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憂鬱

總是看起來快樂堅強?她揭「微笑憂鬱」危險心靈:最難的是放過自己

總是看起來快樂堅強?她揭「微笑憂鬱」危險心靈:最難的是放過自己#微笑憂鬱

什麼是「微笑憂鬱」?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在面對重大悲傷、挫折的事情時,仍能維持正常社交狀態,選擇用微笑來面對,然而這樣的方式,卻是將心理原本需要爆發出來的情緒,用更大的力量壓抑下來,當他們逐漸淪入憂鬱症時,更讓人難以發現、及時幫助⋯《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透過訪談微笑憂鬱患者的親身經驗,更加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給自己一點 討厭人的勇氣

給自己一點 討厭人的勇氣#微笑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從小都聽過「以德報怨」這四個字,然而我們都是不太認真的學生,老師的話都只聽了一半。因此不了解,甚至是曲解,所以長年誤解,成了自己心裡頭的痛苦,還有人際關係裡的積怨。「以德報怨」出自於誰呢?老子。「以直報怨」出自於誰呢?孔子。《論語﹒憲問》裡頭,對話如下。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老子說,以德報怨。孔子說,以直報怨。其實二者都對,我們要有通盤性的理解。意思是,以德報怨是平時就要和睦相處,避免結怨。然而,若是不小心彼此產生衝突,因此結怨了,但是雙方都有誠意化解,在可接受及妥善處理的範圍內,不讓矛盾及衝突持續激化,進而星火燎原,無法收尾。所以讓大事化小,再讓小事化無。但若是遇到冥頑之人,就必須將「以直報怨」派上用場了。擠出善意的微笑,只為圓一個和平的畫面是人都有可能犯錯,我們時常勉勵及警惕自己,相同的錯誤不要犯第二遍,也就是「不貳過」。這樣的自我要求是好的,更是對他人的珍惜與尊重,因為我們犯下的錯誤,很可能牽連及影響到身邊的人,讓他們跟著活受罪。想想,如果我借了錢不還,做為保人的親友就會被討債,甚至被人恐嚇、潑漆。這種莫名其妙的情緒刺激及相關壓力,沒道理讓身邊的人承受,所以我們會將「不貳過」做為對於自己的要求。然而,只有自己不貳過就好了嗎?當然不是。在人際關係及所有互動過程中,更需要尊重自己,維護好自己的界限,不讓中傷你、貶抑你甚至羞辱你的人貳過,反覆犯錯。姑息只會養奸,養不出水仙或神仙。為什麼我會聯想起這一段呢?因為,微笑憂鬱的人,多半也都是相當壓抑的人。他們心中有再多的不舒服、壓力及痛苦也都潛藏得很深,面對不給他好臉色甚至打他臉的人,還會擠出善意的微笑,去圓一個和平的畫面:「因為說出來會傷感情。」「因為說出來會太過分。」「因為說出來會影響氣氛。」「因為說出來就會關係生變。」……你找了千百個理由及藉口,去幫對方著想,幫對方的無禮言語,得寸進尺的行為找台階下,但就是不幫自己多想一點,不多愛自己一點。難道你在自己的心中,重要性只有那麼一丁點,還比不上欺侮你、輕蔑你、讓你痛苦難受的人?以直報怨,才是智慧什麼是「直」呢?直就是一種規則及分寸。人際關係的智慧之一,就是合得來一起上路,合不來就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大多數人際關係裡的痛苦,讓人深陷憂鬱的原因之一,就是合不來還要一起上路,合不來還要走同一條路。問題不在於人擠人,而是一起上路的途中,勢必會時常相遇,時時會被對方的傷人利刃,劃出滿身傷痕。對於人際關係,如果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界限,對於相處及互動方式,如果不曾透澈明白地想清楚,什麼才是合宜的分寸、有禮的尺度,我們就很難自覺對方的步步逼近,還會暗自壓抑自己的不舒服,甚至合理化對方的行為。於是,你會認為自己疑心病又犯了,你會判斷對方也不是故意的;你會以為是自己小心眼,會假設對方是情有可原……你是善體人意的好人,但是心中的小劇場卻把你推向了微笑憂鬱的邊緣,甚至不知不覺地深陷。過度以德報怨,不是包容,是縱容你有沒有深思熟慮過這件事呢?也許,人際關係的界限應當「不分親疏遠近」。也就是,即使親如家人,從小到大天天見面,時時相伴,也要明明白白地就事論事,公事公辦。華人社會裡總有著護短的家族文化,才有「胳臂向外彎」這句充滿指責的話。意思是,對家人就要包容多一點,放水多一點,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想必你一定聽過,甚至親身體會過,「最深愛的人傷害我最深」這句話。因為沒有規矩,界限不明,隨時可退讓,隨時能調整;對待親近的人,過度地以德報怨,結果積非成是。那不是包容,而是縱容。他總是學不了乖,因為他只學過一個字,叫做壞。要待人如己,也要讓他人待己如人你對待別人的方式及標準,和你所能夠「接受」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及標準,是否一致呢?意思是,你不侵犯他人隱私,你願意了解對方的狀態,你能夠尊重對方的界限及需求,這些都是很棒的。那麼別人對待你的方式,是你所樂意及接受的嗎?在網路霸凌的世界裡,常見到有人留下「長這麼醜,怎麼不去死」、「世界上沒有你就好了」的傷人字語。而在現實相處的世界裡,也會聽到親友說著「你怎麼這麼挑剔呢?標準太高了」、「工作沒定性,你沒有抗壓性」等,看似關心,實則讓人傷心的話語。他們總愛探你隱私,過度關切你的私事,甚至強行介入,不是發表他的高見,就是想要下指導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逢年過節,讓人頭疼欲裂。每個人都一樣,我們都不喜歡白目的建議,也不想要包裹著善意的批評。對於微笑憂鬱的人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在面對這些自以為是的建議、養分貧脊的善意時,即便多麼不舒適,還是會勉強自己吞下去,硬是擠出嘴邊的笑意。而這正是加深憂鬱情緒的基石,理不開也梳不清。壓垮憂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事後看來,通常都微不足道。不是說患者小題大作,把他人的一句話、生活中的一件事借題發揮,讓自己看來委屈、悲傷、痛苦。而是,前面已有太多情緒刺激的累積,長年的壓力與壓抑,讓他們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即便只是一件小事都再也不想負荷。因此,很多憂鬱症患者結束生命後,家人才恍然大悟,痛哭失聲。拿出以直報怨的態度,成為你自己生命當中,有智慧的好人。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你沒有錯待任何人,尊重自己就是優先。(本文摘自/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寶瓶文化)

我們習慣偽裝自己 最後連自己都蒙蔽

我們習慣偽裝自己 最後連自己都蒙蔽#微笑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了拿下一張訂單,為了應徵上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為了獲得心上人的青睞,為了得到許多人的好印象與喝采……為了獲得這些好處,我們運用著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完成我們的目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偽裝自己。為什麼呢?因為對他人偽裝自己,可以得到約定俗成的好處;而對自己偽裝,可以逃避自己所不敢觸碰的生命課題。談談我們的「笑臉文化」台灣諺語當中,有一句話是「伸手不打笑臉人」。也就是說,當你表現愈是笑容可掬、正向、樂觀、積極,無論何時何地、何種處境都能微笑以對時,就愈容易得到別人的喜歡與靠近,甚至還能化險為夷,讓盛怒的人放下他的鐵砂掌,避掉一場衝突及爭執。不可否認,這是現實社會當中,獲得成功、適應社會的一種途徑,但這很可能只是一種「假象」。意思是,如果外在情境與內在感受相符,那麼你當然能發自內心地感到輕鬆、愉快及露出笑意,但如果外在的情境是引發緊張、恐慌、焦慮、讓人如坐針氈,卻還要勉強自己擠出微笑,那就是更加耗竭內在能量的徒刑。明明內在已經出現了警報及訊號,但卻無法順應真實的感受,處理真正的需要,還要把心力投注在外界的期待及要求。相當常見的族群之一,就是站在第一線的服務業人員。其實,我們也無須進入服務業,光是身為顧客的旁觀者經驗,就覺得難以伺候的客人(所謂的奧客)很多,讓人在旁看了都捏好幾把冷汗。面對客人得寸進尺、無理取鬧,還得笑著賠不是,努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表面上是皆大歡喜,其實他們都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尊嚴都被踏在泥濘裡。這樣的文化,卻加深了微笑憂鬱者的自我厭惡微笑憂鬱的族群,跟傳統的憂鬱症患者非常不同的是,他們還能維持正常的工作,甚至表現得非常好,也能維持家庭運轉及活躍的社交生活。他們不一定會食欲不振,也不會鎮日待在床上。然而私底下,他們對於自己有著強烈的自我厭惡(Self-loathing),他們不會讓其他人知道,也不敢對身旁的人承認。而內心的煎熬,卻時常在夜深人靜時,啃蝕著他們。就算失眠、恐慌甚至有自殺的想法,也都會藏得很好。卸不下的偽裝,讓我們愈來愈看不見自己我們社會所認定的成功,不只是數字及頭銜上的成功,還有態度方面的成功。所謂態度上的成功,就是把「正向」當成唯一的價值。當然,我並不是鼓勵頹廢、糜爛或者玩物喪志這麼極端。而是我們的社會並不推崇中庸之道,也不太欣賞寧靜致遠,或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命態度。表面上,可以談論老莊;但身體奉行的,卻是孔孟之道。我們深信不疑,這是唯一的生存方式。往往當我們獨處的時候,終於能與自己面對面,好好看著自己的時候,也仍在偽裝,仍舊無法真誠地面對自己。因為與其面對、承認及處理深到骨子裡的恐懼,還不如選擇隔離及逃避。因為恐懼裡頭,有我們不願意面對的無能為力。無能為力的內在信念,導引出無能為力的外在現實真的是無能為力嗎?真的是無可救藥嗎?真的是無可奈何嗎?所有走過人生低潮,活出新生命的人,都會大聲告訴你同樣的話,那就是:「你太小看了你自己。」同樣的挫折與困境,有些人因為內在不斷地負向自我暗示(我辦不到、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我沒有能力、我不如他好運……),所以不願意改變,甚至只是對身邊的人訴苦、聊聊或者求助,也都不太能夠說出口。因為他們多半是這樣想的:「不要造成朋友的困擾。」「說了又怎樣?事情不會改變,木已成舟。」「家人覺得我抗壓性很差,還不獨立怎麼辦?」「說出來會不會招來恥笑?」「朋友一定會覺得,這有什麼好煩惱!工作不喜歡,不做就好;伴侶劈腿,離開就好。」這也是微笑憂鬱難以辨識的原因之一。我們都知道人際關係有親疏遠近。用偽裝面對別人,也用偽裝面對自己。即使是住在一起,天天都見面;即使常常透過社群軟體,在線上互通有無,問候近況、八卦及聊天的老同學,或男女朋友,也無法在第一時間或者及早覺察,原來身邊的人,早已戴著微笑憂鬱的面具,深陷在憂鬱的黑洞裡面。這樣的偽裝,會是阻礙救援的最近一公釐。(本文摘自/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寶瓶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