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子

愛心進補 補出孩子過敏問題

愛心進補 補出孩子過敏問題#疹子

高二的阿國(化名)是家中獨子,小學時品學兼優,是人見人愛的乖孩子,上了國中後既叛逆又愛發脾氣,讓媽媽傷透腦筋。在親友介紹下,媽媽帶阿國做了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後才發現,原來阿國的牛脾氣是吃了太多媽媽的愛心牛肉所致,醫師根據阿國的檢測報告說明牛肉是他的慢性食物過敏原,媽媽覺得牛肉營養為阿國進補,卻在無心當中補出體內長期慢性發炎,使阿國易疲倦感冒不舒服而影響情緒。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鄭乃源院長指出,在門診中有不少例子是家長出於用心為小孩生長著想,卻讓孩子在不自覺中吃進食物過敏原,當下不一定立即顯現在起疹子、皮膚癢等症狀上,影響免疫力。鄭乃源醫師表示:「至少有60%的國人深受食物過敏之苦,其中尤以孩童佔大多數,建議最好趁孩子還小,食物尚未開始多元攝取前,先找到食物過敏原,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和急性過敏原相較,慢性食物過敏需要反覆性或大量的過敏食物才會產生,但因症狀不易查覺,例如頭痛、失眠、鼻塞、拉肚子等小毛病,讓人困擾又不易與食物過敏產生聯想,而人長期處於這些小症狀中,一定對情緒及健康造成影響。更嚴重的是,某些研究已指出慢性食物過敏將會導致慢性病發生。」鄭乃源醫師補充說。鄭乃源進一步說明,現代人飲食複雜度比過去的農業社會高出許多,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大大提高,再加上孩子外食內容十分隨興,造成現在青少年食物過敏的比例很高;但是慢性食物過敏缺乏明顯症狀,在聯安2千名被檢測出有食物過敏的患者中,約有七成不知道自己的不適症狀是來自於某特定食物,直到透過檢測才發現竟是食物惹的禍!為避免青少年本身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外食不當引發慢性食物過敏引發不良的影響,鄭乃源醫師建議:「生活習慣差的青少年、常感冒過敏的孩子、即將要出國面對全新飲食環境的學生,應接受完整而專業的慢性食物過敏原分析並搭配基礎的健康檢查項目,藉由醫師的專業,用科學數字帶領孩子了解、正視自己的健康。」除食物過敏檢測外,還要加上血液、X光、腹部超音波、心電圖等基礎檢查,才知道如何避開造成體內免疫失衡的食物,掌握目前健康狀況,以免因為慢性發炎影響發育與學習。

「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 皮膚疾病

「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 皮膚疾病#疹子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未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可侵犯全身多處組織或器官,但以皮膚病最具代表性。臺北縣立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趙尹慈指出,皮膚疾病可以說是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病情的活躍性及診斷性就如眼睛是心靈之窗,皮膚病變也是紅斑性狼瘡之窗一樣。趙尹慈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病因仍不清楚,各種研究顯示,有些環境因素,尤其是日曬,紫外線會使皮膚細胞凋亡,此時細胞內之核蛋白會暴露在細胞膜上,誤導免疫系統攻擊,進而產生皮膚症狀惡化。日前就分別有22歲年輕女性及52歲婦女,發燒數日合併皮膚紅斑狀突起、微癢及疼痛,初步檢驗發現患者均血小板過低。前者合併下肢紅斑丘疹,而後者合併全面性紅斑及兩頰鼻樑及眉毛上紅斑狀,經診斷後研判是狼瘡,給予類固醇治療,一星期後症狀不復見。狼瘡在臨床上的表現十分多樣性,從最輕微的一般徵兆如胃口不佳、倦怠、輕微發燒、肌肉關節酸痛、關節炎,甚至到腦中風、心包膜炎、腎衰竭等。而皮膚疾病常是最初表徵,比例高達80%,尤其是年輕女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蝴蝶狀皮疹,由於兩側對稱,故稱之蝴蝶斑。其他有毛髮脫落,黏膜病變包括口腔、陰道潰爛及鼻中隔糜爛、雷諾氏症狀、皮膚網狀病徵、蕁麻疹以及血管炎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風濕免疫科在國內尚未普及,故患者常因對疾病的了解不足,一旦發燒起疹子,容易誤以為是一般感冒或感染皮膚病,急病亂投藥而延誤診斷與治療。由於紫外線是皮膚病變的重要因子,患者應時時注意防曬,避免紫外線最強的早上10點至下午4點以前的時段。外戶除了擦防曬品外,還應戴帽子、打傘及穿著長袖長褲、戴墨鏡,以避免紫外線之傷害。

水痘病毒的殘留「帶狀皰疹」

水痘病毒的殘留「帶狀皰疹」#疹子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一般是指在帶狀疱疹的皮疹消失後,局部神經痛仍持續超過三個月。但持續一至六個月都有人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一般統計約有百分之九至十五的帶狀疱疹患者會有此種現象。蔡呈芳 醫師指出帶狀疱疹的成因,就是本身水痘殘留病毒的再發,而且常發生在小時候水痘最密集的部位,在帶狀疱疹發作時,神經節受到破壞,導致中樞神經對痛覺處理的網路重組,而有異常的痛覺。再一方面,病毒沿周圍神經來到皮膚,對神經末稍也產生破壞。這些遭破壞的神經末稍,會產生自行放電的現象,而破壞後末稍神經雖然變少,對溫度感覺變遲鈍,但新生的神經末稍,卻較原先對痛的感覺更為敏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依照病的性質分為三種,一種是異位痛或皮膚表面的痛,當碰到患部時,即產生莫名的疼痛,有時患者會形容好像是傷口灑鹽般,雖然表面其實已經完全痊癒。第二種是持續性悶悶的酸痛,有時在某些姿勢,或是牽扯到時更為明顯。最後一種,也是最惱人、最難處理的是自發性的抽痛,彷彿是被電到,或是被尖刀刺入的痛感,發作時整個人完全無法自主,坐立難安,只能期待這種疼痛能早日結束,而當一陣如狂風般掃過的疼痛結束後,早已全身虛脫,但又開始擔心下一次陣痛何時會來臨。除了病以外,也可能伴有感覺異常、癢的現象。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處理,單靠一般止痛、消炎藥,甚至類固醇,往往均不甚理想,目前外用麻醉藥、辣椒素及口服抗憂慮劑是治療的主力。除了藥物以外,患者也可嘗試到醫院接受電流導入的治療。如果上述方法都失效,麻醉科的疼痛門診可以提供神經節阻斷術,或在神經外科進行選擇性的神經切斷術,目前也有人嘗試作高劑量脊髓腔內類固醇注射。至於針炙療法雖也有人在做,但在醫學統計上並無明顯成效。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對患者帶來的不便,除非患者本人,其他人有時很難體會,在治療上有時也是十分困難,因此預防更為重要。在帶狀疱疹發作時,儘早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許再配合口服高劑量類固醇,可能是最佳選擇,但類固醇似乎只對急性期有用,且對老人副作用較多,應小心考慮評估。

常見藥物仍應注意過敏起疹

常見藥物仍應注意過敏起疹#疹子

固定藥疹是一種奇特的藥物過敏,它會在病人皮膚上固定的位置反復出現,最常見的是嘴唇、手部、生殖器(龜頭)等部位。常見的藥物有瀉劑、抗生素、磺胺類、鎮痛消炎藥(NSAID)、避孕藥、精神科藥物等,但即使常見的acetaminophen(普拿疼)也有可能。固定藥疹的發作很迅速,患者只要一接觸這種藥物,只要一次的劑量,甚至1小時內就會馬上發作,而且每次發作,除原部位外,發作的部位可能越來越多,而且每次一定會在發作過的部位再度發作,因此稱為固定藥疹。初發病灶呈現圓形或橢圓形的斑塊,紅腫刺痛,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水泡,最後留下一塊色素沈澱的斑塊。隨著反復發作,顏色漸漸加深。診斷上一般只需臨床判斷,但也可以病理切片證實,至於要找誘發的藥物,可以作貼膚試驗確診。治療效果不佳,但只要不再接觸這個藥,固定藥疹就不再發作,而原先的色素沈澱也會隨時間漸漸消失。但需注意許多藥品結構相近,因此交互多發性過敏並不少見,特別是NSAID。

食物過敏反應不得輕忽

食物過敏反應不得輕忽#疹子

所謂過敏性反應,一般是指皮膚及黏膜有突發性皮疹(搔癢、風疹、潮紅或神精水腫),合併有呼吸症狀或血壓下降、昏厥等症狀之一,此外也可能合併有心悸、腹痛、嘔心、頭痛等症狀,嚴重可致死。在2歲前的小孩食物過敏相當常見,包括蛋、奶、麥、黃豆、花生、堅果(樹豆)、魚及帶殼海鮮,但長大後則主要是花生、堅果(樹豆)、魚及帶殼海鮮。美國研究,85%對牛奶過敏者到8.6歲時不再過敏,而蛋過敏者則5歲時66%不再過敏。但對花生及堅果(樹豆)者僅分別有20%及9%不再過敏。抽血也會發現特異性IgE會隨之下降。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會影響食物過敏的種類,美國主要是花生,香港則為海鮮,而以色列則為芝麻。在臺灣的三萬多人問卷調查中,約有6.95%民眾曾有食物過敏的經驗,主要是食用蛋、奶、海鮮及花生,其次為芒果、奇異果、豆、麥及堅果。這些食物引起的過敏,誘發時間由短至數秒,到幾個小時。過敏性休克在小孩食物是主因,在成人則為藥物及昆蟲毒液(如蜜蜂)。在成人皮疹發生率超過9成,在小孩則不到8成。如果有氣喘者,不僅較易產生,發生後死亡率也較高。另外也有些症狀是要在運動後2-4小才會產生,引發的藥物包括酒精、阿司匹靈、降血壓藥(beta-blocker、ACEI)、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三環抗憂鬱藥。在治療上急性期是用腎上素腺注射(0.01-0.5mg/kg),配合抗組織胺,也有人合併類固醇。另外以重組抗原蛋白,或是以CpG刺激Th1反應,也在研究中。

夏日雨後,注意「隱翅蟲皮膚炎」

夏日雨後,注意「隱翅蟲皮膚炎」#疹子

每到夏日,尤其在雨後的郊區,往往一覺醒來,突然在脖子、手肘或其他外露部分,出現一整片或帶狀的刺痛紅疹,部分不久即轉成化膿,有時患者會以為自己得了帶狀疱疹,但多數是心懷恐懼的求診,不知發生了什麼惡疾。但偶爾也有患者帶著一個小瓶子,展示著一隻被壓死的黃褐色小昆蟲,這就是隱翅蟲皮膚炎。隱翅蟲身長約一公分,俗稱翹屁蟲,為食腐性昆蟲,外形黑黃相間,狀似白蟻,其胸部至尾部會分泌一種含paederin的體液,蟲體具夜行性及趨光性,會飛越紗窗,而白天則藏身於草叢、公園、樹林裡,喜歡活動於潮溼而悶熱的氣候中。隱翅蟲皮膚炎基本上是一種化學灼傷,昆蟲體被拍打,乃至驚嚇時分泌出體液,沾惹皮膚十八至二十四小時後,即引起灼傷或刺激性皮膚炎。蔡呈芳 醫師指出一般呈帶狀,但在對磨部位,如手肘、腳後彎處,則因皮膚接觸,出現對稱性病變。雖然一時之間傷口就靡爛化膿,但如果沒有繼發性的細菌感染,兩周內即可見到傷口痊癒,僅餘少量色素沈澱。蔡呈芳 醫師建議在治療時,依傷口情形可給予收斂劑或單純保護劑,如痱子膏或氧化鋅軟膏,如果發炎明顯,強效外用類固醇也稍有幫助。此外應避免搔抓及暫時穿著圓領衫,以避免磨擦。

心情煩悶,易讓皮膚鬧情緒

心情煩悶,易讓皮膚鬧情緒#疹子

所謂癢疹,一般是指呈突起狀的癢疹。理論上,和溼疹一樣,可以分為急性癢疹〈一般指蚊蟲叮咬〉、亞急性癢疹〈相當於丘疹性溼疹〉及慢性癢疹〈即結節性癢疹〉,在形態學上,又有所謂單純性癢疹、輕型癢疹、多形性癢疹、色素性癢疹、群聚性癢疹等名詞,但除了結節性癢疹、色素性癢疹外,其他癢疹的診斷已逐漸少用。在結節性癢疹的切片下,可見病灶內的神經呈現增生現象,因此有人推測局部的神經末梢或許會分泌一些引起皮膚發癢的物質。蔡呈芳 醫師指出多數結節性癢疹,只是單純的皮膚問題,但有時也可能是愛滋病、淋巴病等全身疾病的表現,而一些其他皮膚病如扁平苔癬、水泡症等,也可能有相似皮膚的表現,需格外留意。統計上,結節性癢疹較容易發生在異位性患者,與個人的情緒也有一定的關聯。因此保溼處理及安定情緒是會有些助益。外用的止癢藥,除強效的類固醇外,幫助不大。病灶內的類固醇注射或全身性的類固醇處理,則是一般較常用的方式,也有人以冷凍療法,將一個個病灶「凍傷」脫落,但容易留下色素性的斑痕乃至疤痕。但如果要談到療效,曾經名噪一時的「沙利竇邁」這種安眠藥,應該名列第一,這種藥曾經因導致畸胎,而消失好一陣子,但現在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但在目前仍取得不易。另一種治療方式,則是紫外線全身照光治療。

蘋果臉的美麗與哀愁

蘋果臉的美麗與哀愁#疹子

「酒渣」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發炎性反應,主要可以在臉部皮膚看到雙頰整片的熱潮紅,常會反覆發作,時間一久會造成持續紅斑,有時會同時有微血管擴張,甚至還有似痘痘的疹子及膿疱, 嚴重時眼睛會有紅癢、乾澀、灼熱的現象,與個人體質、荷爾蒙或長期日曬有關,並非真的是喝酒引起的,皮膚醫學上稱為「玫瑰斑」比較恰當。新店耕莘醫院 楊志雄 醫師建議在治療上除了尋求醫師的幫忙,給予口服及塗抹的藥物、染料雷射及脈衝光治療外,病人在日常生活習慣上,也必須注意下列情況 首先要避免處於悶熱不透氣環境, 如三溫暖 、烤箱、倉庫 ,平常飲食上避免喝酒,吃太燙及辛辣的食物,食物先用嘴吹涼再吃,臉部保養上應該要嚴格防曬,同時避免使用強效的刺激性洗面乳,或有磨砂膏、去角質成分的保養品,生活上也要放輕鬆 ,避免壓力。臉部容易泛紅常會造成社交的困擾,其原因很多,諸如之前提過的玫瑰斑、生理上的潮紅反應、濕疹、脂漏性皮膚炎、乾癬、接觸性皮膚炎、毛囊炎以及一些免疫系統出狀況的皮膚問題,如紅斑性狼倉、皮肌炎等,因為基本上這些問題都會引起皮膚發炎反應,進而導致血管擴張。治療上需仔細分辨其致病原因,再予以治療,而一般保養品使用原則上除了需要避免使用強效的刺激性洗面乳或有磨砂膏 去角質成分的保養品之外,還要在保養品功能及成分選擇上,以抗發炎和加強皮膚修復,增加皮膚抵抗力的成分為主。目前皮膚治療醫學上,仍然沒有有效的局部收縮血管的治療藥膏,可以達到快速而直接褪去蘋果臉的效果,需要數天甚至數月的治療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