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發生時 切勿自行服用降壓藥或放血治療
四十四歲的林先生,平時身體健康狀況不錯,某天突然感到暈眩、視力模糊、步伐不穩,送醫急救後,腦部影像檢查發現是腦幹「中風」。林先生抽菸長達十幾年,同時患有高血脂症,高血壓也未使用藥物控制。入院接受藥物治療和復健,林先生的情況逐漸好轉,出院後按照醫生指示服藥,控制高血壓及高血脂症,並在醫師的建議下戒菸,三個月後終於重返工作崗位。
台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翠蘭表示,「腦中風」俗稱「中風」,名列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第二名,指的是突發性腦血管栓塞或破裂,造成腦部組織缺血而受傷,引發身體暫時或永久失能。腦中風的症狀產生部位主要決定於腦部受影響的血管,常見的突發症狀有:
- 手腳或臉部發麻、無力,尤其發生在身體的單一側,即左側或右側。
- 無法辨別周遭環境,說話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語。
- 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不清。
- 舉步困難,覺得暈眩,失去平衡感或協調感。
- 原因不明的劇烈頭痛。
劉醫師指出,容易造成腦中風的因素稱為「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無法預期的危險因子有:
- 年齡大於五十歲的人,容易因血管硬化而導致腦中風。
- 男性罹患腦中風的機率,比同年齡的女性高。
- 家族中有腦中風的病史,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隨之提高。
可以事先預期,提早防範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臟疾病、生活作息的改變。
劉醫師說:「腦中風的發生總是非常突然,常常令家屬或病患措手不及,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好,也往往因為家屬對腦中風的認知偏差,自行診斷、治療,例如尋求偏方、在家自行服藥降血壓或放血治療,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期。」劉醫師表示,美國國家神經及中風疾病研究院(NINDS)於1995年發表的臨床試驗,發現在「急性缺血性中風」發病三小時內,使用合成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recombinant t-PA,簡稱血栓溶解劑),可增加中風康復的機會或降低殘障等級。
台灣衛生署亦於2002年十一月核可此藥物在急性腦中風的使用,劉醫師解釋:「血栓溶解劑/為目前唯一可治療急性腦中風的藥物,但是此藥物若使用不當,容易造成腦出血或其他身體部位的出血,進而威脅病人生命,所以應該遵照藥物使用規範,以達安全與治療的目的。」
劉醫師表示,血栓溶解劑有許多使用規範,其中使用血栓溶解劑最重要的規範:病患必須在發病時間三小時內,而且「不是腦出血」才可使用,否則不但沒有治療效果,反而容易造成身體嚴重出血,搶救腦中風的「黃金三小時」也是因應上述規範而來。劉醫師呼籲,民眾發生疑似腦中風的症狀時,應該立刻送到醫療設備齊全、同時具備神經內外專科與神經加護病房設備的急診室急救,才能爭取時間,評估病患是否適合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
劉醫師鼓勵民眾,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年滿四十歲成人,每三年接受一次健康檢查;六十五歲以上長輩,每年都要接受健康檢查。慢性病患者應該遵照醫生指示,服用藥物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心臟疾病,絕對不可以因為症狀改善,就擅自停藥,以免發生無法預期的後果。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少糖、少油,戒除菸酒,每週運動三次以上,加上充足的睡眠,腦中風自然就會遠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