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水腫

右手無力、噁心想吐⋯婦患「腦癌」險奪命!醫揭腦疾「4徵兆」別輕忽

右手無力、噁心想吐⋯婦患「腦癌」險奪命!醫揭腦疾「4徵兆」別輕忽#腦水腫

一名55歲婦女今年過年前忽然發現右手無力,密集復健、服藥仍無改善,還進行了昂貴的頸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卻仍未見好轉,最後連右腳也跟著無力。求助無門下,來到羅東博愛醫院急診求助,院方安排腦部檢查竟發現顱內有浸潤性的腦瘤,週邊腦組織已出現水腫,腫瘤壓迫也造成腦壓上升,當時狀況並不樂觀。

清明登山旅遊 4撇步預防高山症

清明登山旅遊 4撇步預防高山症#腦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初次挑戰登山的葉小姐因沒有先服用預防性藥物,登山過程隨著海拔高度增加,導致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加劇,因此敗興而歸。清明連假即將到來,因全球武漢肺炎疫情蔓延,許多民眾取消出國旅遊,轉往國內戶外活動。想進行自然旅遊或有意挑戰高海拔地區旅遊的民眾,千萬要注意高海拔疾病可能帶來的危險。留意早期症狀 減少發病機率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出發前可根據以下四個撇步,依個人健康狀況,做好行前醫療諮詢,及服用高海拔疾病預防藥物,留意早期症狀,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安心玩平安歸。撇步1:行前就醫諮詢登山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但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下降,吸入的氧氣也隨之變少,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環境時,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疾病。尤其有慢性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病等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於行前4至6周,由醫師依其健康狀況,做專業風險評估或身體檢查,做好事前預防與開立備用藥品。 撇步2:就醫需告知相關病史高海拔疾病的預防或治療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用藥包含:acetazolamide、nifedipine、tadalafil、sildenafil、dexamethasone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遵醫囑指示用藥,相關用藥建議注意事項如下:1. Acetazolamide:為一種利尿劑,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及蠶豆症者不能使用。此藥物通常登山前一日開始服用,可預防急性高山症,並加速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服藥後可能發生會出現多尿、噁心、嘔吐、倦怠、周邊感覺異常(如臉頰、嘴唇、手腳異樣感)等不良反應。2. Nifedipine:有心因性休克病史的患者不能使用此種藥物。臨床上,此藥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狹心症,亦能預防發生高海拔肺水腫的機率。但需留意服用後可能有血壓下降、頭痛、心悸、熱潮紅及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3. Tadalafil、Sildenafil:這兩種藥物是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也常用於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但不可與預防及緩解心絞痛的硝酸鹽類藥品,或降血壓的甲型阻斷劑併用,以免出現嚴重的低血壓。此外,服用此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暈眩、臉潮紅等。4. Dexamethasone:屬於類固醇類藥物,可用於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但使用後無助於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服用後可能有高血糖、高血壓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反應。除非醫師指示,一般不建議連續服用超過7天,也不宜驟然停藥,避免症狀反彈發作。撇步3:放慢登山速度 低脂飲食除了用藥預防外,建議飲食盡量以低脂為主,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及吸菸、飲酒等行為;慢慢提高上升的高度,讓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放慢速度,注意保暖,隨時注意自身及同行隊友身體狀況,以降低高海拔疾病發生風險。撇步4:留意高海拔疾病早期症狀若登山時發生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超過一個以上症狀時,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一旦發生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時,病情或許已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此時若沒有妥善治療及處理,有致死的風險,有以上症狀宜及早下山就醫。 

機械式取栓可增成功率 少腦水腫機率

機械式取栓可增成功率 少腦水腫機率#腦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血管疾病」仍高居台灣人10大死因之第4名。中風防治有賴民眾的早期發現與及早就醫,因此台南市衛生局也推出了台語發音的「嘴歪臭奶呆、走路腳歪歪」這句口訣,幫助民眾快速記憶與方便判斷中風發生的可能主要症狀。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 需在發作3小時內施打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說,「腦血管疾病」的病人除部份為自發性腦出血外,仍以急性缺血性(梗塞性)腦中風為主要病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在急性期治療上,雖有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機會改善預後,但此一治療方式可應用的時間極為緊迫,僅能在發作後的3個小時內施打。病人到達醫院時常常已逼近施打的時限,因此各急救責任醫院無不為了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而設立許多緊急流程。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 非每個腦中風患者皆適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即使在時限內施打,仍有必須要考慮的風險與禁忌症,並非所有病人在時效內即可施打,例如曾有過出血性腦中風的病史者、近3個月內接受過開顱或脊椎手術者、近3個月內有另一次缺血性腦中風者,或是有凝血功能障礙者,皆屬於無法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病人族群。病人若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療效不佳或是無法接受施打,可能接著會發生嚴重腦水腫、顱內壓上升而意識昏迷等,嚴重者可能需要進一步接受顱骨切除減壓的開顱手術,甚至仍可能有生命危險。「機械式取栓」技術可增加治療成功率張哲肇醫師還說,為增加可治療的病人族群,改善中風病人的預後,許多臨床試驗不停的進行著。2015年起,陸續發表在知名期刊的幾個大型臨床試驗,顯示以支架進行取栓的血管內治療技術來打通大腦的大血管阻塞,可增加治療成功的機率,改善病人的預後,而且也因為使用取栓支架打通後,還可降低嚴重腦水腫發生機率,也因而降低嚴重中風病人的死亡率。機械式取栓 可適用於中風發作後6小時內更重要的是,此一治療技術將可接受治療的時間,延長到中風發作後的6小時內,好消息是健保署也順應國外最新的治療建議,自2017年2月1日起將「機械式取栓」用的支架與抽吸導管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不過,血管內治療技術需要有具相關技術認證的執行醫師,且醫院亦必須有可進行特殊檢查的儀器設備。 張哲肇醫師指出,目前「機械式取栓」的「血管內治療」技術,在國外臨床試驗中亦進展到了部份病人可接受治療的時間延長到16至24小時,也增加了許多發作時間超過6小時,如睡眠中發生中風病人,可以接受治療的機會。目前此一部份雖未有健保給付,但符合治療條件的病人,仍有改善預後與減低病情惡化的機會。

逾34歲、多胞胎產婦 當心這病上身

逾34歲、多胞胎產婦 當心這病上身#腦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胎盤是寶寶成長的重要關鍵,一但它的功能減退,就會造成胎兒缺血、營養不良,影響到腦部發育。對孕婦與胎兒影響最大的產科併發症就是「子癲前症」,而子癲前症,俗稱妊娠高血壓,是一種屬於胎盤功能不良的疾病,近5年來,子癲前症已是我國孕婦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發生率約為2-5%,全球每年有5萬名孕婦因子癲前症而死亡。胎盤功能減退 恐造成胎死腹中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表示,子癲前症一直是孕婦與胎兒的不定期炸彈,尤其是體重小於34周發生的早發型子癲前症,將可能造成胎死腹中、生長遲滯、胎盤剝離,甚至導致媽媽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狀況。早期篩檢才能降低發生率蘇怡寧醫師表示, 2012年美國子癲前症專家Dr. Howard Cuckle曾提出只要在懷孕16週前提早進行適當療程,能有效預防子癲前症發生,可降低80%以上的早發型子癲前症。孕婦只要於第一孕期(11-13週)進行抽血篩檢,就可以篩檢出80%早發型子癲前症。孕婦可在16周進行早期篩檢 避免不定時炸彈蘇怡寧醫師並特別指出,孕婦除了可在16週前進行早期篩檢,懷孕20周之後也有中晚期的子癲前症篩檢指標可以進行風險評估,預測在一個月內的發生率及其併發症的機會。對於子癲前症的預防,透過早期篩檢,才能早期防治,建議34歲以上高齡產婦、多胞胎妊娠、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病、或有家族有子癲前症病史者,可以提早進行風險評估。  

忽略耳鳴、臉麻 恐致腦水腫!

忽略耳鳴、臉麻 恐致腦水腫!#腦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聽神經瘤也是腦瘤的一種,在人體腦部的第8對腦部神經即為聽力神經,而聽神經瘤是長在小腦與橋腦所形成的夾角(CPA),約95%的聽神經瘤是屬於良性腫瘤,生長非常緩慢,臨床上的病例也不多,約只有10萬分之1。聽力短暫喪失 或暫時性失聰與重聽聽神經瘤有2種,第1種是偶爾發生型的聽神經瘤約佔95%,第2種叫神經纖維瘤增生第2型,也叫2側聽神經瘤疾病,病人在2側都長出聽神經瘤,治療起來很棘手,但這型僅佔少數。 以第1型偶爾發生型的聽神經瘤而言,當偶爾發生時的症狀,如聽力短暫的喪失或是暫時性失聰與重聽,初期病人常不在意,也不知如何,除了較嚴重時會影響日常言語聽力、暈眩或是耳鳴,甚至走路不穩,產生平衡失調,也會造成臉部麻木或疼痛等影響顏面神經甚至造成聽力喪失。聽神經瘤也會造成腦水腫、喪失平衡感病人初期常以為耳鳴或小毛病,直到症狀嚴重時去大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聽神經瘤,這時腫瘤可能長到2公分以上了,另外聽神經瘤的產生也會造成腦水腫情形,因為腦水腫可能壓迫到神經而喪失平衡感等的症狀,若不治療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傳統手術 50%機率造成顏面神經失調聽神經瘤一般在治療上有傳統的顯微手術、伽碼刀與電腦刀,但由於聽神經瘤在傳統手術開顱會有約50%機率造成顏面神經失調、腦脊髓液漏及腦水腫的風險,電腦刀可以直接用高能量的放射線,經立體定位精準的針對聽神經瘤部位射殺腫瘤細胞,所以可大幅降低開刀風險,使用電腦刀治療,90%的腫瘤都能夠獲得控制或變小。

高壓氧治療對腦傷的影響

高壓氧治療對腦傷的影響#腦水腫

腦傷所造成的缺氧性腦病變,與腦中風有些許不同,特別是遭受嚴重性傷害影響到血壓、心跳,並出現呼吸中止現象,經過高級急救復甦術(ACLS)而恢復生命現象者,由於缺血和缺氧造成的腦病變屬廣泛性,而非像腦中風的型態有特定血管分佈,所以,複雜度和嚴重度都相對提高,但其共通性就是在急性期均會造成腦水腫;許多的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均證實適當的高壓氧治療,可以明顯的降低腦壓,並可藉由提高血液的氧氣濃度,使血管收縮,達到減輕組織水腫的目的;同時,由於含氧量高的血液,可經循環帶至缺氧部位,進而改善組織的缺氧狀況,提昇腦細胞的代謝功能,阻斷腦細胞因缺氧誘發一連串的負面效應,這是高壓氧治療對於急性期腦傷可以提供的幫忙。但病人是否真的合適接受治療,還是必須評估病人的實際狀況、醫院高壓艙的設備是否符合需求,包括呼吸機、生理監測器等;如在多人艙進行,醫護人員必須陪同進艙,以隨時掌握病人的情況。倘若病人在急性期無法接受治療,只要等待病人狀況穩定之後,仍可施予高壓氧治療,而此時降腦壓及改善組織水腫的作用就沒有如急性期那麼明顯和重要了。新店耕莘醫院 陳紹原醫師表示,由於腦傷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之一是癲癇症,這也成為醫師在考量病人是否可以接受高壓氧治療的重要因素。最主要係因為此時雖然腦細胞處於缺氧的狀態,但因受傷之後,部分細胞受到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的影響而變得不穩定,如在過多的氧氣刺激之下,因為過量的氧游離基產生而造成不正常的放電導致抽搐;假使病人在決定接受高壓氧之前就出現癲癇症狀,則要考量抽搐的程度及藥物控制的情形,來決定是否給予治療。即便病人沒有上述的情形,為了降低抽搐發生的風險(oxygenseizure),一般會給予較低的壓力和較短的時間(通常為二個絶對大氣壓、一個小時)。利用高壓氧來治療腦傷,成效應該是明顯可見的,不過,由於需要考量的因素甚多,唯有在經由專業醫師審慎地評估之後,並考量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發揮它的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