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發生率攀升 佔全世界死亡人數10%
根據新出爐的報告「如何預防亞太地區腦中風危機?」顯示,亞太區各國必須採取迫切的配套措施,以避免每年有數百萬人因心房顫動(AF)發生不必要的腦中風,導致許多人心理與身體的失能,甚至死亡。
此報告來自全世界健康專家組成的團體「預防腦中風行動」(Action for Stroke Prevention),在五月六日於第十八屆亞太心臟學會大會(the 18th Asian Pacific Congress of Cardiology, APCC)上發表。心房顫動是一種普遍又持久的不正常心臟律動,也是腦中風的主要成因之一;報告中提出對於亞太地區罹患心房顫動(AF)病患的急切措施所提出的建議,獲得三十二個全球知名的亞太及歐洲醫學團體與病友團體背書,強化並認可採取這項行動的必要性。
如果現在不儘快採取相關行動,減緩每年不斷發生的可預防性腦中風,則腦中風疾病在亞太地區及在全球其他國家將有成為流行性疾病的危險。台灣國立陽明醫學大學、台北榮民總醫院胡漢華教授表示:「腦中風的發生率在亞太地區持續上升,足以構成主要的大眾健康議題及沉重的經濟負擔。「預防腦中風行動」的成員們已聚集,一同提醒對於腦中風危機的重視,並力促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員,公共衛生專家、病友團體以及醫療組織社團等,一起參與這項行動,以避免腦中風對民眾、其家庭及照顧者的嚴重衝擊。」
這份報告的建議包括:
‧提高對於心房顫動(AF)及其導致腦中風的認知程度。
‧發展早期確診心房顫動與腦中風發生風險評估的工具(方法)。
‧採用新且較佳的方法協助罹患心房顫動的病患預防腦中風。
‧促進亞太地區國家政府之間的作法交流。
‧發展策略以支援治療方針之堅持。
‧提供亞太地區各國間心房顫動病患同等且適當的治療監督。
‧深入研究心房顫動的病因、預防及管理,並提出亞太地區現階段缺乏的流行病學資訊。
英國伯明罕市立醫院附屬伯明罕大學心血管科學中心(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Centre for Cardiovascular Sciences, City Hospital Birmingham)Cardiovascular Medicine的葛雷格瑞‧力普教授指出「大多數與心房顫動相關的腦中風能夠提早預防,我們相信,執行這些建議將能幫助罹患心房顫動的病患免除發生腦中風的危險,隨後,即能降低因腦中風而造成亞太地區臨床上、經濟上及社會上的負擔。」。
每一年,全世界有一千五百萬人腦腦中風,其中約五百萬人終身失能,有超過五百萬人因而死亡,約佔全世界死亡人數的10%。
在2004年,亞太地區人民在其人生某一階段發生腦中風的人數,東南亞約四百四十萬人,西太平洋約九百一十萬人。同一年,整個亞太區域首次發生腦中風的有五百一十萬人,此數字高於首度發現罹癌病患的預估數。
心房顫動造成腦中風的病患可能留院的時間較久,較不可能出院回家,而且相較於非因心房顫動導致腦中風的病患,變成失能狀態的機會高出50%。亞太地區的心房顫動罹患率逐漸增加,僅是中國,就有近八百萬人罹患心房顫動。
台灣腦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邱浩彰指出:「不論在哪個年齡層,全世界每年有數百萬人因為心房顫動而腦中風後失去行動能力。即使我們自己沒有罹患心房顫動,也很可能要照顧患有心房顫動的人。如果想要避免腦腦中風危及病患與照顧者的生活,我們應該立刻一起行動改善心房顫動的診斷及管理。」
在亞太地區,目前腦中風對於國家經濟造成非常沈重的負擔,例如,中國因為心臟疾病、腦中風與糖尿病治療,每年國庫損失五千五百八十億美元;由於人口逐漸老化,以及心房顫動衍生疾病(例如:心臟病發作)的病患存活率提升,目前預期心房顫動病患數量也將增加,腦中風所帶來的衝擊也將大幅提升。
延伸閱讀「心房顫動及腦中風」: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1&mon=5&id=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