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

運動不痛苦才有效!專家教你「愛上運動」的2大祕訣

運動不痛苦才有效!專家教你「愛上運動」的2大祕訣#秘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多數的人都對運動有種刻板印象:一定要很痛苦的鍛鍊才有收穫,或是一再做反覆的動作也看不到什麼效果。很多人無法持續規律的運動流程,反覆的訓練方式在他們身上一點也不管用。曾聽到有人說:「運動時感覺真好,不但體力增強、神清氣爽,而且血糖降了許多,一天沒做運動都不行。」但一定也有人感受恰好相反:「我實在無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雖然知道如果能成功養成運動習慣,一定能改善健康。可是每次我在加入健身房或下定決心運動後,最後總是半途而廢。」如果你過重,運動起來或許會較吃力,可能關節痛或心臟問題限制了你可以運動的範圍,也許每當該繫上慢跑鞋帶時,你就會想臨陣脫逃。不過,可以放心的是:即使受限於身體的問題而無法運動,你仍然有辦法減重、降低血糖並過健康的生活。事實上,你在本書看到的飲食改變對身體的益處,都不是運動所帶來的,這是因為在我們的飲食研究中,通常都會要求受試者「不要」改變他們平日的運動模式。因為若想達到研究目的,我們必須將飲食的效果獨立出來。當然運動可以和飲食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但假如你實在無法執行運動計畫,仍然能夠藉由飲食改變得到良好的效果。不同運動的目的不同種類的運動提供不同的助益:有氧運動:是在一段時間內不間斷地做一些有韻律的活動,通常至少10分鐘。快走、跑步、網球、跳舞或溜冰都是有氧運動,這類運動有助降低血糖和三酸甘油酯,若持之以恆,也有延年益壽之效。抗阻力運動:像舉重或強化肌肉功能的運動,例如伏地挺身和下蹲運動。這類運動可以增進肌肉質量或至少保留原有的肌肉組織,也有助於增強胰島素感受性。柔軟度運動:又稱伸展運動,可保持關節的靈活度,也能舒緩壓力。下面提供一些有關運動量和運動頻率的基本原則:飲食和運動的相乘效果有助於避免糖尿病產生。一項名為「糖尿病防治研究計畫」的調查提出了突破性的發現。研究人員追蹤了3,234位受試者,這些受試者的血糖目前都有慢慢升高的趨勢,但還尚未達到糖尿病的檢查標準。這些參與者藉由飲食和運動的幫助,將發病機率減少了58%。這項運動管理計畫每週總共費時150分鐘──1個星期5次,每次30分鐘。但是施行運動療法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運動雖能強化健康飲食的療效,卻沒辦法抵銷錯誤飲食的害處。事實上,這2個元素:飲食和運動,就針對減重和防治糖尿病的效果而言,飲食的部分比運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目前發表的研究來看,只靠運動的人獲得的減重成效和不運動的人比起來,並沒有相差很多。有些比較樂觀的研究則指出:搭配運動可以使飲食療法的效果增強20%。但我們肯定,若要減重,運動無法取代飲食改變的地位。這不代表運動一點也沒有用,它絕對有其價值,例如一旦確定得到糖尿病,運動可以降低糖化血色素。許多測試運動療效的研究都發現,受試者若開始執行運動計畫,平均可將糖化血色素降至7.7%,這比起不運動的糖化血色素值8.3%要來得健康。然而,這樣的療效若和飲食改變的功效比起來,又遜色許多。所以,要避免糖尿病或控制病情,最好飲食與運動兩者雙管齊下。你的身體有一個部位最能收到運動的效果,那就是心臟。最近一項研究追蹤了第二型糖尿病患在19年間的運動狀況,並特別著重在他們死於心臟病的風險。結果發現,有中度運動習慣的人和久坐的人比起來,最後發作心臟病的機率減少了40%。他們的運動療程為每週至少做4小時的中度運動,像是走路、騎腳踏車或種花種草等。有固定運動的人也能減少中風的機率。運動還有3項值得一提的好處:第1,一般人常邊看電視邊吃東西,但是很少人會邊做運動邊吃東西。當邊吃東西邊看喜歡的犯罪影集或電影時,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吃進過量的卡路里,卻不大可能在打網球時還大吃大喝。運動不會造成你吸收到過多的熱量。第2,運動改善睡眠品質。肌肉在運動過後「需要」休息,如果有運動的話,睡眠品質會勝於你整日坐在桌子前面、看電視或閱讀書報雜誌。在獲得充分的休息之後,就較容易堅持健康的飲食計畫,對垃圾食物也能有抵抗力。第3,運動心情較好。其提振精神之效,等同天然的抗憂鬱劑。第一型和第二型肌肉細胞為什麼有些人熱愛運動,而有些人卻對之痛恨至極呢?你也許會很驚訝,這竟然和基因有些關聯。如果能透視肌肉,並將自己的肌肉和別人的做比較,你會領悟到,原來有些人天生就適合運動。也就是說,這種人天生就有比較多第一型肌肉細胞(此名稱和第一型糖尿病無關,只是恰好名稱相似)。第一型肌肉細胞有強大的血液輸送力,裡面具備緊密的微血管網路,這些網路能帶進氧氣和減輕疲憊感。這種細胞也有比較多的脂蛋白脂肪酶,這些酵素能夠把脂肪分解作為燃料使用,所以這一類人的運動耐力較佳。若看到有人能在路上臉不紅氣不喘地跑步,或聽到有人說他在跑步後得到神奇的快感,請不要太羨慕他們,很可能只是他們的肌肉裡天生有許多第一型細胞。其他人的肌肉則大部分是第二型細胞。第二型細胞能夠應付衝刺運動,而在耐力表現上就不如第一型細胞。話雖如此,我們要了解肌肉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改變的。假如用漸進的方式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輸送到第二型細胞的血液就會變得比較充沛,最後第二型細胞就會變得和第一型細胞幾乎一樣強壯。舉出人體生理上的差異是為了說明重要的一點:一個人是否具有運動天分和他的人格無關,生理差異才是決定運動天賦的關鍵,若一直怪自己體育表現欠佳,現在該是原諒自己的時候了。愛上運動的2大祕訣以下2個關鍵能輕鬆達到運動的效果:第一,讓運動變成一件愉快的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運動最好能夠有同伴相隨,例如,兩人同行散步就比一人獨行來得有趣。若計畫上健身房,那參加一些課程會比單獨運動讓你更有動力,像有氧運動或瑜伽等課程都不錯。如果有同伴一起參加課程,那你就更有動力每天準時去健身房報到。你可以把健身視作一個特別的活動,並事先規劃運動完要享用什麼健康的餐點。如果運動計畫是跳舞或打網球,你可能壓根不覺得你是要去運動,因為跳舞或打網球太好玩了,實在和運動扯不上什麼關係。記得保持運動的新鮮趣味感,否則你就不會想1週運動2次,更別提3次了。大部分人對快樂的定義就是要有朋友,所以你需要有同伴相隨才會覺得運動好玩。第二,規律運動比偶爾為之來得有效。套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假設你是那個靜止物,也就是說,若你緊緊的黏在沙發上,那可能會一直窩在裡面不想起來。相反的,如果和朋友每2天就在晚餐後出去散步1次,這樣的習慣很容易保持。規律運動還有一項重要的原因:單節運動的效果不大。如果常去健身房,那你會發現的確是如此。請跳上離你最近的跑步機,跑個1.6公里,然後喘口氣,按下控制鍵,看看你燃燒了多少卡路里。很意外吧?沒錯,你大概只消耗了100卡的熱量,那還不到1份麥當勞薯條或1罐汽水熱量的一半。偶爾才做一次運動就像偶爾吃一頓健康餐一樣,對健康沒什麼太大的幫助。想要增進健康,一定要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要規律運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運動的效果不能持續很久,這有好有壞。好處暫且不提,壞處在於:若有天你受傷必須長時間臥床,血糖或體重就會逐漸回到運動前的水準。要能固定每天或每2天就快走或騎單車1次,才能持續得到運動的好處。結論是:讓運動變有趣並持之以恆,才能達到運動效果。找出喜歡的運動項目運動可先從走路開始。準備好做其他運動時,想想你喜歡什麼: 有氧運動課程不但有趣、可和旁人有互動,有時候也夠激烈。 跳舞是一種很棒的運動,而且音樂通常比一般有氧運動課程好聽。 網球不管是單打或雙打都是很好的健身方式。 許多健身俱樂部都會規劃壁球或手球的課程或比賽。 打高爾夫球時如果用走路的方式進行,會是不錯的運動。 當地的跑步俱樂部常會組成一些訓練團來協助想完成5公里賽跑、10公里賽跑、半馬拉松或完整馬拉松的民眾。 圖書館可以借到許多運動的錄影帶或光碟。若想進行抗阻力或柔軟度運動,建議你找一位私人教練,這不但較安全,還能為你量身打造一份運動計畫,並運用正確的器材。不只專業運動員才能獲得專業運動的知識和技術,你也有機會。私人教練可以設計完整的運動計畫,包括有氧運動、肌力鍛鍊和柔軟度訓練。大部分健身俱樂部都有提供私人教練,甚至為了吸引你加入會員他們還提供1次免費諮詢。為什麼不趁機利用呢?如果不打算加入健身俱樂部,那就和私人教練約一個諮詢時間,這樣你還是可以取得合適的運動計畫。過一陣子後,再和私人教練約下一次的諮詢時間。不要怪罪自己也沒必要羞恥運動和飲食一樣,大多數人都尚未達到目標——很多人都沒有心律監視器,也沒有最新的運動鞋或可以裝iPod的短褲。當我們和別人聊到運動的話題、聽到陌生的健身術語時,很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沒運動的時候就像沒有吃健康食物一樣,會帶來罪惡感或羞恥感。有時家人和醫師會想用責罵的方式逼迫我們運動,但不管他們是如何高談闊論,都比不上我們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罪惡感來得嚴重,好像沒運動就是極大的道德缺陷。若你就是這種人,請將罪惡感或羞恥感拋到一旁,讓心中這些想法完全消失。請對那些引起你罪惡感的朋友說:「截至目前為止,你只是在示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前半部。現在你即將準備要探索這運動定律的後半部」即使有時中斷運動,也不要太過責備自己。假設你有幾天,甚至好幾週沒有執行運動計畫,不要浪費時間唉聲嘆氣,因為在執行運動計畫的路上,每個人都會在半途上摔倒,只要拍拍身體的灰塵,繼續勇往直前就對了。如果運動很有趣,朋友和家人也一起參與,而且你循序漸進並持之以恆,那麼你就得到成功的祕方了。(本文摘自/糖尿病有救了(暢銷10年紀念版):完全逆轉!這樣做效果驚人/柿子文化)

上班族5免疫危機 3秘訣提升免疫力

上班族5免疫危機 3秘訣提升免疫力#秘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研究人員認為,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力也比個性較內向的人好,所以紓解自身壓力、培養良好人際關係,對提升免疫力也很重要。免疫系統,就如同國家的軍隊,守衛著人體的健康,將有害的細菌、病毒排除在外,要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與其聽信偏方,服用一些來路不明的藥物,不如由飲食、生活習慣做起,替自己的身體打造不生病的免疫防線。上班族常遇到的免疫危機免疫力危機1─密閉空間除特定的工作內容,多數上班族工作的環境,都屬於密閉的冷氣辦公室,如果抵抗力過低,只要空氣中存在病毒或細菌,很容易就會感冒。撐著病體上班時,感冒引發的鼻水、噴嚏、咳嗽,不僅會大大影響工作效率,也會成為傳染源,將感冒傳染給同事。免疫力危機2─缺乏運動上班族的活動範圍,多局限在家庭和辦公室之間,在辦公室裡也局限在狹小的辦公範圍內,運動量較學生時期減少許多,新陳代謝也因此而變得緩慢。長久累積下來,身體代謝廢物、毒素的效率變差,免疫力也容易隨之下降。免疫力危機3─營養不均衡的外食習慣經常外食的上班族,容易吃得過多、過油、過鹹,外食的餐點中,又多以肉類為主,蔬菜水果的攝取量往往不足;再加上吃飯時間緊湊,常常狼吞虎嚥地解決一餐,或是無法定時用餐,腸胃消化功能因不良飲食習慣大受影響,無形中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的情況。免疫力危機4─沉重的工作壓力上班族沉重的工作壓力,也是使免疫力降低的因素之一,人只要持續處於緊張的情緒下,就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佳;且為了對抗壓力,人體會分泌腎上腺素,使血壓上升、肌肉收縮,但另一方面也會抑制抗體形成,進而削弱人體的免疫力。免疫力危機5─接觸傳染病機率高如果是必須往返國內外的白領階級,對免疫力的傷害更是雪上加霜,這類族群不僅壓力高於其他上班族,頻繁與外界接觸,更增加罹患傳染病的機率。增強免疫力的秘訣增強免疫力祕訣1─抓住運動的機會現今有些上班族流行騎腳踏車上班,到公司後只要簡單梳洗、換一套衣服,就可以神清氣爽地開始工作,既能省下交通費,還能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通勤的上班族,也不妨在上班時提早一站下車,再快步走到辦公室,讓新的一天有個活力十足的開場。回家時也可提早一站下車,緩步走回家,沉澱一天忙碌的思緒,好好放鬆自己。走路的過程中,可以加大手部的動作,乘機舒展筋骨。上班時,可以趁著到茶水間或洗手間的空檔,簡單地伸展一下身體,不管是甩手、抬腳還是轉脖子,都能讓淤塞的血液循環得到紓解。增強免疫力祕訣2─外食也有好選擇選擇外食的餐廳時,盡量選擇菜色較多變,烹調方式較簡單、較不油膩者;每天記得要多吃水果,若真的不方便去菜市場購買水果,也可到便利商店買小包裝的水果。由於上班族壓力較高,每天又要面對電腦等高輻射的科技產品,飲用足夠的水分,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增強免疫力祕訣3─適時放輕鬆「壓力」是損害免疫力的最大殺手,再忙碌的人,也應盡量避免將工作帶回家,讓自己在睡前有一段放空的時間,以卸下白天的壓力,在夜晚徹底放鬆休息,隔天才能精神飽滿地面對更多挑戰。另外,適時利用假期慰勞自己,無論是在國內或到國外遊玩,或只是待在家裡,都要避免打開電腦處理公事。休假時仍處於緊繃的狀態,即使假期再長,紓壓的效果也有限。上班族避免感冒小祕訣1.多吃蔬果2.室內多開窗通風3.多做運動4.多喝水(本文摘自/這樣吃提升免疫力就能抗病毒/人類文化出版社)

冬季養肺有秘訣 改善過敏咳嗽按這裡

冬季養肺有秘訣 改善過敏咳嗽按這裡#秘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讓人忍不住咳嗽,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分享日常保養肺部的秘訣,包含穴道按摩、飲食之外,也分享肺癌病友的肺部保健,以中藥材來調養,改善治療後身體不適的症狀。滋潤養肺可吃白木耳、山藥咳嗽有痰、打噴嚏、鼻塞、聲音沙啞、鼻竇炎或是皮膚乾燥、頭髮枯黃可能表是肺氣不足,林經偉主任表示,建議平日可以多使用溫補肺的食材,如蘿蔔,可以化痰熱;白木耳,可滋潤肺部;百合,能潤肺止咳;山藥,可用於肺虛咳嗽,病友在食療選擇上可食用水梨燉貝母、銀耳蓮子紅棗湯,或是熱的甘蔗汁泡幾片甘草,可以潤肺止咳、補中益氣。也可以多食用深色食材像是桑葚、紫山藥、茄子,不只顧腎氣也可以保肺。按摩列缺穴 緩解感冒聲啞平時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來保養肺部,中醫部內科主任林經偉表示,可以按摩肺經的列缺穴,以兩手虎口交叉,食指按在另一側橈骨莖突上凹陷處,即是列缺穴,可以緩解感冒聲啞、咳嗽痰多等症狀。按虎口 改善鼻子過敏及咳嗽症狀「肺與大腸經相表裡」林經偉醫師指出,肺經與大腸經相連,彼此互相影響,所以可以按摩位於大腸經上的合谷穴,其位於大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處,可疏通氣血,改善鼻子過敏及咳嗽症狀。若是急性感冒、聲音沙啞、失聲,也可以按壓大拇指指甲根尺側轉角處的少商穴來緩解,每次按摩五秒,持續一分鐘即可。肺癌連續十年蟬聯癌症十大死因第一位,肺癌病友也可以透過中藥材來調養,林經偉醫師說,可依據病人的體質虛實和疾病的輕重緩急,來開立處方用藥以改善不適症狀,術後若有疲倦無力等症狀,可以服用人參、白朮、黃耆等補氣益肺中藥,以及沙參、麥冬、玉竹等滋陰潤肺中藥,增強身體抵抗力。肺癌病友化療後常見的掉髮及手腳發麻等不適症狀,中醫也會使用補血與補肝腎藥物,包含當歸、熟地、何首烏等,促進頭髮生長;而手腳發麻或手指末端皮膚變暗沈,屬於「氣滯血瘀」的體質,可使用行氣化瘀和養血活血的中藥來緩解症狀。另外,也能搭配運動來保養肺部,林經偉主任說,深呼吸法能訓練肺活量,或是太極拳、外丹功、八段錦等緩慢並配合呼吸的氣功來鍛鍊肺部,對恢復體力和提升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喝茶減肥有效嗎?掌握五大秘訣助燃脂

喝茶減肥有效嗎?掌握五大秘訣助燃脂#秘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喝茶是一種生活的享受與品味,而茶也是全球最受喜愛的飲品之一.根據統計,全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每天都會喝茶.其中以紅茶在歐洲及北美較受歡迎,綠茶則是亞洲人最常飲用的茶類。楊斯涵營養師表示,自古以來,茶就被視為有益健康的飲品.中國古代的名士認為茶有「十德」,可以養身雅志.而在現代的荷蘭,學者更將茶納入飲食指南中,建議國民每天可以喝3杯綠茶來降低血壓和中風的機會,茶到底對健康有哪些幫助呢?最近有藝人提倡喝茶減肥法,喝茶減肥真的有效嗎?我又該選擇喝哪種茶呢?讓我們從了解茶裡面有哪些成分開始吧!茶的營養成分茶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咖啡因、單寧、維生素A、C、E、礦物質鈣、鋅、鉀、鎂,「多酚類」是茶被認為具有健康功效的成分,「兒茶素」則是多酚類當中最重要的一種。國人常飲用的「綠茶」、「烏龍茶」及「紅茶」在多酚類的種類及含量上都大不相同。綠茶:兒茶素含量最多,主要為(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烏龍茶:兒茶素含量次之,另含有多聚酯型兒茶素(Theasinensins) 。紅茶:兒茶素的量最少,所含的多酚類多為兒茶素氧化後的產物:茶紅素(Thearubigins)。喝茶減肥之機轉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於2013年刊登探討兒茶素及咖啡因對於體重控制機轉的研究,發現可能機轉如下:(1)增加脂肪氧化:調節基因中脂肪代謝轉錄因子,且抑制COMT(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酵素分解正腎上腺素,使脂肪氧化增加。(2)降低脂肪吸收:抑制胰脂肪酶,減少脂肪消化、吸收。(3)增加熱量消耗: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增加熱量消耗。(4)減少熱量攝取:增加多巴胺,促進瘦體素分泌,減少食慾。喝茶減肥法有效嗎?在一篇隨機分配試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 RCT)的研究中,飲用350毫升茶(609.3毫克)作為實驗組,12週後發現相較於較低劑量的兒茶素(68.7毫克),有較低的體重及體脂肪。然而並非所有的喝茶減肥的研究都這麼有效,受試者的「生活型態」,即熱量攝取及運動情形,將是影響實驗結果的主要原因。而在其他研究中也指出,人體個別的種族,基因、腸道菌叢、脂肪細胞分化能力、甚至棕色脂肪數量都會影響茶對減肥的效果。該選擇哪一種茶?中國醫藥大學營養系於2011年發表於藥物食品分析(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期刊的研究,調查台灣市售27款包裝茶,分析兒茶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如同國外的分析,台灣市售茶款同樣以「綠茶」的兒茶素量最多,抗氧化能力也最佳.市售茶款兒茶素含量的前三名分別為純喫茶無糖綠茶、每朝健康綠茶及愛之味健康油切綠茶。大家在選擇茶款時可以記得以綠茶優先!飲茶的時間及量喝茶和運動是很好的搭配.運動使腎上腺素分泌,而茶可抑制腎上腺素分解,研究發現,每天400毫升的綠茶搭配阻力運動則可以提升肌肉量和降低體脂肪。飲食的時間點建議選擇運動前飲用,可幫助脂肪燃燒,但不建議於飯後立即飲用,因會降低鐵質吸收。喝茶瘦身五大秘訣營養師提醒大家,喝茶能夠減肥的前提是「挑對茶種類」、「持續飲用足量」、「選對飲用時間」、配合「飲食熱量控制」及「規律的運動習慣」,如果選擇的是含糖量高,兒茶素低的茶款,不但沒有減肥的效果,反而要當心體重節節上升。

不想復胖?秘訣在每天量體重

不想復胖?秘訣在每天量體重#秘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部分醫師和營養師會告訴你,應該1周量1次體重,但是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我認為這是絕對錯誤的,我不相信有什麼單一的解答適用於每一個人、每種狀況。體重過重 減重速度較快首先,這取決於你想要減掉多少體重,其次,這也和你是想減輕體重,還是想要維持減輕後的體重有關,接下來,我會解釋為什麼,如果你體重過重很多,那麼減輕體重的速度,會比只有幾公斤要減的人快,此外,你可能也會需要更多的動機和回饋。那麼,要是你可以在2、3天內就看到數字下降,幹麼要等上一整個星期呢?然而,當你越接近目標體重,就會發現數字下降得越來越緩慢,到了那時候,1周量1次體重就很合理。在一天當中的同樣時間量體重現在,我們回過頭討論一下那些已經減輕體重,只是想要維持這樣的狀態、不想復胖的人,想想看,是要減掉那不小心多出來的1、2磅(450~900克)比較容易呢?還是要減掉3、4磅(1.35~1.8公斤)比較容易?當然是前者囉!唯一能在1磅不小心變成2磅之前及時發現的方法,就是每天量體重,最後提供一個小祕訣:永遠都要在一天當中的同樣時間量體重,最好的時機是剛起床、去完廁所之後、吃早餐之前。(本文摘自/12分鐘HIIT減重計畫/商周出版)

白吃白喝?快還清隱性負債

白吃白喝?快還清隱性負債#秘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之前在網路上看見一篇文章,印象中標題好像是22K小資族買房不是夢,我好奇點進去想看看有什麼過人的祕訣,沒看還好,看完之後除了有種被騙的感覺以外,也不禁讓我對現下年輕人的無知感到擔憂。父母的支援 其實也是一種負債文章作者提到自己是月薪22K的小資男,工作5年之後,終於在台北市買了一間30坪,總價2000萬的小套房,但其中1950萬都是父母金援,他真正的負擔額只有50萬,如果你跟案例中的小資男一樣,有著口袋深不可測的父母,也認為接受他們金援是天經地義的事,那麼我勸你可以馬上放下這本書回家睡覺,因為不想改變的人,真的不需要浪費時間把接下來的內容看完。我發現身處低薪社會下的年輕人普遍分成2種,一種是認為薪水雖然少,但省一點還勉勉強強夠用,另一種則是強烈反對薪資開倒車,對社會環境變化比較有感,前者會有這種心態,不是因為知足常樂,而是這些人大多都住在家裡,不用面對欺負人的惡房東,也不必繳房租,中餐還有媽媽的愛心便當,下班回家只要張開嘴巴就有得吃,連水電費都不關你的事,但是你沒看透的是,父母的支援,其實也是一種負債。原本該支出的部分 全部被他們善意吸收或許你會反駁,自己又沒有「借錢」,怎麼可能會產生負債,但我要提醒你,這種迷思很可能就是導致你落入貧性循環的元凶,雖然沒有主動借錢,但父母負擔你的生活開銷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原本你該支出的部分,全都被他們善意吸收,這就是你從來沒發現的「隱性負債」,因此,就算一個月只領22K,你每個月還是照樣可以有「假性存款」。不同的是,如果是銀行替你買單,每個月還要加計利息,要是手腳太慢過了繳費期限,或是記性不好忘了繳錢,還會額外向你收取費用,而父母就算包你吃住,天天替你的生活買單,也只會笑著跟你說這些錢不用還。父母無法享清福 還要挖老本來養你當你20多歲的時候,或許還可以用剛出社會這種藉口,將自己被「包養」的狀況輕鬆帶過,但你有沒有想過,父母生你養你,總算盼到你長大成人,好不容易可以開始享清福,沒想到竟然還要挖老本來養你,除了沒跟他們拿零用錢之外,其實你跟啃老族沒有任何差別。

進補吃到腳腫、血糖飆升 3秘訣減輕腎負擔

進補吃到腳腫、血糖飆升 3秘訣減輕腎負擔#秘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天可說是台灣人進補的季節,但常有人不分青紅皂白亂補一通,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者,若不當心恐影響腎功能;一名患有糖尿病的廖先生,近日因為天氣轉涼,進補次數變的頻繁,薑母鴨、麻油雞、藥膳排骨都來者不拒,竟吃到腳腫、血壓升高、血糖破錶才緊急就醫。糖尿病患進補 加重腎功能負擔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劉怡俊醫師表示,吃補不是人人適合,尤其補品中的成份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影響慢性疾病患者病情控制。如薑母鴨、羊肉爐等鍋類美食,不但油份多且含中藥藥材,成份相對複雜;此外雞精、蜆精等濃縮補品,為了調味,鈉與鉀的成分可能偏高,對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負擔。此外,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都有蛋白尿的問題,更有許多糖尿病人已罹患腎功能退化的問題而不自知,一般來說,這樣的病人尿排毒本來就少,代謝不如一般人,火鍋湯底、濃湯類食品的鉀離子過高,不容易排出體外,如果持續偏高,嚴重時可能得緊急送醫洗腎。劉怡俊醫師強調,糖尿病患一旦腎功能惡化,就無法再復原,若真的想要跟隨潮流冬令進補,建議在飲食降低油量,減少熱量攝取,並且多吃膳食纖維,讓血糖上升慢一點。進補時應注意以下烹調3要點:1) 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如奶、蛋、豆、魚及肉類不宜過量。平常的進補湯類,都是以肉類為主,攝取過多會造成腎臟負擔,建議進補時考慮添加蔬菜,避免食用高湯。2) 注意鹽分的攝取/加工湯品、火鍋料、豆瓣醬、甜辣醬等,通常鹽分較高,慢性腎臟病患攝取過多鹽分時,可能會造成水分滯留、水腫以及高血壓居高不下,甚至影響肝臟功能。3) 注意湯品的攝取/燉補湯類或是火鍋湯底通常含有高濃度普林、鉀離子與磷離子,喝進補湯品時容易造成水腫,對慢性腎臟病患來說,更容易引發痛風以及腎臟衰竭,特別是燉補食材中常出現的中草藥、當歸以及薑湯等,通常含較高的鉀離子,高鉀飲食會造成慢性腎臟病患心律不整甚至死亡。可以在鍋物中添水、撈油、加青菜,讓湯頭少鹹,腎臟少負擔。

秋天養生3秘訣 自己打果汁+涼水泡腳

秋天養生3秘訣 自己打果汁+涼水泡腳#秘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秋天天氣漸轉涼、氣候乾燥,體內的水分蒸發快速,因此容易有「秋燥」現象,此時除了身體進補,專家建議,更重要的是身心排毒,養生也養心。每天為自己打一杯果汁、睡前雙腳泡涼水等3養生建議,並透過減速、減壓、減重3原則,來達到養生的最終目的。減速、減壓、減重 適時與自己對話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韓柏檉教授強調,秋季養生,身心都需要排毒,才能真正健康。速度太快、過多期待、體重過重是三個最具體的病徵,建議掌握減速、減壓、減重三個原則,時時提醒過適合自己的「輕生活」。並強調,秋天是即將進入一年的尾聲,也是重新檢視身心健康的最好時機,提供三大「秋天養生養心」建議:1) 選擇當季在地食材,每周親自動手為自己做一道菜或打蔬果汁,與家人共享,慢慢做、慢慢吃,重新體會食物的美味。2) 睡前以粗鹽涼水泡腳10~15分鐘,自然而然放鬆,排除負面情緒,涼化肝臟、副交感神經提升,會感到平靜和諧,也有助改善失眠。3) 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跟自己對話、提醒自己應該感謝與補救的地方。3減法由內而外放鬆現代社會忙碌,生活步調快,無形中增加了身體許多負擔。壽險業副總經理何京玲表示,觀察全球逐步吹起一股減法風潮,無論是食物、身體、心理或生活節奏,都應該朝此目標邁進。因此以健康、共生、「心」主張為目標,協助個人從心到身、由內而外,養成友善土地的生活方式。有多久沒跟家人好好吃頓飯?多久沒有享受自然的陽光與風動?何京玲呼籲,學習減速、減壓、減重,也就是放慢腳步,將更多時間留給自己與家人;學習排除過多的壓力,讓心情舒張自在;而減重不僅是個人身體健康上的實踐,也是環境面向上減輕大地重擔的啟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