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穩

走路不穩又健忘 非老化竟水腦症纏身

走路不穩又健忘 非老化竟水腦症纏身#走路不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多歲阿公搭公車時,因緊急剎車撞傷頭部,雖腦部影像報告顯示正常,但在兩周後,阿公開始出現步態不穩,尤其轉彎時容易跌倒,又經常跑廁所,也越來越健忘,家屬發現不對勁趕緊前往醫院再次檢查發現,腦室明顯變大,確診為水腦症。醫師表示,所幸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透過引流手術治療後,阿公復原的情況相當好,已可以正常生活。外力撞擊或腫瘤 都可能引起腦室積水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黃博浩醫師說明,正常腦室內有腦脊髓液包覆人體的腦,若腦室積水稱為水腦症。水腦症分為阻塞性及非阻塞性(交通性),阻塞性水腦症即腦室阻塞,腦脊髓液循環流通的路線因腫瘤受阻無法排出;而交通性水腦症是回收腦脊髓液的區域受到阻塞,或因老化導致腦脊髓液吸收過慢而囤積於腦室。像上述阿公在車禍撞擊後,因外傷使回收腦脊髓液的部位損傷,導致腦脊髓液回收不完全,也歸類在交通性水腦症,稱外傷性水腦症,能靠引流手術將腦脊髓液排出,改善水腦症。後期會出現失禁 易誤診為帕金森氏症 交通性水腦症好發在70歲以上的長者,病徵以步態不穩最為明顯,其次為記憶力衰退,大小便失禁則是較為後期出現,這三個典型的症狀最容易讓患者以為是正常老化而忽略,甚至被誤以為是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黃博浩醫師表示,其實水腦症是可以治療的,有疑似症狀千萬不要拖延,治療黃金期以六個月內最佳,若拖延超過三年,將大幅降低改善的機會,水腦症若置之不理病況只會更嚴重,最終會影響生活品質與加重家庭負擔。治療新選擇 腹腔引流免開腦降低風險黃博浩醫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過往以「腦室腹腔引流術」為主,但此手術需開腦且併發症較多,尤其罹病族群年紀偏大,可能提高感染或出血的風險;近年來,台灣「腰椎腹腔引流術」技術成熟,不但不須開腦,從腰椎脊膜腔置入引流管,且因傷口較小,大幅降低併發症、感染與出血的機率,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也呼籲,若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失禁或步態不穩的現象,應盡速就醫,除能減輕家屬照護負擔,也可以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17歲少女臉麻走路不穩 驚罹罕病!

17歲少女臉麻走路不穩 驚罹罕病!#走路不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就讀高中的17歲少女,約一年前就曾發生右臉麻木的症狀,總認為是吃了超辣的食物引起而不以為意,幾週後症狀也逐漸改善。今年暑假期間右臉麻木的症狀再度復發,到診所看診被認為是臉部三叉神經問題,也有可能是感冒引起的,診所開的藥還沒吃完的四天後,再發生暈眩和走路不穩情況,才到神經內科求診。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在右側的腦幹與小腦交界以及腦室周遭有多處疑似去髓鞘病灶的卵圓形斑塊,經過其他檢查,包括腦脊髓液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後,確診為全台灣確診病例僅有約一千多例的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鄧浩文醫師表示,從該少女描述的症狀,讓他高度懷疑是腦幹部位的病變,在沒有三高與抽菸的年輕人出現這種類似中風的局部神經症狀,經常非單純疾病。「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腦部與脊髓)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但其病程大部分是以間斷式的發作為主;隨著反覆發作以及腦部病灶的累積,進而導致患者失能的風險增加。致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目前的證據顯示其發病是來自於患者腦神經纖維表面覆蓋的一層叫做神經髓鞘的物質(可以把它想成電線的外皮,保護裡面導電的電線),被自己身體所製造的抗體攻擊,而在腦部形成一處或多處的發炎反應與疤痕(亦稱為硬化或斑塊)所導致。發現的病例以年輕人居多,且女性多於男性。發病初期外觀看似正常 嚴重會導致失能多發性硬化症具有持續發炎及進行性神經退化的特性,且病情持續惡化。發病時的症狀常在1、2周後消失爾後再復發,因此民眾很容易忽略而錯失黃金治療期。鄧浩文醫師指出,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因腦部病變的位置不同及所影響的神經組織,患者可能出現視力受損(視神經病變)、下肢無力、平衡失調、行動不穩、麻木、語言障礙、暈眩、大小便機能失調等症狀。這些症狀因人而異,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如果未接受治療,病情會一再復發,嚴重時會導致失能。尚未有可根治的療法 唯依靠藥物緩解症狀許多病友在發病初期雖然外觀看似正常,卻因為疲勞、嗜睡等症狀很容易被家人、朋友、同事誤解,而承受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甚至影響工作或索性辭職!多發性硬化症雖然尚未有可以根治的療法,但在其急症發作時可以給予短期高劑量皮質類固醇治療以加速緩解臨床症狀;當病情穩定後,可長期接受免疫調節解藥物治療,以改變病程並降低復發的頻率與未來失能的風險。換句話說,這類的病人在藥物的照顧下,可以延緩疾病發展從而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我們要將多發性硬化症視為如同是一個慢性疾病,與它長期抗戰,最重要是在發病初期就能加以確診,及早介入治療,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走路不穩 恐為老人癡呆徵兆

走路不穩 恐為老人癡呆徵兆#走路不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腳部與腦之間有神經連線,只要腳部健康,腦部神經就健康,可避免失智與憂鬱,我們經常可以在報章雜誌及網路上看到相關的報導:走路可以促進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改善運動控制及工作記憶,維持腦神經的活力,醫學專家也透過觀察老年人的走路姿勢得知,走路變慢,變得不穩定者,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先期徵兆。刺激腳部能幫助腦部活化我的鄰居楊太太,已經80幾歲了,家裡雖然有兒孫,但是她堅持親自每天上市場買菜,除了家裡到公車站有一段距離必須走路之外,到了市場逛一圈下來也要走不少路,她看起來相當健康,而且遇到鄰居都有說有笑,顯示腦筋相當靈光,但她先生很少出門,加上愛喝酒,3年前就患了失智症,往往一出門就找不到路回家,楊家夫婦的例子或許是巧合,但在一些醫學文獻中的確記載著:走路運動可以延緩失智症。吸入體內的氧 約20%被大腦消耗掉走路可以使大腦底部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增長,可以強化記憶和促進腦部健康,可見腳部的行動與腦部息息相關,走路時腳部會有大量的資訊傳達腦部,有助於腦的活化,可以預防老來失智。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主要是一種源自腦部功能持續退化的疾病,大腦的重量雖僅占體重的2%,但卻是整個身體中消耗能量最多的部位,我們吸入體內的氧氣,約有20%被大腦消耗掉,可見腦神經工作繁忙,會消耗大量的電能,因此,腦內電能不足也會引起腦部退化。健走既安全又不必考慮天候因素走路雖然能夠活化腦部,但是要讓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患者到戶外健走,照顧上勢必產生很多困難,健走功不講求速度,住在療養院的患者可以繞著園區走,或在大禮堂、大教室圍成圓圈走,既安全、好照顧,又不必考慮氣候的因素,在家的患者則可繞著客廳走,由於家中客廳面積較小,一個方向走2、3圈之後,最好向後轉,走相反方向,以免身體重心偏向一邊。(本文摘自/健走功/商周出版) 

他走路不穩、手無力 竟是脊椎長10多顆瘤

他走路不穩、手無力 竟是脊椎長10多顆瘤#走路不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19歲的沈同學,自一年前起開始出現走路身體無法平衡、手部無力的症狀,經過檢查後發現是神經纖維瘤,壓迫頸椎神經所致,若不切除恐會有致命危險,因此,在醫師的建議下,他以開刀方式摘除2顆腫瘤,而目前症狀已獲得緩解,不過,他的脊椎還有10多顆大小不一的纖維瘤,仍需持續追蹤。纖維瘤壓迫神經 若不治療恐會造成癱瘓臺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表示,沈同學頸椎上有2顆神經纖維瘤,壓迫到神經,且其中一顆相當巨大,幾乎填滿著脊髓腔,影響腦脊髓液分流循環,因而出現下段發生脊髓空洞症,若不開刀恐會造成癱瘓,甚至致命。但高位頸椎手術的風險很高,稍有不慎可能會有呼吸衰竭、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死亡等併發症,因此,醫師以顯微鏡輔助頸椎腫瘤切除手術,成功摘除頸椎上的神經纖維瘤,而目前沈同學肢體不平衡的狀況已經消除。神經纖維瘤 為遺傳性疾病多發性神經維纖瘤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疾病,黃國烽醫師表示,依照臨床表現和致病基因不同可分為2型,第一型發生率約為4000/1,第二型則更為罕見,發生率為40000/1。第一型的病徵主要出現在周邊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就是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神經纖維瘤和牛奶咖啡斑,而第二型的神經纖維瘤,則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但因它無特定生長部位,所以,像是腦部、胸椎、腰椎、脊椎都可能長出腫瘤。成長速度緩慢 患者需定期追蹤神經纖維瘤現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但因屬良性腫瘤,成長速度緩慢,且通常要好幾年才會長到一、兩公分,所以,只要不壓迫到神經,患者定期追蹤即可,然而,在診斷及預防方面,可藉由抽血檢查基因是否有變異,如有生育計畫,則可請遺傳諮詢醫師協助提供建議。

頭暈、走路不穩別忽視 恐是腦中風症狀

頭暈、走路不穩別忽視 恐是腦中風症狀#走路不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冷是腦中風好發的時節。據101年統計,腦血管疾病仍居全國前十大死因第三位,也是造成成年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曾瑞昌醫師表示,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或半側肢體無力麻木,是腦中風較常見的症狀,而有些症狀因較不嚴重,例如頭暈和走路不穩,往往被大家所忽略,提醒中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臟病的病人要特別注意。53 歲男性,有糖尿病和高血脂病史,工作繁忙少運動,愛吃零食,偶爾有頭暈現象。某日覺得頭暈、步態不穩、視力模糊,手不靈活。到醫院檢查發現,右大腦梗塞性中風和右頸動脈嚴重狹窄,所幸透過腦中風中心團隊近三週積極治療,再經藥物和復健追蹤治療,狀況已改善許多。把握三個月黃金治療期  減少中風後遺症曾瑞昌醫師表示,現正處於天冷中風好發季節,中年又有三高者,平日一定要服藥控制,補充適當水分,若有不明原因的頭暈、麻木血液循環不良的情形,建議最好能到神經內科就診評估。也可藉由頸動脈超音波的檢查,早期發現是否有頸動脈狹窄問題,給予早期治療。也建議民眾若發生異常頭暈、步態不穩和全身無力的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是否有中風的可能。台南市立醫院腦中風個管師蔡佳靜表示,對腦中風患者的照護,是非常需要跨部門合作,尤其要積極把握三個月復健的黃金時期治療期,除了面對患者與家屬間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溝通,告知相關中風危險因子、症狀、服藥遵從性的重要性外,也要給予不同的心理支持與鼓勵,以幫助患者復原,並預防中風復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