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腸胃腫瘤長期失血 恐致缺鐵性貧血
2011/7/14(2022/3/15 19:50更新)
一名32歲女性因臉色蒼白、倦怠、小便混濁,擔心腎功能不好而至門診求診,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趙政漢醫師表示,經檢查後發現其腎功能正常,但有貧血的現象,其血色素只有7g/dL(正常女性應有12g/dL以上),經再次評估後發現,其血鐵濃度及運鐵蛋白飽和度均低,證實為缺鐵性貧血,並非尿毒症引起的貧血,經口服鐵劑補充3個月後,其血色素已恢復至12g/dL,並且臉色蒼白及倦怠感等症狀皆已消失不見。
趙政漢醫師表示,所謂缺鐵性貧血就是因為食物中長期攝取不足和血液流失過多,造成身體內鐵質不夠,而無法產生足夠的血鐵質,造成血色素下降而形成貧血。
因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和尿毒症貧血的症狀很相像,趙政漢建議,當發現有缺血性貧血時,要仔細找出其背後的原因,例如慢性長期失血(胃部疾病、痔瘡出血、腸胃道腫瘤等)或是鐵質攝取量不足(尤其使用多種藥物時,有些會影響鐵質吸收),治療其根本原因,加上鐵劑補充治療,即可改善缺鐵性貧血。延伸閱讀「缺鐵性貧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351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