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眠麻醉

2025年醫美新趨勢!林靜芸揭「清醒醫美」6好處:避免頭暈、嘔吐

2025年醫美新趨勢!林靜芸揭「清醒醫美」6好處:避免頭暈、嘔吐#舒眠麻醉

現今許多醫美都提供「舒眠麻醉」的選項,通過靜脈注射小劑量的鎮靜劑和止痛藥,使患者在手術或醫療程式期間保持舒適、放鬆甚至半睡狀態。不過,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呼籲,2025年醫美趨勢是完全清醒的治療。《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清醒醫美6大好處。

電音波療程需要麻醉嗎?醫師解答:選對儀器更舒適!

電音波療程需要麻醉嗎?醫師解答:選對儀器更舒適!#舒眠麻醉

許多人追求緊緻澎潤的肌膚,會選擇電波或音波拉提這類非侵入性療程,治療過程不需要動刀。然而,部分求美者為避免短暫的不適感,常提出「是否可以選擇或需要舒眠(靜脈)麻醉」的問題。星采星和醫美謝政昇醫師表示,雖然舒眠麻醉聽起來像是「一覺變美」,但靜脈麻醉方式可能帶來許多潛在的風險,再加上現代醫美技術與儀器其實都有冷媒、冷卻等技術,可大幅降低治療時的疼痛感,因此建議不使用麻醉或選擇適合的麻醉方式,才能在安全與效果之間取得平衡! 舒眠麻醉是什麼?麻醉鎮靜等級與風險一次看! 美國麻醉醫學會依患者對刺激疼痛的反應,以及自主呼吸、呼吸道、心血管功能受影響的程度,將麻醉的鎮靜深度區分為輕度鎮靜、中度鎮靜、重度鎮靜、全身麻醉。以醫美來說,採用輕度鎮靜的患者能清醒回應且自主呼吸不受影響,但因為止痛效果較差,較少用於療程上;中度鎮靜的患者對於聲音或輕觸會有反應,自主呼吸是足夠的,通常運用於需要患者配合局部動作的療程。重度鎮靜會讓患者在治療中像睡著一樣,對反覆的刺激會有反應,但自主呼吸可能會受影響,會被使用於電音波療程。全身麻醉則是完全睡眠,對於所有疼痛刺激皆無反應,自主呼吸不足需插管保護呼吸道,通常會運用在隆乳、大量抽脂等手術。 醫美療程中常耳聞的舒眠(靜脈)麻醉,可被歸類於重度鎮靜至全身麻醉之間的範圍,雖然能減少疼痛與不適,但謝政昇醫師指出,電音波療程屬於非侵入式的療程,靜脈麻醉並非必要,且可能帶來下列風險: 1.失去即時反應,增加燙傷風險 電波與音波治療依賴患者的即時回饋來調整能量輸出。若患者處於麻醉狀態,醫師無法得知其感受,可能導致能量過高,進而造成皮膚燙傷或其他損傷。 2.麻醉風險不可忽視 靜脈麻醉可能引發低血壓、頭暈、噁心等副作用,甚至導致呼吸抑制或血氧不足等併發症。謝政昇醫師特別提醒,只要是靜脈麻醉都建議由專業麻醉科醫師全程操作並監控,並選擇合法診所才能保障安全! 3.術後恢復期延長 與局部麻醉或無麻醉療程相比,靜脈麻醉後患者需更長時間恢復,術後的不適感可能持續更久,影響日常生活。 現今技術不需麻醉也能很舒適 怕痛的你有很多好的選擇! 隨著美容技術的進步,現代的電波與音波儀器已大幅降低治療時的疼痛感,讓患者在清醒狀態下也能享受安全、有效的療程。謝政昇醫師分享市場上常見的鳳凰電波、音波拉提,以及新興的十蓓電波、玩美電波等儀器技術,透過這些先進技術,患者不僅能有效改善肌膚狀況,也可避免靜脈麻醉帶來的風險與不便。 鳳凰電波:採用環迴震動模式與冷媒技術,有效降低不適感並保護表皮。 玩美電波:結合即時皮膚溫度監控與冷卻震動系統,確保治療舒適性與安全性。 十蓓電波:使用七段冷卻脈衝技術,分段能量輸出,減少疼痛同時提升效果。 音波拉提:可調整低能量模式,針對怕痛的患者設計,兼顧舒適與效果。 追求美麗的同時,安全始終應放在首位。選擇經過認證的醫療機構、專業的治療醫師,並了解療程的適當選擇,能有效降低風險、提升治療效果。「輕鬆變美,安全最重要!」,謝政昇醫師建議,想與時光逆行,其實不需要舒眠麻醉,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並找專業的治療醫師,才能安心享受療程效果與幸福安心感! 圖/各類電音波儀器降低疼痛不適感之技術(圖片來源:星采星和醫美提供)

舒眠麻醉就是好好睡一覺?醫揭「4理由」非零風險:藥物劑量隨時更動

舒眠麻醉就是好好睡一覺?醫揭「4理由」非零風險:藥物劑量隨時更動#舒眠麻醉

近年部分診所標榜提供「舒眠麻醉」,形容過程「就像睡一場覺」。事實上,舒眠麻醉是全身麻醉的一種,不需插管,先從靜脈給予適當安全劑量鎮靜藥物,等待患者睡著再視需求來注射局部麻醉藥;不過,舒眠麻醉也隱藏著許多風險,以下解析舒眠麻醉是什麼,以及民眾應如何確保自身的麻醉安全。

醫美常用「舒眠麻醉」有什麼風險?名醫林靜芸揭密:關鍵是「這1點」

醫美常用「舒眠麻醉」有什麼風險?名醫林靜芸揭密:關鍵是「這1點」#舒眠麻醉

醫美常用舒眠麻醉避免病人麻醉的不適,透過注射俗稱「牛奶針」的麻醉劑,就能在短時間進入睡眠,因此近年來廣受民眾歡迎。《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篇,她表示,消費者做醫美接受舒眠麻醉時,只要醫美療程不痛,平安結束就好,千萬不可要求醫師增加麻醉深度。

什麼是舒眠麻醉?與全身麻醉有哪些不同?牙醫點名「5種人」不適合

什麼是舒眠麻醉?與全身麻醉有哪些不同?牙醫點名「5種人」不適合#舒眠麻醉

你家孩子看牙科總是超害怕?為了讓孩子能順利安全地接受牙科治療,兒童牙科醫師常費盡心思誘導、說服。但牙科治療過程中,會有高音頻及噴水震動,對孩子來說可能是難以克服的恐懼;也時常會遇到無法透過行為管理,而完成治療的狀況,使得看牙對孩子與父母來說,常都是很大的心理壓力。醫師建議,此時有「2種治療選擇」可解套。

嬤心臟掉到肚子裡!原來是腹主動脈瘤

嬤心臟掉到肚子裡!原來是腹主動脈瘤#舒眠麻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83歲的阿嬤從20年前就一直覺得「心臟掉到肚子」,腹部總是感覺得到心跳,但因無任何不適症狀,就沒有就醫檢查,直到最近常頭暈才求診,並確診是腹主動脈瘤,透過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阿嬤3天就出院,恢復正常作息。跟著心臟噗通跳 誤認心臟掉到肚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表示,阿嬤的腹主動脈瘤非常巨大,約6x 6x 7公分,一般大於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需手術處理,否則恐有破裂致死的危機。心臟團隊為阿嬤進行手術時,運用舒眠麻醉避免氣管插管帶來的不舒服,且僅以兩處0.5公分的微創傷口,取代傳統需要開腹、大傷口造成病患不舒服的手術。翁啟峰醫師指出,當主動脈進入腹腔後則稱為腹主動脈,當血管逐漸老化退化或有感染、發炎、結締組織疾病,造成血管壁變形膨大,便形成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隔著肚皮,跟著心臟一起跳動,才讓阿嬤感覺「心臟掉到肚子」。年紀大於65歲、有吸菸或有高血壓、高血脂、感染及發炎,或是有家族史者屬於高危險族群者,較易得到此種疾病。大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倘若發現腹部不適、食欲不振、腹痛、背痛或腰痛就要儘速就醫。傳統需開腹傷口大 支架術傷口僅0.5公分翁啟峰醫師表示,傳統腹主動脈瘤的手術需在腹部劃上約30公分的傷口,才能將主動脈膨大處切除後置換一段新的人工血管,患者必須面臨手術傷口大及開腹後常衍生的腸胃道沾黏及傷口癒合等問題。腹主動脈支架置放術則從兩側鼠蹊部約0.5公分的傷口,將外嵌有金屬支架的人工血管由股動脈,直接放置腹主動脈及兩側腸骨動脈固定,心臟送到腹部的血流便局限在人工血管內,避免持續衝擊已膨大且變薄的血管內壁,造成日後破裂的風險,整個手術過程不僅傷口小,風險低術後恢復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