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

不同年齡孩子 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

不同年齡孩子 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不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美國的聯合家族治療(Conjoint Family Therapy)模式創始人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女士,更有系統地解讀了每個人內在的冰山。她認為在每個人生命的底層,有一顆生命力的種子,如同一棵大樹的種子要發芽,滿足渴望,便是這顆種子發芽與成長的養分。如何滿足,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如果你小時候充滿匱乏,充滿了A‧H‧阿瑪斯(A. H. Almass)所謂的「心理坑洞」,你不僅不知道如何滿足孩子,你還會過度期待孩子能夠得到你曾經渴望獲得的一切。這包含了物質、心理乃至精神層面。這樣的養育,夾雜了太多自己的期待和功利的色彩。那麼,孩子到底是在成為他自己,還是在成為曾經未被滿足過的那個「你」?在我看來,二十年後的今天,父母們需要再學會重建自我,我稱之為「父母的再成長」。如果說,你的人生前三十年是由父母創造的,那麼後三十年,你完全可以自我創造。在自我創造的歷程中,你開始學會自我關愛、自我滿足、自我接納、自我尊重。這一歷程並不容易,但若經歷了它,你就真正懂得用一份成熟的情感和心智,去愛你的孩子,去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這份滿足,是一種全然的接納,客觀、中正乃至於真正的尊重。成人不再和孩子糾纏在一起,而是帶著覺知的眼睛,去接受一個孩子生命的需求。那一刻,當下的臨在與連結就會在兩者之間產生,兒童心靈的胚胎就開始得以滋養。【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0-3歲 不強迫孩子分享。孩子的語言來自於心靈,源於內心真實的流動,需要在放鬆的環境下表達。 允許孩子哭。哭是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當孩子還無法用言語表達情緒時,通常會用哭來替代,同時孩子們還不會用「壓抑」這一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自然,哭就成了一種情緒釋放的管道。 任何場合,不要去逗別人的孩子,也不允許別人逗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世界,一切都是真的,他們無法理解成人用「善意的玩笑」來讓大家開心的這種表達方式。3-6歲 在孩子提出需要幫助的時候,才給予幫助。沒有要求幫助的時候,就不要打擾。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盡可能和孩子保持同一節奏,切勿自己走在前面,把孩子留在後面。 用邀請和感謝的口吻與孩子溝通,而非命令式的口吻。 當孩子專注做事的時候,不要隨便打擾。興趣產生專注,而長久的專注有助形成意志。6-12歲 給孩子表達奇思妙想的機會:「對於……,你怎麼看?」 尊重孩子的獨立空間,不隨便翻閱孩子的私人物品。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評判他的朋友。 遵守和孩子的約定。 尊重孩子的努力,即使結果不如我們的期待。(本文摘自/覺知教養:看見自己和孩子的內在需求,療癒每個迷失在育兒焦慮的父母/野人出版)

保健食品該吃嗎?醫師正反看法大不同

保健食品該吃嗎?醫師正反看法大不同#不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人愛吃補,是一般人的印象,保健食品是出國的必備伴手禮,更是子女最常用來表示孝心送給長輩的禮物,然而保健食品到底該不該吃呢?專家也有不同看法,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顏宗海醫師建議除非特殊狀況,否則不需食用;新光醫院腎臟科江守山醫師則樂觀表示,保健食品要「聰明吃」。除非特殊疾病 否則無需補充根據《健康遠見》的「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發現,民眾得知保健食品訊息來源前四大管道依序為親友,佔42.8%、廣告37.6%、媒體報導31.3%和醫療專業人士17.8%。其中經常吃的保健食品排名中,維他命佔了67.5%穩居第一名,其次有鈣片、葉黃素或玉米黃素,以及魚油等。然而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周怡姿表示,最好的維生素來源仍然是天然食物,因為這樣才能吃的健康、也不會吃進過多的化學物質;顏宗海醫師也不建議民眾沒原因就吃保健食品,他說,除了吃進需要的營養素外,還可能會吃進色素等附屬品,這些加工物質,若長期累積對人體有害。然而除了某些特殊狀況者,如洗腎患者,每週需洗三次腎,會把水溶性維他命流失,此時可以補充維他命B群;而孕則可補充葉酸;停經婦女會造成骨質疏鬆,可補充鈣片。大多數人飲食攝取不均衡江守山醫師則表示,從天然食物獲取營養素固然好,但多數人通常卻沒有均衡攝取,也吃不到一定的量,這都是導致營養素不足的關鍵。依據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只有2%的兒童及青少年飲食符合五大食物推薦量,有超過80%的美國人每天吃不到五蔬果,更別提獲得每日建議攝取的營養素。江守山醫師補充,天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都會在摘取後的存放過程中喪失,如葡萄糖、葉酸、維他命C等,麵粉加工漂白的製程,也會破壞葉黃素。然而他也說,若一顆藥丸裡面有超過3種維生素,就最好不要吃。周怡姿則建議,可以參考營養基金會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確實以新鮮食材,補充各類營養,只要不挑食、不過份攝取,就能夠吃出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