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尿困難

六旬翁骨痛纏身 竟是晚期攝護腺癌 三合一療法燃起希望

六旬翁骨痛纏身 竟是晚期攝護腺癌 三合一療法燃起希望#解尿困難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根據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1]顯示,為男性十大癌症中年增率第二高的癌別,每年超過七千人被診斷為攝護腺癌。 臺大癌醫中心分院泌尿腫瘤科呂育全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臨床約有三成病患在開始診斷時就已是第四期,可能會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等症狀。若有其他器官轉移,如骨轉移,可能也會有骨頭疼痛等現象。 晚期攝護腺癌治療現況 由於男性荷爾蒙可能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以全身性荷爾蒙治療為主。傳統的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平均約兩年後就會出現抗藥性而失效,變成荷爾蒙抗性攝護腺癌,過去台灣患者平均總存活期僅38.4個月[2]。呂育全醫師說 明,過去這些已轉移的攝護腺癌病患,使用傳統荷爾蒙療法,5年存活率約只有3成。[3] 「直到七、八年前,晚期攝護腺癌除了傳統荷爾蒙治療之外,臨床還會加上化學治療或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近期的研究結果發現,三者合用效果更好。」呂育全醫師說,傳統荷爾蒙治療加上化學治療,已比過去單用傳統荷爾蒙治療再延長近17個月存活期。「若再加上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死亡風險可下降32.5%,疼痛進展的時間也能顯著延緩,並可延緩荷爾蒙抗性攝護腺癌的產生。」 目前以三合一療法(傳統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治療晚期攝護腺癌,4年存活率可達63%,5年存活率可提升至5成以上。 趁體力耐受力好 及早積極治療有望延長存活期 好消息是,自今年五月一日起三合一療法即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符合下列三項條件之二,即可申請三合一療法給付: 格里森分數大於或等於8分 骨骼掃描出現4個(含)以上病灶,且至少有一處為非中軸骨及骨盆腔轉移 內臟轉移 呂育全醫師分享一名60歲男性由外院轉來臺大癌醫中心就診,主訴排尿不順且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 ( PSA ) 過高,同時併有左側髖骨疼痛。患者接受切片檢查後,病理報告為格里森分數8分之攝護腺癌,全身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有多處骨轉移及淋巴結轉移。入院時PSA值為169。配合積極治療之下,4個月後PSA降至0.3,目前疾病獲得控制且仍在持續追蹤。 呂育全醫師提醒,「及早使用三合一療法可延緩荷爾蒙抗性攝護腺癌的產生,對治療效果有一定幫助。治療目標是將患者總存活期拉長,隨時代演進,新藥也會不斷開發問世,仍有機會為患者爭取更多存活時間。」 點我看更多衛教資訊:https://pse.is/65zm2m

處女膜閉鎖 少女積1200毫升經血

處女膜閉鎖 少女積1200毫升經血#解尿困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少女腹痛、解尿困難要留意,可能是處女膜閉鎖,經血囤積,無法順利排出所致。一名14歲少女最近一個月經常肚子痛,甚至一周前突然出現解尿疼痛、尿不出來的情況,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腹部有一個15公分骨盆腔囊腫,且遲遲沒有初經。醫師綜合以上症狀,確診為處女膜閉鎖,安排造口手術,讓經血順利排出,症狀改善也恢復排尿功能。積血壓迫膀胱尿道 造成排尿困難南投醫院婦產科黃子菲醫師表示,該名少女從初經以來的經血都累積在體內,瘀積的經血累積在子宮、雙側輸卵管及陰道,而超音波看到的骨盆腔囊腫就是被經血撐大的陰道,電腦斷層檢查可明顯看到子宮腔、陰道及輸卵管積血量及相對位置,並且壓迫膀胱及尿道造成解尿困難,如果再不處理就怕患者淤積的經血壓迫到輸尿管造成腎水腫,影響腎功能。醫師經由手術把閉鎖的處女膜做個造口,把體內蓄積的經血引流出來,原來她體內累積了1200毫升的經血,推論應該一年前就開始初經了。出現第二性徵月經遲不來 應陪孩子就醫黃子菲醫師指出,處女膜閉鎖發生率大約在千分之一至兩千分之一。臨床症狀可能有腹部慢性疼痛、背痛、周期性疼痛、無月經、尿滯留及解尿困難,內診時發現處女膜無開口並鼓脹透著藍紫色,因蓄積經血在陰道之中,治療方式為處女膜造口手術並將陳舊經血引流,後續因經血滯留可能造成子宮內膜異位,如果手術後有慢性骨盆腔疼痛或預防性使用藥物停經,來治療或預防子宮內膜異位。黃子菲醫師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第二性徵,如乳房發育、腋毛及陰毛生長,但月經遲遲不來,就可以考慮至婦產科進行檢查。

解尿不再困難!攝護腺前期癌新療法

解尿不再困難!攝護腺前期癌新療法#解尿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6歲顏先生長期受解尿困難困擾,不想繼續使用藥物控制。加上病人從去年開始出險解尿困難,一直擔心本身有攝護腺前期癌,經醫師反覆思考後使用「完整保留包膜無需做尿道膀胱接合術」(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simple prostatectomy)同時解決病人排尿困難及攝護腺癌前期的問題。測出攝護腺癌前期者建議再做一次切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王致丞表示,攝護腺癌日前已躍居台灣男性癌症第五位。但對於切片結果為攝護腺前期癌者,或是高度分級攝護腺上皮細胞內的贅生(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以下簡稱High grade PIN),根據健保署及國外的治療指引:建議短期內再做一次切片。移除攝護腺組織 擺脫漏尿困擾傳統的經尿道攝護腺刮除術及經尿道雷射攝護腺切除術是屬於內視鏡手術無體外傷口,但只是將通道變大,無法移除全部攝護腺組織,所以日後攝護腺組織還是會重新增生。然而在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下,經由打開膀胱將攝護腺組織全移除術,保留完整包膜,所以不需做膀胱尿道吻合術,日後不會有漏尿的風險,僅在身上會遺留有腹腔鏡手術打洞的傷口。主治醫師王致丞表示,對於有攝護腺肥大造成解尿困難同時又因 PSA 指數高接受切片結果為攝護腺前期癌的病人,建議採用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經由膀胱將攝護腺組織全移除只留下包膜,對這類族群的病人也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老是尿不乾淨 攝護腺竟癌變

老是尿不乾淨 攝護腺竟癌變#解尿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王姓老翁,半年來解尿出現困難,除了要站很久才能尿出來,還時常有尿完又尿不乾淨的感覺,到泌尿科看診經檢查後,發現患者攝護腺不平滑並有硬塊,安排切片確認罹患攝護腺癌第二期,建議患者進行根除性的攝護腺手術。腹腔攝護腺根除手術 傷口小出血少傳統攝護腺手術後需住院10天,還需臥床一整天,患者與家人討論後決定採用最新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手臂來進行手術,手術順利,腹部僅有5個1-2公分左右的小洞,傷口小且出血少,術後隔日即可自由伸展身體並下床走動,住院4天出院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許兆畬醫師表示,國人十大癌症第六名就是攝護腺癌,台灣每年出現約有4,400位新病患,其中1,000位病人死亡。攝護腺癌症早期通常沒有任何症狀,會逐漸開始出現尿急、尿不出來症狀,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疾病,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接受血清PSA及肛門指診檢查,尤其有家族相關病史的男性更要特別注意。增進影響品質、提供彈性視野童綜合醫院醫療長童敏哲醫師指出,因應前一型機台的不便性做了許多改良,第四代達文西為垂直的懸吊型高架式手臂,可以更容易地自各種角度進入體腔,也大幅增進影像品質,使系統擁有精緻的成像,並且因為內視鏡能夠架設於任何機械手臂上,提供更彈性的視野範圍。童敏哲醫療長表示,因為第四代達文西有更小、更薄型的手臂,寬廣移動範圍讓醫師能有更大的手術範圍,也因為手術視野非常好,手術操作上人性化,適用於泌尿科、一般外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大腸直腸外科、小兒外科、心臟血管外科、胸腔外科等,但還是要先由主治醫師依照症狀評估是否合適。

尿不出來 骨盆重建改善脫垂

尿不出來 骨盆重建改善脫垂#解尿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名60多歲的婦女長期有解尿困難的問題,在一般診所求診,有一天因為陰道出血到醫院求診,內診發現,這名婦人的子宮及陰道壁脫垂很嚴重,因為長期的脫垂磨擦,造成陰道壁有許多潰瘍傷口而導致陰道出血,後來病人接受骨盆重建手術,生活品質大為改善。羞於性器官檢查 無法早期就發現成大醫院婦產部醫師吳珮瑩表示,在台灣,許多年長婦女都羞於性器官的檢查,因此許多骨盆腔器官脫垂的情形,無法在最早期就被發現,因為患部較隱晦,一般人通常認為過幾天就好,不喜歡馬上求醫,往往都是反覆感染,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才被家人帶至門診求診。懷孕、生產、粗重工作、慢性負壓增加吳珮瑩醫師指出,骨盆腔器官脫垂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所以無法提早發現,造成婦女骨盆腔器官脫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懷孕、生產、粗重工作及慢性負壓增加等,都是常見原因,所以,婦女在生產後要避免骨盆腔脫垂的問題,可以練習做骨盆肌肉運動,如凱格爾運動。利用機器 協助病患訓練骨盆肌肉若是已經有輕微的骨盆腔器官脫垂,一般患者或想暫時不動手術者,吳珮瑩醫師表示,一般是以生理回饋、電刺激及子宮托等保守性治療的方式處理,生理回饋的治療是利用機器協助病患訓練骨盆肌肉。陰道骨盆重建 恢復快、無傷口脫垂較嚴重者,還是需要做手術治療,吳珮瑩醫師表示,手術從陰道或從腹部手術皆可,經陰道骨盆重建手術,恢復快,肚子不會有傷口,腹部手術則可使用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時間縮短,術後都能改善骨盆腔器官脫垂的情況,而選擇的考量為依據病人的情況選擇適當的手術治療。

老翁解尿困難、頻尿 膀胱藏6顆大石頭

老翁解尿困難、頻尿 膀胱藏6顆大石頭#解尿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82歲的陳先生,出現解尿困難、頻尿、血尿有一陣子了,去醫師經腹部X光檢查一看,膀胱內有六顆三角形的大石頭,連右側輸尿管內也有多顆大大小小的結石。進一步發現,他的攝護腺巨大、往膀胱內增生,右側腎臟也因輸尿管結石合併阻塞已有中度腎積水現象。衛福部臺南醫院泌尿科陳俊孚醫師說,泌尿道結石有三高的特性:發生率高、盛行率高及復發率高。而泌尿道結石如果造成尿路「阻塞」,就容易發生疼痛症狀而讓人警覺,例如輸尿管結石阻塞產生腎絞痛、尿道結石阻塞形成解尿疼痛、尿滯留等。但是疼痛的症狀並非絕對會發生,其他泌尿道結石可能產生的症狀還有:小便出血,有時會以腹痛、噁心、嘔吐、腹脹、等腸胃症狀表現,還有的以頻尿、下腹悶脹、外生殖器疼痛表現。結石處理方法依大小、位置而定臨床上對於泌尿道結石處理的方法,需根據大小、位置、成分和患者的尿路構造、身體狀況做選擇。體積太小、無症狀的泌尿道結石不一定要處置,甚至患者終身未察覺也有可能。然而一旦有症狀或併發症如感染的泌尿道結石就需要處理。體積小、偏泌尿道下段有可能自行排出的結石,可以藉助藥物、增加水分攝取和運動等方式將石頭排出。然而若是結石的體積太大、位置太高不易排出或是形成明顯阻塞時,應考慮採取措施擊碎或取出結石,可以實施體外震波術、內視鏡碎石術或是傳統開刀取石手術等。而泌尿道結石形成和預防,大致上是從飲食、運動和解尿習慣著手。攝取足夠水分、均衡飲食不挑食、根據結石成分改變攝食習慣、適度運動、定量解尿不憋尿等才是有效預防結石生成的方法;一旦結石有症狀發生,應該尋求泌尿科醫師協助處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