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

核廢料放我家真的沒有問題嗎?

核廢料放我家真的沒有問題嗎?#發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核廢料放你家」是一種早期核能論辯中的大絕招,意思就是說「要是你敢把核廢料帶回家堆放,我就相信你說核能很安全」。通常這種話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不管我想不想把核廢料帶回家,就現行法規而言都是做不到的,所以嗆出這句話叫做「進可攻、退可守」,因為對方要是不敢承諾帶回家,那麼就可以全盤否定他前面的論述;要是他反嗆「放我家就放我家」,他也做不到,你就可以噓他講空話,不愧是大絕招中的大絕招。不過話說回來,假設法令規定可以把自己的發電廢料帶回家,核廢料帶回家會發生什麼事情?「核廢料放你家」這個概念其實是建立在另一個叫做「核廢料不能處理」的錯誤觀念上,一般人想像得到的核廢料,大概就是滿坑滿谷的鏽蝕鐵桶堆在某個空間,然後如果鏽蝕過度就可能會破洞、漏東西出來造成土壤汙染,最後導致寸草不生、萬物死絕。 事實上,核廢料處理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首先我們要理解的是,所謂的「核廢料」或者「放射性廢棄物」主要可以分為「低階放射性廢料」與「乏燃料」兩種。「低階放射性廢料」多半來自一些放射性作業、醫療輻射廢棄物、實驗用輻射廢棄物等,它們和核電廠燃料的關係比較小,任何有核子業務的先進國家,就算沒有一台核能發電機也會產生相關的廢料,這些廢料通常會先把它壓縮成小小的,再用水泥包裹起來,防止輻射外洩。另外一種「乏燃料」,則是貨真價實和反應爐有關的東西,它是經過核衰變、發過電之後所剩下來的東西,具有高放射性,但是活度不足以再有效率地發電,所以過去是稱之為「高階核廢料」,不過近年來一些正在發展的技術,正試圖讓這些「乏燃料」重生,讓它們能夠再次拿來發電,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如果我今天想要把核廢料帶回家,那麼依據比例原則,我只把自己用過的核廢料帶回家應該是合情合理的吧!假設一個人一生的用電量是72 萬度電,而且這些電全部都來自於核能發電的話,以目前的核廢料減容技術每度電0.9 微升來算,他的廢料大小將高達648 立方公分!好......小啊,比寶特瓶裝的汽水大一點點。好吧,小歸小,它還是得有屏蔽,因為如果你把這個鋁罐大小的核廢料直接堆在家裡的某處,每個人都不敢靠近那個地方了,所以我們必須使用金屬加上混凝土做一個「家用乾儲桶」進行輻射屏蔽,讓乾儲桶外部的輻射劑量符合「每年不得超過0.25 毫西弗」的輻射防護法規,這個前提之下,完全是可以高枕無憂的。所以說,「核廢料放你家」本身是一個利用無知恐懼所製造出來的假議題,只要法規鬆綁,在輻射安全兼顧的前提之下,核廢料當然可以放我家。 我們身為在放射線科工作的人,自己也是核廢料生產者。包括核子醫學科的各種放射線藥劑、放射腫瘤科用來治療的放射性金屬,只要醫院每天開著,核廢料就一直產生,你問我可不可以不要產生核廢料,當然可以!不要診療病人就可以了。事實上在核子醫學科裡一些藥劑所使用到的核種是來自於核反應爐的,像是「鎝-99m」的原料「鉬-99」就是從鈾的核分裂所得來的,如果我們致力於消滅核反應爐,也就幾乎等於消滅自己的性命,因為很多疾病將再也無法診斷了。 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所謂的「正反兩面」並不是等重的。有些人會說:「雖然你提的這些東西有科學證據,但是也有人說如何如何如何。」這種似是而非的話很容易把不了解的人誘導到所謂的「兩種意見都很重要」或是「兩邊一樣爛」的邏輯,完全是思考上的陷阱與盲點。事實上,在科學的領域中,我們不能只看單一研究的結果,必須要從數以萬計的研究論文中,以客觀的角度抽絲剝繭才能歸納某個特定現象可能的面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通常認為國際性大組織所提出的報告較為可信,因為那些報告都是全世界最專精的專家學者,埋頭檢視現有的科學證據所整理出來的結論。 然而,你總是會找到若干和所謂的「主流學界」不同的觀點,因為科學的世界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說,然而,一個假說最後是成為學說或是廢紙,關乎這樣的假說是否能在其他人手中無限制地重複,而那些冷僻的假說多半是無法重複的。因此,正反意見未必能夠等重地放在天平的兩端,做為一個非專業領域者更應該要小心這點,所謂的客觀並不是躲在「各打五十大板」的背後偷渡錯誤資訊,而是依照證據「有罪責百、無罪開釋」,這才是科學的態度。 放射線的缺點,感謝各大媒體經常報導,連一般民眾都已非常了解。幸運的是,時至今日,經過了無數的科學實驗以及一些核子事故的經驗,我們已經非常了解放射線,好比說輻射劑量對我們的健康有怎麼樣的影響、要怎麼防護才能讓我們安全無虞、哪些東西會自己產生放射線、可以用怎樣的方法自己生產放射線,這些問題幾乎都是有解的,最關鍵的是,我們需要專家來處理這些問題,而不是一些煽動式的民粹口號。 (本文節錄/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時報出版)

電子耳現「聲」機 聽障爸聽見女兒哭

電子耳現「聲」機 聽障爸聽見女兒哭#發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李先生5歲時一次遊戲跌倒撞擊頭部後,出現聽力受損,於是開始戴助聽器,不料2年前竟完全聽不到,直到接受醫院補助裝置人工電子耳後才讓他重獲聽力。李先生表示,現在他終於能清楚聽到女兒的哭聲,騎車時也能聽到後方來車的引擎聲和喇叭聲,非常感謝能聽到這麼多美好的聲音。國泰醫院耳鼻喉科方德詠醫師表示,聲音的接收是透過外耳、中耳、內耳的各聽覺構造到聽神經、腦幹傳到大腦,由大腦解讀聲音的意義,這段路徑任何一個位置受損,都會影響聽力;李先生患有「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先天構造異常,但並未在第一時間察覺,直到5歲時因頭部撞擊而聽力受損後,開始戴外掛式助聽器,不料2年前卻突然完全聽不到,醫師建議他植入人工電子耳,才恢復聽力。聽力惡化、配戴助聽器也無效 電子耳重獲新聲方德詠醫師說,人工電子耳是經由手術將電極放入耳蝸,取代嚴重受損的耳蝸毛細胞,每個電極負責分析不同頻率,然後直接刺激聽神經,經過一段適應時間,便能漸漸區分出各種聲音、了解語言,讓聽障者能夠重獲聲音與人溝通。方德詠醫師提醒兒童家長,切勿因新生兒聽力篩檢正常,就忽略遲發性的聽力異常疾病,如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它會因跌倒碰撞或感冒打噴嚏,造成聽損症狀出現,所以在小孩成長過程中,千萬要觀察孩子跌倒後的聽力與語言學習發展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早就醫診斷治療,把握語言發展黃金期。

燒垃圾也能發電 全國焚化爐發電共可賣45億

燒垃圾也能發電 全國焚化爐發電共可賣45億#發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全國24座焚化廠經過環保署十年來執行查核評鑑,已全面提升垃圾焚化處理率,除解決國內垃圾處理問題外,處理過程中汽電共生所發電力每年達30.6億度,提供國內民生用電,功不可沒。焚化爐處理量增 發電量更可觀環保署指出,我國每年垃圾焚化處理率由90年51.5%提升至101年97%,廢棄物焚化處理量更由390萬公噸躍升至640萬公噸;尤其對於目前國內外關注的能源效益課題更繳出亮麗成績單,每年焚化發電量由原17.4億度提升至30.6億度,售電所得也由13.5億元增加至45.5億元,每燒1公噸垃圾產生電量等於提供一般家庭1.6個月用電量。環保署表示,近年來國際間對於節能減碳議題逐步高度關切外,面對全球能源需求遽增且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等問題,皆積極研發替代能源技術。最後,環保署強調,現在垃圾焚化廠設施功能已不再侷限於處理垃圾、發電、地區環境教育中心及環保公園等傳統功能,未來將逐漸轉型低碳能源供應端,因此環保署仍持續辦理查核評鑑工作,促使焚化廠更具潔淨、節能、減碳功能,以期建構電網併聯基礎再生能源結構,以維護我國優質、安全的環境。

廢核恐台美惡化? 政院:環境生態為優先考量

廢核恐台美惡化? 政院:環境生態為優先考量#發電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廢核是否會影響台美關係?行政院表示,核能存廢問題攸關我國能源政策及未來民眾生活、產業發展及環境永續,與全體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更與正常發展的台美關係無關。行政院表示,是否放棄核能發電作為能源選項,其考慮因素包括電力供應是否短缺、發電成本是否提高,乃至於是否衝擊環境生態及氣候變遷等問題。行政院強調,核四議題涉及高度工程及能源專業,需要透過多方資訊公開與理性對話提供事實,俾民眾做出理性判斷的基礎。行政院將持續監督相關主管機關確保核安,並提供充分資訊予民眾了解。

核四存廢意見不一 環署:缺溝通平台

核四存廢意見不一 環署:缺溝通平台#發電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日本福島事件後,英國政府透過與民眾互動,決定仍將核能與天然氣及再生能源列為減碳的重要選項,英國支持核能民眾比率不降反升。環保署表示,這當中值得我國現階段政府部門與民間單位共同思索的部分,即是建構一個資訊正確性且具公信力的理性專業與溝通對話平台。近來核四的議題沸沸揚揚,對於廢核與非核的期程與作法,各界仍有不同的想法與差距,但逐步邁向「非核家園」,已是全國共同的努力方向。環保署指出,核四公投牽涉的科學與事實背景資訊極為繁雜,單靠政策辯論是無法真正澄清事實。而公投是一種共識結論的形成,僅涉及政策相關背景科學與事實的正確性、有效性及不確定性的決定,卻未涉及該公共政策本身要不要或如何執行的決定。環保署表示,建構一個政府與民間對話平台,秉持審議式民主的精神,以「公眾參與,專家代理」方式來發掘核四受質疑的所有問題後做細緻專業分類,由各個受質疑問題的爭議各方或權益相關各方,推薦其信任的專家組成各個受質疑問題的「專家會議」;聽取權益相關各界意見後,經由公開討論及調查或查證,分別找出各個受質疑問題的專業共識答案,提供公投需要的核四相關正確科學與事實背景資訊,有其必要性。

反對核四 彰化百名醫師齊聚

反對核四 彰化百名醫師齊聚#發電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來核四議題沸沸揚揚,主張續建與廢核的聲音此起彼落。由於台灣位於花彩列島島鏈之中,地質環境特殊、地殼活動頻繁,而核四廠廠址,五公里內又有六條非活動斷層,若不幸在地狹人稠的北台灣發生核災,以疏散三十公里的居民而言,就有650萬居民需要疏散。今(8)日彰化有近百位醫師齊聚,呼籲人民要反核顧健康,並表示核能可能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彰化醫療界聯盟理事長吳澄第就指出,核災後可能引發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將使民眾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包括惡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慾或疏離感)、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台灣神經醫學會理事長巫錫霖也表示,核能傷害對於神經系統而言是無法治療的,急性的輻射傷害對於中樞神經、周邊神經及血管傷害明顯可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也說,若發生核災,生活在現在的我們,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如甲狀腺癌及白血病。若是孕婦,那更是嚴重。會造成胎兒畸形,造成下一代的傷害。醫師群表示,他們以醫師的身分站出來,表達堅拒核四續建的立場,要求政府應立即研擬電力需求短期零成長、中長期負成長為目標的能源政策,取代具有高污染、高風險的核能發電;並立即終止核四廠續建計畫與追加預算案,以保護當代與後代國人的健康,與永續生存的權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