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喜歡喝碳酸飲料嗎?通常講到「碳酸飲料」,大家想到的大概都是汽水、可樂。炎炎盛夏,當正午太陽高掛天頂的時候,走在大太陽底下,揮汗如雨的你,要是手邊有罐冰涼的碳酸飲料,光是旋開瓶蓋或打開易開罐的同時,從瓶中衝出那「嘶」的一聲,幾乎就能降低暑熱,更別提灌下飲料當下帶來的沁涼。然而隨著健康與營養意識的抬頭,比起「吃了什麼」,人們更在乎「吃進什麼」,許多人越來越顧忌糖分的攝取。而食品製造商們為了避免讓客人攝取過多諸如果糖、蔗糖之類的糖分,經常會改加入甜味劑,像是阿斯巴甜、木糖醇、山梨糖醇等等成分,作為糖的替代品。是的,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口香糖宣稱無糖,但嚼起來依然有甜味的原因。對於嗜甜如命的「蟻人」來說,用甜味劑取代糖,實在是一大福音。就像是對於碳酸飲料愛好者來說,即使是零卡可樂,也無減於享受氣泡飲料的清爽快感(雖然還是原味的可樂最好喝)。不過還有一群人依然擔憂,這些吃起來甜甜的,卻不是糖的食物,到底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於是,想要追求氣泡,卻又不追求甜度的結果,氣泡水就應運而生了。不過,氣泡水到底是怎麼做成的呢?有一個粗俗但非常貼切的比方,可以讓大家先想想氣體與水的關係。你有沒有曾經在游泳池、浴缸裡放屁的經驗?在水裡放屁時,氣泡可是會從屁股竄出「冉冉上升」,最終消散在水面上,雖然這看起來理所當然,不過你可以留意到,氣體可是從水池底下穿過層層關卡突破水面,並沒有在水中消失,這顯示從屁股竄出的氣體並不怎麼溶於水。很顯然,如果你今天想要做一罐「放屁氣泡水」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事實上,大多數氣體與水之間的相處並不融洽,氣體很難溶解在水中。「溶解」這種事情就像是學生的活動分組。無論是分組報告或是上台表演,只要老師不硬性規定分組名單,而容許同學們自己去尋找喜歡的朋友湊一組,那麼你就會看見,大家自發性地去找自己平常交好、喜歡的朋友。這就像我們在前面「同類互溶」中所講到的一樣,喜歡social 的人,經常會與同樣樂於展現自我、表演欲旺盛的人一組;而喜歡低調的人,也會找個性相似的人一起活動。分子之間的互動與人很相似,也喜歡與極性相似的分子混在一起。這就像是氣體與水的關係,如你所知,氣體非常難溶於水,也就是班上兩團調性完全不相同的團體。所以如果拿個電動幫浦瘋狂往水中打氣,那麼你得到的結果大概就跟你惡作劇跑去對朋友的手搖杯吹氣一樣,除了「啵啵啵」地冒泡以外,整杯水並不會像氣泡水那樣充滿氣體(不過,並非每種氣體都無法與水互溶,還是有一些容易溶在水中的氣體像是氨氣、氯化氫等等,前者溶於水我們稱之為「氨水」,後者則為「鹽酸」)。現在,真正的問題來啦!既然我們知道氣體那麼難溶在水中,它又是如何被封進去汽水、可樂或是氣泡水裡面的? (本文摘自/化學有多重要,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