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

自殺最難過的… 是留下來的親人

自殺最難過的… 是留下來的親人#恐慌

根據台南衛生局統計,100年1月至9月大臺南自殺死亡人數為227人,而每一位自殺死亡者會影響6至8位親友,因此推估有更多心碎的家人與朋友生活在遺憾、痛苦當中,而自殺遺族可能是自殺高風險對象,因此需要社會投入更多的關懷,才能弭平他們的哀傷與恐慌。「我們是一家人有什麼不能說阿!」,60多歲的張爸爸哽咽地說著,話語中透露著不甘願,也捨不得的沉重心情,37歲的兒子阿明在今年4月份燒炭自殺身亡,此後家裡的人也變得不愛說話、沒有笑聲,都在悲傷中尋找阿明自殺的原因。另一位吳太太也是,吳太太的老公在半年前上吊自殺,卻帶給吳太太永遠的痛,吳太太表示很想吳先生、覺得對不起他,想不通為什麼他會想不開,導致夜裡無法入眠。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暨自殺防治中心主治醫師方俊凱在自殺防制網通訊中表示,自殺者遺族的反應其實相當複雜,心理情緒上可能會因事情發生得太突然,造成因難以說出口的壓抑情緒、或因沒察覺問題而產生情緒上的罪惡感,悲傷的情緒、孤獨感,也容易對生活出現空虛感,生理上會有類似恐慌症的症狀發生,像是感到頭昏、頭暈、胸口悶、喉嚨哽咽等,特別是在某些特殊情境、時間、地點時,更容易出現恐慌症的症狀。方俊凱醫師在文章中提到,國外研究指出,自殺者遺族認為最能得到幫助的,是來自另一個自殺者遺族,因此建議自殺者遺族,可以多參加專門辦給遺族參加的團體,或是找相關書籍來看,等都是可以改善這些情緒的方式。而在該通訊文章中台北護理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的林綺雲教授指出,自殺者的遺族多半保持沈默,因為這樣是自保最好的方式,但是不碰傷口不代表沒事,裡面是會潰爛的,因此這些自殺者遺族,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懷,才能釋放他們的壓力。現代人壓力好大 別輕忽憂鬱症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69桃縣藥局提供多元服務 減重戒菸、自殺防治均可諮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55老年人「殺很大」?! 長者自殺有跡可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2

別被壓力壓垮 許多人患「心身症」恐不自知

別被壓力壓垮 許多人患「心身症」恐不自知#恐慌

「心身症」泛指焦慮、憂鬱、恐慌以及和壓力等相關的精神官能症,因為壓力和情緒無法紓發,造成身體與生理的不適;代謝型態公司心理師王淳指出,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或憂鬱症患者,通常都以藥物與心理治療,加上行為認知療法輔助,會有不錯的效果。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曾心怡表示,「每個人遇到的壓力狀況都不同,學著去舒壓、放慢腳步很重要。」行政院衛生署資料顯示,從1998年到2009年,因為心身症(根據台大醫院心身醫學科指出,泛指焦慮、憂鬱以及與壓力相關之精神官能症)而到醫療院所求診的就醫率,從每10萬人有1千3百人狂增到5千3百人,成長4倍。因工作、生活等壓力大,導致精神、情緒方面出現狀況的民眾似乎越來越多,就連天后張惠妹也曾受恐慌症所苦,旅美投手郭泓志在5月時也傳出因焦慮症而列傷兵。心理師王淳表示,恐慌症患者在發作時,會感到呼吸不順暢、胸悶、心跳加速、喉嚨有異物感,感覺快要死掉一樣。他說,「幽閉恐懼症」就是恐慌症的的一種,患者會害怕待在密閉式空間,包括不敢開車進山洞、不願出現在擁擠人潮、不想待在擁擠車陣等空間。他說,當恐慌症發作時,建議深呼吸,保持心情平穩,以轉移注意力,緩解症狀。王淳說,焦慮症與憂鬱症都是長期性的精神官能症,憂鬱症患者長期感到心情低落、鬱悶;焦慮症患者則是很容易緊張、擔憂,且易鑽牛角尖、想太多,患者也常伴隨著睡眠障礙的狀況。不管是恐慌症、焦慮症或憂鬱症,通常都以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來著手,再輔以認知行為治療法,幫助患者破除不合理的想法與念頭,認知行為療法目前是一項滿有效的療法。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壓力,要學習放慢腳步;心理師曾心怡表示,「適時的舒壓也很重要,當內在資源(心理素質)越大,則越能處理外在壓力。」她說,重要的是要學習放鬆、舒緩壓力,加上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足夠休息等,才可以有效改善身心不適。˙職場壓力,如何做好心理調適˙操煩過度,焦慮症上身˙健康必修學分,壓力的管理與適應˙長期焦慮變憂鬱 女子體重狂降15公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