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

閱讀很重要 童書選擇應依年齡分級!

閱讀很重要 童書選擇應依年齡分級!#童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選擇一本符合孩子發展年齡的童書,不但可以增進孩子語言發展,互動過程增進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緊密的親子關係及正向的讀寫經驗。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不同的童書,王亦群語言職能治療師提供幾個小秘訣,幫助父母們選擇適合孩子的童書。1-2歲開始孩子在1歲之前使用觸覺和聽覺學習較多,可以選擇感官布書、有聲音效果的繪本或是色彩鮮艷的立體繪本等,2歲開始高度使用視覺學習,可挑選圖片細節或明顯呈現對比落差的視覺繪本,共讀時建議家長運用「媽媽語」和孩子互動,讓孩子能跟著學習簡單且常用的詞彙。2-3歲開始孩子在此階段進入「語言爆炸期」,詞彙和語句慢慢變多了,使用繪本時可以搭配小遊戲(紙筆活動、黏貼遊戲、手指謠)、扮家家酒等活動,創造更有趣更豐富的語言情境,提升孩子參與度和學習較多的詞彙,組合成簡單句(蟲蟲吃蘋果、葡萄被吃掉了)。3-5歲開始孩子在此階段開始發展描述事件、看圖說故事的能力,尤其4歲之後對孩子語言精熟度建立是很重要的,可以挑選有重複性句型或功能性詞彙多一點的繪本,鼓勵孩子看著圖片來說故事,引導孩子使用較為完整的語句表達想法。5歲之後可以透過預測或推理,引導孩子嘗試編排故事結局,或是猜測故事發展等,也可以透過角色扮演演出故事內容,使得孩子更能理解故事含意。在共讀時,家長可誘導孩子加入抽象詞彙,如:吝嗇、好奇、勤勞;情緒詞彙:如:悲傷、憤怒、憂愁;幽默雙關語,如:她笑得好「甜」、這句話讓我「中箭」了;相反/同義詞、譬喻、成語、俚俗語等象徵性語言。王亦群語言職能治療師表示,孩子在每個發展階段的理解能力與對閱讀的接受度都不同,因此童書選擇最好能夠按照年齡的不同,給於他們不同的刺激。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進行所謂的親子共讀之前,先為孩子挑選一本適合他的童書吧!

想了解孩子 先讀童書吧!

想了解孩子 先讀童書吧!#童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雖然關心兒童文學的成人大幅增加,但是當我告訴別人自己正在閱讀童書的時候,還是時常招來怪異的眼神。有的人問我:「是為了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嗎?」大概他們覺得,我從事心理治療師的行業,有時候需要為兒童治療,因此閱讀孩子的書作為參考,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吧。的確,心理治療和閱讀童書有密切的關聯,但我認為其關聯遠比「了解孩子的想法」更為直接。心理治療也好,孩子的書也好,都和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這件事的本質息息相關;以這一點來說,它們是緊緊結合、不可分離的。「孩子氣」這種想法 正是問題所在也許有人會說,文學與哲學都論及生存的本質,何必特地去讀孩子的書呢?況且那麼孩子氣的東西,跟大人的生存有什麼關係呢?但是,所謂「孩子氣」這種想法,正是問題所在。大人覺得小孩是「孩子氣」的。而且,他們認為那些「孩子氣」的大人,不足信賴、不值一提。然而,「大人」與「小孩」可以用這麼簡單的方式去認定嗎?到底什麼是「小孩」?我認為我們必須更深入思考這些問題。讓我們在考慮這些事的同時,探討閱讀童書的意義。拒學與家庭暴力 似乎沒有減少的趨勢在我們這個時代,孩子的問題經常充斥新聞媒體版面。雖然孩子自殺的問題不像前一陣子那麼嚴重了,但是拒學與家庭暴力的情形卻似乎沒有減少的趨勢。除了這些以外,現代孩子的問題還有一個特徵:不論什麼樣的家庭,即使是十分平常的家庭,都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可能性。事實上,當我們(治療師)與那些為了孩子的問題前來商談的父母見面,在一般的意義下,大部分的情況很難說出這些父母有什麼地方「不好」。當然,真的要反省的話,任何人都有值得反省的地方;但是發生問題的家庭,和其他的家庭或親子關係比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奇怪的地方。然而,要是問起那些對家人施暴的孩子,他們總是回答「錯在父母」,所以自己才會產生那些暴力行為。透過報紙的報導,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這些家庭暴力有時候甚至會嚴重到傷害父母親的性命。對父母來說,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和別人比起來,有什麼特別惡劣之處,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如此粗暴失控?所以很多人禁不住以為自己的孩子有精神疾病。但是,這些孩子們並不是精神病。那麼,他們狂怒的原因與對象是什麼?(本文摘自/閱讀孩子的書:兒童文學與靈魂/心靈工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