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

糖尿病患者多攝取高纖維食物 燕麥片、黃豆可參考

糖尿病患者多攝取高纖維食物 燕麥片、黃豆可參考#黃豆

國人因普遍運動量不足、肥胖比率增加、加上飲食過量等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有增加趨勢;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表示,「糖尿病患者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且定時定量,並可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糖尿病是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的疾病,病患的血糖比正常人來得高,因為身體血糖高,導致病患容易引發各種急性與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除了藥物控制,還包括規律的運動、注意飲食等。糖尿病患者必須把握少油、少鹽、少糖,以及多攝取高纖維食物的原則,且三餐定時定量,蔬果也要均衡攝食。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說,患者必須有均衡營養,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主食類、奶類、肉魚蛋豆類、油脂類、蔬菜類、水果類等。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指出,糖尿病患者必須按照一定的份量與時間進食,不可暴飲暴食,「因降血糖藥物和胰島素在體內作用的時間一定,所以進食時間與份量也要固定,如果食物過量或不足,容易造成血糖過高或過低,甚至會危及生命。」此外,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建議糖尿病患者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因含纖維質高的食物可減緩醣類的吸收;高纖維食物包括燕麥片與乾豆類,如黃豆、紅豆等,另外蔬菜類也含豐富纖維質,可多食用。

多攝取神奇『黃豆』 護心、抗癌、抗老化

多攝取神奇『黃豆』 護心、抗癌、抗老化#黃豆

黃豆(亦稱為大豆),大約含有40%蛋白質(有完整的必需胺基酸),21%油脂(含有豐富的必須脂肪酸)及34%碳水化合物,此外尚含有各種人體需要的營養成份物質,諸如:卵磷脂、維生素E、各種礦物質、異黃酮素、大豆纖維等特殊成分。而這些成分經許多專家研究報導,得知它對健康有各種獨特效果。因此,黃豆確實為價廉物美的營養資源寶藏,神奇非凡非它莫屬。臺安醫院營養課 - 李祥瑞營養師指出,肯達基大學詹姆斯.安德遜教授(Prof. James Anderson)根據他1995年之研究結果及近年來他的八份研究報告,綜合指出每日攝取25公克黃豆蛋白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膽固醇(LDL Cholesterol)含量的6%。該功效主要歸功於黃豆中的異黃酮素(Isoflavones)。此外,研究發現44~55歲男性日服含60毫克異黃酮素補充劑,可改善心跳速率及舒張性血壓,因此黃豆亦可能具有對血壓有益的功效。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1999針對黃豆成份物質的健康宣稱中提及:每天攝取異黃酮素至少1.3g,並且配合低飽和脂肪與低膽固醇的膳食,可降低冠狀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此外,大豆中的植物纖維亦被認為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危險,並在食品上准予標示其功效。Sanches A.等(Med. Hypoth, 1991)研究指出,黃豆擁有高含量的兩種胺基酸(甘胺酸Glycine與精胺酸Arginine),可降低血液中胰島素,使肝臟製造較少的膽固醇,有助降低心臟病的發生。如此可知,黃豆為『護心食物』。營養師李祥瑞表示,通常大豆等豆科類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素(含有12種結構不同的異黃酮素),而以Genistein為大豆所含的主要異黃酮。Genistein不但可抑制致癌酵素的活性,亦可抑制癌細胞成長,並且可將癌細胞轉換為正常的細胞。因此,Genistein為強而有力的抗癌物質。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大學研究人員及Coral Lamartuniere博士所指導的研究均發現Genistein可以抑制乳腺癌、降低前列腺腫瘤的數目(男性必須每天攝取2份黃豆食品,以獲得約15克的黃豆異黃酮素)。而美國癌症專家認為黃豆異黃酮素是革新的絕佳抗癌劑,您可不必去買這種抗癌劑,只要攝食黃豆或黃豆食品即可。 天然黃豆含胰蛋白酶抑制物質(Trypsin inhibitor),長久以來被認為是抗營養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它會影響蛋白質之吸收,但該物質經熱處理即被破壞,可以使胰蛋白抑制物質變性或降低活性(但仍有些殘留在食物中)。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於1987年發表:認為蛋白抑制物質可抑制乳癌、皮膚癌、膀胱癌,原因是由於其可抑制某些會改變特定的遺傳基因的活性。又可抵抗輻射能與自由基,強化免疫系統,而保護DNA免予受損,展現預防各種慢性疾病的潛力。另外據文獻報導黃豆含有適宜的硒(0.14~0.29μg/g黃豆)其抗氧化活性為維生素E的50~100倍。而此含硒的黃豆蛋白,可將有機過氧化物予以還原而抑制細胞被氧化,以對抗老化與癌症。

東方人的養生秘方:黃豆

東方人的養生秘方:黃豆#黃豆

黃豆,中國人稱它為「大豆」。據傳說,五千年前神農氏命名了五種神聖穀類,黃豆即是其中之一,到了公元前300年,黃豆、小米成為中國北方主要的農作物。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近年來,營養界開始注意到黃豆,陸續研究並發表許多其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報告,也使人們對黃豆不夠美味的印象,逐漸的改變。黃豆食品不僅受到素食者的青睞,也為注意健康的消費者開始喜愛。一、黃豆的營養黃豆的蛋白質足以提供人體需求。整粒的黃豆,組織較硬,不易消化,且黃豆中含有阻礙胃的消化酵素-胰蛋白酶(Trypsin)的物質,會影響消化率,但可經由加熱或將黃豆搗碎(豆腐、豆皮),或以菌類分解其成份(納豆、臭豆腐)等的方式,提高消化、吸收率至85-95%。臺安醫院營養師劉啟琴表示,黃豆蛋白質,含有大部份人體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儘管缺乏其中一種甲硫胺酸,但確符合人體的需求。一些實驗的結果,發現黃豆的「蛋白質效率」,即其蛋白質的消化程度與氨基酸的型態,與牛奶、肉類相近。同時,如果每天或每餐與穀類、核果、種子等食物搭配一起吃,可達到「互補作用」,而提昇蛋白質的質與量的效果。專家指出,一般人以體重每公斤攝取0.8公克的蛋白質,便足夠身體的需要。因此,想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極其容易的。除非特殊的情況(如:發育中的孩童、孕婦等) ,否則沒有必要採取高蛋白質的飲食,再說蛋白質過量反而不利健康。此外,黃豆可減低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及總熱量。由於動物性食物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及少量不飽和脂肪酸,而大部份植物性食物,卻相反。以黃豆為例,約50%的脂肪為亞麻油酸,屬於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份,而不像飽和脂肪酸會使體内的膽固醇提高,因此,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令人感興趣的,是它所含的亞麻油酸中,Omega-3脂肪酸佔了約8%。Omega-3脂肪酸主要出現在魚類,可減低心臟病的罹患,及有助嬰兒腦部的發展,雖然黃豆油所含脂肪酸與魚油的脂肪酸不是相同,但進入人體後,黃豆脂肪將可轉換成魚油脂肪類,但經烘烤、加工食品過程中,通常75% Omega-3脂肪酸會流失。另外黃豆油經過氫化後會轉變成Trans脂肪酸,及增加飽和脂肪酸的形成,反而對人體健康不利。黃豆,除含豐富的蛋白質及油脂外,還含有其它的營養素,如鈣、鐵、鋅、維生素B群及大量的膳食纖維,在人體内都參與調節生理的功能。二、可減輕或預防疾病黃豆食物中已經確認含有15種植物性化合物的異黃酮素,它們有植物雌性激素、抗氧化劑及蛋白質抑制劑的功能,其中的吉尼斯旦(Genestein)及代得仁(daidzein)受到科學家的特別重視。這些異黃酮素,不僅可防癌,同時也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骨質疏鬆的危險性及減輕一些婦女更年期的症狀。◆ 癌症營養師劉啟琴指出,異黃酮素是一種植物雌性激素,其化學結構與動物雌性激素類似,可阻擾乳房細胞接受過多動物雌性激素的機會,避免細胞突變而發生乳癌。其他異黃酮素亦有可能增長經期及遲緩閉經期,而減少乳癌的危險性。此外,一些實驗亦顯示,當正常細胞一旦發生突變,細胞的繁殖會增快,必須生成新的血管來供應氧氣及養份支持它的生長,而吉尼斯旦,可阻止新血管的生成,斷絕供給突變細胞的養份。因此,可達到預防乳癌、結腸癌、肺癌、攝護腺癌、皮膚癌、及血癌等作用。◆ 心臟疾病最近新的臨床研究亦顯示,黃豆中的異黃酮素可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而黃豆中其它的物質,如:植物固醇及皂素亦能阻止飲食中膽固醇的吸收,而增加排出體外。因此,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骨質疏鬆不同文化、不同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決定人們是否會罹患骨鬆症。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由於鈣質的攝取不足、老化及女性荷爾蒙的缺乏,罹患骨鬆症的機率顯著增加。除了牛奶、奶製品、小魚乾等含豐富的鈣質外,其它許多植物來源的食物,亦含有豐富的鈣質,如:深綠色蔬菜、豆類、豆腐、芝麻、髮菜等。如果我們有均衡的飲食,每天攝取的鈣質,要達到建議攝取量(800-1000毫克),不是很困難。為避免骨鬆症的發生,攝取適量的鈣質是需要的,同時還需要仰賴維生素D的補充,幫助鈣質的吸收,及適當的運動,來加強骨質。另外,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攝取高蛋白、高磷食物、及飲用咖啡、酒或抽煙等,均會影響鈣質的吸收與流失。根據一些骨鬆症的研究,顯示骨鬆症發生比率最高的國家,如:美國、瑞典、芬蘭、英國等都是消費奶類、動物性肉類最多的國家。以肉類為主的飲食,會導致尿液中鈣質量大幅增加,對骨骼產生不良的影響。而素食者,即使純素食,骨質疏鬆症的罹患率卻較低。有一種說法,可能是動物性蛋白質,含有硫的氨基酸較多,代謝後形成硫酸鹽易與鈣結合,進而將鈣隨尿液排出體外,而黃豆蛋白質含有硫的氨基酸少,較能保留鈣質在體內。其它研究亦發現,多吃黃豆的婦女,其腰椎骨的礦物質及骨質密度皆有明顯的增加,可能與吉尼斯旦可抑制硬骨細胞的活性有關。◆ 更年期症後群最近臨床實驗指出,異黃酮素可減輕婦女更年期的症後群,如:熱潮紅、盜汗,及心悸等。熱潮紅,其發生在世界各地的頻率相差很多,在歐洲,停經期婦女的發生率高達70-80%,在中國大陸只有18%,而新加坡為14%,其中最大的差別可能是東方人的飲食中多攝取黃豆蛋白及植物雌性激素(異黃酮素)。其它研究亦發現,日本婦女在尿中所排泄的雌性激素比歐美多一百到一千倍。因此證實,異黃素是可紓解更年期的多種症狀。

告別毒奶恐慌 包裝豆漿喝出營養健康

告別毒奶恐慌 包裝豆漿喝出營養健康#黃豆

延燒全球的「毒奶事件」雖帶來恐慌與不安,但也未嘗不是國人重新檢視飲食習慣的契機。就拿我們生活周遭隨處可見,營養豐富、健康養生的豆漿來說,或許是消費者不能忽視的最佳選擇。明治維新時代,瘋狂吸收西洋文明的日本人才開始喝牛奶。而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裡,台灣人甚至曾將奶粉視為珍貴的補品。美國對以長壽著稱的扶桑民族的飲食內容進行研究,認為日本人平均每日攝取70公克黃豆或黃豆製品,是心血管疾病,或大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癌症罹患率遠低於美國人的主因。因此1986年美國飲食營養協會即建議以黃豆製品取代學校營養午餐中的肉類;199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證明黃豆中富含的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到了2002年,已有75%的美國人在調查時表示明瞭這「神奇豆」(miracle bean)對身體的益處。科學依據是什麼呢?自1960年代開始,醫藥與營養學家開始認真分析黃豆的營養價值與養生功效;結果發現:黃豆中含35%的植物性蛋白質,幾乎是牛肉的兩倍,同時涵蓋所有動物性蛋白質所能提供的人體必需胺基酸。如果與牛奶比較,以黃豆製成的豆漿中,維生素B1,以及鉀、鐵等礦物質含量明顯高於牛奶。此外,豆漿總脂肪含量中有三分之二為植物性不飽和脂肪酸,不但不含膽固醇,更具有降低血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對乳糖不耐症基因缺陷者來說,牛奶喝再多有可能都等於白喝,而豆漿含的是寡糖,可被人體吸收。尤其婦女、兒童或缺鐵性貧血患者,更可藉由豆漿中鐵質而受益。至於想對抗肥胖或體重過重問題的人,也可以善用豆漿的特質。實驗證明:使用黃豆搭配低熱量飲食八週後,確有減少2.2%體重的效果;富含膳食纖維成份,可促腸胃蠕動並增加飽足感的豆漿,更廣為專科醫師與營養學家所推薦。而對於黃豆中富含的植物性蛋白質、異黃酮素等成份,對更年期或懷孕婦女的益處,也得到證實。豆漿是國人最習見的黃豆製食品,不但可當飲品,甚至可當主食。很多人曾因隨處可見、唾手可得而忽視它;或許毒奶風暴可讓我們重新認識,並重視豆漿這老祖先恩賜的真正價值。但一般坊間豆漿,由於消費者無法掌控品質、添加物或製作流程,因此,建議消費者也可就近在便利商店選擇標示健康食品認證,或標榜低糖、無糖的包裝豆漿,對健康更有保障。此外,標榜「高纖」的豆漿產品,除含有植物性蛋白質外,還添加了膳食纖維成份,可促進腸胃蠕動並增加飽足感;更不必擔心攝取過量糖份的問題。想施行可兼顧減重與健康的豆漿減肥法的朋友,不妨一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