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0歲的患者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中度脂肪肝消失,原本病人的身高150多公分、體重74公斤,因認為自己太胖、有高血壓和脂肪肝,膝關節也開始出現疼痛,調整飲食後,經過一年體重已下降至64公斤。在醫師詢問之下發現,他現在晚餐只要喝水就會飽,也因此成功瘦身。
一名70歲的患者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中度脂肪肝消失,原本病人的身高150多公分、體重74公斤,因認為自己太胖、有高血壓和脂肪肝,膝關節也開始出現疼痛,調整飲食後,經過一年體重已下降至64公斤。在醫師詢問之下發現,他現在晚餐只要喝水就會飽,也因此成功瘦身。
「噁心及嘔吐感」常常是媽咪們懷疑自己可能懷孕的現象,這時候才發覺身體裡頭一經開始孕育一個小生命!懷孕初期嘔吐是常見的徵兆,許多準媽咪都擔心孕吐會影響胎兒健康,實際上,孕吐嚴重時,孕媽咪只管吃下自己能吃的東西,補充好自身體力最要緊喔!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促使腸胃蠕動的一個方法是釋放一種名叫胃結腸反射(簡稱GCR)的神經訊息。GCR是一個消化系統的信號,位於上游的胃透過這個信號通知下游的腸,大餐就要來了。得到這個信號之後,大腸開始把廢棄物(糞便)往前往外推移,為即將到來的食物騰出空間來。分佈在胃部的接受器將從胃部飽脹的程度來判斷餐到底有多大,然候釋出相應的GCR,餐量愈大,GCR也就愈強。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大餐之後的一小時內,會感受到要大號的需求。如果想要得到消化道自發產生訊號的幫助,一日三大餐好過少量多餐。因為大餐讓胃部產生更大的伸展,也加快大腸的蠕動,小餐則小動。同樣的道理,吃下大塊的食物,比方說,沙拉、爆米花、大口喝湯,都可以讓胃產生大餐的幻象。專為女性設計的高纖食單早餐:纖維量12g‧ 傳統燕麥1/2杯加水煮‧ 亞麻子2茶匙‧ 藍莓1杯‧ 咖啡(低咖啡因亦可)中餐:纖維量7g‧ 一片全麥麵包加上火雞、酪梨的單片三明治‧ 混合蔬菜沙拉(含綠色蔬菜),3杯,可選用自己喜歡的沙拉醬晚餐:纖維量7g‧(單面烤或者完熟)烤鮭魚‧ 中等大小的蕃薯1粒‧ 煮熟的紅豆1又1/2杯點心:纖維量7g‧ 奇異果2顆‧ 堅果1/4杯專為男性設計的高纖食單早餐:纖維量12g‧ 綜合蔬菜歐姆蛋,上面放半粒酪梨切片‧ 兩片全麥吐司‧ 一杯鳳梨切塊‧ 咖啡(低咖啡因亦可)中餐:纖維量8g‧ 亞洲風沙拉(中式雞肉沙拉,或者酸甜的泰式沙拉)晚餐:纖維量14g‧ 炒綜合蔬菜(兩杯,冷凍蔬菜亦可)‧ 一杯糙米‧1/4 杯腰果或花生‧ 蛋白類主菜:雞肉,牛排,蝦點心:纖維量 9g‧100 卡路里的爆米花‧ 略大的梨子小心菊糖在增加纖維攝入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選擇添加纖維的加工食品,比方說高纖的穀類或者堅果棒,可能一個堅果棒或者一個單位的高纖穀類,就滿足了一天所需纖維量的一半。真是高效率,對嗎?如果原本就有脹氣問題的,只怕這些吃下去麻煩就大了。那是因為這類的高纖食物,大多數都還有一種叫做菊糖的傢伙。列在食物成分上,它可能叫做菊苣纖維、耶路撒冷朝鮮薊(也有譯作洋薑),或者雪蓮果糖漿。不管被稱作什麼,菊糖一到了大腸中間,遇見裡頭常駐的細菌就開始大大發酵了,也就是說,生出了許多的氣體。如果是FOS 的患者,這些氣體難以排出體外,讓脹氣更加嚴重,而不是緩解徵狀。同時,在低碳水化合物的麵類、低卡路里的優格、低卡路里的冷凍餐點、燕麥棒、全堅果棒,以及益生菌補充劑和蛋白粉中,菊糖都是一個常見的添加劑。使用之前,要詳細閱讀加工食物的成分標籤。(本文摘自/腹脹是身體的警訊/采實文化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少量多餐」的飲食型態對減緩減重者的「飢餓感」沒有實質幫助,反而還可能造成反效果。以營養代謝角度來看,「少量多餐」較能夠維持血糖的平衡,是因為縮短了每餐之間的消化時間,而每一餐進食之後,胰島素就會上升,相對就會「負回饋抑制」體內走向「能量分解」的途徑,反而促進脂肪合成。就代謝來看,「少量多餐」並無助於減重。維持血糖恆定分泌升糖素 有利脂肪分解美國科學家Stote等人在2007年發表的臨床研究就印證以上說法。這篇研究設計與前面兩篇不太一樣,作者探討的不是「少量多餐」,而是「多量少餐」方式。實驗以「隨機交叉試驗」進行分組,在相同熱量下,各自接受「一日1餐」與「一日3餐」兩種不同餐次的飲食型態,每個實驗組各自進行8週。結果顯示,只有接受「一日1餐」的參加者,體脂肪有明顯降低,但相對飢餓感是上升的。表面上看起來,「一日1餐」與「一日3餐」熱量雖然一樣,但因為每天只吃一餐的關係,當食物消化後就進入空腹期,因此,參加者吃完、消化後,就要忍耐長時間的禁食,直到隔日的下一餐。此情況下,人體為了維持血糖恆定,就會促進體內分泌「升糖素」,而有利於脂肪分解。「少量多餐」 身體組成無明顯差異美國科學家Schoenfeld等人在2015年發表一項「文獻統整後設分析」,針對過去三十年間,篩選出15篇「少量多餐」是否可幫助「減重」及改變「身體組成」的相關研究來進行數值分析。事實上,作者所引述的15篇研究,僅有4篇研究顯示「少量多餐」有助於減重,其餘11篇的研究結果指出,在相同熱量下,「少量多餐」(一天6~9餐)跟一天2~3餐互相比較,兩者對身體組成的改變、體重變化沒有明顯差異。少量多餐與正常3餐 減重成效相同過去大家對減重飲食的印象中,除了強調限制熱量外,還包括少量多餐。理論上,少量多餐可能藉由增加食物的「產熱效應」,或者延緩每餐之間的「飢餓感」,而被認為有助於減重,但結果是因人而異。臨床飲食研究證明,「少量多餐」與「正常每日3餐」相較之下,減重的成效是相同的。所以重點還是在每日總熱量的攝取及消耗,而非進餐的頻率。少量多餐並不適合每個人,因每一份的食物量減少,雖然餐次頻率增加,對較無法忍受飢餓的朋友來說,每餐進食時可能更加刺激食慾,造成心理上的負擔。(本文摘自/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遠流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飲食,宜採取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的原則,以避免血糖暴起暴落。均衡飲食,並食用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高纖維食物,可避免血糖急遽上升,藉以穩定血糖濃度。以下為詳細項目。1) 攝取碳水化合物,應有50%~6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攝取適量蛋白質,應佔總熱量的12%~20%以上。2) 多吃纖維食物。3) 減少脂肪攝取量。減少膽固醇量。4) 使用代糖。謹慎使用果糖。5) 少量多餐。6) 限制酒精用量,每週不喝超過60c.c的烈酒;90c.c的蒸餾酒;240c.c的葡萄酒或720c.c的啤酒。低熱量啤酒及不甜的葡萄酒較適合糖尿病患者。將酒精視為脂肪。7) 控制體重。8) 定期運動。特別是運用大肌肉,如手臂及腿,重複做有規律移動的運動最適合糖尿病患者。9) 勿從事舉重或需要用力推拉的運動。10) 照顧牙齒,維護口腔清潔,定期檢查牙齒,使用牙線。配戴咬合適當的假牙。11) 定期驗血。血糖過低或太高都要請教醫生。12) 使用成藥應請教醫生。13) 受傷時必須送醫治療。14) 定期檢查足部,保持乾淨清爽,將指甲修短,盡速治療香港腳等疾病,冷天保暖,穿著舒適的鞋子,一定要穿襪子。注意足部的情況,由於糖尿病會減低疼痛的感覺,所以可能未察覺足部已受傷,而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遭到截肢的命運。(本文摘自/40+的健康讀本/遠流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為了避免肌肉痠痛及運動傷害,運動後收操可以讓伸展的肌肉得到舒緩,許多民眾為了維持好身材,運動後不吃、少量多餐反而發胖的案例非常多,事實上,運動過後不吃、大吃或者吃錯時間都對想要增肌減脂的民眾來說,可能會做白工。運動後應該怎麼吃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吃對時間,「營養收操」是關鍵!大量運動後不吃 會讓運動做白工楊承樺營養師表示,民眾可在運動過後利用高纖豆漿搭配香蕉或地瓜等原態食物,補充流汗損失的電解質,也可以維持體內平衡。複合性澱粉搭配蛋白質一起吃能夠幫助恢復身體疲勞,減少肌肉流失。某些民眾為了降低每日攝取熱量,採取大量運動、運動後完全不吃,但運動後不吃可能讓肌力流失,即使運動再多都無效!運動後喝高纖豆漿比果菜汁更好最近興起的運動營養學指出,喜歡訓練耐力的民眾可藉由攝取高纖豆漿及香蕉作為營養收操的菜單,訓練肌力的民眾,可以藉由高纖豆漿搭配醣類食物或茶葉蛋補充蛋白質。至於運動後適不適合攝取果菜汁或湯品?楊承樺營養師指出,運動後應多補充蛋白質,用喝的蛋白質如高纖豆漿易取得且好吸收是最好的選擇,果菜汁或湯品可能會增加多餘的熱量,讓運動白做工。少量多餐會降低脂肪代謝的時間楊承樺營養師表示,吃錯時間也可能會導致運動無效!由於食物從吃進去到經過腸胃消化道再到可被身體利用會經過一段漫長的過程,因此運動過後越早吃越容易吸收,最佳攝食時間為主要運動作完後的30分鐘內、收操前為最佳營養補充時機。常見少量多餐,不但對降低脂肪沒有效果,反而會降低開始脂肪代謝的時間。楊承樺營養師建議,民眾可與教練、營養師諮詢,依目的調整飲食與補充方式,運動減脂才會更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