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炎

新型心臟幫浦 搶奪先機 拯救急性心臟衰竭合併心因性休克病患

新型心臟幫浦 搶奪先機 拯救急性心臟衰竭合併心因性休克病患#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臟衰竭合併心因性休克具高致死率,其中急性心肌炎及心肌病變常因事發突然,且影響青壯年患者,若無快速正確的診斷及即時的治療,會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臺大醫院致力於重症患者的治療,於2022年引進了新型心臟幫浦,除了高風險的冠狀動脈心臟病介入治療,近期也成功將一位急性心肌炎及一位急性心肌病變合併心因性休克患者從鬼門關拉回。 急性心肌炎多是因為病毒感染,引發身體免疫反應,攻擊心臟,造成心臟受損 由於此疾病來的猛烈,常會讓病人的心臟功能大幅降低,造成全身供養/氧降低,導致病人發展出多重器官衰竭;章魚壺心肌症多為生理或情緒壓力引起之短暫性心肌病變,少數的病人會進展到心因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過往這些病人狀況危急時,只能以葉克膜支持循環幫助病人度過難關,但可能導致心臟功能進一步惡化。臺大醫院近期引進的新型心臟幫浦可作為病人治療的新選項,除了提供心臟有力的支持,也能降低心臟的負擔,加速心臟的修復跟復原。 (案例一)薛小姐於5月初,準備搭火車返鄉,途中近乎昏厥,因此在桃園下車轉至當地醫院求診,因情況危急,快速轉診至臺大醫院求助,經本院心臟內科團隊評估,高度懷疑罹患急性心肌炎,其狀況可能會急速惡化,因此除了安排緊急心肌切片,並跟家屬討論新型心臟幫浦的使用,並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後續心肌炎確如預期使病人的心臟功能急速惡化,但由於臺大醫院妥善的治療,病人病況惡化過程中並未感受明顯的呼吸窘迫,因此也無氣管內管插管使用呼吸器的需求,治療5天即順利移除新型心臟幫浦,病人後續心臟功能恢復穩定,住院治療11天後即出院,目前已回復正常生活。 (案例二)朱小姐於10月底,在慶生會隔天,發生胸痛、呼吸喘,先前往他院求診,由於情況較為複雜,迅速轉診至臺大醫院求助,經本院心臟內科團隊評估,診斷為章魚壺心肌病變,雖給予藥物及支持性療法,然朱小姐的狀況急速惡化,隔日因心因性休克導致多重器官衰竭,經加護病房團隊評估,並與家屬充分 討論,迅速置放新型心臟幫浦給予心臟及循環的支持,治療5天即順利移除,病人後續心臟功能恢復穩定,並接受多團隊的照顧,住院治療1個月後出院,目前已回復正常生活。 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教授指出,急性心臟衰竭的病人若未做適切的處理,造成的問題會是不可逆的身體損傷,甚至死亡。本院於2022年引進新型心臟幫浦後,已在多位心臟衰竭合併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人,於心導管介入治療時輔助病人心臟功能,協助完成治療,目前接受治療的病人,術後恢復都極為良好。急性心肌炎及心肌病變跟急性心肌梗塞一樣,其治療講求即時性和適切性,新型心臟幫浦除了給予循環功能支持,與葉克膜相比,更可同時減少心臟的負荷,縮減病人心臟復原時間,也才能讓薛小姐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迅速恢復。此外,新型心臟幫浦使用的導管管徑比葉克膜的管路小,術後可以快速止血,僅留下一側鼠蹊部約0.5公分寬的傷口,進而減少下肢血管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加速病人復原。在醫學快速發展的現今,臺大醫院將持續努力提供病人更完善且安全的治療,以提升病患福祉。

走路就喘勿輕忽 累喘腫恐是心臟衰竭

走路就喘勿輕忽 累喘腫恐是心臟衰竭#急性心肌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今年46歲的陳先生,去年11月開始發覺胸口悶、只要一走路就會呼吸困難、全身無力,他坐著喘、躺著也喘,尤其是睡覺時老是覺得枕頭睡了很不舒服,讓他全身痠痛又胸悶,把枕頭墊高之後才有比較好一點。今年2月,陳先生實在是喘得受不了才掛急診,檢查後才發現是自體免疫血管炎併發「急性心肌炎」,導致心臟衰竭。當時劉維新醫師判定陳先生為末期心衰竭,情況相當危急,甚至一度考慮接受換心治療。所幸在心臟衰竭團隊的照顧下,不僅配合藥物治療、水分控制、每日監測體重、血壓、心跳及記錄數值,並積極接受心臟復健以及藥物、飲食控制。半年後,陳的心臟功能從原先的17%恢復至48%,走路運動也能超過30分鐘以上,甚至還能出國旅遊了!累、喘、腫為心臟衰竭常見症狀有「心臟癌症」之稱的心臟衰竭,以往會認為是「心臟無力」,但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劉維新醫師說,心臟衰竭常見症狀包括容易累、喘、腫等,由於症狀與其他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因此延誤黃金治療時間。劉維新表示,「心臟就像馬達,推動血液到全身再流回心臟,當馬達的馬力不夠、無法順利推動血液時,就是心臟衰竭。」如果發現自己「噓累累、祙喘氣、腳腫腫、躺不平,咳不停」,在日常生活中若爬樓梯沒爬幾階就覺得喘、常常覺得疲累、下肢水腫等,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輕微的心臟衰竭可透過藥物、調整生活型態來治療;嚴重的病人當心臟功能持續下降,則必須接受外科手術。治療重度心臟衰竭除藥物外,還包含機械性循環輔助系統,如主動脈氣球幫浦、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心室輔助器,前二者屬於短期支持系統,可提供一個月內的心臟或心肺功能救助,而短效型、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則提供短期或長期的支持。至於末期心衰竭,藥物治療和機械性循環輔助系統都無效時,心臟移植是唯一的方法。心臟衰竭病患 每日鹽分攝取不超過3.5公克要有效扭轉心臟衰竭病情,除了積極接受心臟衰竭藥物治療、配合醫囑及定期回診外,還需嚴格控制飲食的水分及鹽份。鄭穎倢營養師表示,建議心臟衰竭的病人包含開水、藥水、飲料、湯汁等平時會攝取水份在內,每日飲水量不超過1500毫升外,同時也要減少鹽分攝取。一般健康成人每日攝取鹽分6公克;心臟衰竭患者最好每日鹽分攝取不超過3.5公克,鄭穎倢營養師建議病友,烹調食物鹽分一律減半,少用調味料,以天然食材取代人工調味,以免因食入過多鹽分,讓體內排水功能變差,且低鈉飲食還可改善口渴感覺。心臟衰竭牽涉許多共病,是相當複雜的疾病,劉維新醫師強調,對於心臟衰竭患者而言,「積極接受治療等同於保養自己的心臟」,建議心臟衰竭的病人要適度運動,每天量體重和血壓,注意飲食,少鹽少油少糖,定期回診追蹤及服用藥物,可避免心臟衰竭症狀惡化,也能延長壽命,就不會讓生命隨時倒塌。

感冒後越來越喘 切片確診急性心肌炎

感冒後越來越喘 切片確診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5歲的Poli(化名)1、2週前發燒、全身肌肉痠痛、咳嗽、喉嚨痛,感冒症狀隨著時間過去已逐漸改善,但卻感到越來越喘,於是到急診就醫。急診醫師初步檢查發現心臟擴大、心臟收縮功能嚴重下降,照會心臟科醫師後,高度懷疑是「急性心肌炎」。病情在數小時內快速惡化,經緊急插管維持呼吸、並安裝葉克膜維持心肺功能。心臟科醫師為病人進行心導管檢查,檢查結果確認不是急性冠心症,檢查過程中一併做心肌切片送病理檢查,經病理科醫師確診為「急性心肌炎」。病人經藥物治療及葉克膜體外循環維生器的支持,心臟逐漸恢復功能,住院多日後,平安出院並返回工作崗位。「心肌切片」經病理檢查 糾出疾病成因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劉聖甫表示,心肌切片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提供臨床醫師正確診斷的方法,也為病患提供適當治療處置的依據。心肌切片就是在心臟肌肉做切片,臨床實務用微小的細夾,取0.5至1立方毫米橢圓形大小的肌絲。切片在心臟內壁上執行時,並不是切一片肉,較像是採樣。心肌切片是一項侵入性的檢查,能提供心臟肌肉病變的重要訊息,藉由切片組織的病理結果,可提供臨床醫師以下幾項訊息:(1)心臟衰竭可能的病生理成因、(2)心肌病變的病生理成因、(3)心肌炎的確認診斷、(4)心臟腫瘤的病理學分類、(5)心臟移植後的免疫排斥現象。檢查仍有其風險 包括疼痛不適、過敏等劉聖甫醫師提醒,心肌切片有其檢查風險,常見合併症包括:穿刺處的疼痛或不適感、出血或血腫、心包膜積液或心包膜填塞、房室傳導阻塞需永久性心律節律器置放、氣胸、血胸、肺栓塞、中風、死亡,以及顯影劑所產生的程度不一的過敏反應,如身體發熱、噁心、嘔吐、皮膚紅疹、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氣喘、頭腫脹、支氣管攣縮,甚至休克猝死。劉聖甫醫師表示,,合併症發生的機率與嚴重度,視病人本身身體好壞、疾病嚴重度而有不同。近年來,因臨床醫師的技術逐漸純熟及醫療儀器日益科技化,已可將合併症發生率減至最低。當醫師建議做此項侵入性檢查時,通常表示病人的心臟疾病有一定的嚴重程度。建議民眾可充分與醫師討論並配合醫療團隊,才能得到最適切的治療和照護,重拾健康。

感冒久未痊癒 小心急性心肌炎找上身

感冒久未痊癒 小心急性心肌炎找上身#急性心肌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炎熱的夏天,進進出出冷氣房很容易被感冒找上身,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一般的感冒就可以痊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謝志民醫師提醒,感冒好幾週都沒有痊癒,甚至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的人,小心引發急性心肌炎,要盡快尋求醫生協助,不可以當成一般感冒治療。謝志民表示,最近仁愛院區有兩位青年病患,感冒長達二至三週,卻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的狀況,經過心臟超音波發現左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醫師強烈懷疑是急性心肌炎併心衰竭。甚至其中一位病患,在騎車時發生嚴重的心律不整,導致昏迷,幸好多虧同車的家人和救護人員及時搶救,才幸運存活。心肌炎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感染,而罹患病毒感染的機會很多,大多數不會引發心肌炎,往往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時容易發病。謝志民提醒,心肌炎的病情瞬息萬變,就算是專業醫師也未必能夠確切掌握,假如民眾有感冒或腸胃炎,甚至出現胸痛或氣促等症狀,不可忽視應盡早就醫。感染心肌炎的早期,會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腹瀉等呼吸道或腸胃道等感染症狀,可能出現心悸、胸痛、氣促、紫紺、浮腫。嚴重時會突發心律不整,就會造成腦缺氧昏迷,甚至猝死。因此當急性期恢復後,仍可能留下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的擴張性心肌病變後遺症。謝志民提醒民眾,一般急性心肌炎的治療,休息相當重要,如果身體一直處於活動和疲勞的狀態,病情會更加嚴重。假如民眾於感冒或腸胃炎病程中,發現胸痛或氣促等症狀,不可輕忽應立及早就醫,若能及時發現重症癥兆,針對已發生的病況治療,或可增加復原機會。

感冒久不癒 當心急性心肌炎上身

感冒久不癒 當心急性心肌炎上身#急性心肌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雖然是夏天,不過感冒確實是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的疾病,尤其夏天,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也可能遭受來自同事或家人的傳染,一般感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即可緩解,不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謝志民表示,少數感冒數週都未痊癒者要當心了,可能會發生急性心肌炎,若感冒久不癒應儘早就醫。謝志民主任指出,心肌炎較常發生於小兒,然而大人也偶可發現。感染的早期,大多表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腹瀉等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症狀。繼而出現心悸、胸痛、氣促、紫紺、浮腫等症狀。突發心律不整時,可造成腦缺氧昏迷或猝死。由急性期恢復後,仍可能留下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的擴張性心肌病變後遺症。近日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即收治兩名感冒二~三週青年病人,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從心臟超音波皆發現左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強烈懷疑急性心肌炎併心衰竭。其中一位病人甚至於騎車時發生嚴重心律不整而昏迷,依賴同車家人和救護人員及時施救幸運存活。謝志民主任指出,急性心肌炎的一般治療、休息相當重要,因為活動和疲勞可能使病情加重。藥物方面,則以控制心衰竭症狀、搶救心源性休克以及糾正嚴重心律不整為主。心肌炎的病情瞬息萬變,即使專業醫師也未必能夠確切掌握。謝志民提醒,民眾於感冒或腸胃炎病程中,發現胸痛或氣促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