患、染色體基因異常、弱勢家庭等發展遲緩的高危險群,當家長懷疑孩子的發展較一般孩子遲緩時,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詳細評估,以免影響孩子往後的發展。

2歲還不說話 語言遲緩警訊!

2歲還不說話 語言遲緩警訊!#語言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志2歲半,只會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單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平常也不會跟大人討抱抱,長輩總說「大隻雞慢啼」,所以小志父母也不以為意,直到比小志晚出生5個月的鄰居妹妹都可以說話了,小志父母才察覺不對勁,經早療門診評估發現原來小志是有自閉傾向的孩子,隨即安排早期療育課程,經過1年的努力,小志終於開始開口叫爸媽,人際的互動也有顯著進步。失聰、智能不足、廣泛性發展遲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許家睿醫師表示,語言發展遲緩是早療評估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除了自閉症之外,先天或後天性失聰、智能不足、廣泛性發展遲緩、環境刺激不足都是可能的原因。早療門診中也有不少因為環境刺激不足而造成語言遲緩的孩子。許家睿醫師指出,現在家庭通常孩子生得少,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所以孩子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父母就能了解並滿足孩子的需求,於是孩子不需要說話就可以達到溝通目的。3歲還不會講句子 語言遲緩警訊在缺乏同年紀孩子的刺激與溝通需求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孩子的語言發展就可能出現問題,此時家長可以多花點時間陪孩子念故事書、聊天說故事等,另外在孩子提出需求時不要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鼓勵孩子試著用語言或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2歲還沒有任何語彙出現,或3歲還不會講句子,就是語言遲緩的高危險警訊。「找到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才是治療的開始」,許家睿醫師指出,早療門診最重要的任務是找出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再針對原因安排後續早療課程,以語言發展遲緩來說,如果是聽力的問題應該及早配戴助聽器,如果是自閉症的問題,除了語言治療課程外,兒童心智科醫師的角色會更重要。

改善發展遲緩 3歲前是關鍵

改善發展遲緩 3歲前是關鍵#語言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可愛的喬喬妹妹已經1歲半了,最近媽媽對喬喬還不會開口說話感到焦急,雖然有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但是就是還沒說第1個字,後來喬喬媽帶喬喬到醫院接受評估才發現,喬喬並不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她也在早期溝通行為表現呈現落後。7項指標 可良好預測語言發展能力大部分1歲到15個月的幼兒就應該開始說話,而且可理解簡單的指令,這7項指標可以良好的預測2歲前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而語言發展遲緩又是預測發展遲緩的良好指標,也就是說,若是嬰幼兒時期能儘早鑒別出語言發展遲緩,就有機會提早發現發展遲緩,除了語言治療介入,還能更全面的給予兒童物理與職能的介入,指標包含:1) 社會情感指標:情緒表達及眼神使用2) 溝通功能:需求表達、共同注意力、社會互動3) 手勢運用4) 發聲運用5) 口語運用6) 理解7) 物品操作有25%~50%孩童有語言發展遲緩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陳怡伶表示,經過語言治療師的介入,透過例行性遊戲、象徵性遊戲、口腔動作遊戲及手勢的教導等策略,可幫助這類孩子全面提升溝通能力,包含提升溝通意圖,非口語溝通的運用(肢體、眼神、手勢、發聲),口語理解,符號的使用。有些小孩的口語表達為晚發型,這些小孩在2歲時會說的詞彙量少於50個,並且也沒有雙詞的結合(如:媽媽抱抱),但語言理解都正常,這些兒童中有50%~75%到3歲時會迎頭趕上,但仍有25%~50%的孩童到學齡階段會有表達性的語言發展遲緩。早期評估,早期介入,才不會錯過0~3歲大腦快速發育的黃金時期。

孩子不說話?8指標測語言遲緩

孩子不說話?8指標測語言遲緩#語言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一開始學說話,發音不標準,一開始認為有「臭奶呆」,在18個月大之後,會開始模仿聲音,像是學動物的叫聲和常聽見的汽車喇叭聲,此時幼兒已經會簡單地向家人表達需求了,2歲時幼兒開始鸚鵡式的仿說,約2歲半時逐漸減少仿說開始與人真正的對話,接著進入語言爆炸期,開始模仿大量的字彙卻不熟悉運用。7歲前不流暢 都可接受孩子在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就有可能會出現生理性的口吃,這時候只要耐心等待孩子說完不要催促與矯正,孩子在7歲之前說話不流暢都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語言發展遲緩 8個指標參考什麼情況下要懷疑孩子的語言發展可能遲緩,新營醫院語言治療師吳金燕表示,雖然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快慢並不相同,但還是有重要的8個指標可以參考:1)    當嬰兒時期太過安靜或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2)    2歲還完全沒有語彙出現,或是還不會說話。3)    3歲沒有任何句子。4)    3歲以後說話大部份含糊不清難以理解。5)    5歲以後句子結構仍有明顯錯誤。6)    5歲以後仍不能流利說話。7)    5歲以後有構音異常的現象,包含說話聲音單調平直、音量太大或太小或音質太差,說  話有明顯的鼻音過重或鼻音缺乏。8)    年齡越長說的話愈少且不清晰,都應盡快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做詳細的語言發展評  估。過份保護溺愛 幼兒不習慣說話語言遲緩的高危險群,包含聽損兒、自閉症兒童,以及父母不常與幼兒互動,或者過分保護與溺愛,主導孩子的一切,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很容易使得幼兒不習慣說話,長久下來逐漸喪失語言能力,說話聲變得越來越小、模糊。發音器官異常、專注力差幫助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首先要除去妨礙語言發展的因素,像是聽力問題、發音器官異常、專注力差、情緒不穩定等因素,均會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當一切可能影響語言發展的阻礙去除之後,需給予大量的環境刺激和認知學習。

2歲還不講話 情緒障礙是主因

2歲還不講話 情緒障礙是主因#語言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我的孩子都已經2歲了還不會講話,該怎麼辦?」幼兒要幾歲開始說話、才算正常,新營醫院語言治療師吳金燕表示,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有一定的順序,一開始是哭聲和發出愉悅聲,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有這樣的能力,當照顧者對孩子的發聲產生反應時,便會鼓勵他有更多的聲音出現。聽力有問題 孩子也會牙牙學語在2至4個月左右便是開始牙牙學語的時期,嬰幼兒會發出一些簡單但跟情境無關且無意義的發聲,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聽力有問題的孩子也會有牙牙學語期,但之後會因為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漸漸減少發聲。10至18個月大 開始有意義對話大約5、6個月大時即發展社交性發聲,幼兒會開始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到了8個大孩子會開始語調練習,像外星人似的模仿大人的語調,卻完全聽不懂他的內容是什麼,通常在10至18個月大時,在理解能力正常的情況下,孩子會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聽覺障礙、染色體異常、智能不足在臨床常見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很多也很複雜,如上面所提到的聽覺障礙或者染色體異常、智能不足、感覺統合異常、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情緒障礙、環境剝奪、神經或大腦傷害,都可能是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一起玩、注意聽、培養親子共讀語言建立在認知上,當孩子的大腦儲存足夠多的認知與詞彙之後,才能夠組合出各種變化的句子,多陪孩子遊戲且注意傾聽,並從遊戲中學習改善發聲的技巧及語句的練習,如果可以培養每天親子共讀的習慣更佳。多到戶外互動 擴大生活範圍在對話之中,更能清楚孩子的認知能力及語言發展,假日多到戶外與人互動,幫助擴大生活範圍與經驗,另外,早期發現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懷疑孩子發展較遲緩時,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做詳細評估,找出問題根源進而針對問題做治療,以免影響孩子往後的發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