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

關懷+同理 加倍理解孩子

關懷+同理 加倍理解孩子#同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六歲以下的孩子而言,情緒是看不見的抽象概念,因此,用顏色來幫助學前幼兒連結自己的情緒是很好的方法。我喜歡問孩子:「做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好快樂好開心?」孩子通常會搶著回答:「吃糖果、去公園玩、騎腳踏車……」接著我再問:「那你覺得開心快樂是什麼顏色?」孩子的答案更有趣了:「是紅色/黃色/黑色/粉紅色……」真是五花八門各種顏色都有呢!最後,我會請孩子用快樂的顏色把自己愛做的快樂的事畫下來,利用顏色來引導幼兒思考情緒的感受;當然,也可觀察每個人對情緒的感覺都不一樣,如同情緒沒有對錯之分。 國小階段的孩子,對於文字的理解較好,也開始學習用文字來表達想法,像是:造句、日記、作文。在某年暑假,我出了一項作業給兒子,請他先閱讀一本文字比插圖多的情緒繪本《請你告訴我情緒是什麼?》,了解書中所描述的十二種情緒感覺後,再選一種情緒,並試著寫寫看什麼事情會讓自己有那樣的情緒。 一開始,兒子所寫關於「快樂」的句子都非常「簡要」:吃生日蛋糕、踢球、玩水……我陪著他慢慢回想每一件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跟誰一起、當時的天氣等等;而後,每個簡要的句子便逐漸拉長:在炎熱的太陽下踢足球、在涼涼的秋天騎腳踏車、吹熄生日蛋糕上的蠟燭……若把每一件事情的細節都描述出來,甚至有機會變成一篇短文。如此的思考及書寫過程,能幫助孩子仔細觀察、感受自己的情緒波動,也會提高孩子對於情緒的掌握及敏銳度。 徐老師這樣說 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練習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沮喪/難過…… 提醒孩子能幫助自己冷靜的方法提供孩子適當的選項:你需要媽媽抱你,還是去房間冷靜一下? 孩子配合引導時,給予鼓勵回饋明確告知孩子進步之處:你剛才有練習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媽咪覺得你做得很棒!像這樣,孩子便能透過每一次的練習,來強化大腦的情緒處理能力;而這些練習過程全得仰賴大人的重複提醒、耐心陪伴才能達成,所以大人自己要先有好情緒,孩子才能培養好情緒! 孩子被情緒綁架時的處理原則 爸媽蹲下來或坐在孩子身旁:使自己和孩子同高,看著孩子,同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肩膀、摟著孩子、牽著孩子的手,透過這些肢體動作及眼神發出「我懂、我想幫助你」的情感訊息,跟孩子的右腦搭上線。幫孩子說出當下的情緒和感受:例如我知道你的玩具被搶走很委屈/生氣、我知道你不能買玩具感覺很失望/傷心,藉由替孩子說出剛才發生的事件及情緒感受,不僅能同理孩子、讓孩子有被了解接納的感覺,更是教導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這也是情緒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 以同理且溫和的方式引導:當孩子感受到大人的關懷和同理,情緒自然會慢慢緩和下來,此時爸媽再從理性角度來引導孩子做適當的處理。例如:我知道你的玩具被搶走感到很委屈/生氣,但是打人沒辦法解決問題,我等你冷靜下來,我們一起去關心弟弟有沒有受傷;我知道你不能買玩具感覺很失望,你需要媽咪抱抱,還是想自己冷靜一下呢? 給予積極正向的鼓勵:假使孩子每次生氣就打人罵人,爸媽透過上述過程引導,讓孩子練習處理自己的情緒,結果哪怕孩子生氣時間只縮短了五分鐘,都值得爸媽在事後給予大大的鼓勵回饋:剛才你有試著幫助自己冷靜下來,爸爸覺得你做得很好!/剛才你有努力忍耐、控制自己,媽咪覺得你進步了!人類的大腦具可塑性,透過大人的回饋鼓勵,能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進步之處,下次面對同樣情況時,會更努力做得更好。(本文摘自/從心學教養/大好書屋)

「做自己」傷害他人?同理心也需進步

「做自己」傷害他人?同理心也需進步#同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五十歲之後,很多懸而未決的事都漸漸確定了,我知道自己將會在城市生活中「孤獨老」,而後也會「孤獨死」,但我並不懼怕孤獨,因此也不覺得這是一件悲慘的事。中年的我已經明白,人生難免一死,而在邁向終站之前,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致有太多遺憾,這才是重要的事。不能做自己 擁有再多別人羨慕的東西都不快樂曾經,我也是不快樂的。當我努力符合別人期望,去扮演另一個人的時候;當我把別人當成生存目標,忘卻了自己需求的時候;當我太渴望別人所擁有的東西,忽略了自己也有珍貴特質的時候。總而言之,當我不是我自己的時候,我就不快樂。一個人如果不能做自己,不管擁有多少別人羨慕的東西,不管爬到多高的地位,都不會快樂,因為那不屬於你,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於是,回首人生只感到空虛。做自己變得更好 同時更能體貼別人的需求「一個人想要『做自己』,就算傷害了別人也無所謂嗎?」每當我在臉書或是公開場合提到「做自己」,就會有人不以為然的質疑。我也覺得疑惑,「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洪水猛獸?忠於自己就一定會傷害別人嗎?為了不傷害別人,我們不能做自己,只好一輩子偽裝成另一個人,直到老後,壓抑的情緒一股腦爆發開來,憤怒、委屈、怨天尤人,成為一個可悲的老人。所謂「做自己」,就是不再為別人的期待而偽裝。但是,真正的自己,是否符合我的期望?我做了真正的我,能得到別人的接納與喜愛嗎?有時不只是別人,就連我們自己,也會對自身產生期待,如果真正的我,不夠完美,不討人喜歡,又該如何?要接受真正的自己,也是需要勇氣的。同時得相信,真實的自己比偽裝的那個人更好,更有存在的價值,更加可貴,更值得愛。我們想要變得更好,為了讓自己更好,我們不會任性,不會蠻橫無理。我們會更有同理心,更能體貼別人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保持個性,能發揮生來就具足的才能與潛力。當一個人決定做自己之後,做自己的時機就愈來愈多了。(本文摘自/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天下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