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也會長疹子?「固定型藥物疹」的最大特徵為,病人每次吃進過敏的藥物後,疹子固定復發於皮膚的同一位置,常見誘發藥物為抗生素、消炎解熱止痛藥。皮膚科醫師表示,如果每次吃感冒、止痛藥後,都會在同一個位置出現深色的紅疹,那可能要意識到是「固定型藥物疹」的可能性,建議就醫治療。
吃藥也會長疹子?「固定型藥物疹」的最大特徵為,病人每次吃進過敏的藥物後,疹子固定復發於皮膚的同一位置,常見誘發藥物為抗生素、消炎解熱止痛藥。皮膚科醫師表示,如果每次吃感冒、止痛藥後,都會在同一個位置出現深色的紅疹,那可能要意識到是「固定型藥物疹」的可能性,建議就醫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的徐姓婦人日前因頭痛、發燒等問題至診所拿藥,沒想到隔天開始肚子痛、全身奇癢無比,整身佈滿了紅疹子。後來疹子變成一顆顆如蠶豆大小的水泡,甚至連嘴巴裡、雙腳及背部、臀部,只要用手輕碰,皮膚就會大片掉落,到院時醫師診斷為藥物過敏引起的毒性表皮壞死症,全身就像受到嚴重燙傷,從頭到腳被狠狠扒了一層皮,住院治療後已控制住過敏症狀。 毒性表皮壞死症侵犯全身皮膚、口腔、眼睛 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介琦表示,毒性表皮壞死症能侵犯全身皮膚,包括口腔、眼睛、消化道與泌尿道有上皮的地方。這是一種罕見症狀,通常與藥物過敏相關,婦人在治療期間,除了給予抗過敏的藥物之外,同時還要保護皮膚不受感染,主要是怕沒皮的部分細菌會跑進去,造成感染,加上全面積的脫皮,抵抗力就會變弱,若沒有妥善處理,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有藥物過敏記得隨身攜帶藥物名稱 黃介琦醫師指出,部分痛風藥、抗癲癇、消炎藥等易引起藥物過敏,輕微時的藥物過敏多數是起疹子或眼睛腫。若是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病人則會出現脫皮、喉嚨腫、呼吸急促、氣管收縮、休克死亡。他提醒民眾,有藥物過敏或不適症狀,應於每次看病時主動提醒醫師或藥師,將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名稱記下來隨身攜帶,更能確保個人用藥的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請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偏方!台中一名女嬰,日前因頭上長了一顆顆的小膿包,數日未消,媽媽於是拿出偏方法寶「麻油」,女嬰的頭上抹了又抹,不料,塗抹後膿包不僅沒消,還因患部搔癢,引來女嬰一陣猛抓,數日後,情況急轉直下,傷口已出現紅腫潰爛,送醫看診竟發現女嬰的傷口已成蜂窩性組織炎,所幸經手術清創,目前已無大礙。女嬰到院時 傷口已潰爛四公分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高佳慧醫師指出,女嬰就診時,頭皮已明顯遭到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不僅發出惡臭,而且已經潰爛近4公分,症狀非常嚴重,立即安排進行清創引流手術清除膿瘍,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傷口照顧與施打抗生素七天傷口復原良好即出院返家休養。高佳慧指出,一般坊間流傳用麻油幫嬰兒擦頭擦臉擦身體,可去除頭皮上因脂漏性皮膚炎所產生一塊塊黃白色的皮屑;還有說皮膚長出膿包,可擦麻油來消除;或者皮膚乾燥,也可擦麻油來滋潤。別再相信祖傳秘方 當心用了雪上加霜不少婆婆媽媽列為祖傳秘方良藥,門診也常遇到幫寶寶塗抹花生油沙拉油,但是因為嬰兒或兒童的皮膚很薄,容易因刺激造成過敏,或者導致皮膚發癢而抓破皮,加上油封住毛細孔容易造成毛囊阻塞,反而引發細菌感染,嚴重則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她說,門診上也曾遇過因花生油香氣引來蟑螂螞蟻咬傷嬰兒造成過敏,如個案還需要經由清創引流手術來治療,讓小朋友更加痛苦,家屬也心疼不已,實在得不償失。高佳慧呼籲,麻油雖然是一種滋補的天然食物,但不適合塗抹至皮膚,尤其小朋友的皮膚特別脆弱與敏感,恐會導致發炎或感染,她提醒,一些古法還是參考就好,時代進步醫學發達,長輩疼愛孩子的心意不變但是方式可能要改變,當孩子身體或身上出現異樣時,應帶至醫院由醫師檢查並治療,切勿自行服用或塗抹民間流傳的偏方以確保家中嬰幼兒的健康。
寶寶的肌膚很敏感,容易起一顆顆小疹子;要注意皮膚的清潔,避免刺激皮膚。為什麼會起疹子呢?寶寶的皮膚比大人薄很多,所以對刺激很敏感,如果不立即把汗水、口水或尿尿擦拭掉,對寶寶的皮膚來說是很大的刺激,可能會有紅腫、發炎的症狀。另外,寶寶容易受到病毒及細菌的感染,也會讓皮膚起一顆顆小疹子。「立刻就醫!」的判斷標準/• 全身起疹子、咳嗽。• 起疹子且全身無力。• 發燒、眼睛充血、身體及舌頭起小疹子。• 發燒且起疹子、脫水。以上是要立刻去掛急診的標準。除此之外,寶寶的樣子和平常不同,有令人擔心的症狀時,也請立刻就醫。Q1)可以從疹子的形狀看出是怎樣的疾病嗎?起疹子可分成好幾種。依疾病的不同,身體起疹的部位,及疹子的狀態也都不同,所以疹子的形狀,就是了解疾病的線索。另外,隨著病程的變化,有時疹子的形狀會改變,所以先記住疹子的分類比較好。Q2)哪些疹子會傳染給其他人?疹子可分為皮膚問題所造成的,以及感染病毒或細菌所引起的;後者所引起的疹子是有感染性的。如麻疹、水痘、德國麻疹、手足口病、傳染性紅斑、鏈球菌感染症、傳染性膿痂疹、傳染性軟疣等,這些疹子是會傳染給別人的。懷疑寶寶得到這些疾病時,也可能已經有傳染性了,請盡早就醫。Q3)寶寶得到有傳染性的疹子時,要注意哪些居家護理問題?為了避免寶寶傳染給家人,寶寶用過的毛巾及杯子都不要再給他人使用。另外,寶寶的衣服和毛巾要與家人的衣物分開洗;寶寶摸過的玩具也要清洗、消毒。感染症的病原是病毒或細菌,常隱藏在口水裡,會因咳嗽和打噴嚏而飛散,並傳染給他人。所以平常就要多漱口和洗手,仔細做好疾病的預防。Q4)如何緩和寶寶皮膚的搔癢症狀呢?寶寶覺得皮膚很癢時,以冷毛巾覆蓋在發癢的部位,可以緩和搔癢感。另外,身體溫度較高時,也容易產生搔癢感,可讓寶寶少穿點衣物,並調整室溫,涼爽一點可有效止癢。寶寶還不會忍耐,覺得癢時,會忍不住亂抓,可能使患部惡化,所以請將寶寶的指甲剪短一點,並保持寶寶手部清潔。Q5)寶寶起疹子時可以泡澡嗎?寶寶流汗及包尿布造成皮膚問題時,要以泡澡或沖澡來保持身體清潔。但洗澡水溫過高的話,會增加搔癢感,所以洗澡水保持溫溫的即可。另外,要多注意有傳染性的疹子,泡澡有可能讓發疹範圍擴散。所以請媽媽不能擅自判斷,一定要帶寶寶就醫,與醫師商量。(本文作者/藤澤博)(摘自/居家照顧 x圖解40種小兒疾病/大好書屋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國際疫情顯示,日本地區目前仍有德國麻疹區域性流行,國內並已發生前往日本旅遊回國後感染個案。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德國麻疹病毒是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約25%至50%感染者並無明顯的發疹症狀,僅有類似感冒症狀,但部分成年女性感染者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孕婦若無抗體一旦感染會造成死產、自然流產或胎兒主要器官受損,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日本因疫苗接種涵蓋率普遍不理想,從去年起即爆發德國麻疹疫情,並延續至今年,每週通報病例數持續創新高。今年截至第20週已累計通報7540例德國麻疹,為去年全年總通報數2392例的3倍,並為近四年全年通報平均的10倍。每百萬人口病例數以關東地區的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崎玉縣,關西地區的大阪府、兵庫縣、和歌山縣,以及南部鹿兒島縣等最高。感染病例男性高於女性,以20-49歲族群為主,多數未接種疫苗或接種史不明。日本自去年起已有10例因孕婦感染德國麻疹,而導致新生兒出現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RS)。另計劃前往日本旅遊民眾,如未完成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之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回國後會接觸到孕婦及1歲以下嬰兒的20至50歲民眾,建議於出發前2至4週,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壢新醫院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診所及署立花蓮醫院除外)。疾管局提醒,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局公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個案為未滿1歲的幼兒,隨父母至中國大陸探親時感染。國內今年截至5月9日止共4例麻疹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中國大陸3例、韓國1例。疾管局表示,目前鄰近的中國大陸、東南亞,以及南亞、歐洲地區均有麻疹流行疫情,極容易藉由頻繁的國際交流增加傳播風險。呼籲家長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個案為居住於北部的10個月大女童,今年2月中旬隨母親至中國大陸探親,4月上旬因咳嗽、發燒等症狀,於當地住院治療,出院後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紅疹等疑似麻疹症狀,於次日搭機返台,隔日因食慾及活動力下降,就醫通報疑似麻疹,5月1日確認。由於個案搭機返台時仍具有傳染力,為防範進一步傳播,衛生單位已掌握個案搭乘班機及就醫醫院接觸者名單,針對同機接觸者9人,就醫醫院接觸者80人,進行健康監視。至5月9日止,並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全部接觸者均已解除追蹤。麻疹的傳染力極強,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於出疹的前後4天均具有傳染力,接種MMR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疾管局呼籲民眾,家中若有滿1歲但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並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請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另請醫師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之前傳出藝人徐若瑄因擔心會過敏,要求走紅毯時,必須在紅毯上舖高級床單,讓工作人員頗為不滿;徐若瑄的經紀公司則趕緊澄清,指徐若瑄有過敏體質,灰塵或動物毛料的衣物會讓她起疹子,至於走紅毯要求舖床單的說法則是子虛烏有。醫師表示,會引發氣喘、鼻過敏等疾病發作,主要是吸入過敏原有關,像是塵蟎、灰塵、貓狗等動物毛屑等。據了解,徐若瑄從十幾歲時就對動物毛過敏,曾經因動物毛過敏,導致眼睛腫起來;有一次徐若瑄拍攝MV,因為有一段要與小貓玩耍的鏡頭,讓她感到很害怕。根據國民健康局估計,全國大約有700萬人有過敏症狀,其中大部分人從春天開始發作直到秋季才擺脫苦惱,更有不少氣喘病人過敏症狀相當嚴重,需要終身接受治療。過敏性疾病是國人常見的急、慢性病,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空氣的污染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因素,過敏性疾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醫院統計,台灣地區受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所困擾的民眾約有三分之一,常造成個人、家庭生活品質降低。過敏產生原因極多,且常常是多種原因交互混合影響,過敏病人要控制自己的病情,必須要有長期的藥物治療計畫,同時,日常生活要減少跟過敏原接觸的機會,才能避免過敏反覆發作。˙抗過敏的飲食撇步 ˙鼻子過敏 中醫可緩解症狀 ˙夏季「癢眼」雙煞:紅眼症與過敏結膜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檢驗室醫檢師林佳興解釋,梅毒是一種古老的性病,相傳清代同治皇帝就是因常常微服外出,尋花問柳,最後罹患梅毒而死。他表示,梅毒的致病菌是梅毒螺旋體所引起,主要由性交傳染,也可經由輸血感染,或婦女懷孕時經由胎盤感染胎兒。林佳興說,根據傳染期程及傳染性的有無,病程主要分為第一期、第二期及第三期梅毒。感染2~4週後,在接觸病原處出現無痛甚硬的結節,稱為原發性下疳,此階段為第一期梅毒。之後皮膚出現疹子、黏膜出現黏膜斑,為二期梅毒最常見症狀,後來症狀消失,進入潛伏性梅毒期,此階段完全無臨床症狀。最後進入第三期梅毒,侵犯內臟及神經系統,造成心臟血管性梅毒、神經性梅毒。他還說,目前常用的梅毒檢驗方法是抽血,檢測非特異性脂質抗體(RPR檢驗)與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抗體(TPPA檢驗)。在國外已逐漸以自動化的檢驗儀器來定量檢測梅毒的脂質抗體與梅毒螺旋體抗體,除可大幅提升梅毒檢測的時效性外,也提供客觀檢驗數據,改善傳統檢測方式的缺點。林佳興強調,避免多重性伴侶、正確使用保險套、定期做血液篩檢是預防梅毒的不二法門。若不幸感染,應即早治療,千萬不可誤以為症狀消失就是痊癒,以免演變成晚期性梅毒,造成更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