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

髒過馬桶 口罩記得每周要洗

髒過馬桶 口罩記得每周要洗#毛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有人做過調查,研究日常生活用品中藏有的細菌量。日常用品中細菌數最多的,其實是刮鬍刀,亦包含女性使用除毛刀。如果經常清洗,保持乾燥就還好,但事實上男性所使用的電動刮鬍刀,其實很少清洗,所以細菌量最多。毛巾每使用40天就應該要丟棄 第二名是口罩,因為口罩不只隔絕了空氣中的髒東西,覆蓋於自己臉部的這一面,也經常藏有口腔內的細菌等。所以如果口罩是用布製材質的話,每個禮拜一定都要清洗一次。另外,毛巾每使用40天就應該要丟棄,因為許多人浴室內並沒有對外通風,所以如果毛巾沒有擰乾,長期處於半乾燥狀況,環境又潮濕,所以很多人的毛巾會發黴或者是會臭,這就是代表毛巾上已經有很多的細菌。平常清潔時,可以用類似洗被套的方式,洗完之後再曝曬,就能減上毛巾上細菌殘留。家中常見物品細菌數排名一覽表1)刮鬍刀/刀片每次使用後須徹底清洗。2)口罩/每週清洗,並加強曝曬。3)牙刷/每三個月更換一次,每次使用後須徹底清洗。4)枕頭套/每週清洗,並加強曝曬。5)安全帽/每週把安全帽倒放在太陽下曝曬三小時。6)毛巾/每40天更換,每週清洗並增加曝曬。7)話筒、手機/每週擦拭話筒及機身。8)鍵盤/利用「吹塵球」噴出灰塵,再除菌。9)粉撲/每週清洗粉撲,陰乾後再放入粉盒。10)馬桶蓋/每週清潔除菌。(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3+安心食:學專家正確挑菜、煮水、烹魚肉、無毒健康開心吃!/三采文化出版)

防紫爆4撇步 跟著醫師這樣做

防紫爆4撇步 跟著醫師這樣做#毛巾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工廠汙染、霾害來襲,環境中致過敏的刺激物越來越多,懸浮微粒防不勝防,空氣汙染指標的發布越來越頻繁,甚至連空氣品質等級越分越細,每到這個時刻都是過敏兒爸媽的心頭之患,汙染物無所不在,爸媽又該如何應付?先查詢空氣汙染指標 即時了解霾害位置家中同樣也有過敏兒的新竹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表示,PM2.5的大小約是頭髮直徑的1/28,無孔不入的特性增強了防範工作的難度。因此,如果一定要外出的話,他會先利用app跟網站查詢空氣汙染指標,即時了解霾害位置後,避開空汙嚴重的地區再出門。空氣品質差時,口罩就是出門的第一道防線,因此選擇口罩也是一門學問。最常見的紙口罩與棉布口罩阻擋能力不到20%,而常見且容易取得的為醫療用口罩阻擋能力則是30-70%不等,另外還有N95及歐規FFP口罩,只要正確配戴,這2種口罩幾乎都可過濾掉80%-95%以上不等的污染源。學游泳防氣喘 游完泳後馬上擦乾身體為了對抗強大的環境空汙,除了依靠外在的口罩保護,強化身體機能也非常重要,有氣喘症狀的孩童,醫師建議可以學游泳來預防。雷偉德醫師表示,從前許多家長會擔心運動會加重氣喘症狀,但實際上在氣喘控制穩定的情況下,適度運動是有助於氣喘的,而游泳就是眾多運動當中可同時訓練肺活量、呼吸及肌耐力的項目,由此可知「運動致氣喘」的觀念應該反轉為「運動防氣喘」才對!不過,醫師提醒,若家中有異位性皮膚炎幼童,游泳池中的氯也可能讓皮膚發癢的情形加重!有些民眾為了方便,會直接在游泳池內小解,這樣一來,泳池水中含的氯會與尿液、汗液交互作用產生反應,容易增加氣喘被誘發、與皮膚過敏症狀加重的發生機率。因此,有皮膚炎的幼童,爸媽可以盡量選擇消毒水味道不那麼重的泳池,游完泳後馬上洗澡身體,切記一定要洗完澡才能回家,避免過敏皮膚與氣喘症狀被泳池中的化學物質誘發。參加路跑保護氣管 別當人體空氣清淨機高雄市於元宵節午夜零時大放煙火,又在距離不到6小時內舉辦路跑活動,甚至有選手帶著防毒面具參加路跑,參加的民眾因此被籲為「人體空氣清淨機」。對此,雷偉德醫師表示,國內近年來舉辦各種不同路跑的比率越來越高,類似的活動內容也屢見不鮮,其中像是邊跑邊灑彩色粉末的「彩色路跑」(color run),隨意散開的粉塵不只會阻擋視線,對於氣喘的民眾,吸入過多的粉塵也可能在比賽途中誘發疾病。住離高速公路30公尺內 肺功能易下降出外怕過敏、運動又擔心汙染源,待在家裡就沒事了嗎?根據國外研究結果顯示,住家離高速公路30公尺內的人,與200公尺以外的人相比,不但會暴露較多的空氣污染物,肺功能也會較差;以此類推,住在快速道路、大馬路旁的住家更應該要注意汽機車排放廢氣所帶來的空氣污染物問題。另外,由於PM2.5無孔不入,雷偉德醫師提醒,想要避免室外的髒空氣,重點除了選擇適當的時間出門,待在家中時也應該要注意,細懸浮微粒一樣會經由窗戶縫隙、戶外活動後回到家內的人、寵物等進入家中;除了出門戴口罩,回家後立即洗澡、並使用有HEPA系統的空氣清淨機,才能確實地將室外的污染源拒於門外,放心大口呼吸!想要防紫爆過敏,謹記「查空汙位置、游泳後洗澡、出門護氣管、回家也提防」4撇步,跟著醫師爸爸這麼做,就能有效減少過敏機率!

勿共用毛巾、拖鞋!青年病毒疣長滿腳底如釋迦

勿共用毛巾、拖鞋!青年病毒疣長滿腳底如釋迦#毛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16歲男性日前發現腳底出現一顆一顆突起物,大小不一且有越來越多的情況,整個腳底跟釋迦一樣,嚇得他趕緊就醫。醫師診斷發現,原來這些突起物是由病毒疣造成的。書田診所皮膚科鄭惠文醫師表示,病毒疣是因病毒感染造成的,主要是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接觸到皮膚或黏膜而感染,這些病毒經常存在於潮濕、悶熱及公共場所的環境或物品中,如共用毛巾、拖鞋、地板等,都是可能的傳染途徑。且好發部位為容易接觸外界的肌膚,像是手、腳、臉等。鄭惠文醫師說,病毒疣外觀會有單一或多個像小丘陵般突起的粗糙顆粒,通常在幾個月內會消失,但有些會持續好幾年,有傳染和復發、甚至癌變的可能。因它的外觀容易被忽略,會拖到面積擴散時,才緊急就醫,此時情況較嚴重、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患病部位會傳染擴大 治療勿中斷傳統治療大多採取破壞性的方式,如冷凍、雷射、電燒等,依區域大小不同、治療所需時間也不一。更要注意的是,病毒疣具有傳染性,須謹遵醫師指示時間回診,治療過程不宜中斷。鄭惠文醫師最後提醒,至公共場所最好自備毛巾、拖鞋等會與身體接觸的用品,降低感染的可能,當發現自己疑似染病時,應及早就醫治療。

上班族健康動一動 脊椎保健輕鬆預防

上班族健康動一動 脊椎保健輕鬆預防#毛巾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苗栗縣政府和康健雜誌共同主辦一場「2012苗栗健康城市講座」,邀請到臺中慈濟醫院潭子分院陳子勇院長、苗栗縣物理治療師公會陳奕穎理事長,與苗栗縣長劉政鴻一起從醫學專業、物理運動、日常生活三個角度,暢談脊柱保健的正確觀念,現場更由陳奕穎理事長利用隨手可得的毛巾,示範上班族如何在繁忙之於,輕鬆動一動,隨時投資個人健康!陳子勇院長特別從外科醫學的專業經驗,提出許多關於脊椎醫療的常見問題和錯誤觀念。像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面的上班族,蹺腿久坐、坐沒坐相,等到感覺痠痛才要去看醫生等。而許多民眾在醫師拿出檢驗報報或X光片得知自己長骨刺時,立刻憂心自己是不是要開刀了?或者不敢置信自己會長骨刺。但其實骨刺就是骨頭老化的一種表現,是我們身體老化過程中「正常」的現象。全身的任何一塊骨頭都有可能會長出骨刺,而脊椎、骨盆是比較容易發生的部位之一。要預防骨刺其實不難,維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期坐或站,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減緩老化反應。重要的是,在身體不舒服時,提早透過專業的醫師針對病因給予治療,避免日積月累讓原本單純的問題複雜化。保持身體的良好狀態,便可以大大的預防骨刺增生。搭配陳子勇院長的外科專業分享,陳奕穎理事長從物理治療的復健角度,示範國人常忽略的錯誤體態、姿勢。許多習以為常的動作,在陳理事長的介紹與指導下,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正確的知識和觀念。苗栗縣政府更特別致贈每位與會者運動毛巾,由陳奕穎理事長透過簡單的肢體伸展運動,現場教學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身體機能的健康運作。縣長劉政鴻更在舞台上跟著大家一起學習,真正落實「健康動一動」的實際行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