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患者無症狀!心房顫動增中風、猝死風險,醫教「2招」自我監測

3成患者無症狀!心房顫動增中風、猝死風險,醫教「2招」自我監測

2022/8/24
心律不整患者中有8成都有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約為2%,推估每年全台應有30~40萬人罹病,但卻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患者無症狀,若心房顫動未確診,恐增加中風與猝死風險。

本篇文章目錄

一名80歲老伯伯,意外發生腦中風,到醫院做了多項檢測,也有使用心電圖,但沒有抓到陣發性心律不整證據,因此並未針對心律不整治療,也無服用心房顫動用藥,來預防腦中風。沒想到僅半年時間,患者再次腦中風,緊急送醫治療後,醫療團隊將偵測時間拉長,才發現患者有心房顫動,對症下藥後才沒有再發生中風,遠離猝死危機。

延伸閱讀:
心房顫動不是戀愛!小鹿亂跳恐因心臟「缺血性中風」

心房顫動就像心臟發抖易致血栓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表示,台灣有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人,終其一生可能會出現心房顫動,若不及早治療,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包括:失智、腦中風、心臟衰竭等,也會提高無預警猝死風險。

溫明賢形容,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臟就像發抖一般,無法正常規則跳動送出血液,當血液滯留在心房內,血栓出現的風險就會增加;當心跳恢復正常時,血栓很容易隨著血流到達腦部,導致嚴重腦中風或是增加猝死風險。

心房顫動有3成患者無症狀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趙子凡表示,心房顫動會提高中風風險增加3~5倍,每6位中風病患就有1位是因心房顫動所引起;此外,也會增加2倍死亡風險,甚至導致心肌梗塞,或影響神經認知功能而造成失智。

但他指出,心房顫動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民眾因無症狀而不自知,宛如背負著性命健康的未爆彈。但其實心房顫動無症狀和有症狀者,腦中風、死亡風險相當,因此皆應接受抗凝血劑治療,而如何發現心房顫動,需經醫師判讀心電圖後才能診斷。

延伸閱讀:
明明很健康,為何年輕男性易在運動後猝死?專家揭「這病因」沒預兆

如何發現心房顫動?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伯丞表示,罹患心房顫動者,年齡越高盛行率就越高。70歲以上盛行率達1成,80歲以上每10人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且無症狀比例高達3成,有症狀者則會出現呼吸困難、易喘、疲倦、胸悶、頭暈等。

民眾該如何自我監測及發現心房顫動?張伯丞指出,有2方法:

  1. 簡便型心電圖機或穿戴式裝置:例如可使用附有心電圖功能的智慧型手錶。
  2. 植入式裝置:體內可裝置植入式監測器,或以節律器、去顫器檢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提醒,雖鼓勵高風險民眾,要定期做心電圖檢查及早診斷,但由於心房顫動除3成無症狀外,更有一半以上是屬於「陣發性」,無法百分百保證在看診時可即時監測到異常。建議民眾若能善用以上2種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持續性、長期的心電圖觀察,’可於看診時提供醫師更多資訊,及早診斷並擬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