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

想擁有一技之長? 醫院照顧服務員即將開課

想擁有一技之長? 醫院照顧服務員即將開課#失業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年來景氣差,物價飛漲,工作卻又不好找,讓許多人都想另謀一技之長。為此,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特別委託嘉義基督教醫院,舉辦培訓照顧服務員課程,希望能讓更多人找到就業的機會。嘉義基督教醫院表示,只要是年滿16歲以上的失業者,沒有不良嗜好,並對擔任照顧服務工作有熱忱,都歡迎報名參加。另外,能拿到結業證書者,還可獲得職訓局80%的培訓補助,特定補助對象更可得到全部補貼。嘉義基督教醫院呼籲,機會難得,報名到4月23日為止,上課日期自5月1日至5月21日。報名電話:(05)2348836,報名地址:嘉義市自由路426號,聯絡人:陳韻如。

失業不僅傷荷包 還更傷「心」!

失業不僅傷荷包 還更傷「心」!#失業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景氣差,失業率節節升高,不僅讓人感到憂慮,現在根據一項發表在《內科醫學檔案》上的新研究顯示,失業還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研究人員說,失去一份工作或花費太多精力在失業上,可能不利於你的健康,並容易誘使人們吸煙或變得更加肥胖。美國杜克大學的這項研究共涉及美國1.3萬的成人。研究發現,失業或者無法找到工作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失去工作對任何人(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來說,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研究人員指出,失業後第一年,患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風險最高。而失業狀態、失業的次數以及失業的累計時間都會增加風險。該研究的數據收集了健康的51歲至75歲的退休中老年人,從1992年至2010年,每兩年對他們進行一次採訪。在此期間,大約有1061人患AMI(7.9%),14%的人失業,超過60%的人曾失業過一次,35%的人曾花費時間糾結於自己的失業狀態。美國心臟協會的Donna博士說,該研究也證實了早前的研究成果,生活壓力大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但研究人員說,目前尚不知道壓力是如何影響心血管增加風險的,要解開其中的關聯性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中年失業好痛苦!家人應多陪伴防自殺

中年失業好痛苦!家人應多陪伴防自殺#失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二個月前衛生局接獲自殺未遂通報,一位45歲已婚男子阿和,專科學歷,去年5月因公司營運不良精簡人事,自己是不幸中的一位,失業至今近1年,因找不到工作且太太經常冷嘲熱諷,覺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且感到人生無望,因而燒炭自殺未遂。經過衛生局提供關懷訪視服務並轉銜社會福利及勞工局求職媒合,現漸走出憂鬱,積極尋求工作。根據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本市100年度自殺未遂1,896人當中,因失業而自殺者佔全數自殺未遂者達24%,而這群因失業而想不開的人當中,失業超過1年者佔失業而自殺未遂者達35.5%,失業時間為1年至2年之間者佔失業而自殺未遂者達47.2%,顯示失業時間愈久,自殺比例明顯提高。另外,衛生局透過訪視員關懷及瞭解,這群失業族出現「不好意思與家人及朋友互動者佔45.2%」、「覺比不上別人及感到自卑者佔38.8%」、「擔心旁人議論及指點者佔32.5%」,可見失業族及待業族群是有強烈負向感受,若未能提供適當協助,當事人很有可能會出現憂鬱及輕生的風險。家人的支持及陪伴是重大的力量,讓待業者有精神及信心面對求職過程可能出現的挫折及患得患失的焦慮情緒。家人常認為應以激將法才能激勵失業者儘快找到工作,因而對失業者口出惡語及具攻擊性、傷害性言語,但常會得到反效果,甚至發生家庭關係失和及失業者走上絕路等令人遺憾的家庭悲劇發生。衛生局建議待業族接納現況、保持自信、避免出現怨天尤人、自己是弱者等負面想法,利用待業期間充電及學習相關課程,維繫往常的人際關係,經常與家人表達及討論對求職的想法,以避免隔閡與誤解,當然親友的鼓勵及陪伴,並提供參考意見是很重要的,將有助於低潮的失業族、待業者保持信心與接納人生中暫時的不順遂。

心理照顧佳 低潮也能再出發

心理照顧佳 低潮也能再出發#失業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之數據顯示,100年12月之失業率為4.18%,創40個月以來新低,然而100年之平均待業人數仍有49萬1,000人,顯示即使景氣回溫,仍有一些民眾尚處在工作迷惘的狀態。然而,從林書豪自沉潛到爆發的例子可以看出,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當事人的自我心理調適,影響到個人如何由潮落再出發。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服務的民眾資料分析發現,13.2%有自殺行為的民眾是因為工作經濟因素造成,另有近一成因人際衝突而採取自殺行為的民眾是源於職場人際關係不和睦,顯示職場議題與自殺風險具有重要的關聯性。此外,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104人力銀行針對待業族的抽樣調查顯示,待業時間長達3個月以上的民眾幾乎都有心理健康及人際關係變差的狀況。其中,有37.9%的待業民眾變得「不敢和朋友、家人接觸」,而產生「恐慌、焦慮感增加」及「沒有自信、不如人」等負面反應,分別各占24.3%和21.8%。由此顯示,對於遭逢職場難關而陷入低潮的民眾來說,親友能否適切地對他的心理感受作出回應,將影響其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度過困境。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處黃筱懿個管員分享就業輔導的經驗時表示,服務過的求職民眾在未知中等待下一次機會中,民眾難免會感到挫折、擔心被家人責備而不敢回家,或是害怕沒面子而拒絕與朋友聯繫,嚴重的甚至還可能出現輕生念頭。在黃筱懿個管員服務的案例中,某位化名阿凱的長期失業民眾,既不好意思與家人聯絡,也沒什麼往來的朋友,曾經因為灰心而每隔三、五天便表示要「告別」,所幸就業服務個管員藉由擬訂就業計畫、鼓勵發掘優勢,以及陪伴心理調適等過程,協助阿凱重拾了信心,最後在接獲工作消息的契機下,阿凱才得以用準備好的就業心態與修正過的面試技巧獲得錄取的機會。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醒遭逢工作迷惘的民眾與其親友一些心理照顧小叮嚀,期盼能夠協助處於潮落民眾蓄勢待發,面對下一次的潮起。1.接納當下,保持信心:接受現狀並不表示承認失敗或放棄努力,而是避免自怨自艾而累積負面心理能量,坦然正視目前的處境,將更有助於重整就業心態。親友適時以理解與陪伴提供參考意見,將更有助於低潮者保持信心與接納暫時的不順遂。2.關心面對,避免比較:真誠的關懷可以使人倍感窩心,但比較的心態容易使人覺得抬不起頭而迴避與他人接觸,甚至引發社交退縮行為,反而使心理壓力更沉重,若能放下比較心態,較能以穩定的心情面對工作或是待業過程的不確定感。3.利用時間,調整步伐:趁工作低潮期調整生活步伐、審視生涯規劃,以作為再次起步的預備。

換個心情找工作 別因短暫失業誤了一生

換個心情找工作 別因短暫失業誤了一生#失業

「不想出門!只想待在家裡,盡量少跟朋友聯絡,以減少開支!」、「沒工作、沒錢,跟家裡要錢被家裡人看不起!朋友約也不好意思出去!」、「急躁!脾氣不好,覺得自己沒價值!容易跟家人吵架!」上述自白也許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算是少數的真實案例,但這波經濟復甦浪潮,部分待業者的經濟狀況與心情仍未改善,失業問題仍持續地影響一部分人的生活。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佈99年度1月份失業率達到5.68%,全臺失業人數高達62.6萬人,經濟困境雖已有緩解的現象,失業率卻仍是近年來的高點。此外,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104人力銀行針對待業族的抽樣調查顯示(N=1,216),待業時間長達3個月以上的民眾幾乎都有心理健康及人際關係變差的狀況。其中,有37.9%的待業民眾變得「不敢和朋友、家人接觸」,而產生「恐慌、焦慮感增加」及「沒有自信、不如人」等負面反應,分別各佔24.3%和21.8%。另外,臺北市衛生局在職場心情溫度計調查也發現:待業民眾中具有中、重程度以上心理困擾的比例,是有工作的民眾的4.5倍(待業民眾32.33%;就業民眾7.25%;N=566),其中更有將近1成的待業民眾曾有過自殺的意念。有鑑於此,長期處於待業者除了因為長時間心情低落與社會退縮不利於求職外,感到「未來不確定性」亦將成為身心調適不良的危險因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附設門診部劉宗憲醫師表示:近半年因為經濟或工作環境壓力而來求診的民眾約一成左右,其求助的類型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上班族因為裁員預期心理壓力的影響,出現嚴重的失眠與焦慮症狀,影響日常生活而來尋求協助者,另一種則是正面臨失業待業問題的族群,是我們不可以忽略的一群,一般人在面對失業困境時,首先覺知的是自我及家庭的經濟困境與壓力,並因急於尋求經濟資源而忽略自己的身心壓力狀況,即使出現失眠、焦慮或是其他的身心症狀,也會視若無睹或茫然未覺,再加上長期缺乏自信與社會退縮,少與人接觸,有些待業民眾甚至在出現嚴重的精神症狀,被家人或是朋友發現才尋求醫療的協助,因此在此呼籲求職或待業的民眾,在努力尋求工作的同時,也應時時注意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狀態,並找到人傾訴,及尋求協助,避免發生因為身心俱疲而喪失就業能力的憾事。一位失業長達6個月的民眾分享在失業期間的紓壓建議,希望能夠協助其他還在待業中的朋友一起度過難關;首先,他認為待業的壓力是會累積的,與他人接觸及傾訴是必須的紓壓方式;另外因為失業期間沒有收入,所以提供幾種不花錢的紓壓方式如下:睡眠充足: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後果,有了充足的睡眠才能讓身心的疲倦得到緩解,這點很容易被忽略。少吃會增加壓力的食物:如過量的肉食或油炸的食物、咖啡、菸、酒精、高鹽分的零食等,不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對情緒也有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適度的運動:維持定期運動的習慣對身心健康會有正面的影響,但要量力而為,千萬不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每天規律運動半小時,絕對比久久才去激烈運動好幾個鐘頭要來得有益身心。最後也呼籲待業民眾的家屬及朋友可以遵守「四不、六要」的原則,不要給待業的民眾太大壓力並適時的給予支持,才是幫忙待業者最好的方式。「四不」─不要指責、不做人身攻擊、不冷嘲熱諷、不刺激。「六要」─要體諒、要包容、要關懷、要鼓勵、要給機會、要陪伴。此外,臺北市衛生局及勞工局針對該待業民眾高危險群,已規劃以下一系列的服務方案,協助民眾在待業期間藉由保持身心健康以度過當前的難關:第一、「職場心理健康」宣導系列活動為積極協助求職民眾能夠有愉快的心情與萬全的心理準備,面對求職的壓力與重返職場,臺北市政府99年度將假臺北市勞工公園廣場,每月舉辦1場「『薪』花 朵朵開」小型就業博覽會(時間表詳如附件),當天活動現場除了有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將設置”心情UP~服務站”,為當天的求職民眾進行心理檢測外,也可以提供簡單的壓力紓解技巧及諮詢服務,讓待業民眾能夠舒緩心情後,到勞工局就業服務站邀請之「立即上工計畫」廠商及多家知名企業攤位上,進行面試與媒合,提高錄取率。相關訊息:請至臺北人力銀行(http://www.okwork.gov.tw)、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esctcg.gov.tw/)查詢或電詢就業服務專線(02)2597-2222。第二、「職場OGENKI元氣」系列宣導活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勞工局勞工教育中心,藉由整合「性別關係」、「人際關係」、「休閒生活」、「理財規劃」、「身心保健」及「心理健康」六大主軸議題的教育課程,提昇企業員工對健康職場及多元生活場域經營的概念,從重新經營不同的生活面向中,用踏實平穩的生活步調來面對日趨嚴苛的工作環境。洽詢電話:臺北市勞工教育中心2550-9874 或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1999轉7101 。第三、 「前進職場巡迴宣導」講座針對本市想要提升員工壓力調適及身心健康之事業單位或高壓力的產業單位,進入該職場針對現有員工進行心理健康宣導活動。99年度規劃40場次,即日起受理申請,額滿為止。洽詢電話: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1999轉7101 游心理輔導組長。另外,衛生局在勞工教育館、國家婦女館、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另辦理「心情電影院」等心理衛生宣導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與。上述相關活動最新訊息請至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