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

男人並非多餘!父愛對兒童發展很重要

男人並非多餘!父愛對兒童發展很重要#兒童發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男人很容易在家裡變得多餘。他們是資源提供者和撫養人,除此外,他們並不常介入兒童教養。即使作為親生父親,至少在出生後的第一周,他們也只能耐心等候。與新生兒的親近程度,從生產、哺乳或把孩子帶在身邊,無論如何都不能與一個女性所經歷的相提並論。以上是截至今日仍然廣被接受的教養觀念與偏見。即便學者在研究幼兒時期的依附關係時,也經常只針對母親與嬰兒之間的互動。在這個議題上,英國的兒科醫師就提出警告,呼籲不要低估了父親的重要性。「在出生後的前幾年,父親是否付出感情以及付出多少感情,都會對孩子與青少年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牛津大學(Universität Oxford)的查爾斯.歐龐都(Charles Opondo)表示。針對父親的角色對兒童日後發展的影響,歐龐都曾經研究了超過六千名兒童。根據該研究,如果父親樂於作為父親這個角色,關愛孩子並且承擔起照顧的責任,那麼年齡在九歲與十一歲之間的兒童心理狀態較為穩定,並且比較不會有怪異表現。相較於那些父親較少參與成長過程,而且對自己作為父親的角色常感到不確定的孩子,前述兒童的心理問題和社交障礙比例更少了十四%。「一個能常伴孩子左右,與他們有情感上的交流,並且承擔起責任的父親,家庭可說是他的王國。」布里須說。「父親會以不同的方式和孩子相處、他們玩遊戲的方式也和母親不同,他們甚至餵養和照料孩子的方式也不同、對不同的事情特別敏感。這些對男孩、女孩一樣重要。」嬰兒到兩個月大時就能感受到這種不同的相處方式。寶寶在尿布檯上會有不同的動作表現,因為他們知道現在爸爸要幫他們做體操訓練。男性的行為表現較為陽剛,但他們也有不同於孩子從母親那裡感受到的敏感的一面。重要的是:父親與母親沒有誰做得比誰好,只是他們的方式不同而已。「無論男孩或女孩,如果他們能與父母雙方分享感受與經驗,較容易發展出自信。」布里須表示。「男孩從父親那裡體驗到競技與活力,以及可以在遊戲或運動中解決衝突。坐下來討論對他們來說有時比較強人所難。」這也正好說明,為何許多男性無法在餐桌邊坐下來討論他們的人際關係或其他可能的問題。騎自行車、散步或運動時或許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樣地,如果父親和女兒打鬧,或幫女兒爬上樹,玩到筋疲力盡,也會讓她們感到很開心。這告訴她們:就算是女孩子也可以很堅強、發出很大的聲音或狂野地跑跳。「除此之外,她們又還能從哪裡知道男性是怎麼一回事呢?」布里須說。越來越多專家發現,與男性相處和受到父親的肯定對孩子非常重要。童年的生活裡,教養者、教師與母親等角色多是由女性主導,因此做為男性的父親也應該展現他們能做的事。因此就更難理解,當法官審理監護權訴訟時,總是以舊時對父母角色的刻板印象處理,認定父親不是那麼重要,並認為讓孩子主要與母親同住對孩子最好。(本文摘自/情緒暴力/商周出版)

醫訊/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

醫訊/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兒童發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早期療育是種人性化、主動、整體的療育,透過多元專業,如醫療、復健、特教、家庭、社工等綜合專業團隊介入,以克服發展遲緩兒童發展落後或異常問題,並開發其潛能,以減少或移除將來可能之障礙。所以,國健局與童綜合醫院特舉辦「101年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研討會~應用行為分析(ABA)」,以增進早期療育領域工作者及相關人員專業知能,及提昇發展遲緩兒童早療團隊合作及交流。參加對象為兒童發展及早期療育相關領域之實務工作者;大學院校醫療、復健、特教、社工等相關系所之老師與研究生;幼教單位人員及教育單位專業人員;特殊兒童之家長;有興趣民眾。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上課請自備喝水容器。本活動採傳真報名(04-2656 7684)或親臨社工室現場報名。名稱:101年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研討會~應用行為分析(ABA)時間:101年11月24日(六)上午08:30 ~下午16:30地點:童綜合醫院(台中梧棲區台灣大道八段699號)20樓視聽教室洽詢:04-26581919轉4842 王嬿甯

管教孩子 不要有情緒性語言

管教孩子 不要有情緒性語言#兒童發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為家長的你是否常常對於管教孩子的方式感到頭疼呢?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告訴你,管教孩子的時候,把握很重要的一個原則:不要有情緒性的語言!就算孩子要接受處罰,也是因為他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因為他惹你生氣而處罰他。王宏哲在書中提到,不要講出你做不到的處罰,與其用「你再不乖就把你丟掉」這種沒效果的恐嚇性語言,還不如實際一點,直接警告他說:「你再不聽話,等一下就不能看卡通!」或是:「你再不吃飯,我就要把你的戰鬥陀螺沒收!」這種看起來比較輕的處罰,在孩子心中反而是比較嚴重而有效的,因為那才是他有感覺的處罰。但是你可能會說,要是真的把孩子的玩具沒收,孩子卻鬧得更大、哭得更兇,怎麼辦呢?難道要索性還給他嗎?當然不是!孩子如果哭鬧得更厲害,表示把他玩具沒收這招是有效的;這時候,你不要理他,要是他再鬧,就再沒收他第二顆。可是他還是會想挑戰測試你的底線到底在哪裡,你會不會,敢不敢真的去執行?只要你堅持下去,不要只罰一次,不要看他更鬧,你就退讓,第二次、第三次都一樣,孩子就知道你是玩真的,這樣,你就成功了。王宏哲補充,當你執行處罰,而孩子卻因此哭鬧得更厲害的時候,你最好趕快離開現場,不要跟孩子處在同一空間裡,因為孩子知道父母終究會心疼、心軟而讓步,就被他看破手腳,很快破功。

好便利!兒童發展線上篩檢上路

好便利!兒童發展線上篩檢上路#兒童發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身為家長你了解家中孩子的發展情形嗎?在臺北市100年0至6歲的小朋友定期接受檢查的比率已自99年的7成6提升至8成,但仍有2成孩子未定期接受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尤其以2至3歲及3至7歲兩年齡層的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最低。兒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包含身體檢查、發展評估及衛教指導等服務,為加強0至6歲兒童的發展評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即日起提供0-6歲兒童「臺北市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線上檢核服務,讓家長在家輕鬆評估孩童成長發展。為因應E化時代來臨,讓父母可隨時了解孩童的發展狀況,衛生局依幼童的各年齡層提供「臺北市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線上檢核服務,家長可自行在家中為孩子完成檢核,了解孩子何時會爬、會走?在線上檢核完成資料存檔後,會自動傳送至衛生局,若孩童有疑似發展異常之情形,則會由專人主動與您聯繫,作進一步的關懷與諮詢服務,並提供相關轉介醫療院所資訊,提醒您儘早讓孩子接受進一步之評估與追蹤。衛生局為增加便利性及貼心服務,除線上檢核服務外,也在12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現場檢核以及衛教指導服務,對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之問題,提供更多專業資訊及轉介服務。衛生局提醒,政府提供未滿7歲兒童7次預防保健補助,呼籲家長們定期帶孩子接受免費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不要放棄您的權益。

二歲童精通成語 兒童發展父母要注意

二歲童精通成語 兒童發展父母要注意#兒童發展

網路上流傳一部影片,內容是一位媽媽在考自己兩歲的孩子成語,而令人驚艷的是,這名小朋友居然可以對答如流,只不過中間有個可愛的錯誤,不小心將懸梁刺骨說成了懸梁「屁股」,童言童語把媽媽逗得哈哈大笑。這部有趣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上短短一個月不到,點閱人數就超過22萬人,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隨著不同的年齡,不管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應該有所成長,因此父母可得多費心觀察小朋友的身心發展狀況。署立彰化醫院兒童復健科陳佳莉主任先前接受優活訪問時表示,若孩子出現在任何年齡,與人沒有視覺接觸,沒有溝通意圖,沒有社會互動、周歲以後,沒有任何符號運用的能力(如點頭、搖手再見),或是對生活口語指示反應不良、兩歲以後仍無口語、三歲時還只會像鸚鵡學語般仿說、四歲時仍只會表達「電報式」的簡單句,詞彙間缺少連接詞、五歲時說話發音不準、構音不良,那麼就得注意孩子是否是「語言發展」出現遲緩的情形。大千綜合醫院院長徐千剛受訪時也指出,根據世界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盛行率為6至8%之間,而台灣地區通報出來的發展遲緩兒童大約是17304人,佔全國人該年齡層人口約0.87%,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常出現家長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時,誤以為等到小孩長大自然就會好,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傳統觀念,反而耽誤了孩子最重要的黃金治療期。因此,醫師提醒,家長的態度很重要,當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應勇敢面對、主動尋求協助。※圖片翻攝自Youtube,影片網址為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3sslVpsJPdQ,若遭上傳者移除,敬請見諒。

兒童發展遲緩怎麼辦?把握黃金治療期

兒童發展遲緩怎麼辦?把握黃金治療期#兒童發展

大千綜合醫院院長徐千剛說,根據世界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盛行率為6~8%之間,而台灣地區通報出來的發展遲緩兒童大約是17,304人,佔全國人該年齡層人口約0.87%,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時,許多家長難免會有大雞晚啼的想法,等到小孩長大的自然就會好,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傳統觀念,反而耽誤了孩子最重要的黃金治療期。家長的態度很重要,當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勇敢面對,主動尋求協助,才可以讓孩子成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承辦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蔡建宗主任表示,所謂「發展遲緩」,是指兒童在動作、感覺、認知、溝通表達、生活自理、人際社會性、概念理解等任一發展領域明顯落後應有年齡的能力。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8%,事實上如果放寬標準,甚至可達12%。發展遲緩的原因大多可能是因為生理、缺乏刺激、隔代教養、家庭功能薄弱等因素造成發展遲緩。因此,如果可以在孩子發展最快速在6歲前(也就是黃金療育期)給予適當的引導及協助,效果會相當卓越。根據研究統計早期療育預的成效是:「六歲以前接受治療,效果可以加倍。如果可以三歲以前接受治療的話,則效果可增加十倍。」呼籲家長們,不要拒絕接受家中的孩童有發展遲緩的狀況,這樣只會耽誤到治療黃金期。請家長們不要排斥、不要拒絕承認,我們應該要更積極面對與處理,這才是正確的觀念。

你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叫爸媽嗎?

你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叫爸媽嗎?#兒童發展

兒童節剛過,為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心肝寶貝能跑得比別人快、跳得比別人高。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8%,以台灣來說每年出生的嬰兒約20萬人左右,其中約1萬4千多人就可能是發展遲緩兒童。但台灣發展遲緩的通報率仍偏低,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台灣僅約有6%~17%的遲緩兒童及時發現並接受早療。光田綜合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江國樑醫師特別指出,一旦錯過了0~6歲的早療關鍵期,孩子將很難再跟上同齡孩子的腳步,提醒家長對於孩子的發展步調應提高警覺。劉小弟弟今年已經兩歲半,家人一直覺得奇怪,怎麼劉小弟至今仍然不會講話。雖然老一輩的人都說「大隻雞慢啼」,但劉小弟的父母還是決定帶他到光田綜合醫院檢查。經該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評估後,發現劉小弟除了語言發展遲緩外,坐、站及走路的年齡均明顯比一般小朋友來得晚,粗、細動作及認知方面也有明顯落後的情形,初步診斷有「全面性發展遲緩」的情形。江國樑醫師表示,劉小弟是35周就出生的早產兒,且媽媽曾經安胎長達一個多月,可能因此影響了往後的發展,一般幼兒在1歲半之前應該就能簡單發音,但劉小弟到兩歲多仍沒辦法叫爸爸媽媽,所幸就醫的年齡尚在早療關鍵的0~6歲間,因此在接受近半年復健、語言及啟智訓練後,各方面發展均有明顯進步,不至於與同年齡兒童落後太多。江國樑醫師表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經過父母的養育,身高、體重、器官的體積均會增長,這種稱之為「生長」。但器官的功能及智能的變化成熟,則稱為「發展」。醫師提醒家長,在幼兒期除了照顧好寶寶的身體外,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發展」,包括視力、聽力、動作、平衝、語言及溝通、認知學習、情緒、社會性及生活自理…等。若發現孩子在這些方面的進展有比同齡孩子落後的現象,就需要提高警覺。醫師進一步解釋,兒童發展遲緩的類型,世界各地大致相同,包括知覺發展遲緩(視、聽覺)、動作平衡發展遲緩,語言及溝通發展遲緩、認知(智力)發展遲緩、社會心理適應發展遲緩、生活自理發展遲緩,有些地區如台灣把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也列入發展遲緩的範疇。兒童的發展遲緩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訓練,其中有一部份可完全趕上正常同齡兒童,有些雖不能完全趕上,卻可減輕殘障的程度,而能發揮較多的潛力、減少家人、社會的負擔,自己日後的生活品質也較好。為提供專業的發展評估及早期療育計畫,光田醫院整合小兒神經科、耳鼻喉科、復健科、眼科、小兒骨科、身心科、牙科成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不僅有專屬的個案管理師全程陪同,醫師還會詳細說明評估結果並提供完整的報告書,擬定適合的早療復健計畫,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該中心希望能透過專業整合性醫療服務,協助慢飛天使及家長解決各種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相關的問題,讓孩子日後能跟上腳步、健康快樂的成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