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他病毒

旅客當心!加州漢他病毒已致二人死亡

旅客當心!加州漢他病毒已致二人死亡#漢他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美國加州於過去2週內累計確診6例漢他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A)感染個案,且已造成其中2人死亡。經調查,感染者皆曾於6月至7月中旬期間至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其中5人曾待過柯里露營區的經典帳篷屋。目前疾管局已掌握曾在該公園住宿的8名本國遊客並進行健康監視,此外也呼籲曾於今年暑假期間到過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之遊客,且曾接觸囓齒類動物的排泄物或遭受其咬傷,回國後若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動物接觸史及旅遊史等訊息,以及早獲得妥適的治療。疾管局指出,美國於1993年確診首起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感染病例,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通報587例感染病例,其中36%死亡;四分之三的感染病例居住於鄉村地區。台灣自2001年迄今共有13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定病例,其中僅於2001年出現1例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其餘12例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據了解,漢他病毒是由攜帶病毒的老鼠傳播,存在於囓齒類動物之唾液、糞便和尿液中,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物體或被帶病毒之囓齒動物咬到,就可能受到感染引起漢他病毒症候群。疾管局表示,臨床症狀可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與「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兩種。「漢他病毒出血熱」潛伏期一般是12至16天,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潛伏期在6天至數週之間,早期症狀為發燒、疲倦和嚴重的肌肉痛,伴隨有頭痛、胃部不適等現象。通常在發病4至10天後才會開始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一旦心臟及肺部不適症狀出現後,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呼吸衰竭與休克。疾管局呼籲民眾,若要避免漢他病毒的感染,應避免接觸老鼠及其糞便或接近老鼠活動、居住處所;食物應做適當的保存,避免老鼠偷吃以斷絕老鼠的食物來源;飲用、煮飯、洗滌及刷牙應該使用瓶裝水;如果懷疑衣物、家具、器具等被老鼠的排泄物污染,應戴上口罩及橡膠手套,用清潔劑清洗並曬乾;清掃屋內時,可用家用清潔劑或稀釋漂白水拖地。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查詢。

公視新聞/今年首例 老翁罹漢他病毒

公視新聞/今年首例 老翁罹漢他病毒#漢他病毒

疾管局公布今年第一起、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這一名六十三歲的男子住在高雄、從事養豬工作,上個月被老鼠咬傷腳指頭、接著就陸續出現發燒、嘔吐、以及出血等症狀,幸好在住院治療之後、現在已經康復出院。 而疾管局指出、漢他病毒最常見的宿主就是老鼠,人類感染之後、死亡率最高有10%。請民眾要特別注意環境衛生。※新聞內容與影音由 公視晚間新聞 提供。

老鼠咬傷腳趾 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

老鼠咬傷腳趾 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漢他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為一名在高雄市從事養豬工作的63歲男性。約發病前一個月被老鼠咬傷腳趾,衛生單位已於其工作場所附近捕獲鼠隻,目前正進行檢驗鼠隻是否帶有病毒,並進行滅鼠工作。病例陸續出現發燒、嘔吐、腹痛、肌肉痠痛、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抽血送驗於7月11日確認感染漢他病毒。個案目前已出院,其周遭5名接觸者則未發現有不適症狀。疾管局指出,漢他病毒死亡率最高達10%,根據該局臺灣5大都會地區重要鼠媒傳染病研究計畫結果表示,巿場、夜市之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感染漢他病毒,一般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其自然界的宿主是囓齒動物,尤其是環境中常見的老鼠,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之齧齒動物咬到,即可能會受到感染,潛伏期大約數天至兩個月。從歷年統計資料顯示,自2001年至2011年共有1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之確定病例,防鼠工作有「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良好的環境衛生及滅鼠是防範漢他病毒侵襲的最佳良方,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並清除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例如清理倉庫、儲藏室。如遇到鼠糞、尿必須清理,可先用漂白水或酒精先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以策安全。民眾如有相關疑問,亦可聯絡各縣市衛生局,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與關懷專線洽詢。

鼠輩出沒要當心 爆今年首例漢他病毒

鼠輩出沒要當心 爆今年首例漢他病毒#漢他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雄市阿蓮區出現今年全國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為63歲男性,從事豬隻養殖工作,平日居家及工作皆在其豬舍內,其養豬場內經常有老鼠出沒。約在5月中旬左右,因以腳踩老鼠而被咬傷右腳大拇趾,6月18日開始陸續出現發燒、腸胃道不適、嘔吐等症狀至本市某區域級醫院就醫後返家休養,期間再度陸續出現骨頭痛、全身倦怠、無力等症狀,6月22日再度發燒而再前往該院就醫,由該院研判疑似漢他病毒出血熱,經向衛生機關通報並採集檢體送驗,並經7月9日二次採檢後,由中央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7月11日確定診斷。高雄市衛生局在接獲疑似個案通報第一時間立即進行相關疫情調查及採取患者家屬等共同生活者血液送驗,同時針對疑似感染地點周邊200公尺危險範圍實施捕鼠、滅鼠及環境消毒等相關防治工作,截至7月10日止,施放鼠籠14處,鼠餌佈點約1,000處,總計捕獲7隻老鼠已予抽血送驗。    漢他病毒出血熱係經由呼吸道吸入鼠類分泌物的飛沫而感染,死亡率約達10%。在感染之後5天到3週之間出現包括發燒、疲倦及肌肉疼痛等症狀,其他早期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畏寒、嘔吐、腹瀉等,出血症狀可能在第3至6天出現,而後可能出現蛋白尿、低血壓、休克、急性腎衰竭等症狀。衛生局呼籲,良好的環境衛生及滅鼠是防範漢他病毒上身的最佳方法。市民朋友應做好居家環境整頓工作,並落實防鼠「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清查環境中可能讓老鼠入侵的途徑,並清除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廚餘或動物飼料也應妥為處理,不讓老鼠有機可乘。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就可防止鼠害與漢他病毒的威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