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乳癌手術後遺症 精準切除淋巴結
國內每年約有近五萬名乳癌患者,過去因擔心乳癌轉移到腋下淋巴結,乳癌手術時會一併切除腋下大部分淋巴結,過度摘除淋巴結的結果,造成患者術後手臂痛、麻、水腫甚至肢體障礙,造成開刀側手臂舉不高,類似五十肩的狀況,雖藉由復健可以改善,但效果通常不如預期。阮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馬士雅主任表示,利用核子醫學科前哨淋巴結攝影技術,應用於乳癌患者切除淋巴結時,幫助醫師於手術時,精確的找到要摘除的淋巴結,改善手術後遺症。
目前臨床的研究已經證實,乳癌癌細胞的散佈方式是有先後順序的,癌細胞會先由原發腫瘤處沿著淋巴引流路徑進入淋巴循環,接著進入第一個淋巴結(即所謂的前哨淋巴結),然後再擴散到下游的淋巴結。所以前哨淋巴結是腫瘤細胞是最有可能移轉的第一站,如果這第一個淋巴結沒有癌細胞轉移的現象,那麼下游的淋巴結亦不應該有癌細胞轉移的發生。
藉由此前哨淋巴結的定位技術,病理專家只需專注檢驗2~4個最具臨床意義的腋下淋巴結,相較於以往10~20個淋巴結地毯式的檢驗,他們可以更有時間來施行一些更具臨床指標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查,增加診斷腋下淋巴轉移的病理準確性。
前哨淋巴結定位的技術除了藉由核醫的手持探頭,於開刀房時做精確的手術定位外,並可藉由伽瑪閃爍攝影機得到局部淋巴結引流的造影。檢查步驟上所先將適當大小的鎝─99m 標誌的膠體Phytate或Sulfur coloid注入病灶周圍(皮下注射),此膠體會經由淋巴循環進入前哨淋巴結,接著利用伽瑪閃爍攝影機得到造影定位,標示出含有放射性製劑膠體的淋巴結之相關位置(圖一與圖二)。就乳房病灶而言,可考慮環繞病灶一圈或是病灶上方之皮下組織注入膠體,另一方面藉由模擬手術時病人的擺位作造影,也可以增加手術時定位的精確性。
腋下淋巴結清除是傳統手術治療乳癌的重要步驟,透過淋巴結的清除得知淋巴結轉移的程度,進而判斷期別及後續治療指標,但傳統淋巴結廓清手術有許多後遺症,如上臂淋巴水腫、感覺麻痺、手臂活動不適等。依「前哨淋巴結」的理論應用於乳癌患者,目的在於篩檢出不須做傳統腋下淋巴結廓清術的病人,一般適合早期乳癌的病人(腫瘤大小小於三公分),因其腫瘤較小且淋巴結轉移的情形較低,手術切除前哨淋巴結且經病理化驗證實無惡性轉移,即不需做傳統腋下淋巴結廓清手術,可降低術後後遺症發生。而當前哨淋巴結證實有轉移時才須施行淋巴結廓清手術。
因此項技術用於預測乳癌淋巴轉移之正確性已被證實,因此已被國內外醫院採用作為治療早期乳癌之標準方式。