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風

溫差5度以上 腦中風發生率增2倍

溫差5度以上 腦中風發生率增2倍#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天氣溫度變化大,最易發生急性心血管病變!振興醫院中風中心尹居浩醫師表示,溫差相距5℃以上,缺血性中風發生率增高2倍,因此初春天氣不穩定,在忽冷忽熱環境下,最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民眾不可忽視。統計資料顯示,50%以上的中風發生在早春時段,且溫差越大,越容易發生腦出血;尹居浩醫師說明,氣溫若突然降低,血管會收縮、並改變血液黏稠度,導致原本硬化狹窄的血管栓塞,因而引發腦中風。此外,引發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相當多,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喝酒、肥胖、運動不足等,因此患者需改善生活習慣,才得以控制良好控制病情。進出室內外 亦要留意溫差敏盛綜合醫院急診室鍾昇宏醫師提醒,屋內、屋外溫差變化亦大,可能使中老年人的心臟、血管無法負荷,進而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日常保養外,初春時期外出務必注意保暖、防寒、留意溫差,且一有不適立即就醫,降低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機率。

中風就是爆血管?逾7成中風起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

中風就是爆血管?逾7成中風起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中風是什麼?你對中風認識有多少?根據一份台灣民眾中風認知大調查民調指出,9成民眾聽過中風,但有5成不知中風為何物;而哪些疾病可能導致中風?逾3成的民眾完全不清楚。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文章表示,中風大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一般人認知的「爆血管」是出血性中風,好發於冬天。真正佔中風大宗的超過7成是缺血性(阻塞性)中風,起因於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全年都可能發作,不得漠視。調查結果並發現,針對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是引發缺血性中風的原因之一,有近4成的民眾不清楚。不過,翁文章說,即使有逾6成的民眾知道,也不盡然瞭解何謂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除了一般人以為的手麻腳麻,還包括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甚至勃起功能障礙,都是不可輕忽的警訊。翁文章指出,中風常見的症狀,包括嘴歪眼斜、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吞嚥困難、流口水、眩暈、嘔吐、頭痛、步態不穩,運動失調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最好立刻就醫。特別是曾經發生小中風的病人,小中風為暫時性腦缺血,一般在24小時內可完全恢復,不留下後遺症,若不積極處理,將來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到5倍。一旦發現中風症狀該怎麼辦?翁文章說,馬上送大醫院就醫!把握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在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為中風防治第一要務;因為時間拖太久才把血管打通,就會增加出血的可能性。另外,臨床上有6、7成中風後的病人會出現憂鬱,因此,他叮嚀病人除了身體上持續復健,在心理上也需要家屬和親友的關懷與支持。這份調查為台北市中風之友康復協會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執行,在今年2月4至6日以隨機抽樣方式,電話訪問20縣市30歲以上民眾,取得1073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圖/記者廖詠琦攝)

生死一線間!心房顫動引起缺血性中風致死率高

生死一線間!心房顫動引起缺血性中風致死率高#缺血性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齡81歲的黃奶奶,為保持體力,固定每日早晨於住家附近公園散步。某日晨間,往常出門運動,沒想到剛踏出大門,卻突然昏厥、應聲倒地,嚇壞後方正準備出門上班的兒子,緊急送醫救治下,所幸撿回寶貴性命,經醫師診斷為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若晚一點送醫即可能無法救治,且致死率和再次中風可能性相當高,中風危機伺機而動。心房顫動(AF)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依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盛行率約為5%以上,隨年齡增加,80歲以上盛行率更接近10%,但是民眾大多不知道會因此出現血凝塊形成血栓,導致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出5倍。全球每年有高達300萬人發生與心房顫動有關的中風。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往往極為嚴重,據統計約有20%死亡機率,與60%喪失行動能力。新光醫院神經科醫師連立明表示,由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多屬於缺血性中風,可能造成嚴重的長期後果,例如癱瘓、動作遲緩或無法言語,造成家庭與社會經濟負擔。而心房顫動引發的中風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必須使用抗凝血藥物來降低血栓發生,但患者需定期至醫院回診抽血監測INR,監控抗凝血值於正常範圍,又因控制抗凝血成效不易、出血風險過高,導致醫師處方趨於保守,中風人數也始終居高不下。連立明說,剛在(11月8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學術會議發表了追蹤新型抗凝血藥物長達4年的試驗結果,研究結果支持比傳統抗凝血藥物的中風預防功效佳之外,其發生出血風險也較低。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陳志鴻表示,目前新型抗凝血藥物長期使用之療效與安全性也再次在試驗中獲得證實,因新藥之抗凝血作用可預測性高、藥物之間交互作用可能性低,將使醫師處方用藥接受性高。陳志鴻說,自今年(2012)六月新藥物通過健保給付以後,因中風產生之社會成本,也可望隨著新型藥物給付下降,陳志鴻進一步說明,未來新型藥物普遍運用在心房顫動預防中風上, 但是他也指出,腎功能不好的病患不適用這類新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