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

不是只有瘋狂才是勇敢 甘於平凡的勇氣

不是只有瘋狂才是勇敢 甘於平凡的勇氣#勇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你是不是常猶豫著,好想不顧一切地去做點瘋狂的事情,實踐精彩的人生,好讓此生不留遺憾;但又覺得不切實際,也沒那麼有把握,不如過著平凡的日子?沒做點不一樣的事 怕以後會後悔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表示,任教第一年的畢業學生回來找我。一轉眼,研究所就快畢業了。「我在想,是不是畢業後,先出國去打工度假個一年,再回來找工作。」「很好呀!趁還沒工作與婚姻之前,出去闖一闖,應該很有意義!」「不過,我很猶豫,」她說,「在我們這一行,晚了一年,很可能就卡不到位了,我蠻擔心會因此錯過不錯的工作機會。」我記得,她非常熱愛自己目前鑽研的領域。我問她想出國打工度假的原因,她眼神發亮地告訴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這麼做。我想,我也該趁年輕去做點特別的事,看看不一樣的人生風景,累積不一樣的人生經驗吧!」「可是……」她低下頭,低聲地說:「其實我也沒有這麼想出去啦!只是覺得不做點什麼不一樣的事,好像很可惜,又怕以後會後悔。別人都有嘗試,我卻沒有。」原來,她正掙扎於要老老實實地去找份工作,展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還是趁青春年少到地球的彼端闖一闖。前者是她一直以來的打算,後者則是害怕不做會後悔,但實際上也沒這麼想做的事情。在這個鼓勵年輕人勇敢冒險的年代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表示,這是一個鼓勵年輕人築夢、追夢與挑戰自我的年代。名人的勵志故事總要人走出舒適圈,勇於挑戰,創造絢爛的人生體驗。這些名人在受到眾人注目之前,都是些平凡人,卻能首開先河,創造出不平凡的故事,諸如邊玩邊賺錢、壯遊世界、國際志工、偏鄉服務……等事蹟,多麼吸引人呀!挑起了眾多平凡年輕人心中那不安分的神經。於是,越來越多年輕的孩子在學業告一段落,甚至求學途中,紛紛大膽嘗試那些不平凡的事情,此起彼落,蔚為風尚。他們暫時將就業、婚姻等人生任務擱下,甚至不惜與父母反目,也要為充實自己的人生冒險一次。會不會只是從眾心態作祟誰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他們肯冒險、勇於嘗試;有理想,有抱負,更能獨當一面,自我決定,自我負責。他們能打破傳統框架,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而大膽行動。不過,也有些孩子,並沒有認真地想過—從事這些看似不平凡的事情,究竟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什麼意義。他們可能只是還沒玩夠,或者逃避就業壓力,或者不想那麼快進入責任重大卻又索然無味的成人世界。更有些人,只是因為一種「大家都這麼做,我也不能例外」的從眾心態作祟,便決定起而效尤;然而內心卻不是這麼充滿熱情,甚至不一定喜歡這些所謂不平凡的事情。為什麼要從眾?因為內心空洞。於是透過仿效與認同那些勇敢挑戰自我的楷模行為,想像自己變成他們之後,心靈就豐足圓滿了。然而,事實上,只是緣木求魚罷了。甘於平凡的勇氣在這個極力鼓吹人們去創造精彩人生,以及踏上挑戰未知之旅已成為時尚與流行的年代,能不能,讓我們保有一個選項是「甘於平凡」?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表示,阿德勒心理學裡有個重要概念就是「甘於平凡的勇氣」。「甘於平凡」不為別的,就只是想平平凡凡地做好相當一般的事情,在平凡中過著心裡安適的生活,不必去羨慕任何人。找份穩定的工作,薪水夠用就好;過著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上班認真工作,下班陪伴家人,看看電視、閱讀書報;週休二日找三五好友聚聚聊聊,或與家人到郊外踏青。不必有顯赫的頭銜,不必有驚天動地的成就,就在平凡的日復一日之中,度過一生。不同的生活選擇有著不同的個人意義生活方式是一種選擇,沒有最完美的,卻只有最適合個人的。精彩絢爛也好,平凡樸實也好,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我在思考的是,當我們為孩子秀出一則又一則的名人典範,鼓勵孩子勇敢築夢、追夢與挑戰自我,好為人生寫下不平凡的故事而不枉此生時;可不可以,也讓孩子們知道,還有一種選項是「甘於平凡」?當人們都瘋狂地做著那些看似不平凡的事情時,能夠甘於平凡,或許也是一種勇氣的展現。

建立自我價值 快從勇氣心理學入門

建立自我價值 快從勇氣心理學入門#勇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阿德勒心理學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給予勇氣」,甚至還因此被稱為「給予勇氣的心理學」或「勇氣心理學」。我在最後一章也會提到阿德勒勇氣整理術的最終目標,就是帶給家人與他人勇氣,也就是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活力。而如果想要給予他人勇氣,首先必須給予自己勇氣。實現理想的自我從給自己勇氣開始給自己愈多勇氣,就愈能順利根據前面所提到阿德勒心理學的五個理論,完成不焦躁的整理,進而接受真正的自己、改善人際關係,變得富足而幸福,實現理想的自我。這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絕不是件困難的事。簡單地說,就是「成為自己的朋友」。請你用下面這些心態與自己相處。• 不要只在乎「沒有做到」的事情,而要把焦點放在「已經做到」的事情上。• 即使做得不完美,也要肯定自己的努力。• 不要在乎「整理的結果」,而是重視「努力的過程」。• 無論是「舒服」還是「不舒服」,都不要予以否定,要完全接納自己的情緒。從細微小事尋找自己的優點除此之外,不管是完成多細微的小事,都不要吝惜愉快地告訴自己:「沒問題!」、「愈來愈好了喔!」、「做得好!」如此一來,這些小小的自信自然就會在心中萌芽、成長,最終匯集為「克服困難的活力」。只要成為自己最有力的夥伴,不管在原本以為自己多麼無用的日子裡,也一定會發現自己值得稱讚、誇獎的行動。這些日積月累的成功體驗,是讓一個人持續改善的重要動力。舉例來說,像我這樣的家庭主婦,不管每一天看似多麼無所事事,也必定會完成什麼事,譬如:幫孩子摺衣服襪子、倒垃圾、幫老公整理領帶,或擦桌子等等。這些理所當然的日常舉動很容易被忽視,但這才是最需被關注、最需要不斷自我激勵的事情。光是這樣,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給予勇氣」了。我剛開始實踐阿德勒整理術時,會在睡前專心尋找自己的優點,以及自我鼓勵「做得好」的事情。常給自己信心 可建立自我價值感 像是:「我把筆放回原位了呢!」、「我把衣服摺好了喔!」、「我把當季的家飾品擺出來了。」、「我把折價券整理好了。」我每天肯定自己的,都是這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情。但不可思議的是,當我這麼做之後,自然便開始湧現出「好,我明天也要好好整理!」的動力。現在,我的這種做法已經超越了整理的範圍,甚至也感染給孩子,我們每天都會玩「今天做得好」的遊戲,互相詢問彼此:「今天做到的事情、做得好的事情是什麼呢?」在你進入夢鄉前,想的是「唉!今天又一事無成......」,還是「今天很努力,真的很棒!」呢?哪種狀態的睡眠品質比較好,大家可想而知。透過鼓勵,給自己信心,建立自我價值感,相信隔天你一睜開眼,就一定能馬上感受到「美好快樂的一天即將展開」這樣充滿積極而正向的能量。(本文摘自/阿德勒勇氣整理術/時報出版) 

放棄的勇氣

放棄的勇氣#勇氣

什麼是放棄的勇氣?是放棄很難?需要勇氣?還是勇氣不夠的人,只能放棄?這本書談了我很多過去奇奇怪怪的經歷,但並不是我的自傳;嚴格說起來,我是以一個十多年在大學研究所授課的教學心態,來寫這本我口中的「放棄教科書」。我今年五十了。因為過去幾十年有太多迥異於我人生規劃中的事情發生在身上,我因此有了比別人更多更豐富的職場履歷。從去年起,我在多場海內外的演講邀約中,談起我這些特殊工作經歷,無不讓人嘖嘖稱奇。想來也還真令我自己感到意外──我出過唱片、走過伸展台;做過教授、出過書;做過導遊、空少,還當過記者、主播;選上立委、當上導演,還辦過國際影展擔任主席;這一路上所歷經過的旅程,按照一個我老外友人的說法:「全世界沒有第二個人!」如果你問我是怎麼辦到的,我大概也很難有完整的回答──是歷經了人生多次失敗後,所培養出的靱性?還是我天生瀟灑個性使然,面對抉擇總能從死胡同中脫困?抑或是心臟大顆、賭性堅強,願意挑戰不可能的基因使然?我不知道,或許都有可能吧!我僅能說的較清晰脈絡是:當我在人生中碰到每一次重大失敗時,我的轉念比別人快;或是說,每次當別人在欽羨我的成績時,我一次又一次選擇放棄,跌破眾人眼鏡,卻反而換了更好的天空。十八歲那年我放棄重考跑去唸三專;二十五歲那年我放棄美商空少工作出國唸書;三十歲那年我放棄主播工作再次赴美深造;三十五歲那年我放棄媒體優渥待遇𨍭去從政;四十六歲那年我放棄公職投入科技創新懷抱。在做這些決定時,每每有人笑我愚蠢,但我從不動搖,堅持走自己的路,反而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我到底是對?還是傻?是的,我沒有答案。失敗和成功本來就是一線之隔;失敗了不放棄,的確有機會成功;但成功了還放棄,或許,就需要更多的智慧了!我不敢說我是成功,但我勇敢面對我的失敗;我不敢說我有智慧,但我願意分享我所擁有敢放棄的勇氣!這本書要向所有的年輕人致意,因為,有你們,世界會更好,地球會更強!我能做的,就是提供多些過來人的點滴經驗,讓年輕的力量,早日改變世界!(本文摘自/放棄的勇氣/時報出版)

樂閱讀/鼓起勇氣改變 能帶來好品味

樂閱讀/鼓起勇氣改變 能帶來好品味#勇氣

我並不是說你得和許多人失和,才能磨練品味。只是,這樣的心理準備有時候是必要的。我覺得,勇氣非常重要。如果你覺得自己得抓住什麼東西才行,得待在伸手就找得到人的地方才行,你就永遠當不成品味好的人。如果你認真地想改變什麼,就必須要有待在漆黑之中的勇氣,在看不見立足點的地方,一躍而下。「再一公尺左右,腳應該碰得到地」,在這種地方往下跳,一點意義都沒有。如果你沒有勇氣從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的地方,毅然決然一躍而下,那麼什麼都不會改變。雖說如此,我並沒有把自己逼得走投無路、或是嚴重打擊自己的癖好。只是期盼自己能夠隨時抱持勇氣,在關鍵時刻,無論從多高的地方,都敢一躍而下。機會是非常公平的。然而,能不能察覺「現在正是機會」,並且立即親自回應這個機會,就端看一個人的勇氣了。例如,你非常崇拜的人走過你的眼前。這是一個你難得可以和他攀談的絕佳機會,或許你還能和他成為朋友,你會心想「啊,不可能的啦」,然後眼睜睜地看著他離去;或是會大膽地和他打聲招呼,就看你的勇氣和決心了吧。光是這樣,你或許就能發生某些改變呢!出乎意料地,人們總是錯失機會。事實上,24小時,而且是每一天,機會都公平地造訪人們。在這個時候,你能不能鼓起勇氣從高處躍下,實際上大大關乎著你的人生。重要的是你即刻回應的能力。(本文作者/松浦彌太郎)(摘自/品味入門/天下雜誌出版)

23位生命小鬥士用愛與勇氣和家人攜手超越困境

23位生命小鬥士用愛與勇氣和家人攜手超越困境#勇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扶基金會今(31)日上午10點,在台北國軍英雄館凱旋廳舉辦「102年全國自強兒童表揚」。獲選的23位名自強兒童,是從家扶目前扶助5萬多名經濟弱勢的兒童及少年中選拔出具友愛孝悌、勤奮向學、不畏逆境或學業才藝優異美德者,有13位孩子來自單親家庭,6名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有的雖然雙親,家中大人卻失去工作能力。雖然生命遭逢困境,但他們展現出捨我其誰的積極態度,以無比的勇氣和家人一起越過生命困境。有的煮麵外送、曬草藥、劈柴就為減輕父母或阿公阿嬤的負擔;有的照顧病重長輩,幫忙他們洗澡、換尿片處處無微不至。這些孩子體恤家中大人的辛勞,小小年就主動遞補家庭中空缺的成人角色,孝行令人動容。兒童局長張秀鴛連續多年出席家扶基金會自強兒童表揚,每次看到這些小小年紀就為生活而奔波、或為疾病而奮鬥不懈的孩子,心理有很多不捨,故每年都親自為這些不凡的兒童少年加油打氣,勉勵他們持續保有逆境向上的毅力和美德,並期望這些正向的精神,能夠傳遞給更多同齡的孩子們。知名歌手蕭煌奇,特別錄音鼓勵自強兒童們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要失去面對生命的勇氣,鼓勵孩子們向前直闖,活出精彩的人生。最後,全體自強兒童一起合唱「逆風飛翔」為自己打氣、為彼此加油,即使碰到挫折也不要害怕受傷、要努力乘著夢想往前飛。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今天表揚的23名同學,不管是幫忙分攤照護工作、分擔家庭經濟重任及勇敢面對病痛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堅忍的生命力,即使面對生命逆境,他們表現出的樂觀、上進以及堅忍,不僅足做為所有兒童的表率;他們展現的不凡勇氣與精神,也讓所有的大人感到敬佩。也期許台灣民眾持續關注台灣弱勢族群現況,讓每一位孩子不因逆境失去向上的勇氣,鼓勵每個孩子勇敢飛翔,朝自己的夢想前進!

人生五大遺憾!沒勇氣、不快樂都上榜

人生五大遺憾!沒勇氣、不快樂都上榜#勇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誰不想無悔過一生?多年前一本暢銷小說裡,莫瑞教授告訴米奇「學會死亡,你就知道如何活著」。人難道能起死回生?其實重點在於「知道如何活著」,沒有遺憾。澳洲知名部落客、詞曲創作者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在追尋生命意義的旅途中,成為一位居家照護者,她將陪伴臨終病人的經驗發表於部落格,整理出臨終者生命中最大的五個遺憾,包括「沒有勇氣過自己要的生活」以及「希望活得更快樂」都是榜上名單。你是否感覺到死亡的陰影逼近,但卻一如往常般陷在日常生活的困局裡,覺得人生充滿無奈、挫折,和不知所為何事的困惑?布朗妮‧維爾在銀行業工作多年,她深知這是社會公認的「好工作」,可是她始終知道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以無經驗的新手身分成為了居家看護,並且直接接觸安寧療護,開展了她生命的志業。天生具備良好「傾聽與溝通」能力的她,總能讓客戶們安心愉悅,甚至願意對她說出不願對家人敘說的心事,吐露了一生當中內心最大的五個遺憾;分別是我希望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希望這輩子沒有這麼賣命工作、希望能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希望與朋友經常保持聯繫、希望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令人驚訝的是,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特的生命史,而這些遺憾看起來卻都高度一致,但人們卻一再重蹈覆轍,過著不斷製造遺憾的生活。因此,布朗妮對讀者喊話,不要成為人生的過客,不要害怕未知的緣分,因為生命自有其出口。

視障者非弱者 協力車環台展現勇氣

視障者非弱者 協力車環台展現勇氣#勇氣

一項由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與國際蘭馨交流協會中華民國總會暨全省25分會共同主辦,為期11天的「看見希望路口-100年視障協力車環台」活動,於11月29日下午4時平安順利回到出發地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完成1050公里不可能的挑戰路程。行政院體委會主委戴遐齡於12月9日接見這群完成「看見希望路口-100年視障協力車環台」活動的勇士,分享他們的成果,並致贈送紀念品嘉許他們。戴主委贊許這群不屈不撓的勇士,把阿甘精神發揮到極致,是我們的標杆與學習的榜樣。此次共有6男4女10名視障選手參加,年齡從20歲到50歲不等,以逆時方向繞行台灣一圈。出發當天下午就遇到強大風雨的考驗,雖然路面濕滑、人人都全身濕透,但沒有一個人放棄,仍勇往直前;第六天挑戰南迴公路最高點「壽卡」,32.5公里的上坡路段,都沒有把他們嚇倒,更沒有把他們打倒,他們憑藉著堅忍的勇氣與毅力,終於登上高峰。第一次要騎乘協力車11天,對教練及視障朋友來說都是一大考驗,雖然大家已做了最好的準備,但實際上場後才知道,這是一場體力與耐力之外,更需要是堅持的挑戰。要面對強風、大雨、太陽,還要面對身體的不適「疲累、屁股起泡、破皮」等,若沒有強烈的堅持,是無法完成的,他們的精神令人感佩。這次主辦的國際蘭馨交流協會中華民國總會,在創會總監蔡鈴蘭總監擔任總團長,現任總監陳程錦雲總監擔任副團長,以及全台二十五個分會的配合之下,充分發揮了蘭馨精神。蘭馨的宗旨是要改善婦女與女孩的生活。這次看到參與視障協力車環台的十位選手中,其中有四位是視障的女選手,有大學生、也有社會人士。教練群中,也有女學生、職業婦女,要肩負起照顧女選手的重責大任。蘭馨協會在各縣市中組成支援團隊,在各個縣市中提供點心、水果、餐點,給大家加油打氣,更讓選手、教練們感受到難忘的人情味。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張文彥理事長表示,視障朋友不是弱者,而是勇者,這是一次成功的環台之旅,希望爾後每年都能帶領更多的視障朋友來築夢,更希望明年態帶領視障朋友到大陸去挑戰。

寵物不是「米蟲」 牠能提升飼主情緒與健康

寵物不是「米蟲」 牠能提升飼主情緒與健康#勇氣

美國知名醫療網站WebMD上的文章指出,美國寵物用品製造協會表示,這幾年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在7,110萬個美國家庭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家庭至少養一種寵物。美國邁阿密大學和聖路易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一項新研究,養寵物有助於提升飼主情緒也使飼主更健康,研究人員針對三項研究結果指出,有養寵物的人自尊心比較強、比較不孤獨、擁有更健康的身體、更認真且活潑外向、較有勇氣去面對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過去許多研究,主要都集中在飼養寵物對飼主的健康危害上,不過現在有許多證據表示,寵物其實對飼主心理和身理上的生活有幫助,還可作為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美國邁阿密大學Allen R. McConnell博士表示,有養寵物的人無論在成果上或個體表現上,都比沒有養寵物的人來的好,且飼主與寵物之間的關係,並不影響飼主與其他人的社交關係。此項研究共有370人參加,在第一項研究裡從217人的回答中,調查那些有養狗與沒有養狗的人在人格類型、忠誠度、以及成就方面有何差異,在第二項研究中,從56位狗飼主去了解,當他們的狗被認為能滿足社會需求時,是否覺得受益良多,第三項研究要求96位擁有寵物的大學生,寫下他們在社會中遭到困難的時間點與感受,結果發現他們最深刻的感受是,當他們在社會上遭到困難時,他們的寵物有幫助他們處理情緒的功能,因此容易在各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幫寵物取個好名 讓牠們更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29想讓寵物更健康 獸醫師:別餵食巧克力、海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38別以為狗狗只想著玩 牠們也會憂鬱的http://www.uho.com.tw/pets.asp?aid=1206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