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

注意看!懷孕時這些魚要少吃

注意看!懷孕時這些魚要少吃#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汞也會以甲基汞(汞的有機形式)的型態存在於飲食中。甲基汞最常積聚在魚類的體內,尤其是那些所謂的「掠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而魚類的生命週期越長,越可能吸收大量的汞。我們已經可以確定汞儲存在肉食性魚類體內的過程──汞一沉在海底,就會經過細菌轉化成甲基汞,它就能夠持久地進入活體中;首先是浮游生物,接著是「小」魚,最終會進入較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如:鮪魚、旗魚、鯊魚、鰩魚和野生鯛魚體內。我們也在貝類和甲殼類體內發現汞,這是因為這些海鮮會吸入有大量的水,因而累積了各種不同的金屬元素,包括了汞。懷孕時要避免吃這些魚類我們不建議過度食用這些海鮮,尤其在懷孕時絕對禁止。含有這些重金屬的魚類如果生長在汙染區,可能也會有PCB(多氯聯苯)等其他的有毒物質。被認為可能含有最多有害汙染的魚種,包括:常見的海鱸、鱘魚、石斑魚、鯊魚和鮪魚。根本的問題是我們必須能夠測量食用魚類所產生的毒性程度,而在這方面,「我們對結果抱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魚類中含有的汞,可能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嚴重,但在我們提出這樣的結論之前,我們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事。」葛拉漢.喬治(Graham George)博士如此評論。汞中毒會依攝入的汞型態而有不同,因此對於魚類的食用必須有所挑選。沙丁魚、鯖魚、鯷魚、鮭魚為優良脂肪酸ω-3的來源。ω-3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而被稱為「必需脂肪酸」(EPA 及DHA),根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每週食用一份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其所提供的營養素便足以涵蓋人類所需。同時,一週只食用一次,也可控制攝入大量化學汙染物的風險。現今魚類體內重金屬含量過高我們要強調某些捕魚區的汙染比其他區嚴重,而汙染的程度也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對畜牧業來說,殺蟲劑和抗生素等不同殘留物的變化也一樣令人擔憂。別忘了許多重金屬元素皆是自然存於地球表面的;因此,不同的飲食中都可能含有這些金屬,只是依地理區分布而濃度不一,而且早在舊石器時代,魚類體內都或多或少含有重金屬,但現今與過去不同,魚類體內重金屬濃度過高的問題令人擔心。事實上,從可能有毒的自然元素存在開始,人類不是在經驗中學習避免,就是設法消除毒性。就汞而言,解決的辦法就是趨化毒(Chemokines),趨化因子是一種促進細胞成熟、遷移的蛋白質,它們也被視為免疫系統發炎的警戒系統。最近發現這項「淨化」的作用為許多研究帶來一線希望。可保護大腦免受汞傷害的趨化因子稱為「CCL2」,角色重要,但在過於大量的汞入侵時,當還是會抵擋不住攻勢。(本文摘自/後毒物時代/高寶書版出版)

醫界瑞士刀 治百病用重「碘」

醫界瑞士刀 治百病用重「碘」#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829年時,巴黎的一位醫生尚‧魯格爾發明了一種被稱為「魯格爾碘溶液」的碘劑,是用5%的碘和10%的碘化鉀與蒸餾水混合而成。這種碘劑很受歡迎,最初用來治療肺病,但後來就變成萬用的方子,從淨化水質到治療甲狀腺疾病,無所不包。就這樣,在19世紀期間,碘逐漸成了「醫界的瑞士刀」。碘溶液 可淨化水質還可治療甲狀腺疾病根據法蘭西斯‧凱利在1961年「皇家醫學會會議記錄」中所寫的一篇文章:「早年醫生們用碘劑來治療的疾病多得令人驚訝,包括痲痹、舞蹈症、淋巴結核、淚管瘺、耳聾、脊椎彎曲、髖關節的毛病、梅毒、急性發炎、痛風、壞疽、水腫、紅斑、甲溝炎、凍瘡、燒傷、燙傷、格魯布性喉頭炎、鼻黏膜炎、氣喘、潰瘍、支氣管炎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疾病。」據他指出,在1820到1840年間出現了許多專門討論碘的用途的刊物。治療梅毒的碘化合物處方高達好幾千種我們往往會忘記19世紀後期歐洲有50%的人口罹患梅毒。當梵谷也染上這種疾病時,他曾經寫信給他的弟弟泰奧(Theo),告訴後者碘對腦子和脊椎的效果。我們不知道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居住在法國的梵谷當初用的是哪種形式的碘劑,但我們知道當時在美國的藥局可以買到碘化蟻酸鉍化合物,用來治療梅毒所造成的傷害。對於較晚期的梅毒,之前一直是用含有毒性的汞來治療,到1840年時才被碘化鉀所取代,此後人們便一直使用碘化鉀,直到1929年盤尼西林被發明出來為止。我在查閱那個年代藥局的記錄時,發現當時的醫師為了治療梅毒的病變而開立的碘化合物處方居然達好幾千種之多。(本文摘自/缺碘大危機/柿子文化)

吃深海魚類應適量 天天吃恐引發汞中毒!

吃深海魚類應適量 天天吃恐引發汞中毒!#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許多民眾都會認為吃深海魚類有助頭腦變聰明,因此會給自己家中的小孩子多買一些深海魚類,例如,旗魚、鮭魚等,台北榮總毒物科就曾發現了六名兒童,因為家庭愛吃魚,每天也跟著吃深海魚類,沒想到他們體內的汞含量都超標,導致出現汞中毒的現象,提醒民眾,吃深海魚類雖能補充括Omega3脂肪酸(含DHA及EPA)、硒,可是應該適量,以免出現汞中毒的現象。六童每天吃深海魚 出現汞中毒現象北榮毒物科醫師吳明玲報告「食用魚類造成的汞中毒」,研究期間自2007年到2011年,門診的31名患者,其中6名孩童,患者都長期攝食深海魚及海魚,血汞及髮汞濃度偏高,其中6人出現汞中毒。她說,6名孩童出現過動症、發展遲緩、說話不清楚、不專心、脾氣暴躁,其中3名接受過動症評估,這些孩子幾乎都有過敏性鼻炎問題。這些孩童家庭都喜歡吃深海魚,而家長也認為吃於營養又健康,每週平均吃5-7次。雖深海魚對健康有益,包括Omega3脂肪酸(含DHA及EPA)、硒等,對孩子腦部發展、成人心臟等都有好處。不過,深海魚、大型魚是食物鏈上游,或多或少會有汞及戴奧辛污染,若常吃深海魚會累積體內汞濃度。提醒民眾,吃深海魚類應該適量,雖深海魚類確實對孩子或成人的腦部有幫助,但吃多了恐怕會造成體內的重金屬汞累積過量,而出現汞中毒的情況。 

幫燈管燈泡「穿衣戴帽」 避免汞危害健康

幫燈管燈泡「穿衣戴帽」 避免汞危害健康#汞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新春將至,家家戶戶除舊佈新,環保署提醒您汰換老舊燈管燈泡時,記得在回收前為它們「穿衣」、「戴帽」,避免回收運送碰撞破損,多一份用心,不但是對回收清潔人員的體恤,更能保護我們的環境、珍惜稀有資源。市售的日光燈或俗稱省電燈泡的安定器內藏式螢光燈泡及緊密型螢光燈管,因為不易清除、處理,而且含有害物質汞,是環保署公告的應回收廢棄物,必須和一般垃圾分開,妥為回收。玻璃材質的廢燈管燈泡,在回收清運過程中,如果沒有包裝保護並妥善貯存,很容易在後續清運、貯存、分類的過程中破損,玻璃碎片容易割傷回收清潔人員,有害物質汞逸散到環境中,也會危害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此外,廢燈管燈泡經處理後,可以回收銅、鐵、鋁等金屬及玻璃、塑膠等物質,而回收的汞及螢光粉,經妥善處理後也可以重新裝填製成再生燈管,成為具有「搖籃到搖籃」概念的環保再生品。環保署提醒您,更換燈管燈泡時,如果能馬上將廢燈管燈泡直接放入新品的包裝紙套或紙盒中,或是利用水果網套、氣泡袋等緩衝素材強化保護,就能大幅降低破損的機率。住宅社區或機關行號設置廢燈管燈泡回收設施,也應該採用長形塑膠箱或木箱等可加蓋的堅固貯存容器,避免收集暫存的廢燈管燈泡傾倒或破損。另外,定期送交回收商或處理廠,也能減少貯存過程破損的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